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好人卡
“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后会无期》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也是那么赤裸的一个现实。儿时不管是听故事还是看电视,都会经常问大人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孩子的眼里,好像单纯的只有好坏对错之分,每个阶段接受的教育也是让我们做个好孩子、好学生、长大以后做个好人,那时候以为听家长话、不欺负同学、爱护花草树木、不偷鸡摸狗就是“好”的标准,用一个纯粹的三观去践行“好”这件事。
我自认为是个好人,几乎没做过违法乱纪的事(除了小时候过年放鞭炮不小心点燃了楼下一大片枯草差点纵了一场小火,也除了初中时跟同学打赌敢给110打电话问“几点了”然后真的干了这件事),买东西会对小贩说“谢谢”,听说了来家里修电的师傅从早到晚都没吃饭不但不砍价了还会送人家面包酸奶,从小到大几乎没与人吵过架,但路见不平一定会拔刀相助。就是一直以来做的这些三观很正的事让我给自己贴了个“好人”的标签,也享受在做好人的快乐中。但其实成年人的社会里,什么是绝对的“好”,什么又是与好相对的“坏”呢?也许动机不纯地利用别人帮助自己达成某些目的不是件“好事”,但刚好过程中也会帮助被利用的人得到某些利益,那这种“利用”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当生存规则变复杂了,判断好与坏的标准也就更复杂了,或者说,好与坏的边缘就迷糊了。但每个人的心里还是会有杆秤,很自然地想给每个行为下结论,所以除了那些大是大非,剩下每件事的好坏其实都是别人的评价,而且极有可能跟自己下的定义相左,此时就要看你想让自我满足还是迎合他人的心理了。
最近承蒙公司领导信任,把培养新员工的神圣使命交给了我,我也是欣然接受。尤其对于组里的一个小朋友抱有极高的期望,一是觉得挺投缘,二是这位清华出去的海归天资甚高,假以时日一定可以独当一面,于是就开始了我在时间、精力、金钱甚至情感上的为之付出,希望早日实现我跟领导夸下的海口“我保证她是这几个小朋友中最优秀的”。打脸的前兆往往就是狂妄吧,过程不想赘述,总之前半程还一切向好,后半程却变得目中无人,结果就是还不到三个月这位曾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经受不了任何批评或者他人的不同意见而主动提出离职了,虽然没有撕破脸但她离职的前几天已经就是要相忘于江湖的样子,虽然就坐在旁边,但已经再没有任何一字一句的交流,算是很干脆的离职,但却足足让我上了一个星期的火,不明白对她那么好换回都是些个啥。别人的开导以及自己的思考之后,明白了,所谓的“好”是我自己以为的,可能人家不觉得也不需要,我想做个别人面前的好人,但好不好其实不是我说了算。所以当后来又有小朋友聊天时半来玩笑地说“你最好了”,其实我想说,别以为我是个好人,也许哪天我的某些行为可以帮助你成长、但却会让你觉得很不爽,那时候你就不这么想了。一个人好不好,不要轻易下结论,也别太自我感觉良好,也许别人心里的那杆秤跟你的根本不是一规格,衡量出来的结果也自然不一样。经历这么件事,不会让我从此改变为人处事方式,而是学会了不要把好坏看太重,好人是做给自己看的,任尔东南西北风。
还有关于“好人”的思考就是很多人也都会想到的一个问题,好人真的有好报吗?也是最近听到一位挚友真实的故事,似乎有了答案。这位朋友小时候在乡下生活,曾经淘气跟小伙伴一起去掏鸟蛋,小伙伴上树掏、她在树下等,没想到鸟窝不偏不倚正扣在朋友头上,鸟蛋掉到旁边地上摔碎了。过了段时间朋友只要独自一人出门便会遇到一只乌鸦在她头顶飞来飞去,因为年纪小,头顶经常盘旋这么大的鸟心里还是很害怕的。奇怪的是如果她跟家人或者其他小伙伴一起路过那只乌鸦出没的地方,一切就会很平静,导致她跟家人说总有只鸟会跟着她也没人相信。有一天那只乌鸦飞过的时候,空中就掉了一坨屎到了我朋友的头上。在很多地方都有个习俗,就是鸟屎落在身上不吉利,需要讨百家饭,为了破解这件事朋友就去邻居家挨家挨户讨迷,每到一家都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一共走了八家,之后那只乌鸦也就没再跟过她,不过听说当时掏鸟蛋的那个小男孩也被乌鸦拉屎拉到了衬衫上。后来把整件事连到一块她才意识到也许当时掏鸟蛋掏的就是那只乌鸦它家,那些恐吓、拉屎的行为也都是它的报复吧。虽然可能存在一定巧合,但其实也是提了个醒,不管对动物还是植物,对人还是其他生命都要有颗敬畏之心,如果不希望有恶报,一定要多做好事。不管信或不信,一切注定有因果。
也许希望得到“回报”并不是功利心,应该属于人类天然的需求,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的两个层级“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也许好人也不一定有好报,但至少可以让自己过得心安。至于怎样才是好人,做事能让自己心安的人就算好人吧。
我自认为是个好人,几乎没做过违法乱纪的事(除了小时候过年放鞭炮不小心点燃了楼下一大片枯草差点纵了一场小火,也除了初中时跟同学打赌敢给110打电话问“几点了”然后真的干了这件事),买东西会对小贩说“谢谢”,听说了来家里修电的师傅从早到晚都没吃饭不但不砍价了还会送人家面包酸奶,从小到大几乎没与人吵过架,但路见不平一定会拔刀相助。就是一直以来做的这些三观很正的事让我给自己贴了个“好人”的标签,也享受在做好人的快乐中。但其实成年人的社会里,什么是绝对的“好”,什么又是与好相对的“坏”呢?也许动机不纯地利用别人帮助自己达成某些目的不是件“好事”,但刚好过程中也会帮助被利用的人得到某些利益,那这种“利用”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当生存规则变复杂了,判断好与坏的标准也就更复杂了,或者说,好与坏的边缘就迷糊了。但每个人的心里还是会有杆秤,很自然地想给每个行为下结论,所以除了那些大是大非,剩下每件事的好坏其实都是别人的评价,而且极有可能跟自己下的定义相左,此时就要看你想让自我满足还是迎合他人的心理了。
最近承蒙公司领导信任,把培养新员工的神圣使命交给了我,我也是欣然接受。尤其对于组里的一个小朋友抱有极高的期望,一是觉得挺投缘,二是这位清华出去的海归天资甚高,假以时日一定可以独当一面,于是就开始了我在时间、精力、金钱甚至情感上的为之付出,希望早日实现我跟领导夸下的海口“我保证她是这几个小朋友中最优秀的”。打脸的前兆往往就是狂妄吧,过程不想赘述,总之前半程还一切向好,后半程却变得目中无人,结果就是还不到三个月这位曾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经受不了任何批评或者他人的不同意见而主动提出离职了,虽然没有撕破脸但她离职的前几天已经就是要相忘于江湖的样子,虽然就坐在旁边,但已经再没有任何一字一句的交流,算是很干脆的离职,但却足足让我上了一个星期的火,不明白对她那么好换回都是些个啥。别人的开导以及自己的思考之后,明白了,所谓的“好”是我自己以为的,可能人家不觉得也不需要,我想做个别人面前的好人,但好不好其实不是我说了算。所以当后来又有小朋友聊天时半来玩笑地说“你最好了”,其实我想说,别以为我是个好人,也许哪天我的某些行为可以帮助你成长、但却会让你觉得很不爽,那时候你就不这么想了。一个人好不好,不要轻易下结论,也别太自我感觉良好,也许别人心里的那杆秤跟你的根本不是一规格,衡量出来的结果也自然不一样。经历这么件事,不会让我从此改变为人处事方式,而是学会了不要把好坏看太重,好人是做给自己看的,任尔东南西北风。
还有关于“好人”的思考就是很多人也都会想到的一个问题,好人真的有好报吗?也是最近听到一位挚友真实的故事,似乎有了答案。这位朋友小时候在乡下生活,曾经淘气跟小伙伴一起去掏鸟蛋,小伙伴上树掏、她在树下等,没想到鸟窝不偏不倚正扣在朋友头上,鸟蛋掉到旁边地上摔碎了。过了段时间朋友只要独自一人出门便会遇到一只乌鸦在她头顶飞来飞去,因为年纪小,头顶经常盘旋这么大的鸟心里还是很害怕的。奇怪的是如果她跟家人或者其他小伙伴一起路过那只乌鸦出没的地方,一切就会很平静,导致她跟家人说总有只鸟会跟着她也没人相信。有一天那只乌鸦飞过的时候,空中就掉了一坨屎到了我朋友的头上。在很多地方都有个习俗,就是鸟屎落在身上不吉利,需要讨百家饭,为了破解这件事朋友就去邻居家挨家挨户讨迷,每到一家都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一共走了八家,之后那只乌鸦也就没再跟过她,不过听说当时掏鸟蛋的那个小男孩也被乌鸦拉屎拉到了衬衫上。后来把整件事连到一块她才意识到也许当时掏鸟蛋掏的就是那只乌鸦它家,那些恐吓、拉屎的行为也都是它的报复吧。虽然可能存在一定巧合,但其实也是提了个醒,不管对动物还是植物,对人还是其他生命都要有颗敬畏之心,如果不希望有恶报,一定要多做好事。不管信或不信,一切注定有因果。
也许希望得到“回报”并不是功利心,应该属于人类天然的需求,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的两个层级“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也许好人也不一定有好报,但至少可以让自己过得心安。至于怎样才是好人,做事能让自己心安的人就算好人吧。
![]() |
迷途时,静下心来总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