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步这件事
跑步其实是长大以后发生的事情。小时候肠胃不好,一上体育课就肚子疼,所以小学我基本没上过体育课,而那时候的体育课主要事情是跑步。初中高中的体育课都被数学语文胡总和英语老师占据了,而上大学以后体育课已经变成洪水猛兽了,哪个女生想要上体育课啊。体测的800米跑简直跟噩梦一样。
后来不知为什么爱上了跑步,仔细想来真的是没什么契机,非要有个线索的话应该是毕业后。那时候搬出学校,搬到了中国美术馆附近,楼下就是皇城根遗址公园,家离故宫北海景山都只有一公里。开始跑步的时候,只是绕着楼下的公园跑,公园是南北走向的,南到五四大街,北到地安门东大街,我就在这个距离里面跑两圈,两圈算下来是4公里多一点。匆匆一开始跑就很轻松,时间早的话,沿路很多广场舞,也很多跑步的人。时间晚的话,夏天公园的长椅上有很多留宿者。跑完以后会在亮果厂胡同对过来的公园空地上做拉伸,然后过马路回家。住在那里的两年,这个公园承载了我很多情绪,公园一直延伸到东华门,觉得跑两圈枯燥的时候,我会一直跑到东华门去,然后再绕回来。通过五四大街时,红绿灯总是要等很久,我就在那边绕啊绕。后来,我发现可以一直跑到故宫那边去,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的路线是跑到景山,然后经过北长街、西华门、北池子大街,绕故宫一圈,再跑回家,基本上6公里多。其实是后来看路线才发现饶了故宫一圈,中间有经过一道城门以后有一段护城河,护城河的对岸是中山公园,河边的柳树在夜光下摇曳,非常美。沿路也会碰到很多跑步的人,但经常我都和他们跑的方向相反。
有时候也去景山里面跑,一圈下来一公里多一点,比较不好的地方是路灯比较暗,跑起来费劲一点。不用加班的时候,我一周最多能跑五次,加班的时候几个月都跑不上一次。搬家以后,跑步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公司签了协议的健身房的其中一家离我蛮近。加班一小时回到家8点,刚好去健身房跑一小时回来。但算上往返健身房加上跑完回来洗澡,一次差不多两个半小时,回家就只能有这一项活动了。如此两个月下来,基本也就一星期去了一次,虽然前台小哥还长得挺好看。
昨天下班回家,也是8点,想说去健身房还挺花时间,不如去户外跑。搬来这边还没有去户外跑过,对面的公园也不清楚是什么情况。因此出了门也就是随性,挑着车少的街道跑,沿路吹着风,感受着社区街道蔬果的气息,以前夜跑的熟悉感觉又回来了。跑得差不多回家,想说去对面公园看看,过马路的时候身边似乎有人在说跑步哦?忙着过马路因此没有理人家,等到对面公园跑完了摘下耳机检查跑的公里数,有人擦肩而过,说:“跑完咯?”,抬头一看,正式刚刚问我的那位老伯伯。觉得还蛮奇妙。再说到公园,搬过来两个多月,晚上还没有造访过,里面还真是挺热闹。有人搬来巨大无比的音响在跳广场舞,标配的踢毽子活动也有,甚至还有理发的。城市公园的气氛异常浓厚。
所以有时候觉得,室内跑步是一个人的事情。准备好音乐,准备好水,调到合适的速度,开跑。中间可能会累,但看着卡路里消耗,公里数增加,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一滴滴滴下来,是自己和自己的战争。有时候甚至不为减肥,也不为炫耀,单纯只为跑步。而室外跑步是你和这个城市的互动,你经过的街道,你路遇的人,你听到的路边流浪歌手的歌声,你呼吸道的空气,迎面吹向你的风,都是这个城市的脉搏。
后来不知为什么爱上了跑步,仔细想来真的是没什么契机,非要有个线索的话应该是毕业后。那时候搬出学校,搬到了中国美术馆附近,楼下就是皇城根遗址公园,家离故宫北海景山都只有一公里。开始跑步的时候,只是绕着楼下的公园跑,公园是南北走向的,南到五四大街,北到地安门东大街,我就在这个距离里面跑两圈,两圈算下来是4公里多一点。匆匆一开始跑就很轻松,时间早的话,沿路很多广场舞,也很多跑步的人。时间晚的话,夏天公园的长椅上有很多留宿者。跑完以后会在亮果厂胡同对过来的公园空地上做拉伸,然后过马路回家。住在那里的两年,这个公园承载了我很多情绪,公园一直延伸到东华门,觉得跑两圈枯燥的时候,我会一直跑到东华门去,然后再绕回来。通过五四大街时,红绿灯总是要等很久,我就在那边绕啊绕。后来,我发现可以一直跑到故宫那边去,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的路线是跑到景山,然后经过北长街、西华门、北池子大街,绕故宫一圈,再跑回家,基本上6公里多。其实是后来看路线才发现饶了故宫一圈,中间有经过一道城门以后有一段护城河,护城河的对岸是中山公园,河边的柳树在夜光下摇曳,非常美。沿路也会碰到很多跑步的人,但经常我都和他们跑的方向相反。
有时候也去景山里面跑,一圈下来一公里多一点,比较不好的地方是路灯比较暗,跑起来费劲一点。不用加班的时候,我一周最多能跑五次,加班的时候几个月都跑不上一次。搬家以后,跑步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公司签了协议的健身房的其中一家离我蛮近。加班一小时回到家8点,刚好去健身房跑一小时回来。但算上往返健身房加上跑完回来洗澡,一次差不多两个半小时,回家就只能有这一项活动了。如此两个月下来,基本也就一星期去了一次,虽然前台小哥还长得挺好看。
昨天下班回家,也是8点,想说去健身房还挺花时间,不如去户外跑。搬来这边还没有去户外跑过,对面的公园也不清楚是什么情况。因此出了门也就是随性,挑着车少的街道跑,沿路吹着风,感受着社区街道蔬果的气息,以前夜跑的熟悉感觉又回来了。跑得差不多回家,想说去对面公园看看,过马路的时候身边似乎有人在说跑步哦?忙着过马路因此没有理人家,等到对面公园跑完了摘下耳机检查跑的公里数,有人擦肩而过,说:“跑完咯?”,抬头一看,正式刚刚问我的那位老伯伯。觉得还蛮奇妙。再说到公园,搬过来两个多月,晚上还没有造访过,里面还真是挺热闹。有人搬来巨大无比的音响在跳广场舞,标配的踢毽子活动也有,甚至还有理发的。城市公园的气氛异常浓厚。
所以有时候觉得,室内跑步是一个人的事情。准备好音乐,准备好水,调到合适的速度,开跑。中间可能会累,但看着卡路里消耗,公里数增加,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一滴滴滴下来,是自己和自己的战争。有时候甚至不为减肥,也不为炫耀,单纯只为跑步。而室外跑步是你和这个城市的互动,你经过的街道,你路遇的人,你听到的路边流浪歌手的歌声,你呼吸道的空气,迎面吹向你的风,都是这个城市的脉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