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我不同意我的改变
暑假刚刚结束,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接受了学校足球队写作斯洛文尼亚夏令营的文章,因为工作比较忙,心里是非常厌烦的。开会,上课,备课,监考,还有阅卷。心情很不好。不过,烦归烦,还是按照以前的经验,从材料出发,反复阅读,确立了小标题结构,进一步提炼,提纲挈领,梳理清楚的小标题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准备了相应的内容。虽然心情还是很不好,还是继续阅读原稿和相关视频,不过,写着写着,却觉得越写越容易。写完以后稍加改动,就定稿了。
群里,有老师对我说,写作是有热情和冲动的,记得以前学写作学课程中,有专门章节讲写作冲动。他的提醒让我思考。或许,我的情绪反应是对于要求写作的时间安排以及被动写作的内容的陌生感的抵触。我的情绪反应直接来自天性,我的被动的写作操作来自我的后天努力的实践,其中也有概念知识以及概念的操作,但是,这两者存在了一种不和谐,不一致,所以导致了我对于写作难度和进度的误判。
前一段时间,阅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他在文章中指出,人的天性自有一种保护力,具有能引导人走出困境的能力,而“概念知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对事物真正本质性的认识,相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亦即我们知识的真正内容,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所作的直观把握”。,当然叔本华同时,也提出了,概念和格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们。
于是,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状态。提出了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我的情绪好一些,是不是效率会更加高一些?其二,是不是情绪模式比行为模式更加难以改变?情绪模式涉及的是更加深层的结构。所谓的情绪大脑,反射脑,是原始脑更加原始,改变更加缓慢和困难。我们的练习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思考脑的思考模式,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情绪模式,尽管后者是缓慢的。
群里,有老师对我说,写作是有热情和冲动的,记得以前学写作学课程中,有专门章节讲写作冲动。他的提醒让我思考。或许,我的情绪反应是对于要求写作的时间安排以及被动写作的内容的陌生感的抵触。我的情绪反应直接来自天性,我的被动的写作操作来自我的后天努力的实践,其中也有概念知识以及概念的操作,但是,这两者存在了一种不和谐,不一致,所以导致了我对于写作难度和进度的误判。
前一段时间,阅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他在文章中指出,人的天性自有一种保护力,具有能引导人走出困境的能力,而“概念知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对事物真正本质性的认识,相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亦即我们知识的真正内容,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所作的直观把握”。,当然叔本华同时,也提出了,概念和格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们。
于是,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状态。提出了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我的情绪好一些,是不是效率会更加高一些?其二,是不是情绪模式比行为模式更加难以改变?情绪模式涉及的是更加深层的结构。所谓的情绪大脑,反射脑,是原始脑更加原始,改变更加缓慢和困难。我们的练习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思考脑的思考模式,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情绪模式,尽管后者是缓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