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行禅
生命之舟漂流在城市的海。巴士地铁作为现代人常用的交通工具,每日承载着数以千万计的人穿梭于城市的洪流中,据社会局统计,一线城市人口每日在公共交通上花费的时间平均为40-60分钟,这一段时间相当适合于坐行禅,让自己的身心得到舒展,而不是继续去盯着手机屏幕不停地刷刷刷。在这个行进的空间中,没有领导、没有工作、没有熟人,在有条件选择一个座位后便可以轻轻松松开始坐行禅,接下来就来探讨一下具体方法。
01:坐法
既然叫坐行禅,当然坐法是首当其冲必须重视的。这里座位的情况要单独讲一下,根据各地情况不同,最好是能找到平行于行进方向的座位(后文04中心线会有解释),当然座位空间越宽敞越能减少周围的干扰。
选定座位后,注意脊背不要靠在椅背上,屁股占座位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为宜,上肢保持站立的竖直状态。要点在于挺直腰背,但在伸展后背筋骨的同时,切记不要过分使用腰力,否则会导致胸部扩张,影响呼吸的自然节奏。双腿自然放于地板上,不需要刻意用力去掌握平衡。
02:头部
基本耳朵位置定于肩部之上,微微颔首,视线保持在水平向下45°的位置。视线不要聚焦,保持似看非看、类似眯眼偷瞄的感觉状态。尽量做到有意识地放松,让眼部周围的肌肉不要紧张。浑身用力支撑的部位仅为背部伸直平衡的力量和头部趋正的力量。
03:呼吸
起初坐定时,通过鼻子和嘴进行深呼吸,大概4-5次吐故纳新,彻底地觉知新的空气深入到身体每个部位后,将嘴闭紧,舌尖抵住上牙背面。之后的呼吸只能通过鼻子完成,与第一阶段用力呼吸不同,不需要刻意去管它。呼吸的安定与否和中心线有密切的关系。
04:中心线
行进中的车辆会有加速与减速,之所以前面尽量要求方向平行,既是为了让身体的中心线左右摇晃,这样比前后的晃动更容易复原。经过数次调整后,车辆一般轻微的晃动便无法改变中心线了。当习禅者找准中心线后,身体的姿势就定下来了,此后便可以忘记自己身体的苦痛了。
05:思维
当呼吸与中心线稳定后,身体的着重点便发生在头脑中。杂念也好,妄想也罢,会一浪接一浪在脑海中翻滚。首先,必须承认这是相当正常的现象,我们每天接触的讯息太过庞杂,无法瞬间关闭开关。接着,可以试着去转化思维,调整感官在听觉上,放任耳朵的感知,无差别地摄取外部的一切声音元素,让耳朵保持自由的状态。
本人的方法便是结合身处的环境,利用听见的报站信息,车辆转弯的方向与次数,在脑海中重构自己当下所身处的街景位置,一副百度街景般的地图便展开了。当然,也是为了不错过目的地,呵呵。电影福尔摩斯中也有这样的桥段。
06:经行
身体保持同一姿势会积累疲劳感,到达目的站台后,用悠闲漫步的方式缓解便可。
PS谨以此文分享一种通勤中更有意义的选择,多次感受,你会感到时间同量却不同质了。
01:坐法
既然叫坐行禅,当然坐法是首当其冲必须重视的。这里座位的情况要单独讲一下,根据各地情况不同,最好是能找到平行于行进方向的座位(后文04中心线会有解释),当然座位空间越宽敞越能减少周围的干扰。
选定座位后,注意脊背不要靠在椅背上,屁股占座位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为宜,上肢保持站立的竖直状态。要点在于挺直腰背,但在伸展后背筋骨的同时,切记不要过分使用腰力,否则会导致胸部扩张,影响呼吸的自然节奏。双腿自然放于地板上,不需要刻意用力去掌握平衡。
02:头部
基本耳朵位置定于肩部之上,微微颔首,视线保持在水平向下45°的位置。视线不要聚焦,保持似看非看、类似眯眼偷瞄的感觉状态。尽量做到有意识地放松,让眼部周围的肌肉不要紧张。浑身用力支撑的部位仅为背部伸直平衡的力量和头部趋正的力量。
03:呼吸
起初坐定时,通过鼻子和嘴进行深呼吸,大概4-5次吐故纳新,彻底地觉知新的空气深入到身体每个部位后,将嘴闭紧,舌尖抵住上牙背面。之后的呼吸只能通过鼻子完成,与第一阶段用力呼吸不同,不需要刻意去管它。呼吸的安定与否和中心线有密切的关系。
04:中心线
行进中的车辆会有加速与减速,之所以前面尽量要求方向平行,既是为了让身体的中心线左右摇晃,这样比前后的晃动更容易复原。经过数次调整后,车辆一般轻微的晃动便无法改变中心线了。当习禅者找准中心线后,身体的姿势就定下来了,此后便可以忘记自己身体的苦痛了。
05:思维
当呼吸与中心线稳定后,身体的着重点便发生在头脑中。杂念也好,妄想也罢,会一浪接一浪在脑海中翻滚。首先,必须承认这是相当正常的现象,我们每天接触的讯息太过庞杂,无法瞬间关闭开关。接着,可以试着去转化思维,调整感官在听觉上,放任耳朵的感知,无差别地摄取外部的一切声音元素,让耳朵保持自由的状态。
本人的方法便是结合身处的环境,利用听见的报站信息,车辆转弯的方向与次数,在脑海中重构自己当下所身处的街景位置,一副百度街景般的地图便展开了。当然,也是为了不错过目的地,呵呵。电影福尔摩斯中也有这样的桥段。
06:经行
身体保持同一姿势会积累疲劳感,到达目的站台后,用悠闲漫步的方式缓解便可。
PS谨以此文分享一种通勤中更有意义的选择,多次感受,你会感到时间同量却不同质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