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佻 之 送陈道长出家
原本这第二篇琴佻是想写写我至爱的《广陵散》的,然而阿桂同学坚持,非先看《仙翁操》不可。
阿桂那么心急火燎地等着看仙翁操背后的故事也并非无法理解,这首琴曲确有令人瞠目结舌之处。整首曲子大约1分多钟,歌词循环不已地重复着:“仙翁仙翁~ 陈抟老祖仙翁,陈抟老祖仙翁,陈抟老祖仙翁,陈抟老祖仙翁~ 仙翁仙翁……”(另一说是:“仙翁仙翁,仙翁得道仙翁,得道陈抟仙翁,陈希夷得道仙翁……”总之也差不离多少。)曲调也同样让人无语,4句“陈抟老祖仙翁”听起来都一模一样,无非音高依次降低。简直比冷笑话还冷笑话。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仙翁操》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它是著名的开指小曲之一,是习琴者非练好不可的练习曲,乃日后调音所必备。只是不知道谁那么有冷细胞,张嘴就给配了那么个歌词,还能流传千古。
今天说这首曲子,我还真不是来搞笑的,而是为了给广大和我一样姓陈的同志们扫盲的。以后说起陈姓家族的光荣前辈,你不能数来数去单知道陈景润和陈冠希,还得了解下真正牛x的本家人陈抟。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后世之人则称呼为“陈抟老祖”、“睡仙”。虽然具体生卒年月不可考,但是一般大家认为陈道长一路从唐末活到宋初,一不小心活了118岁。其间唐僖宗赐他为“清虚处士”、周世宗赐他为“白云先生”、宋太宗赐他为“希夷先生”,可见道长虽然长年隐居,经常不响应政府号召,但是和历代皇帝的关系委实不错。
此君算得上是中国泱泱5000年历史中最低调又最著名的道人之一。说低调是因为大部分国人单知老庄,不知老陈;说著名是因为大名鼎鼎的太极图初稿便是陈抟所绘(和如今广为流传的版本颇为相像,只不过拧得更紧了一点),其它的功勋,诸如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啊,对先天易学的发展贡献啊什么的,就更别提了。
伟人也有少年时,小时候的陈抟和现世的优秀青少年没多大区别,爱读书、记性好、颇有诗名,而且也有着一腔热血,想当个公务员报效祖国什么的。不料50多岁了还“数举不第”,当时又恰逢五代之乱,索性便游历名山、求仙访道,长期隐居在武当山、华山和少华山。《宋史》称他在隐居其间与吕洞宾、李琪等传奇人物交好甚密,所以陈抟其人在当时绝对是“我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中有我的传说”的最佳演绎版本,引无数帝王竞折腰。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哲学家、易学家、算命先生、诗人、隐士和睡觉爱好者,围绕着陈道长身边也有着数不清的传奇故事。《宋史》记载陈抟最后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死后7日肢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光是官方记载就都能上《走近科学》,野史更是五花八门到离谱。
最知名的一个故事说的是,赵匡胤曾经在参加革命之前和陈抟在华山相遇。小赵那个时候比较流氓,吃了人家的桃子不给钱。于是二人便下棋赌这顿餐饮费。最后的结果是显著的,小赵还没当上皇帝呢,就稀里糊涂地把华山给输了。也就有了日后“自古华山不纳粮”的传统。当然,这个故事很长,由我来说又势必太搞笑。感兴趣的人还不如baidu之。
就我个人而言,最感兴趣的还是所谓的睡功,《宋史》说,陈抟曾在武当山隐居二十余年,精研《周易》八卦,演练服气辟谷之法,起初是每天光喝两杯小酒过日子.后来经5条化作人形的神龙的指导,陈道长很快发展到动不动就跟狗熊冬眠似的一睡小半年,不吃不喝,称之为锁鼻功。这是真正地把节约型社会发挥到了极致啊。这种睡功后来极大地推动了道教内丹术的发展,顺便也给道长自己带来了睡仙的美名。不过事情总是越传越夸张,《山堂肆考》说他“大睡三十六载,小睡一十八春”。 一辈子光用来睡觉了。
为什么我独独对睡觉有兴趣呢?因为我每天都能很自然地从晚上12点睡到第二天11点,闹钟不响的话死活醒不过来。就资质而言,一直自认为还是颇有希望发展一下内丹之术,引以为豪。不料,不久前我认识了一位修道的朋友,他听了我的说法之后,搭了搭我的脉象,很认真地说道,你那么爱睡觉,可能是因为肾阳虚,赶紧调养调养去吧。囧
阿桂那么心急火燎地等着看仙翁操背后的故事也并非无法理解,这首琴曲确有令人瞠目结舌之处。整首曲子大约1分多钟,歌词循环不已地重复着:“仙翁仙翁~ 陈抟老祖仙翁,陈抟老祖仙翁,陈抟老祖仙翁,陈抟老祖仙翁~ 仙翁仙翁……”(另一说是:“仙翁仙翁,仙翁得道仙翁,得道陈抟仙翁,陈希夷得道仙翁……”总之也差不离多少。)曲调也同样让人无语,4句“陈抟老祖仙翁”听起来都一模一样,无非音高依次降低。简直比冷笑话还冷笑话。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仙翁操》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它是著名的开指小曲之一,是习琴者非练好不可的练习曲,乃日后调音所必备。只是不知道谁那么有冷细胞,张嘴就给配了那么个歌词,还能流传千古。
今天说这首曲子,我还真不是来搞笑的,而是为了给广大和我一样姓陈的同志们扫盲的。以后说起陈姓家族的光荣前辈,你不能数来数去单知道陈景润和陈冠希,还得了解下真正牛x的本家人陈抟。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后世之人则称呼为“陈抟老祖”、“睡仙”。虽然具体生卒年月不可考,但是一般大家认为陈道长一路从唐末活到宋初,一不小心活了118岁。其间唐僖宗赐他为“清虚处士”、周世宗赐他为“白云先生”、宋太宗赐他为“希夷先生”,可见道长虽然长年隐居,经常不响应政府号召,但是和历代皇帝的关系委实不错。
此君算得上是中国泱泱5000年历史中最低调又最著名的道人之一。说低调是因为大部分国人单知老庄,不知老陈;说著名是因为大名鼎鼎的太极图初稿便是陈抟所绘(和如今广为流传的版本颇为相像,只不过拧得更紧了一点),其它的功勋,诸如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啊,对先天易学的发展贡献啊什么的,就更别提了。
伟人也有少年时,小时候的陈抟和现世的优秀青少年没多大区别,爱读书、记性好、颇有诗名,而且也有着一腔热血,想当个公务员报效祖国什么的。不料50多岁了还“数举不第”,当时又恰逢五代之乱,索性便游历名山、求仙访道,长期隐居在武当山、华山和少华山。《宋史》称他在隐居其间与吕洞宾、李琪等传奇人物交好甚密,所以陈抟其人在当时绝对是“我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中有我的传说”的最佳演绎版本,引无数帝王竞折腰。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哲学家、易学家、算命先生、诗人、隐士和睡觉爱好者,围绕着陈道长身边也有着数不清的传奇故事。《宋史》记载陈抟最后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死后7日肢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光是官方记载就都能上《走近科学》,野史更是五花八门到离谱。
最知名的一个故事说的是,赵匡胤曾经在参加革命之前和陈抟在华山相遇。小赵那个时候比较流氓,吃了人家的桃子不给钱。于是二人便下棋赌这顿餐饮费。最后的结果是显著的,小赵还没当上皇帝呢,就稀里糊涂地把华山给输了。也就有了日后“自古华山不纳粮”的传统。当然,这个故事很长,由我来说又势必太搞笑。感兴趣的人还不如baidu之。
就我个人而言,最感兴趣的还是所谓的睡功,《宋史》说,陈抟曾在武当山隐居二十余年,精研《周易》八卦,演练服气辟谷之法,起初是每天光喝两杯小酒过日子.后来经5条化作人形的神龙的指导,陈道长很快发展到动不动就跟狗熊冬眠似的一睡小半年,不吃不喝,称之为锁鼻功。这是真正地把节约型社会发挥到了极致啊。这种睡功后来极大地推动了道教内丹术的发展,顺便也给道长自己带来了睡仙的美名。不过事情总是越传越夸张,《山堂肆考》说他“大睡三十六载,小睡一十八春”。 一辈子光用来睡觉了。
为什么我独独对睡觉有兴趣呢?因为我每天都能很自然地从晚上12点睡到第二天11点,闹钟不响的话死活醒不过来。就资质而言,一直自认为还是颇有希望发展一下内丹之术,引以为豪。不料,不久前我认识了一位修道的朋友,他听了我的说法之后,搭了搭我的脉象,很认真地说道,你那么爱睡觉,可能是因为肾阳虚,赶紧调养调养去吧。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