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旅游小百科
来柬埔寨后,我慢慢习惯了没有双休日的生活。
来柬埔寨,我一个星期看到的摩托车数量,比我在中国几十年看到的摩托都要多。
来柬埔寨,还有许多东西需要领略,但是我们要认真看看这几点:
柬埔寨礼仪习俗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宗教信仰
小乘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高棉族人绝大部分笃信佛教。占族人则大多数信伊斯兰教。越人、越侨信奉天主教。华人、华侨信多神教。
波罗门教
公元1世纪,婆罗门教传入柬埔寨。9世纪后,柬最高统治者把对婆罗门教的信仰和帝王崇拜结合起来,创立了一种“王权神授’’的神王思想,婆罗门教进入全盛时期。到14世纪后婆罗门教走向衰落。但至今它仍在柬埔寨现实生活中留有痕迹。国王登基仪式,由婆罗门高僧(尊称国师)主持;象征王权的王冠、宝剑、罗伞、金鞋等由国师保管。
佛教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佛教传入柬埔寨的时间跟婆罗门教相比大致同时或稍后。当时在人民中传播开来的首先是大乘佛教。13世纪以后,小乘佛教逐渐取代大乘佛教的地位。
公元13世纪,小乘佛教从暹罗传入柬埔寨,小乘佛教崇尚俭朴,宣传“生死轮回”、“自我解脱”,因而很快在饱经劳役和战火的柬埔寨民众中传播开来。14世纪,小乘佛教被奉为国教,并且长兴至今。
柬埔寨小乘佛教分为两派:一派是摩哈尼加派,又称大群派。另一派是塔玛育特派,又称追随教规派。两派都设有全国佛教会。国家元首是两派佛教会的最高领袖,但其职权只是保卫宗教。在传道方面,两派有自己宗教上的领袖僧王。僧王由国王任命。两派僧王彼此独立,分管自己属下的僧众。
柬埔寨男性佛教徒,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中都要出家剃度当和尚,一次少则数日,多可终生为僧。社会将出家当和尚当作一件大喜事。剃度是判断人品的重要标准,剃度当过和尚的人,还俗之后求婚就业等都有优越性。
柬埔寨寺院历来既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又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僧侣们向人们传播佛教思想,也负责教儿童识字和学文化,还宣传卫生常识,为此僧侣备受敬重。
风俗习惯
1.礼仪
柬埔寨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佛教国家,讲究温、良、恭、谦、让,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合十礼”是柬埔寨传统的见面礼。柬埔寨人见面和分别时有礼貌地以双手合在一起,指尖朝上,口说“三拜”。“合十礼”礼仪还有许多规格,如晚辈给长辈行礼时指尖举到眉间;官员对上级行礼指尖举到胸前;人民向官员行礼指尖举到鼻尖;在向王室或高僧行礼时,还需跪或蹲下。在农村人们习惯只行合十礼仪,在城市除主要行合十礼仪外,也有行握手礼的。
仪态礼仪柬埔寨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用左手拿东西或食物是不懂礼貌的表现。他们还认为头是人的神圣部位,因此别人不能触摸他们的头部,更不能随意抚摸小孩的头。在柬埔寨的一些舞蹈中,常用手势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如五指并拢伸直表示"胜利";五指攥成拳头表示"不满"和"愤怒";四指并拢,拇指弯向掌心,表示"惊奇"、"忧伤"。
相见礼仪柬埔寨人姓在前,名在后。贵族与平民的姓名有所不同:贵族一般承继父姓,平民一般以父名为姓;贵族起名很有讲究,往往寓意深刻,平民名字多数是随便叫起来的,没有什么含义。柬埔寨人通常不称呼姓,只称呼名,并在名字前加一个冠词,以示性别、长幼、尊卑之别。如"召"意为孙儿;"阿"意为小孩;"达"意为爷爷;"宁"意为姑娘;"洛克"意为先生等。
合十礼是柬埔寨最常见的一种相见礼仪。行礼时,要根据对象把握好掌尖的高度,如女子向父母,孙儿向祖父母,学生向教师,应将合十的掌尖举到眼眉;政府官员下级向上级行礼时,应举到口部;地位相等者行礼时,应举到鼻尖。在向王室或商僧行时,还需足下或跑下。在农村,人们只行合十礼;在城市,现在也有行握手礼的。
餐饮习惯柬埔寨人以大米为主食,他们因多信奉佛教,忌杀生,所以不大食动物肉,而喜食素菜,但逢年过节,他们的餐桌上还是有鱼有肉,菜肴十分丰富。他们偏爱辣、甜、酸的味道,辣椒、葱、姜、大蒜是不可缺少的调料。他们很欣赏我国的广东菜和云南菜。饮酒较普遍,水果亦可作下酒物。他们饭后有漱口的习惯。
商务礼仪柬埔寨的出口商品中,稻米、橡胶、玉米三项始终居前三位,其它出口商品还有胡椒、木棉、树糖、杂豆、木材等;进口商品有五金制品、机器及电器、汽车、棉布、水泥、钢铁等。在柬埔寨从事商务活动时需注意,有些柬埔寨人忌讳在星期一卖出东西,也忌讳别人借钱,但在这天买到东西则认为是吉利的。
旅游习俗柬埔寨的最佳旅游季节是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2月。国内交通以公路和内河航运为主,有一个以金边为中心、联结全国各地的公路网。柬埔寨人十分虔诚地信奉佛教,不仅僧侣神圣不可侵犯,而且不允许他人对他们的宗教习俗说三道四,否则会被认为"罪孽深重"。在旅游期间,如到当地人家中作客,忌把鞋子带入门内。农村的房屋多为高脚式竹木结构,地板离地面约两米,用扶梯上下。客人上梯前应先将鞋脱掉放在梯下,否则是不礼貌的。
主要禁忌柬埔寨人认为黄牛和水牛都受到守护动物的神灵的保护,一旦伤害它们,便会受到生病的报应。
星期六是鬼魂妖魔喜欢的日子,是不吉利的,在这一天办事或外出均要小心。一家人如同住一间寝室,孩子们睡的地方不能高于父母的床铺。他们忌讳把裤子悬挂在别人的头上方。
2.服饰
高棉人有自己的传统服装。男子上身著无领直扣开襟衫。妇女着紧身开襟齐腰短上衣。男子下身著的长裙称纱笼,纱笼是一种用布缝合很像长裙子的服饰。女子下身着传统黑色“贯头”,称为松不。柬埔寨还有一种古老的服装叫干曼。“干曼”一般百姓用长布,富贵者用锦,不缝合,从腰腹往下缠至小腿,在背后打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柬埔寨人的穿着也发生了变化,在金边及其他城市,男人们也穿制服、西装、T恤,妇女们的服饰也艳丽多姿。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饮食
柬埔寨人的主要食品是稻米和鱼。人们一日吃三餐。在城市里,菜式多样且欧化或华化。但在乡间的民众大都保持自己的民族饮食习惯,用瓦锅煮饭、煲汤,用椰壳做勺。人们习惯用右手抓饭人口,左手他用。送饭的酸汤讲究清香可口。菜式有桑绿莱、哥格菜、薄荷菜和伽俚菜等。
4.居住
柬埔寨农村住宅一般是用竹木建造的高脚屋,高脚屋建在离地面约2米高的木桩上。用扶梯上下,房屋四壁开有窗户。住在江滨湖畔的居民,房子建筑在船或木筏上,并把木筏或船系在钉入湖底的木桩上。30——50户人家集结而居,形成一流动的水上村落。居民进出浮屋主要靠小船。水上浮屋的居民与陆上居民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
主要节日
柬埔寨历法向来采用佛历,即以公元前543年释迦牟尼诞生年为纪元。柬埔寨一年中有很多节日,三个最为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是新年节、御耕节、送水节。此外,全国性的节日还有国庆节(11月9日)、立宪节(5月6日)、劳动节(5月1日)、人权节(12月10日)等。
新年节 于公历四月。新年节庆三天,第一天为守岁,第二天为辞岁,第二天为新岁。新年节庆以浴佛像和建沙塔为主要活动,这两项活动都具有祈求吉祥、幸福和长寿的象征。
御耕节 于公历四五月间举行。御耕节寓意国王重视农耕,鼓励人民从事农业。每逢农耕节日,首都王家田年年隆重举行御耕典礼,国王、王后亲临主持。
送水节 约公历11月举行。柬埔寨每年雨季,洪水高涨淹没广大田地,水退之后,沉积很多水生物,大片耕地变成肥沃的良田,柬埔寨人民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所以水退的时候,举行仪式欢送水神、地神。庆祝活动一连三天,其间最受欢迎的活动是龙舟竟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来柬埔寨,我一个星期看到的摩托车数量,比我在中国几十年看到的摩托都要多。
来柬埔寨,还有许多东西需要领略,但是我们要认真看看这几点:
柬埔寨礼仪习俗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宗教信仰
小乘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高棉族人绝大部分笃信佛教。占族人则大多数信伊斯兰教。越人、越侨信奉天主教。华人、华侨信多神教。
波罗门教
公元1世纪,婆罗门教传入柬埔寨。9世纪后,柬最高统治者把对婆罗门教的信仰和帝王崇拜结合起来,创立了一种“王权神授’’的神王思想,婆罗门教进入全盛时期。到14世纪后婆罗门教走向衰落。但至今它仍在柬埔寨现实生活中留有痕迹。国王登基仪式,由婆罗门高僧(尊称国师)主持;象征王权的王冠、宝剑、罗伞、金鞋等由国师保管。
佛教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佛教传入柬埔寨的时间跟婆罗门教相比大致同时或稍后。当时在人民中传播开来的首先是大乘佛教。13世纪以后,小乘佛教逐渐取代大乘佛教的地位。
公元13世纪,小乘佛教从暹罗传入柬埔寨,小乘佛教崇尚俭朴,宣传“生死轮回”、“自我解脱”,因而很快在饱经劳役和战火的柬埔寨民众中传播开来。14世纪,小乘佛教被奉为国教,并且长兴至今。
柬埔寨小乘佛教分为两派:一派是摩哈尼加派,又称大群派。另一派是塔玛育特派,又称追随教规派。两派都设有全国佛教会。国家元首是两派佛教会的最高领袖,但其职权只是保卫宗教。在传道方面,两派有自己宗教上的领袖僧王。僧王由国王任命。两派僧王彼此独立,分管自己属下的僧众。
柬埔寨男性佛教徒,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中都要出家剃度当和尚,一次少则数日,多可终生为僧。社会将出家当和尚当作一件大喜事。剃度是判断人品的重要标准,剃度当过和尚的人,还俗之后求婚就业等都有优越性。
柬埔寨寺院历来既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又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僧侣们向人们传播佛教思想,也负责教儿童识字和学文化,还宣传卫生常识,为此僧侣备受敬重。
风俗习惯
1.礼仪
柬埔寨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佛教国家,讲究温、良、恭、谦、让,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合十礼”是柬埔寨传统的见面礼。柬埔寨人见面和分别时有礼貌地以双手合在一起,指尖朝上,口说“三拜”。“合十礼”礼仪还有许多规格,如晚辈给长辈行礼时指尖举到眉间;官员对上级行礼指尖举到胸前;人民向官员行礼指尖举到鼻尖;在向王室或高僧行礼时,还需跪或蹲下。在农村人们习惯只行合十礼仪,在城市除主要行合十礼仪外,也有行握手礼的。
仪态礼仪柬埔寨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用左手拿东西或食物是不懂礼貌的表现。他们还认为头是人的神圣部位,因此别人不能触摸他们的头部,更不能随意抚摸小孩的头。在柬埔寨的一些舞蹈中,常用手势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如五指并拢伸直表示"胜利";五指攥成拳头表示"不满"和"愤怒";四指并拢,拇指弯向掌心,表示"惊奇"、"忧伤"。
相见礼仪柬埔寨人姓在前,名在后。贵族与平民的姓名有所不同:贵族一般承继父姓,平民一般以父名为姓;贵族起名很有讲究,往往寓意深刻,平民名字多数是随便叫起来的,没有什么含义。柬埔寨人通常不称呼姓,只称呼名,并在名字前加一个冠词,以示性别、长幼、尊卑之别。如"召"意为孙儿;"阿"意为小孩;"达"意为爷爷;"宁"意为姑娘;"洛克"意为先生等。
合十礼是柬埔寨最常见的一种相见礼仪。行礼时,要根据对象把握好掌尖的高度,如女子向父母,孙儿向祖父母,学生向教师,应将合十的掌尖举到眼眉;政府官员下级向上级行礼时,应举到口部;地位相等者行礼时,应举到鼻尖。在向王室或商僧行时,还需足下或跑下。在农村,人们只行合十礼;在城市,现在也有行握手礼的。
餐饮习惯柬埔寨人以大米为主食,他们因多信奉佛教,忌杀生,所以不大食动物肉,而喜食素菜,但逢年过节,他们的餐桌上还是有鱼有肉,菜肴十分丰富。他们偏爱辣、甜、酸的味道,辣椒、葱、姜、大蒜是不可缺少的调料。他们很欣赏我国的广东菜和云南菜。饮酒较普遍,水果亦可作下酒物。他们饭后有漱口的习惯。
商务礼仪柬埔寨的出口商品中,稻米、橡胶、玉米三项始终居前三位,其它出口商品还有胡椒、木棉、树糖、杂豆、木材等;进口商品有五金制品、机器及电器、汽车、棉布、水泥、钢铁等。在柬埔寨从事商务活动时需注意,有些柬埔寨人忌讳在星期一卖出东西,也忌讳别人借钱,但在这天买到东西则认为是吉利的。
旅游习俗柬埔寨的最佳旅游季节是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2月。国内交通以公路和内河航运为主,有一个以金边为中心、联结全国各地的公路网。柬埔寨人十分虔诚地信奉佛教,不仅僧侣神圣不可侵犯,而且不允许他人对他们的宗教习俗说三道四,否则会被认为"罪孽深重"。在旅游期间,如到当地人家中作客,忌把鞋子带入门内。农村的房屋多为高脚式竹木结构,地板离地面约两米,用扶梯上下。客人上梯前应先将鞋脱掉放在梯下,否则是不礼貌的。
主要禁忌柬埔寨人认为黄牛和水牛都受到守护动物的神灵的保护,一旦伤害它们,便会受到生病的报应。
星期六是鬼魂妖魔喜欢的日子,是不吉利的,在这一天办事或外出均要小心。一家人如同住一间寝室,孩子们睡的地方不能高于父母的床铺。他们忌讳把裤子悬挂在别人的头上方。
2.服饰
高棉人有自己的传统服装。男子上身著无领直扣开襟衫。妇女着紧身开襟齐腰短上衣。男子下身著的长裙称纱笼,纱笼是一种用布缝合很像长裙子的服饰。女子下身着传统黑色“贯头”,称为松不。柬埔寨还有一种古老的服装叫干曼。“干曼”一般百姓用长布,富贵者用锦,不缝合,从腰腹往下缠至小腿,在背后打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柬埔寨人的穿着也发生了变化,在金边及其他城市,男人们也穿制服、西装、T恤,妇女们的服饰也艳丽多姿。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饮食
柬埔寨人的主要食品是稻米和鱼。人们一日吃三餐。在城市里,菜式多样且欧化或华化。但在乡间的民众大都保持自己的民族饮食习惯,用瓦锅煮饭、煲汤,用椰壳做勺。人们习惯用右手抓饭人口,左手他用。送饭的酸汤讲究清香可口。菜式有桑绿莱、哥格菜、薄荷菜和伽俚菜等。
4.居住
柬埔寨农村住宅一般是用竹木建造的高脚屋,高脚屋建在离地面约2米高的木桩上。用扶梯上下,房屋四壁开有窗户。住在江滨湖畔的居民,房子建筑在船或木筏上,并把木筏或船系在钉入湖底的木桩上。30——50户人家集结而居,形成一流动的水上村落。居民进出浮屋主要靠小船。水上浮屋的居民与陆上居民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
主要节日
柬埔寨历法向来采用佛历,即以公元前543年释迦牟尼诞生年为纪元。柬埔寨一年中有很多节日,三个最为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是新年节、御耕节、送水节。此外,全国性的节日还有国庆节(11月9日)、立宪节(5月6日)、劳动节(5月1日)、人权节(12月10日)等。
新年节 于公历四月。新年节庆三天,第一天为守岁,第二天为辞岁,第二天为新岁。新年节庆以浴佛像和建沙塔为主要活动,这两项活动都具有祈求吉祥、幸福和长寿的象征。
御耕节 于公历四五月间举行。御耕节寓意国王重视农耕,鼓励人民从事农业。每逢农耕节日,首都王家田年年隆重举行御耕典礼,国王、王后亲临主持。
送水节 约公历11月举行。柬埔寨每年雨季,洪水高涨淹没广大田地,水退之后,沉积很多水生物,大片耕地变成肥沃的良田,柬埔寨人民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所以水退的时候,举行仪式欢送水神、地神。庆祝活动一连三天,其间最受欢迎的活动是龙舟竟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