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灵异事件
我是不信鬼神的,所以我没说是教师节鬼故事,但是这个事情实在是没法用科学来解释,所以只好用灵异来搪塞过去了。没错,就在昨晚,我见到他了,但他绝对不是以人类的方式来到我身边的,其实我怀疑我是在梦中见到的这一切,但确确实实有证据留了下来。那是八楼的高度,他是从远方的夜幕中飘到我窗前的,我记得他没有翅膀,也不像是哈姆雷特里的老国王,但我知道,那是一个幽灵,无论是死是活,他都是被遗忘的那个。他没什么变化,还是我印象中的样子。我问他:“你还活着吗?”,他没回答我,只是用一种奇异的眼神看我,不是卡夫卡的惊慌失措,不是叔本华的目空一切,不是三岛由纪夫的摄人心魄,他就是那么看着我,甚至有点悲伤难过(后来我想,可能悲伤难过的是我吧)。
刚上高中我就认识他了,他教的语文,不错,甚至是很好、非常好。我那时一心想当一个诗人,我告诉自己,嘿,你是个诗人,你应该有一头柔顺高雅而蜷曲着的黑发,可事实是,我头发越长却越像是河岸边无人打理的蓬草,但是这并没有削减我想当一个诗人的热情。那天我坐在察哈尔路上的一棵老树底下,构思着各种各样的诗句,我想写一些解构性的,解构意义本身,只去感受,但总是不可避免的给物象以象征。正当我苦闷不已而悻悻而归的那个晚自习,我再次翻开我的随笔本时,却发现有人在我不成形的诗句下面留了言:“后现代的写法?”。我很惊讶,虽然我知道很多人都翻过这个本子(甚至都不放回原位)但是留言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像一个侦探一样仔细的审视着这几个字,然后我就放弃了(我预感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二天上他的课的时候我就发现了真相——他的板书和我本子上的字迹一模一样。我有一丝兴奋,因为我喜欢他(不是那种爱慕,就是喜欢,甚至是敬仰),虽然他是个书记(党委书记什么的吧,无意冒犯,但我总怀疑这种人的文学水平,尤其是诗),但他所读的书数量之多、门类之广都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有些激动的在本子底下写到:“我其实很喜欢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所以写法上可能受了某些影响。”于是我们的通信就这样开始了。我从来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给我留言的,就是在我不经意间翻开本子时,那些文字就在那里了,我也没有向他求证过(我其实不能百分百确定就是他),总之,在你来我往的通信中,我学到了不少。
大概是一次诗歌征集吧,我才第一次正式的和他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我绞劲脑汁的磨练出了我认为完美无缺的诗歌,忐忑不安的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三楼的一间很宽敞的办公室),开门便看到一整排与墙同宽的两个书架,塞满了书。他见到我,却没有像通信一段时间的那种熟悉感来接待我(虽然很友好,但是不熟悉),我递上我的本子,他看了看说:“结构很精巧 ,用词还是挺用心的,深度也是有的,”(我知道他要说“但是”了)“但是,音韵感有点差 ,读起来不顺畅。一首优秀的诗歌是要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我其实当时不太明白,只是真诚的点了点头,然后我都不记得怎么离开那里的了。
反反复复回忆他的话之后,我像受到上帝感召的先知一般,在那一天,我知道我真的可以成为一个诗人。我在我们的通信里谈到了好多人,陈染、加缪、卡夫卡、芥川等等,从屈原的天马行空沿着李白的羽化登仙一夜飞渡,顺着所罗门的耳管,企图回到开天辟地的莽莽榛榛。可大部分时候他都不在我们的世界(类似于体制之内的?)。后来据说他生病了,后来我一直都没见到他,直到有一天,翻开本子时,不知何时他又留言了:“写下去吧。”
之后我真的再也没见过他。但我没有怀疑,我对自己说,这个学校很大的,能藏的下很多人,甚至是幽灵(这个学校真的有思想警察,所谓的拿双份工资?)。直到有一天,一次和往常一样无趣至极的全体大会上,党委书记换了人,我才明白,他真的不见了。与此同时,一些暧昧不清的传闻流言也像幽灵一样在校园里传开了,在洗手间的水槽里,教室的阳台上,食堂的角落,我又一次像侦探一样,把这些故事一一搜集而来(或许当不了诗人的我可以考虑当个侦探),有各种版本,但流传最多的版本是那种桃色的,暧昧的,传播时要带有挑逗意味的,老师和女同学的,对,一定要强调“女”同学的,一定要强调“老师”和女“同学”的。我不相信,也不是很在乎,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
于是在一个平静的让人回忆不出任何天气特征的下午,我悄悄的前往了他的办公室。为了掩人耳目,我没有坐电梯(实际上我仔细回忆后发现那个楼根本没有电梯),而是蹑手蹑脚地爬了楼梯,沿着长长的走廊,每走一步我都担惊受怕,我安慰自己说,杨雨轩,你是个诗人,你面对变化多端的音韵文字都不曾退缩,这不过是一次拜访,没什么好怕的。突然,从我身后的厕所里传来了抽水的声音,我知道有人要到这个走廊上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慌张,真是慌不择路,居然径直跑向了他的办公室(曾经的),一把打开门闪身进入。空的,我松了口气,却听见那个脚步声慢慢的朝这里靠近,我突然想到那些思想警察的传闻,我知道我一定会为思想自由抗争到底,但我很害怕像他一样消失,除了他的通信留了下来,至少至于我,再没有什么能证明他的存在。我在脑海里想着一开门,我就从他的手臂底下钻过去,沿着原来的楼梯跑到二楼,再藏到二楼的厕所里。我甚至还过了一遍我所写过的诗(那时我才发现我真是一个烂透了的诗人),突然那个脚步声停在了这间办公室的门口,我知道我和那个人只差一扇门的距离,我已经做好准备了。一秒,两秒,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却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身穿黑色西服的男人将我打倒在地,用黑色的布袋子套住我的头,没有,什么都没有。但这更加让我害怕,我瘫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凝视着那两排书架,他们和我说他们已经沉睡很久了,再没有人来翻看他们(相信我,自从我去外地上大学后,我就能清楚地分辨哪些书架是精神的花园,哪些是思想的坟场,因为我发现我放假回家时的书架和我开学离开时的书架是完全不同的。但更奇怪的是,这种能力明明是我上大学之后才有的,为什么当时高中的我也能分别出来呢?会不会那一切都不过是我的一场梦?)。然后我就昏睡过去了,醒来之后,同学和我说,我坐在楼前的台阶上,泪流满面。
昨天晚上再次见到他的时候,我没有那么惊讶,甚至看到他漂浮着来到窗前我都没有害怕。我又问他:“那么,为什么来找我?”(我听说鬼出现在你眼前都是有求于你),他开口说道:“不,是你来找的我。”我怔怔地望着他,想起了我的种种不适,不喜欢各种写申请找人盖章,不喜欢排名分数,不喜欢考虑工作工资,不喜欢刻意去和谁搞好关系,不喜欢别人恨不得要拿剪刀剪我头发的样子,不喜欢流言,不喜欢带有攻击性的桃色,不喜欢说什么都要再三斟酌,不喜欢不自由,不喜欢被监视、审视、审查,不喜欢一切的偷袭暗杀。我突然发现那一本早就不见的随笔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摆在我的书桌上了,我难过极了,难过的如胃痛一般蜷曲成一团。我突然明白让他消失的是另一种幽灵,而它迟早也会把我带走,但是我流不出一滴眼泪。他重复道:“你找的我。”于是又飘飘幽幽的从窗户飞走了,飞进夜幕里,仿佛从未来过。
刚上高中我就认识他了,他教的语文,不错,甚至是很好、非常好。我那时一心想当一个诗人,我告诉自己,嘿,你是个诗人,你应该有一头柔顺高雅而蜷曲着的黑发,可事实是,我头发越长却越像是河岸边无人打理的蓬草,但是这并没有削减我想当一个诗人的热情。那天我坐在察哈尔路上的一棵老树底下,构思着各种各样的诗句,我想写一些解构性的,解构意义本身,只去感受,但总是不可避免的给物象以象征。正当我苦闷不已而悻悻而归的那个晚自习,我再次翻开我的随笔本时,却发现有人在我不成形的诗句下面留了言:“后现代的写法?”。我很惊讶,虽然我知道很多人都翻过这个本子(甚至都不放回原位)但是留言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像一个侦探一样仔细的审视着这几个字,然后我就放弃了(我预感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二天上他的课的时候我就发现了真相——他的板书和我本子上的字迹一模一样。我有一丝兴奋,因为我喜欢他(不是那种爱慕,就是喜欢,甚至是敬仰),虽然他是个书记(党委书记什么的吧,无意冒犯,但我总怀疑这种人的文学水平,尤其是诗),但他所读的书数量之多、门类之广都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有些激动的在本子底下写到:“我其实很喜欢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所以写法上可能受了某些影响。”于是我们的通信就这样开始了。我从来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给我留言的,就是在我不经意间翻开本子时,那些文字就在那里了,我也没有向他求证过(我其实不能百分百确定就是他),总之,在你来我往的通信中,我学到了不少。
大概是一次诗歌征集吧,我才第一次正式的和他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我绞劲脑汁的磨练出了我认为完美无缺的诗歌,忐忑不安的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三楼的一间很宽敞的办公室),开门便看到一整排与墙同宽的两个书架,塞满了书。他见到我,却没有像通信一段时间的那种熟悉感来接待我(虽然很友好,但是不熟悉),我递上我的本子,他看了看说:“结构很精巧 ,用词还是挺用心的,深度也是有的,”(我知道他要说“但是”了)“但是,音韵感有点差 ,读起来不顺畅。一首优秀的诗歌是要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我其实当时不太明白,只是真诚的点了点头,然后我都不记得怎么离开那里的了。
反反复复回忆他的话之后,我像受到上帝感召的先知一般,在那一天,我知道我真的可以成为一个诗人。我在我们的通信里谈到了好多人,陈染、加缪、卡夫卡、芥川等等,从屈原的天马行空沿着李白的羽化登仙一夜飞渡,顺着所罗门的耳管,企图回到开天辟地的莽莽榛榛。可大部分时候他都不在我们的世界(类似于体制之内的?)。后来据说他生病了,后来我一直都没见到他,直到有一天,翻开本子时,不知何时他又留言了:“写下去吧。”
之后我真的再也没见过他。但我没有怀疑,我对自己说,这个学校很大的,能藏的下很多人,甚至是幽灵(这个学校真的有思想警察,所谓的拿双份工资?)。直到有一天,一次和往常一样无趣至极的全体大会上,党委书记换了人,我才明白,他真的不见了。与此同时,一些暧昧不清的传闻流言也像幽灵一样在校园里传开了,在洗手间的水槽里,教室的阳台上,食堂的角落,我又一次像侦探一样,把这些故事一一搜集而来(或许当不了诗人的我可以考虑当个侦探),有各种版本,但流传最多的版本是那种桃色的,暧昧的,传播时要带有挑逗意味的,老师和女同学的,对,一定要强调“女”同学的,一定要强调“老师”和女“同学”的。我不相信,也不是很在乎,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
于是在一个平静的让人回忆不出任何天气特征的下午,我悄悄的前往了他的办公室。为了掩人耳目,我没有坐电梯(实际上我仔细回忆后发现那个楼根本没有电梯),而是蹑手蹑脚地爬了楼梯,沿着长长的走廊,每走一步我都担惊受怕,我安慰自己说,杨雨轩,你是个诗人,你面对变化多端的音韵文字都不曾退缩,这不过是一次拜访,没什么好怕的。突然,从我身后的厕所里传来了抽水的声音,我知道有人要到这个走廊上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慌张,真是慌不择路,居然径直跑向了他的办公室(曾经的),一把打开门闪身进入。空的,我松了口气,却听见那个脚步声慢慢的朝这里靠近,我突然想到那些思想警察的传闻,我知道我一定会为思想自由抗争到底,但我很害怕像他一样消失,除了他的通信留了下来,至少至于我,再没有什么能证明他的存在。我在脑海里想着一开门,我就从他的手臂底下钻过去,沿着原来的楼梯跑到二楼,再藏到二楼的厕所里。我甚至还过了一遍我所写过的诗(那时我才发现我真是一个烂透了的诗人),突然那个脚步声停在了这间办公室的门口,我知道我和那个人只差一扇门的距离,我已经做好准备了。一秒,两秒,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却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身穿黑色西服的男人将我打倒在地,用黑色的布袋子套住我的头,没有,什么都没有。但这更加让我害怕,我瘫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凝视着那两排书架,他们和我说他们已经沉睡很久了,再没有人来翻看他们(相信我,自从我去外地上大学后,我就能清楚地分辨哪些书架是精神的花园,哪些是思想的坟场,因为我发现我放假回家时的书架和我开学离开时的书架是完全不同的。但更奇怪的是,这种能力明明是我上大学之后才有的,为什么当时高中的我也能分别出来呢?会不会那一切都不过是我的一场梦?)。然后我就昏睡过去了,醒来之后,同学和我说,我坐在楼前的台阶上,泪流满面。
昨天晚上再次见到他的时候,我没有那么惊讶,甚至看到他漂浮着来到窗前我都没有害怕。我又问他:“那么,为什么来找我?”(我听说鬼出现在你眼前都是有求于你),他开口说道:“不,是你来找的我。”我怔怔地望着他,想起了我的种种不适,不喜欢各种写申请找人盖章,不喜欢排名分数,不喜欢考虑工作工资,不喜欢刻意去和谁搞好关系,不喜欢别人恨不得要拿剪刀剪我头发的样子,不喜欢流言,不喜欢带有攻击性的桃色,不喜欢说什么都要再三斟酌,不喜欢不自由,不喜欢被监视、审视、审查,不喜欢一切的偷袭暗杀。我突然发现那一本早就不见的随笔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摆在我的书桌上了,我难过极了,难过的如胃痛一般蜷曲成一团。我突然明白让他消失的是另一种幽灵,而它迟早也会把我带走,但是我流不出一滴眼泪。他重复道:“你找的我。”于是又飘飘幽幽的从窗户飞走了,飞进夜幕里,仿佛从未来过。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