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早该知道的常识(关于六七十年代伦敦住宅)
被各种人推荐终于去看了Goldfingers' house, 在伦敦北边的Hempstead heath。立面的水平长窗前摆满了小玩具装饰,从街上就能看见。同样在二层的开放,当时立刻想起了dominioni面对教堂广场的豪宅,而goldfinger的混凝土结构小砖房,面对着一片小山坡。
水平长窗以外,旋转楼梯,色卡刷漆,各种小错层,加上各种现代主义的家具,浓浓的柯布味。而又用了各种金属的小点缀,和各种灯具,开关,桌椅衣橱的细节,又有些古典的意思,最后是英式的小尺度,加起来就很british cozy.
Goldfinger是英国当年现代主义Brutalism的先驱,而他本人其实是匈牙利人,在巴黎学习并结实一群艺术家,也包括Ozenfant, 后因为一战从巴黎逃亡到英国。当时英国还保守的要命(仍是?),于是Goldfinger,lubestkin等等的移民带来了一系列欧洲的思想,也把现代主义建筑在英国进一步发展。
很好玩,当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Hempstead Heath, 住了一批现代主义艺术家,政客,作家,建筑师,有Gropius, barbara hepworth, henry moore, piet mondarian... 其实十八世纪末,hempstead heath那块就艺术家群居,小山坡啊,树林啊,池塘啊,离伦敦中心不远而房价也便宜很多。
而二十世纪这群艺术家们,还一起做了个集体住宅,叫isokon, 先进理论说的是flat比house更能促进街坊交流,还有公共厨房,再此之上,他们还在底层开了个小酒吧,酒水食物的水平都是一流,只向私人好友开放,时不时有展览讲座,小资情调的一塌糊涂,在goldfinger家里也能看出一二。
这样的情调之下,一边是二战后的时代转换,于是那个年代的建筑师就跟穷苦大众的social housing联系了起来。
-------------------------------------
如果要我推荐伦敦值得看的建筑 除了当代的那些个人人都知道的建筑师 其他应该就是各种brutalism的房子。barbican, alexander road, trellick tower, national theatre, etc 还有快要被拆的robinhood gardens. 这些建筑统一建在六七十年代,而功能也大多都是social housing estate, 也就是提供给working class的住宅。
二战结束,伦敦陷入住宅危机,政府大力发展social housing。这些房子尤其在东伦敦非常常见,典型就是砖房或者混凝土,一面是长室外走廊,六层左右高,也有各种tower。
而如果说brutalism的标志,混凝土,巨大体量,强硬几何,各种清晰的diagrammatic的做法,加上一些花花草草的点缀,现代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在里面,自然也是有更多打破古典常规的空间追求。
从城市角度来看,一般有几种做法:单栋或几座塔楼 / 又长走廊连接的成排板楼 或扭动围合公共绿化/ 底层高密度型二三层常为跌落式住宅群 / 以上三种混搭
而户型上都比较紧凑,从1 bedroom flat 到最多3 bedroom. 建筑师对自然的追求,会表现在经常能提供terrace或者花园或者roof terrace; 而对community的追求常会带来各种公共设施,形成一个小区的氛围;对光和卫生条件的追求,常会有各种剖面上的倾斜或者平面上的抖动;最后一个apartment常会有上下两层,其实不是省空间的做法吧,但能带来立面上的变化,还有室内空间上的丰富性,所以可以当成是当成的流行做法。
剩下懒得逐个分析,so上图举例说明。
--------------------------------------------------------
1960s, Lubetkin, Bevin Court
1963, Cranbrook Estate
1960s, Great London Council, Odham Walks
1965, Patrick Hodgkinson, Brunswick Centre
1966-67, Neave Brown, Fleet Road Estate
1972-78, Neave Brown, Alexander Road
其他还有很多好的案例,实在太有名像barbican, Trellick Tower, Robinhood Gardens.......
-------------------------------------------
这些住宅中许多集中在Camden Council. Camden在伦敦北边,紧邻着中心区之外。由于地段的原因,当时council为了吸引更多的住户,而大力发展建筑设计,培养建筑师。council architect得到了相当大的自由和信任,政府也乐观,于是非常多好的案例集中出现,并且有很多一致的设计探索方向。
到了八十年代,由于council housing 的造价低廉和出现了施工质量不够标准的住宅,在一系列事故发生之后社会对建筑师开始质疑。有些住宅群的设计不当,在周围形成犯罪率高的区域,也有形成贫民窟,加上各种政治原因,madam thatcher 开始对此表示反对,伦敦social housing 的年代结束
于是不得不感叹政治对建筑的影响有多大。在社会转型期带给建筑师的机会更多,一方面是有开放的想象空间,一方面是设计者仍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而各种制度条约也比较松弛。
前段时间Robinhood gardens被决定拆除,后来引起一些学术讨论,而另一方面是更多普通人对现代主义建筑越来越有兴趣。当然一个住区过于封闭,除了住宅外没有提供其他附属功能,地段又不行,自然容易环境慢慢变差。然而住宅条件也自然与现在的修缮程度有关,而这背后大概又与各种金钱权利游戏有关,所以我也不是很懂到底是什么主要原因形成的slum.
而现在单从建筑上看,回到前面,当时很多diagrammatic的做法,说是说追求自由平等高效卫生,而其实藏了的建筑师的空间组合的私心,一些过了几十年慢慢被大众接受,一些是一厢情愿,而另一些手笔,夹着情怀啊热情啊思考啊,还是应该时不时被提醒一下。
水平长窗以外,旋转楼梯,色卡刷漆,各种小错层,加上各种现代主义的家具,浓浓的柯布味。而又用了各种金属的小点缀,和各种灯具,开关,桌椅衣橱的细节,又有些古典的意思,最后是英式的小尺度,加起来就很british cozy.
Goldfinger是英国当年现代主义Brutalism的先驱,而他本人其实是匈牙利人,在巴黎学习并结实一群艺术家,也包括Ozenfant, 后因为一战从巴黎逃亡到英国。当时英国还保守的要命(仍是?),于是Goldfinger,lubestkin等等的移民带来了一系列欧洲的思想,也把现代主义建筑在英国进一步发展。
很好玩,当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Hempstead Heath, 住了一批现代主义艺术家,政客,作家,建筑师,有Gropius, barbara hepworth, henry moore, piet mondarian... 其实十八世纪末,hempstead heath那块就艺术家群居,小山坡啊,树林啊,池塘啊,离伦敦中心不远而房价也便宜很多。
而二十世纪这群艺术家们,还一起做了个集体住宅,叫isokon, 先进理论说的是flat比house更能促进街坊交流,还有公共厨房,再此之上,他们还在底层开了个小酒吧,酒水食物的水平都是一流,只向私人好友开放,时不时有展览讲座,小资情调的一塌糊涂,在goldfinger家里也能看出一二。
这样的情调之下,一边是二战后的时代转换,于是那个年代的建筑师就跟穷苦大众的social housing联系了起来。
-------------------------------------
如果要我推荐伦敦值得看的建筑 除了当代的那些个人人都知道的建筑师 其他应该就是各种brutalism的房子。barbican, alexander road, trellick tower, national theatre, etc 还有快要被拆的robinhood gardens. 这些建筑统一建在六七十年代,而功能也大多都是social housing estate, 也就是提供给working class的住宅。
二战结束,伦敦陷入住宅危机,政府大力发展social housing。这些房子尤其在东伦敦非常常见,典型就是砖房或者混凝土,一面是长室外走廊,六层左右高,也有各种tower。
而如果说brutalism的标志,混凝土,巨大体量,强硬几何,各种清晰的diagrammatic的做法,加上一些花花草草的点缀,现代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在里面,自然也是有更多打破古典常规的空间追求。
从城市角度来看,一般有几种做法:单栋或几座塔楼 / 又长走廊连接的成排板楼 或扭动围合公共绿化/ 底层高密度型二三层常为跌落式住宅群 / 以上三种混搭
而户型上都比较紧凑,从1 bedroom flat 到最多3 bedroom. 建筑师对自然的追求,会表现在经常能提供terrace或者花园或者roof terrace; 而对community的追求常会带来各种公共设施,形成一个小区的氛围;对光和卫生条件的追求,常会有各种剖面上的倾斜或者平面上的抖动;最后一个apartment常会有上下两层,其实不是省空间的做法吧,但能带来立面上的变化,还有室内空间上的丰富性,所以可以当成是当成的流行做法。
剩下懒得逐个分析,so上图举例说明。
--------------------------------------------------------
1960s, Lubetkin, Bevin Court
![]() |
![]() |
![]() |
![]() |
1963, Cranbrook Estate
![]() |
![]() |
![]() |
![]() |
1960s, Great London Council, Odham Walks
![]() |
![]() |
![]() |
![]() |
1965, Patrick Hodgkinson, Brunswick Centre
![]() |
![]() |
![]() |
1966-67, Neave Brown, Fleet Road Estate
![]() |
![]() |
![]() |
1972-78, Neave Brown, Alexander Road
![]() |
![]() |
![]() |
![]() |
其他还有很多好的案例,实在太有名像barbican, Trellick Tower, Robinhood Gardens.......
-------------------------------------------
这些住宅中许多集中在Camden Council. Camden在伦敦北边,紧邻着中心区之外。由于地段的原因,当时council为了吸引更多的住户,而大力发展建筑设计,培养建筑师。council architect得到了相当大的自由和信任,政府也乐观,于是非常多好的案例集中出现,并且有很多一致的设计探索方向。
到了八十年代,由于council housing 的造价低廉和出现了施工质量不够标准的住宅,在一系列事故发生之后社会对建筑师开始质疑。有些住宅群的设计不当,在周围形成犯罪率高的区域,也有形成贫民窟,加上各种政治原因,madam thatcher 开始对此表示反对,伦敦social housing 的年代结束
于是不得不感叹政治对建筑的影响有多大。在社会转型期带给建筑师的机会更多,一方面是有开放的想象空间,一方面是设计者仍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而各种制度条约也比较松弛。
前段时间Robinhood gardens被决定拆除,后来引起一些学术讨论,而另一方面是更多普通人对现代主义建筑越来越有兴趣。当然一个住区过于封闭,除了住宅外没有提供其他附属功能,地段又不行,自然容易环境慢慢变差。然而住宅条件也自然与现在的修缮程度有关,而这背后大概又与各种金钱权利游戏有关,所以我也不是很懂到底是什么主要原因形成的slum.
而现在单从建筑上看,回到前面,当时很多diagrammatic的做法,说是说追求自由平等高效卫生,而其实藏了的建筑师的空间组合的私心,一些过了几十年慢慢被大众接受,一些是一厢情愿,而另一些手笔,夹着情怀啊热情啊思考啊,还是应该时不时被提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