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Tokyo Jazz Festival (第15回)东京爵士节小记
又是一年东京爵士节,还是分为内场(9.3、9.4两天上下午共四场)、外场、酒吧场。9.2周五预热吃完晚餐就来到Cotton Club(此处强行插嘴:此Cotton非SH的Cotton,莫要再比对啦)看当晚的DUTCH JAZZ meets TOKYO JAZZ:日本的女钢琴手Mayuko Katakura的三重奏和作为special guest的New Cool Collective创始人、萨克斯手Benjamin Herman。其实到地方的时候演出已经开始了,Cotton门口和BN一样会有一个当晚和近期的演出信息灯牌,进去后往台上望去看到Benjamin Herman仿佛看到了Paul Desmond近看又像Colin Firth简直帅到炸裂(对不起我在胡说什么。。),整场演出很精彩,一场演出的效果真的离不开场地、音响、听众,Cotton给我的感觉是没什么缺点,是真的像脑海中的老式纽约爵士俱乐部,场地并不大,观众三边加上台上一边刚好是一个整齐的正方形,座位也比较密集,音响真的是太赞感觉自己来到了一张实体唱片里,不得不提的是服务感动天地(其实也不大惊小怪,日本哪里的服务不好呢喝喝,和在那哪儿比起来简直受宠若惊),演出开始后,服务生送酒送餐几乎是点着脚尖走路生怕影响到观看演出,我旁边的妹子可能喝得有点微醺,服务生居然送来了毯子,我都替她哭了好吗。另外就是说下观众,很多老年人已经再次说明了爵士乐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分量和他们的真心,演出也没什么人说话(再想想那哪儿,算了不能想)。Benjamin Herman应该是日本的常客了,和Mayuko Katakura Trio带来了一场完美的传统爵士演出,我觉得其实完全可以到Hall演出的级别了。
---
接下来就说说爵士节的核心部分The Hall场内演出。我的两天都是one day pass ss座位,ss必须要提前很多购买,不然就买不到。
---
这次终于不像去年那么赶,看到了完整的Opening。每年的开场都让人眼前一亮,这次的开场是小曽根真及JFC All Star Big Band和Juilliard爵士乐团,大乐队的人都是国立音乐大学、昭和音乐大学、尚美学园大学和洗足学园音乐大学的学生们,爵士乐本身就很强大的日本,还有这么多新生力量,总之很是惊艳,大乐队估计比较拔尖的都各自有solo部分,水平当然略有参差不齐,比较欣赏长号组,其中第一个出场solo的看半天才看出是长腿短发妹子,简直帅出天际(对不起我又在胡说什么。。),另一个年长一些的长号哥们在大乐队里也能明显感觉到实力稍强些。当然,这是没法和Juilliard爵士乐团相比,但我觉得一个大型爵士节里,开场里,请来这么一帮新生力量,意义不言而喻,真心感动。下午第二场是日本的女小提琴手寺井尚子和阿根廷Pablo Ziegler五重奏的"THE JAZZ TANGO PROJECT",五重奏中还有一位手风琴,这个阵容其实更多的是Tango,融合一些Jazz元素,去听下寺井尚子2015年的专辑就知道。寺井尚子的技艺毋庸置疑,兴许是日本爵士界最好的小提了,小提和手风琴也是非常适合Tango的配器,高贵华丽热情忧伤,不过还是更想听听寺井尚子swing的赶脚。中间休息出来的时候竟然遇到她本人,而且还很热情的合影了。。下午第三场是Herbie Hancock四重外加女声Lalah Hathaway,Herbie一出场,观众的热情明显异常高涨(比起第二场),他算是东京爵士节的老熟客了,这几年他也一直在挖掘新的东西,之前来北京的演出已经能感受到,他自己也说过“The spirit of jazz is the spirit of openness”,这次带来的Terrace Martin就是一个比较全能型的年轻制作人,又是键盘又是萨克斯又是和声。去年是和Wayne Shorter两人二重奏,今年就更加的融合,此外还有醇厚的女声Lalah Hathaway(Donny hathaway的女儿),结尾回归经典的Cantaloupe Island拉向高潮。
---
晚场的第一场是Pat Metheny和Christian McBride,对于Pat Metheny一直没有特别大的热爱,之前火到爆炸的SH演出也没有去看,倒是对Christian McBride充满了期待,他也算是列在我心愿单中的大师之一,演奏前Pat Metheny说了很多感激的话,演出中两个人配合的倒是相当默契,PM时不时就会边弹边冲着CM傻笑,非常温暖。最受不了Christian McBride拿出来弓,我就知道要泪目了,再次赞扬现场观众,几千人的场馆完全没有任何声音,只是安静地听着贝司低吟诉说。晚场第二场是哈瓦那的古巴钢琴手Harold López Nussa的三重奏,鼓手是他的弟弟,贝斯手Alune Wade来自塞内加尔达喀尔,身穿当地的民族服装(很帅很强势),三人都非常年轻,最大的也就38岁,但是表现却异常平稳,此前对他们也没了解,后来才知道Harold López Nussa早在2006年就在蒙特勒爵士节登台演出过了。第三场是渡边贞夫、Wallace Roney、Billy Childs,、Jeff Tain Watts、Ben Williams的五重,看这个名单也看得出来,这是一个sideman和leader没什么重量区别的阵容。在北海爵士节看Miles Smiles时就见识了Wallace Roney,像极了Miles Davis,Jeff TainWatts曾是Wynton Marsalis的鼓手,自然也不必多说,几个人自带气场,一出场观众掌声就立刻达到一个高潮。渡边贞夫今年已经83岁,吹奏还如此沉稳,不管您对他的萨克斯风格有着怎样的评价,在现场就无法不为之动容,看着这老头就欢喜,他真的是代表了一个时代,我猜在场的本地观众没有一个不是他的粉丝。看完第一天的演出,整体感觉比去年要更好些。
---
9.4第二天的下午第一场是67四重奏&日野皓正,鼓手石若骏很强,从2000年后就和日野皓正有合作,这个阵容中显然日野是最受欢迎的,萨克斯是女生(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女乐手真是多啊真棒),略显薄弱。比较失望的应该是下午第二场,渡边香津美和沖仁的两把吉他,即便有花哨华丽的打击乐器,本场入睡率目测是全场最高。。接下来第三场是巴西的Sergio Mendes,这位算是bossa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了,从1965年底至今他的组合"Brasil'66"整整50周年。因为还有两位女声:Gracinha Leporace,Katie Hampton,所以几十分钟的整个演出基本都是热情洋溢的bossa nova,曲目基本是一些如Desafinado、Corcovado、Aguas de Marco等人人会哼的“俗曲”,不过还是很感动,虽然这几年听的口味越来越重,回想起十几年前,我就是听这些歌才认识爵士,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偶尔找到bossa听,就像一个老朋友,时不时的温暖你安慰你,因为它很早就认识你。其实这场演出如果没有人声,我相信应该是另一种味道,Sergio Mendes的专辑您可以慢慢找来听。您也无法想象在一个严肃的场馆里,几千人全部起立跟着他们的音乐一起扭动身体打节拍,可是他们真的做到了。
---
9.4第二天的晚场应该是The Hall整个演出最受关注的一大场了(两位朋友都没买到这场的票,可想而知多抢手,但每个人的关注点可能就不同了,很多人应该是冲着最后的上原广美)。第一场是Fox Capture Plan,他们的风格还挺鲜明,今年也有在国内巡演,钢琴手Ryo Kishimoto简直魔性,三人就像技术宅中的鬼畜音乐天才,只可惜不是我的菜(本篇日记只是个人纯主观记录,不要打我不要骂我谢谢)。第二场是我个人最期待的一场,也是这次来看tjf的主要原因,Kenny Barron三重奏。上场还有点的困意瞬间秒消失,KB是心愿单里必看的大师之一(并且是在Top范畴内),毕竟这次不看,下次就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了(呸你个乌鸦大嘴),他的地位也不用再多说,就像去年期待Wayne Shorter一样期待今年的Kenny Barron。这场三重奏(Kiyoshi Kitagawa on bass, Johnathan Blake on drums)再次让我感受到没有什么比在现场听到自己喜欢的乐手更好的地方,几个句子就已经非常心动,当晚演奏了不少他们今年三月新出的专辑中的曲目,印象最深的是Nightfall,瞬间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没有返场,也许是要把时间让给接下来压轴整个爵士节的上原广美和Michel Camilo(不理解为什么不把Kenny Barron放在压轴位置,可能上原广美实在太受欢迎了吧),哦,顺便提下这位叫Gretchen Parlato的白人女声,就比较一般了,远还不如前一天Herbie那场演出中的Lalah Hathaway。最后一场的阵容原本是上原广美的三重奏,因为Anthony Jackson and Simon Phillips的身体原因一个月前换了阵容变成和Michel Camilo合作。俩人一出场全场雀跃沸腾,真的感受到了上原广美咋在日本有多么受欢迎,我也是第一次看她的现场,Michel Camilo在Hiromi面前就显得温柔许多,俩人一刚一柔一快一缓,变成了一场大型斗琴,互补,连接,融合。两人实力都毋庸置疑,但是我个人始终对Hiromi提不起太大热爱,也可能是因为表情和动作太丰富,就总觉得表演炫技的成分太多。最后当然是有返场,现场观众最后全部起立,也算是对本次爵士节和音乐家们的一个肯定和感激吧。
---
每小场的片中会有一段视频,是在宣传明年的爵士节将改为在涩谷。
整个美好的爵士节结束,全场几千观众起立鼓掌。离场时,有点失落,有点伤感。
每次都会被日本的爵士乐氛围深深感动,你知道他们是真正热爱这种音乐,全场的平均年龄其实不小,海外人士也只占一小部分,观众的素质出奇的高这点相信在日本看过现场的朋友一定也都明了(我拍照几乎是把手机调到最暗捂着屏幕照的)。恩,不多说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 |
Cotton Club |
---
接下来就说说爵士节的核心部分The Hall场内演出。我的两天都是one day pass ss座位,ss必须要提前很多购买,不然就买不到。
![]() |
晒票,左是the hall内场,右是cotton |
![]() |
外场 |
![]() |
外场 |
![]() |
外场 |
![]() |
外场 |
![]() |
周边 |
![]() |
周边 |
![]() |
周边 |
---
这次终于不像去年那么赶,看到了完整的Opening。每年的开场都让人眼前一亮,这次的开场是小曽根真及JFC All Star Big Band和Juilliard爵士乐团,大乐队的人都是国立音乐大学、昭和音乐大学、尚美学园大学和洗足学园音乐大学的学生们,爵士乐本身就很强大的日本,还有这么多新生力量,总之很是惊艳,大乐队估计比较拔尖的都各自有solo部分,水平当然略有参差不齐,比较欣赏长号组,其中第一个出场solo的看半天才看出是长腿短发妹子,简直帅出天际(对不起我又在胡说什么。。),另一个年长一些的长号哥们在大乐队里也能明显感觉到实力稍强些。当然,这是没法和Juilliard爵士乐团相比,但我觉得一个大型爵士节里,开场里,请来这么一帮新生力量,意义不言而喻,真心感动。下午第二场是日本的女小提琴手寺井尚子和阿根廷Pablo Ziegler五重奏的"THE JAZZ TANGO PROJECT",五重奏中还有一位手风琴,这个阵容其实更多的是Tango,融合一些Jazz元素,去听下寺井尚子2015年的专辑就知道。寺井尚子的技艺毋庸置疑,兴许是日本爵士界最好的小提了,小提和手风琴也是非常适合Tango的配器,高贵华丽热情忧伤,不过还是更想听听寺井尚子swing的赶脚。中间休息出来的时候竟然遇到她本人,而且还很热情的合影了。。下午第三场是Herbie Hancock四重外加女声Lalah Hathaway,Herbie一出场,观众的热情明显异常高涨(比起第二场),他算是东京爵士节的老熟客了,这几年他也一直在挖掘新的东西,之前来北京的演出已经能感受到,他自己也说过“The spirit of jazz is the spirit of openness”,这次带来的Terrace Martin就是一个比较全能型的年轻制作人,又是键盘又是萨克斯又是和声。去年是和Wayne Shorter两人二重奏,今年就更加的融合,此外还有醇厚的女声Lalah Hathaway(Donny hathaway的女儿),结尾回归经典的Cantaloupe Island拉向高潮。
![]() |
Opening |
![]() |
寺井尚子和阿根廷Pablo Ziegler五重奏 |
![]() |
Herbie Hancock四重奏 |
---
晚场的第一场是Pat Metheny和Christian McBride,对于Pat Metheny一直没有特别大的热爱,之前火到爆炸的SH演出也没有去看,倒是对Christian McBride充满了期待,他也算是列在我心愿单中的大师之一,演奏前Pat Metheny说了很多感激的话,演出中两个人配合的倒是相当默契,PM时不时就会边弹边冲着CM傻笑,非常温暖。最受不了Christian McBride拿出来弓,我就知道要泪目了,再次赞扬现场观众,几千人的场馆完全没有任何声音,只是安静地听着贝司低吟诉说。晚场第二场是哈瓦那的古巴钢琴手Harold López Nussa的三重奏,鼓手是他的弟弟,贝斯手Alune Wade来自塞内加尔达喀尔,身穿当地的民族服装(很帅很强势),三人都非常年轻,最大的也就38岁,但是表现却异常平稳,此前对他们也没了解,后来才知道Harold López Nussa早在2006年就在蒙特勒爵士节登台演出过了。第三场是渡边贞夫、Wallace Roney、Billy Childs,、Jeff Tain Watts、Ben Williams的五重,看这个名单也看得出来,这是一个sideman和leader没什么重量区别的阵容。在北海爵士节看Miles Smiles时就见识了Wallace Roney,像极了Miles Davis,Jeff TainWatts曾是Wynton Marsalis的鼓手,自然也不必多说,几个人自带气场,一出场观众掌声就立刻达到一个高潮。渡边贞夫今年已经83岁,吹奏还如此沉稳,不管您对他的萨克斯风格有着怎样的评价,在现场就无法不为之动容,看着这老头就欢喜,他真的是代表了一个时代,我猜在场的本地观众没有一个不是他的粉丝。看完第一天的演出,整体感觉比去年要更好些。
![]() |
Pat Metheny、Christian McBride |
![]() |
Harold López Nussa Trio |
![]() |
渡边贞夫、Wallace Roney等五重 |
![]() |
吸烟处烟民聚众释放自我 |
---
9.4第二天的下午第一场是67四重奏&日野皓正,鼓手石若骏很强,从2000年后就和日野皓正有合作,这个阵容中显然日野是最受欢迎的,萨克斯是女生(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女乐手真是多啊真棒),略显薄弱。比较失望的应该是下午第二场,渡边香津美和沖仁的两把吉他,即便有花哨华丽的打击乐器,本场入睡率目测是全场最高。。接下来第三场是巴西的Sergio Mendes,这位算是bossa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了,从1965年底至今他的组合"Brasil'66"整整50周年。因为还有两位女声:Gracinha Leporace,Katie Hampton,所以几十分钟的整个演出基本都是热情洋溢的bossa nova,曲目基本是一些如Desafinado、Corcovado、Aguas de Marco等人人会哼的“俗曲”,不过还是很感动,虽然这几年听的口味越来越重,回想起十几年前,我就是听这些歌才认识爵士,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偶尔找到bossa听,就像一个老朋友,时不时的温暖你安慰你,因为它很早就认识你。其实这场演出如果没有人声,我相信应该是另一种味道,Sergio Mendes的专辑您可以慢慢找来听。您也无法想象在一个严肃的场馆里,几千人全部起立跟着他们的音乐一起扭动身体打节拍,可是他们真的做到了。
![]() |
Sergio Mendes |
---
9.4第二天的晚场应该是The Hall整个演出最受关注的一大场了(两位朋友都没买到这场的票,可想而知多抢手,但每个人的关注点可能就不同了,很多人应该是冲着最后的上原广美)。第一场是Fox Capture Plan,他们的风格还挺鲜明,今年也有在国内巡演,钢琴手Ryo Kishimoto简直魔性,三人就像技术宅中的鬼畜音乐天才,只可惜不是我的菜(本篇日记只是个人纯主观记录,不要打我不要骂我谢谢)。第二场是我个人最期待的一场,也是这次来看tjf的主要原因,Kenny Barron三重奏。上场还有点的困意瞬间秒消失,KB是心愿单里必看的大师之一(并且是在Top范畴内),毕竟这次不看,下次就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了(呸你个乌鸦大嘴),他的地位也不用再多说,就像去年期待Wayne Shorter一样期待今年的Kenny Barron。这场三重奏(Kiyoshi Kitagawa on bass, Johnathan Blake on drums)再次让我感受到没有什么比在现场听到自己喜欢的乐手更好的地方,几个句子就已经非常心动,当晚演奏了不少他们今年三月新出的专辑中的曲目,印象最深的是Nightfall,瞬间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没有返场,也许是要把时间让给接下来压轴整个爵士节的上原广美和Michel Camilo(不理解为什么不把Kenny Barron放在压轴位置,可能上原广美实在太受欢迎了吧),哦,顺便提下这位叫Gretchen Parlato的白人女声,就比较一般了,远还不如前一天Herbie那场演出中的Lalah Hathaway。最后一场的阵容原本是上原广美的三重奏,因为Anthony Jackson and Simon Phillips的身体原因一个月前换了阵容变成和Michel Camilo合作。俩人一出场全场雀跃沸腾,真的感受到了上原广美咋在日本有多么受欢迎,我也是第一次看她的现场,Michel Camilo在Hiromi面前就显得温柔许多,俩人一刚一柔一快一缓,变成了一场大型斗琴,互补,连接,融合。两人实力都毋庸置疑,但是我个人始终对Hiromi提不起太大热爱,也可能是因为表情和动作太丰富,就总觉得表演炫技的成分太多。最后当然是有返场,现场观众最后全部起立,也算是对本次爵士节和音乐家们的一个肯定和感激吧。
![]() |
Fox Capture Plan |
![]() |
Kenny Barron三重奏 |
![]() |
Kenny Barron三重奏 |
![]() |
Michel Camilo、Hiromi |
---
每小场的片中会有一段视频,是在宣传明年的爵士节将改为在涩谷。
整个美好的爵士节结束,全场几千观众起立鼓掌。离场时,有点失落,有点伤感。
每次都会被日本的爵士乐氛围深深感动,你知道他们是真正热爱这种音乐,全场的平均年龄其实不小,海外人士也只占一小部分,观众的素质出奇的高这点相信在日本看过现场的朋友一定也都明了(我拍照几乎是把手机调到最暗捂着屏幕照的)。恩,不多说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 |
散场 |
![]() |
See u next year in SHIBU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