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西藏 - 色拉寺的迷宫阵
抓紧快点记录下来,我怕拖得太久记忆里的细小部分就会消失。
7.31
每天在拉萨醒来,走出客栈,看到瓦蓝瓦蓝的天带着厚实松软的云朵,就让人对一整天都充满了希望。在居民区里的客栈很接地气,背靠着山,隐没在较为现代的低矮藏式风格建筑里,路过一家门环上扎着白色哈达的人家,一位戴着草帽的大叔正在侍弄着金银花爬藤,我问他 : “这是金银花吧?”
“对对对!是金银花!你住这儿啊?”他转过身同我面对面。
“嗯,我就住个几天,旅游的。”
“噢,来旅游的啊,住在这里啊?”
“嗯,这里有好几家客栈呢。没想到高原还能长出金银花,我走了啊,再见。”
“是啊,可以长,再见再见。”
我早就想去了,那座寺庙。拉萨的24路公交车专门有一站就是色拉寺。
急匆匆没吃早饭便出了门,坐上公交车,沿路看到很多茶馆及露天喝茶聊天的藏民,也有一个人坐在那里仅仅是在发呆的。陆续上了公交的藏民,年长的都穿着藏族传统服饰,手里拿着念珠或转经筒,嘴里一直在念念有词,不休不止。他们之间友好而有序,见了年老的会搀扶,见有带孩子推婴儿车的,也会帮忙抬上抬下,似乎都是一家人,帮忙是应该的,必须的,一点嫌弃和埋怨也没有。
色拉寺站下车,走过一条街便能到寺庙门口买票的地方。进去之前,我在藏民开的小店里买了一个饼子,一袋炸薯条,店家是个看上去不怎么开心的藏族女人,问了我要不要放辣,我说不要,结果我拿到了一包撒满辣子的炸薯条。
“进庙还能吃东西吗?”我问卖薯条和饼子的妇女。
“可以吃。”
我把一包食物收进了书包,继续赶路。
为了保险起见,我又在隔壁的一家略微现代感一些的杂货店超市里买了一包“士力架”,横扫饥饿,谢天谢地,这是我熟悉的食物,平时虽然不会买,但肯定不会吃坏自己。
西藏的寺庙同我们汉地的很不一样,占地很大,里头各区域都分散得很开,不仅有朝拜的大殿,经阁,住所,还有像大学一样分布的各个学院,与其说是旅游景点,不如说更像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色拉寺里的宝藏很多,进门后,我并没有按照直通庙门的主路走,而是一会儿弯进左边的巷子,一会儿绕到右边敞开的院落门里。有些地方只有藏文标注,我就喜欢随着自己的意东走西看。
在一个扎仓(学院),我遇见一个坐在塌上看手机的喇嘛,我问他:“转经筒下,酥油灯下总有些麦粒一样的东西,那是什么?”
可惜他听不懂,身边放了本新华字典。
“我给你看照片”,我把相机给他看。
他嗯嗯啊啊了一通,还是说:“不懂。”
作为补偿,他指着面前玻璃橱里的菩萨给我介绍了一番,那些菩萨的汉文名号,他都说得很清楚。
“这个是你们说的观世音菩萨,这个是金刚。。。。。”
合十礼拜,我谢过他,出门。后来在院落里又碰到他,提着一只热水瓶,我问他:"扎仓都可以参观吗?"
“可以可以。”
“那个里面可以进去吗?” 我指着康村问。
“里面不可以进去,住的地方。”
一个戴着渔夫帽,提着大照相机的游客进来,又出去了,想问什么却又没有做声。
色拉寺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游客总是集中在主干道上,我绕到珍宝馆和密宗学院的时候,一个游人也没看到,而这些都是不会在地图上标出来的。因缘际会我得了一包甘露丸和一颗红药师丸,我没有宗教信仰,但的确还算很有佛缘,我放下了10元作为供养,喇嘛很惊讶地说:“ 喔~(这个音拖得老长了),谢谢。” 他的惊讶不是我给的钱多,而是一个游客装扮的我,也有佛心。我什么都不求,只是一个敬意,毕竟我得了两包药丸。
钱不在多少,有心则好,一角一元都是虔诚。不求便是安宁,不求便是懂的放下,不求便是知道一切都不住。
密宗学院的匾牌金底黑字,挂在一座大殿外的屋梁下,抬头见到,觉得自己殊胜无比,红门半掩,里头传来像是击鼓的声音,同时伴着念经,不敢入内。
绕到密宗学院的后门,看到一位身高150厘米左右的喇嘛,我跟着他一路走到一个不知名建筑的二楼,整个二楼的门都关着,只有一扇细长的木门半开着。
“我能进去吗?”
"可以。”
屋内展示柜上方的玻璃罩子刚被拆卸,工人正在将一个犹如三层蛋糕一样的巨大的,金光灿灿,雕工极其精致并有玛瑙,孔雀石,宝石镶嵌的一件东西往里搬,我被这精美的东西晃了眼,惊诧不已,太美了。不知道是什么,上面还有琉璃做的花草植物,叶与花的雕刻都极其细腻,还有琉璃做的鹿,我从来没见过,那简直就是天上人间的景象。
“师傅,这是什么?”
“*¥%@”
悲剧的是,还是无法沟通。幸而几天后在大昭寺的参观里也看到了此物,原来叫"佛坛”。但是之后看到的都没那天我在色拉寺兜兜转转不知道什么地方看到的美。
色拉寺的全称为色拉寺大乘洲,这真的是一个偌大的洲啊!
密宗学院出来的时候,我听到两个女游客说,听说而这儿有个珍宝馆,在哪儿呢?好像是这边拐到那边。。。。。。?
我心中多了些小得意,背着大包,步履轻快地继续行走。
(色拉寺未完待续)
![]() |
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及润色的照片-色拉寺 |
7.31
每天在拉萨醒来,走出客栈,看到瓦蓝瓦蓝的天带着厚实松软的云朵,就让人对一整天都充满了希望。在居民区里的客栈很接地气,背靠着山,隐没在较为现代的低矮藏式风格建筑里,路过一家门环上扎着白色哈达的人家,一位戴着草帽的大叔正在侍弄着金银花爬藤,我问他 : “这是金银花吧?”
“对对对!是金银花!你住这儿啊?”他转过身同我面对面。
“嗯,我就住个几天,旅游的。”
“噢,来旅游的啊,住在这里啊?”
“嗯,这里有好几家客栈呢。没想到高原还能长出金银花,我走了啊,再见。”
“是啊,可以长,再见再见。”
我早就想去了,那座寺庙。拉萨的24路公交车专门有一站就是色拉寺。
急匆匆没吃早饭便出了门,坐上公交车,沿路看到很多茶馆及露天喝茶聊天的藏民,也有一个人坐在那里仅仅是在发呆的。陆续上了公交的藏民,年长的都穿着藏族传统服饰,手里拿着念珠或转经筒,嘴里一直在念念有词,不休不止。他们之间友好而有序,见了年老的会搀扶,见有带孩子推婴儿车的,也会帮忙抬上抬下,似乎都是一家人,帮忙是应该的,必须的,一点嫌弃和埋怨也没有。
色拉寺站下车,走过一条街便能到寺庙门口买票的地方。进去之前,我在藏民开的小店里买了一个饼子,一袋炸薯条,店家是个看上去不怎么开心的藏族女人,问了我要不要放辣,我说不要,结果我拿到了一包撒满辣子的炸薯条。
“进庙还能吃东西吗?”我问卖薯条和饼子的妇女。
“可以吃。”
我把一包食物收进了书包,继续赶路。
为了保险起见,我又在隔壁的一家略微现代感一些的杂货店超市里买了一包“士力架”,横扫饥饿,谢天谢地,这是我熟悉的食物,平时虽然不会买,但肯定不会吃坏自己。
西藏的寺庙同我们汉地的很不一样,占地很大,里头各区域都分散得很开,不仅有朝拜的大殿,经阁,住所,还有像大学一样分布的各个学院,与其说是旅游景点,不如说更像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色拉寺里的宝藏很多,进门后,我并没有按照直通庙门的主路走,而是一会儿弯进左边的巷子,一会儿绕到右边敞开的院落门里。有些地方只有藏文标注,我就喜欢随着自己的意东走西看。
在一个扎仓(学院),我遇见一个坐在塌上看手机的喇嘛,我问他:“转经筒下,酥油灯下总有些麦粒一样的东西,那是什么?”
可惜他听不懂,身边放了本新华字典。
“我给你看照片”,我把相机给他看。
他嗯嗯啊啊了一通,还是说:“不懂。”
作为补偿,他指着面前玻璃橱里的菩萨给我介绍了一番,那些菩萨的汉文名号,他都说得很清楚。
“这个是你们说的观世音菩萨,这个是金刚。。。。。”
合十礼拜,我谢过他,出门。后来在院落里又碰到他,提着一只热水瓶,我问他:"扎仓都可以参观吗?"
“可以可以。”
“那个里面可以进去吗?” 我指着康村问。
“里面不可以进去,住的地方。”
一个戴着渔夫帽,提着大照相机的游客进来,又出去了,想问什么却又没有做声。
色拉寺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游客总是集中在主干道上,我绕到珍宝馆和密宗学院的时候,一个游人也没看到,而这些都是不会在地图上标出来的。因缘际会我得了一包甘露丸和一颗红药师丸,我没有宗教信仰,但的确还算很有佛缘,我放下了10元作为供养,喇嘛很惊讶地说:“ 喔~(这个音拖得老长了),谢谢。” 他的惊讶不是我给的钱多,而是一个游客装扮的我,也有佛心。我什么都不求,只是一个敬意,毕竟我得了两包药丸。
钱不在多少,有心则好,一角一元都是虔诚。不求便是安宁,不求便是懂的放下,不求便是知道一切都不住。
密宗学院的匾牌金底黑字,挂在一座大殿外的屋梁下,抬头见到,觉得自己殊胜无比,红门半掩,里头传来像是击鼓的声音,同时伴着念经,不敢入内。
绕到密宗学院的后门,看到一位身高150厘米左右的喇嘛,我跟着他一路走到一个不知名建筑的二楼,整个二楼的门都关着,只有一扇细长的木门半开着。
“我能进去吗?”
"可以。”
屋内展示柜上方的玻璃罩子刚被拆卸,工人正在将一个犹如三层蛋糕一样的巨大的,金光灿灿,雕工极其精致并有玛瑙,孔雀石,宝石镶嵌的一件东西往里搬,我被这精美的东西晃了眼,惊诧不已,太美了。不知道是什么,上面还有琉璃做的花草植物,叶与花的雕刻都极其细腻,还有琉璃做的鹿,我从来没见过,那简直就是天上人间的景象。
“师傅,这是什么?”
“*¥%@”
悲剧的是,还是无法沟通。幸而几天后在大昭寺的参观里也看到了此物,原来叫"佛坛”。但是之后看到的都没那天我在色拉寺兜兜转转不知道什么地方看到的美。
色拉寺的全称为色拉寺大乘洲,这真的是一个偌大的洲啊!
密宗学院出来的时候,我听到两个女游客说,听说而这儿有个珍宝馆,在哪儿呢?好像是这边拐到那边。。。。。。?
我心中多了些小得意,背着大包,步履轻快地继续行走。
(色拉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