像文艺片女主角那样活着 | Day 1
其实不管是想成为作家,纪录片导演,摄影师,插画家,记者,学者……我们所有的愿望不过是要通过文字、图像、影像讲一个故事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看法,有的人感情真挚点,有的人技巧纯熟点,大多数人还在探索的路上。——苏柏亚
1 辞职
今天是李小艺辞职的第189天。如果按原计划每天写1000字,到今天应该已经完成了那本叫《让雷诺与雷诺阿》的小说。
李小艺本决定去年十月辞职,结果一拖一拉直到今年二月过完年的第一周。如果不是那天她跟直属领导提出换班一周被拒绝,也许还会拖得更久。她讨厌值班,值班就必须停下手头所有的项目,必须完成一组很二的“一周数据”和“冷知识”的选题。虽然,这两个栏目最早是她提议开设的,但做着做着就恶心了。
所以,人啊,没事就别瞎给领导提建议,万一被采纳了呢?
李小艺辞职不久,这两个她提议开始,又因此辞职的栏目被取消。呵呵。
2 新西兰
辞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裸辞。裸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职业目标,除了原来的工作,其他什么工作都想尝试。A猎头说,Vogue在招新媒体编辑,你来吧,工资是你以前的两倍,还可以认识很多圈内大咖,办公室就在你原来单位的地铁站附近,房子都不用换。B猎头说,考虑过金融行业吗?我手里有某央企旗下的信托公司,国内前五,来做内刊,不累,办公在环球金融中心,年薪25W起。还有连名字都没起好的视频创业团队,商业地产公司,国内前三的培训公司,旅游杂志……
纠结着,纠结着,一不小心,李小艺抢到了去新西兰的Working Holiday Visa,成为一年的千分之一,接下来一年有着落了,那就彻底给自己放一年假吧。
WHV的有效期是一年,也就是说从拿到签证的今年6月,一直到明年6月,李小艺可以选择这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去新西兰开始打工度假。
什么时候出发呢?都说不要在南半球的冬天去,因为很难找工作。小A说,那就买机票最便宜的时候吧。李小艺说好。于是连着刷了一周机票后发现,十一月的某天不错。正好现在租的房子九月到期,可以回家两个月考驾照,然后直接飞新西兰。
3 打工旅行
作为标准的文艺女青年,李小艺想去新西兰打工旅行已经有三四年。最早听说这个政策是无意间看到吴非的那本《打工旅行》。最吸引她的是在一年内要换各种工作(当时要求一份工作最多只能做三个月,现在放宽到六个月),这极大的满足了她的好奇心。很多她觉得有趣的工作,在国内是被人瞧不起的,比如果农、花农、咖啡馆服务员、书店店员、便利店店员、西餐厨师、游乐场员工、青年旅舍前台等等。她想用一年的时间,去感受这些角色,用这些角色赋予的视角来观看这个世界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李小艺最近认识的小A是去年的WHVer,杭州人,对开咖啡馆和酒吧特别感兴趣,为了能在新西兰找到咖啡师的工作,去之前还专门在国内星巴克工作了两个月。他听小艺说最近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试试去咖啡馆打工啊?上海可是中国最小资的城市诶,咖啡馆数量全国第一,不如找家你喜欢的去试试看?
有道理。这一次去新西兰不知道还会不会回国,回国还不知道会不会回上海,那不如,趁着还是上海,找一家咖啡馆打打工?
说干就干。
4 鸡尾酒咖啡馆
在上海,李小艺最喜欢的路是淮海中路,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上海图书馆和季风书园。好巧,昨天从图书馆出来,正好去对面的Keep Clam吃饭,看到门上贴着招募启事。领班姐姐Tina看起来人超温柔超nice,她很开心地说正好暑假结束,很多兼职的学生都开学了,白天缺一个外场服务员呢,你要试试吗?
嗯,人,家,已,经,不,是,学,生,了……
哎呀,没关系啊,先填张表吧。
这家声称有全上海最好喝的mocktail的不知道是bar还是restaurant的地方,居然卖鸡尾酒诶。李小艺的鸡尾酒老师可是外滩最著名的某酒吧的调酒师诶。一切似乎冥冥中注定。
Tina说,你会调酒啊,太棒啦,我们有mocktail,无酒精的鸡尾酒哦。正中了李小艺下怀。还想着,花了这么多时间学的调鸡尾酒,只能在家里调给自己喝岂不是浪费,没想到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明天中午12点来上班吧。
5 咖啡馆第一天
Tina看起来很成熟,其实比李小艺还小一岁。餐厅的生意不是特别忙,正好有空的时候可以和她聊聊天,或者仔细观察每位客人。
有一个人来吃饭的,一个人来上自习的,有两个人来约会的,有约客户谈事情的,还有五个人的创业团队来开会……
有的人只点主食,有的人只点饮料,有的人点了主食、饮料和小食(一天唯一一个大胃王,一大份沙拉加一个12寸pizza竟然吃光光)……
有的人是常客,总是来吃今日推荐,或者总是点special drinks(看调酒师心情,我调什么你喝什么),逼得Tina拿出各种看家本领好生伺候着,也有的只是路过想歇歇脚……
有一个人来吃饭的法国帅哥,问WiFi密码的时候顺便调戏李小艺说,you love cocktail?(密码是ilovecocktail)有不知道北欧哪个国家英语说得特别好听的两位大叔点了两杯puppy love(一看是粉红色特别满意),还有看体型像是战斗民族的胖大叔点了德式肉肠竟然没有吃完……
最特别的是一个点热维也纳咖啡的中年学者(听到他打电话提到“教研组”,还一直在写写写)和一个点康宝蓝的姑娘(上了一下午自习),以及那位几乎每天下午都来点special drinks的小哥(今天第一次带了一姑娘来)。午饭结束后,晚饭开始前的很长时间里,店里只有他们三个人,无聊到来接班的调酒师Mark大哥在投影仪上放起了《李米的猜想》,然后和李小艺讨论起王宝强、周迅、邓超的演技……
未完待续……
【最近特别喜欢的一段话】
始终觉得,想红想赚的只能叫名利爱好者,只有那些,即便无人知晓,即便毫无回报,依然想写爱写的,才配叫做文学爱好者。
如果有一天,你写作遇到瓶颈、你觉得自己写的都是垃圾、没有编辑看中你的稿子、没有读者欣赏你,你还要不要继续写下去呢?
先问一问你自己,你究竟是热爱写作本身,还是单纯向往一个成功作家的生活,如果是前者,请继续坚持,如果是后者,我劝你放弃。
——摘自《你究竟是因为热爱,还是仅仅出于目的》
1 辞职
今天是李小艺辞职的第189天。如果按原计划每天写1000字,到今天应该已经完成了那本叫《让雷诺与雷诺阿》的小说。
李小艺本决定去年十月辞职,结果一拖一拉直到今年二月过完年的第一周。如果不是那天她跟直属领导提出换班一周被拒绝,也许还会拖得更久。她讨厌值班,值班就必须停下手头所有的项目,必须完成一组很二的“一周数据”和“冷知识”的选题。虽然,这两个栏目最早是她提议开设的,但做着做着就恶心了。
所以,人啊,没事就别瞎给领导提建议,万一被采纳了呢?
李小艺辞职不久,这两个她提议开始,又因此辞职的栏目被取消。呵呵。
2 新西兰
辞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裸辞。裸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职业目标,除了原来的工作,其他什么工作都想尝试。A猎头说,Vogue在招新媒体编辑,你来吧,工资是你以前的两倍,还可以认识很多圈内大咖,办公室就在你原来单位的地铁站附近,房子都不用换。B猎头说,考虑过金融行业吗?我手里有某央企旗下的信托公司,国内前五,来做内刊,不累,办公在环球金融中心,年薪25W起。还有连名字都没起好的视频创业团队,商业地产公司,国内前三的培训公司,旅游杂志……
纠结着,纠结着,一不小心,李小艺抢到了去新西兰的Working Holiday Visa,成为一年的千分之一,接下来一年有着落了,那就彻底给自己放一年假吧。
WHV的有效期是一年,也就是说从拿到签证的今年6月,一直到明年6月,李小艺可以选择这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去新西兰开始打工度假。
什么时候出发呢?都说不要在南半球的冬天去,因为很难找工作。小A说,那就买机票最便宜的时候吧。李小艺说好。于是连着刷了一周机票后发现,十一月的某天不错。正好现在租的房子九月到期,可以回家两个月考驾照,然后直接飞新西兰。
3 打工旅行
作为标准的文艺女青年,李小艺想去新西兰打工旅行已经有三四年。最早听说这个政策是无意间看到吴非的那本《打工旅行》。最吸引她的是在一年内要换各种工作(当时要求一份工作最多只能做三个月,现在放宽到六个月),这极大的满足了她的好奇心。很多她觉得有趣的工作,在国内是被人瞧不起的,比如果农、花农、咖啡馆服务员、书店店员、便利店店员、西餐厨师、游乐场员工、青年旅舍前台等等。她想用一年的时间,去感受这些角色,用这些角色赋予的视角来观看这个世界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李小艺最近认识的小A是去年的WHVer,杭州人,对开咖啡馆和酒吧特别感兴趣,为了能在新西兰找到咖啡师的工作,去之前还专门在国内星巴克工作了两个月。他听小艺说最近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试试去咖啡馆打工啊?上海可是中国最小资的城市诶,咖啡馆数量全国第一,不如找家你喜欢的去试试看?
有道理。这一次去新西兰不知道还会不会回国,回国还不知道会不会回上海,那不如,趁着还是上海,找一家咖啡馆打打工?
说干就干。
4 鸡尾酒咖啡馆
在上海,李小艺最喜欢的路是淮海中路,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上海图书馆和季风书园。好巧,昨天从图书馆出来,正好去对面的Keep Clam吃饭,看到门上贴着招募启事。领班姐姐Tina看起来人超温柔超nice,她很开心地说正好暑假结束,很多兼职的学生都开学了,白天缺一个外场服务员呢,你要试试吗?
嗯,人,家,已,经,不,是,学,生,了……
哎呀,没关系啊,先填张表吧。
这家声称有全上海最好喝的mocktail的不知道是bar还是restaurant的地方,居然卖鸡尾酒诶。李小艺的鸡尾酒老师可是外滩最著名的某酒吧的调酒师诶。一切似乎冥冥中注定。
Tina说,你会调酒啊,太棒啦,我们有mocktail,无酒精的鸡尾酒哦。正中了李小艺下怀。还想着,花了这么多时间学的调鸡尾酒,只能在家里调给自己喝岂不是浪费,没想到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明天中午12点来上班吧。
5 咖啡馆第一天
Tina看起来很成熟,其实比李小艺还小一岁。餐厅的生意不是特别忙,正好有空的时候可以和她聊聊天,或者仔细观察每位客人。
有一个人来吃饭的,一个人来上自习的,有两个人来约会的,有约客户谈事情的,还有五个人的创业团队来开会……
有的人只点主食,有的人只点饮料,有的人点了主食、饮料和小食(一天唯一一个大胃王,一大份沙拉加一个12寸pizza竟然吃光光)……
有的人是常客,总是来吃今日推荐,或者总是点special drinks(看调酒师心情,我调什么你喝什么),逼得Tina拿出各种看家本领好生伺候着,也有的只是路过想歇歇脚……
有一个人来吃饭的法国帅哥,问WiFi密码的时候顺便调戏李小艺说,you love cocktail?(密码是ilovecocktail)有不知道北欧哪个国家英语说得特别好听的两位大叔点了两杯puppy love(一看是粉红色特别满意),还有看体型像是战斗民族的胖大叔点了德式肉肠竟然没有吃完……
最特别的是一个点热维也纳咖啡的中年学者(听到他打电话提到“教研组”,还一直在写写写)和一个点康宝蓝的姑娘(上了一下午自习),以及那位几乎每天下午都来点special drinks的小哥(今天第一次带了一姑娘来)。午饭结束后,晚饭开始前的很长时间里,店里只有他们三个人,无聊到来接班的调酒师Mark大哥在投影仪上放起了《李米的猜想》,然后和李小艺讨论起王宝强、周迅、邓超的演技……
未完待续……
【最近特别喜欢的一段话】
始终觉得,想红想赚的只能叫名利爱好者,只有那些,即便无人知晓,即便毫无回报,依然想写爱写的,才配叫做文学爱好者。
如果有一天,你写作遇到瓶颈、你觉得自己写的都是垃圾、没有编辑看中你的稿子、没有读者欣赏你,你还要不要继续写下去呢?
先问一问你自己,你究竟是热爱写作本身,还是单纯向往一个成功作家的生活,如果是前者,请继续坚持,如果是后者,我劝你放弃。
——摘自《你究竟是因为热爱,还是仅仅出于目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