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为什么需要旅行?
(一)一个人为什么不去旅行?
和很多人聊天,他们都想出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从他们的回答来看,无非就几种原因:
第一,工作忙,没时间。
第二,没钱。
第三,不安全。
第四,家里孩子还小,自己一个人出去,不放心小孩子。
请问,这真的是你不去旅行的理由吗?
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做一件事,不会等到明天就动手,而是马上着手开始准备。
没时间,没钱,不安全,家有小孩,其实这些都是给自己不去旅行找的借口。
没时间,可以自己通过调整自己的工作来挤出时间;
没钱,可以借,可以穷游,可以边打工边赚钱,这都是可以解决的;
不安全,可以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将风险高降到最低;
有小孩,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让别人来帮你带一下小孩,自己只是离开一段时间而已。
其实,你只不过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且自己内心也不是那么喜欢旅行,想去旅行也许只是说说而已。
(二)我眼中的旅行
在我的观念里,旅游和旅行的差别是很大的:
旅游:走马观花的看一看,跟着旅游团 ,到一个地方就拍照,证明到此一游。除了赶路就是赶路,最经典的对白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
旅行:随心而行,不慌不忙,感受当下。能够随遇而安,用心欣赏当下的美景,从容应对当下的境遇,结识遇到的陌生人。
有人说,经历过一次旅行就像自己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但是,我觉得你会失望的。如果旅行一次心灵就能提升,那世界上那么多人,他么的心灵岂不是很纯洁?
也有人说,去寻找自我。我觉得“寻找自我”这个词有点magic word的意味,很容易把人带沟里去。请问:你的自我丢失在那里了吗?如果你的自我都没有丢失在那,那么如何寻找自我?
又有人问:不顺心去旅行,算逃避吗?算是,也不算是。很多人失恋了或者经历了一段挫折,想通过旅行来对自己进行疗伤。但是,问题的真正解决方法是在于你自己,而不是在于你是否旅行。你可以通过旅行来让自己的心情放松,让自己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让你不顺心的事情上。然而,你最终还是得面对问题本身。
所以请理性看待旅行,不要神秘化旅行这件事情,也不要被心灵鸡汤蒙蔽了双眼。
(三)我为什么要旅行
我常喜欢一个人随心而行,不给自己束缚。
我骨子里有不安分的因素,常把旅行放在首位,说走就走,像天生就是为了 旅行而生一样。
我感觉旅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欲罢不能。
对我自己而言,旅行就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尝一尝不一样的美食,结识不一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历,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心不要那么狭隘,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去探索,很多奇妙而有趣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有些地方,如果不趁着年经的时候去,到老了,能不能去都是个问题,像西藏。
我想年轻的时候多去一些地方,等我老了,回味这些经历,它们会成为我最最珍贵的回忆。
(四)我去过的地方
这些年,我去过云南,黄山,江西,四川,西藏。
2013年4月,毕业旅行,为了挑战自己,背着包到云南,在云南搭顺风车,徒步梅里雪山;
2013年10月,为了感受一个人在山里的恐惧,一个人背着包在黄山山上露营;
2015年6月,为了感受江西武功山的美景,和小伙伴们相约徒步武功山;
2016年6月,为了和过去告别,拼车走川藏线,去珠穆朗玛峰,穿越可可西里。
而且,我现在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
想去到中国最北的漠河看北极光,在西沙群岛潜水看海洋世界,去内蒙古草原骑马飞奔在草原上,穿越罗布泊寻找彭加木的尸体,去撒哈拉沙漠,开车环游西班牙......
我知道,曾经梦想去的云南,西藏,这些不切实际的梦想都达成了,我相信其它也是可以完成的。
(五)不止于我
每天都有人在路上,朝着不同的目的地进发,每个人旅行的目的都不一样。
我曾遇到一个刚毕业的男生,他一个人从上海出发,搭顺风车到云南,然后到拉萨;
我曾遇到一个河南的女生,她一个人一边打工,一边游玩,从新疆玩到云南;
我们在川藏线看到一位大哥,他一个人骑着卖菜用的摩托车,从浙江开到西藏;
我也听说一位江西的六十岁的老人家骑行川藏线,由于前面塌方,需要等待几天的时间才能过去,很多人劝老人家打道回府,他说:他不能回去,如果回去了,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来了。
旅行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而他们,已经在路上。
(六)每个人都需要旅行
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旅行。旅行不仅仅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看一看风景,它还可以带给你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1. 发现自己的兴趣。在路上,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寻找到一件不一样的兴趣。我这趟去西藏,在路上和人讨论摄影的问题,发现我对摄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回来之后,看了很多摄影方面的书籍,喜欢上了摄影。
2.丰富自己的经历,开阔自己的眼界。我觉得,在路上你遇到的人,看到事物,都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在行走中提高自己的格局,给自己一个更精彩更广阔的世界。
3. 走出心理舒适区。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总是最安全的,但是人常常需要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你会看到在陌生环境中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4. 流浪也是一种告别。说走就走是一种流浪精神,有很多时候你需要和过去说再见,而旅行是一种选择。余秋雨说:“流浪是一种告别,告别的原因,有的可付诸言表,有的则难以言表。真正的流浪,大多属于后者,被迫言表,只是搪塞。不想搪塞,当然沉默,牵牵嘴角,已是礼貌。”
5. 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更高级的旅行是文化旅行,你先了解当地文化,然后去感受,或者,你去寻找当地的文化。这样的旅行就不仅仅是看美景,吃美食,已经上升到精神方面的旅行,这样的旅行真的会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高晓松说:“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后我俩都不买房,就觉得很幸福。我妈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我很欣赏高晓松的对生活的态度,要有诗和远方,不要被现实束缚。
我更喜欢张磊在《人生就是一场热血的流浪》里唱的:
标记在地图上的远方
到达前只靠想象
我只带了简单的行囊
却怀揣热血的心脏
我将穿越最远的边疆
让人生映在脸上
......
更重要的是,当你面临死亡的时候,你的人生遗言会是什么?
你是否也会回答:“如果我当初......”
正如以下这个视频所描述的那样:
是谁偷走了你的梦想
和很多人聊天,他们都想出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从他们的回答来看,无非就几种原因:
第一,工作忙,没时间。
第二,没钱。
第三,不安全。
第四,家里孩子还小,自己一个人出去,不放心小孩子。
请问,这真的是你不去旅行的理由吗?
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做一件事,不会等到明天就动手,而是马上着手开始准备。
没时间,没钱,不安全,家有小孩,其实这些都是给自己不去旅行找的借口。
没时间,可以自己通过调整自己的工作来挤出时间;
没钱,可以借,可以穷游,可以边打工边赚钱,这都是可以解决的;
不安全,可以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将风险高降到最低;
有小孩,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让别人来帮你带一下小孩,自己只是离开一段时间而已。
其实,你只不过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且自己内心也不是那么喜欢旅行,想去旅行也许只是说说而已。
(二)我眼中的旅行
在我的观念里,旅游和旅行的差别是很大的:
旅游:走马观花的看一看,跟着旅游团 ,到一个地方就拍照,证明到此一游。除了赶路就是赶路,最经典的对白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
旅行:随心而行,不慌不忙,感受当下。能够随遇而安,用心欣赏当下的美景,从容应对当下的境遇,结识遇到的陌生人。
有人说,经历过一次旅行就像自己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但是,我觉得你会失望的。如果旅行一次心灵就能提升,那世界上那么多人,他么的心灵岂不是很纯洁?
也有人说,去寻找自我。我觉得“寻找自我”这个词有点magic word的意味,很容易把人带沟里去。请问:你的自我丢失在那里了吗?如果你的自我都没有丢失在那,那么如何寻找自我?
又有人问:不顺心去旅行,算逃避吗?算是,也不算是。很多人失恋了或者经历了一段挫折,想通过旅行来对自己进行疗伤。但是,问题的真正解决方法是在于你自己,而不是在于你是否旅行。你可以通过旅行来让自己的心情放松,让自己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让你不顺心的事情上。然而,你最终还是得面对问题本身。
所以请理性看待旅行,不要神秘化旅行这件事情,也不要被心灵鸡汤蒙蔽了双眼。
(三)我为什么要旅行
我常喜欢一个人随心而行,不给自己束缚。
我骨子里有不安分的因素,常把旅行放在首位,说走就走,像天生就是为了 旅行而生一样。
我感觉旅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欲罢不能。
对我自己而言,旅行就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尝一尝不一样的美食,结识不一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历,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心不要那么狭隘,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去探索,很多奇妙而有趣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有些地方,如果不趁着年经的时候去,到老了,能不能去都是个问题,像西藏。
我想年轻的时候多去一些地方,等我老了,回味这些经历,它们会成为我最最珍贵的回忆。
(四)我去过的地方
这些年,我去过云南,黄山,江西,四川,西藏。
2013年4月,毕业旅行,为了挑战自己,背着包到云南,在云南搭顺风车,徒步梅里雪山;
2013年10月,为了感受一个人在山里的恐惧,一个人背着包在黄山山上露营;
2015年6月,为了感受江西武功山的美景,和小伙伴们相约徒步武功山;
2016年6月,为了和过去告别,拼车走川藏线,去珠穆朗玛峰,穿越可可西里。
而且,我现在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
想去到中国最北的漠河看北极光,在西沙群岛潜水看海洋世界,去内蒙古草原骑马飞奔在草原上,穿越罗布泊寻找彭加木的尸体,去撒哈拉沙漠,开车环游西班牙......
我知道,曾经梦想去的云南,西藏,这些不切实际的梦想都达成了,我相信其它也是可以完成的。
(五)不止于我
每天都有人在路上,朝着不同的目的地进发,每个人旅行的目的都不一样。
我曾遇到一个刚毕业的男生,他一个人从上海出发,搭顺风车到云南,然后到拉萨;
我曾遇到一个河南的女生,她一个人一边打工,一边游玩,从新疆玩到云南;
我们在川藏线看到一位大哥,他一个人骑着卖菜用的摩托车,从浙江开到西藏;
我也听说一位江西的六十岁的老人家骑行川藏线,由于前面塌方,需要等待几天的时间才能过去,很多人劝老人家打道回府,他说:他不能回去,如果回去了,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来了。
旅行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而他们,已经在路上。
(六)每个人都需要旅行
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旅行。旅行不仅仅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看一看风景,它还可以带给你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1. 发现自己的兴趣。在路上,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寻找到一件不一样的兴趣。我这趟去西藏,在路上和人讨论摄影的问题,发现我对摄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回来之后,看了很多摄影方面的书籍,喜欢上了摄影。
2.丰富自己的经历,开阔自己的眼界。我觉得,在路上你遇到的人,看到事物,都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在行走中提高自己的格局,给自己一个更精彩更广阔的世界。
3. 走出心理舒适区。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总是最安全的,但是人常常需要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你会看到在陌生环境中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4. 流浪也是一种告别。说走就走是一种流浪精神,有很多时候你需要和过去说再见,而旅行是一种选择。余秋雨说:“流浪是一种告别,告别的原因,有的可付诸言表,有的则难以言表。真正的流浪,大多属于后者,被迫言表,只是搪塞。不想搪塞,当然沉默,牵牵嘴角,已是礼貌。”
5. 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更高级的旅行是文化旅行,你先了解当地文化,然后去感受,或者,你去寻找当地的文化。这样的旅行就不仅仅是看美景,吃美食,已经上升到精神方面的旅行,这样的旅行真的会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高晓松说:“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后我俩都不买房,就觉得很幸福。我妈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我很欣赏高晓松的对生活的态度,要有诗和远方,不要被现实束缚。
我更喜欢张磊在《人生就是一场热血的流浪》里唱的:
标记在地图上的远方
到达前只靠想象
我只带了简单的行囊
却怀揣热血的心脏
我将穿越最远的边疆
让人生映在脸上
......
更重要的是,当你面临死亡的时候,你的人生遗言会是什么?
你是否也会回答:“如果我当初......”
正如以下这个视频所描述的那样:
是谁偷走了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