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憶讀記 之 廿七《珠玉詞》
八月十九日。今天是翡翠趕集的日子。雖然並不買。當然真實原因是看得起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起。可每回來騰衝。總會去看看。看看人潮洶湧各有心機做著各種各樣的夢。看看雕琢好的石頭大白菜一般堆得到處都是兀自發出溫潤的光芒。
這裡不是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也不是藍田日暖玉生煙。玉石就是商品。雖然我只願去看看碰碰。它的毫不招搖的光澤真是仍然古典著。如斯場合自然想起大晏的《珠玉詞》。或者說是葉嘉瑩先生收錄在《論詞叢稿》的那篇解說大晏詞的文章。是這篇文字叫我真正進入了《珠玉詞》的詞境。
晏殊一生順遂平穩。卻不平庸。雖說也諷刺過柳永為詞不夠檢點。但卻絕非一副道學先生面孔。他的詞境和詞集名尤為貼切。不叫囂隳突。只如珠玉溫澤的光芒。令人適意。並有適度的哀愁。他的尺度分寸拿捏很准。這樣的哀愁總會有透徹圓融的理念來加以緩解消釋。
最經典的例子自然是“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兩句。生命的局限自是難免。可換個角度依然是生生不息。更深刻而美好的例子仍是《浣溪沙》。“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詞境之闊大荒涼。坡仙之前僅見。而“眼前人”即是正視現實。以一己之力盡可能去抵抗。用李宗盛的歌詞來表述。即是“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只不過晏詞更雍容自然如同翡翠的冰種滿翠。
![]() |
![]() |
![]() |
這裡不是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也不是藍田日暖玉生煙。玉石就是商品。雖然我只願去看看碰碰。它的毫不招搖的光澤真是仍然古典著。如斯場合自然想起大晏的《珠玉詞》。或者說是葉嘉瑩先生收錄在《論詞叢稿》的那篇解說大晏詞的文章。是這篇文字叫我真正進入了《珠玉詞》的詞境。
![]() |
晏殊一生順遂平穩。卻不平庸。雖說也諷刺過柳永為詞不夠檢點。但卻絕非一副道學先生面孔。他的詞境和詞集名尤為貼切。不叫囂隳突。只如珠玉溫澤的光芒。令人適意。並有適度的哀愁。他的尺度分寸拿捏很准。這樣的哀愁總會有透徹圓融的理念來加以緩解消釋。
![]() |
最經典的例子自然是“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兩句。生命的局限自是難免。可換個角度依然是生生不息。更深刻而美好的例子仍是《浣溪沙》。“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詞境之闊大荒涼。坡仙之前僅見。而“眼前人”即是正視現實。以一己之力盡可能去抵抗。用李宗盛的歌詞來表述。即是“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只不過晏詞更雍容自然如同翡翠的冰種滿翠。
![]() |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