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其实很小众
对文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以为自己所想的便最符合文艺的气质。
越来越不喜欢很多微信公众号里发的东西,自以为是的小清新,很多号似乎对女性,对婚姻之间娓娓道来,我有时猜想是否那些大V们已经做了大调查,看微信公众号的是不是大多数为女性。
我比较喜欢周冲一点,因为她的公众号里还有些晚风过境的感觉,其他的以女性为话题的公众号要么为女性补药,要么来一筐心灵砒霜,弄的到处都中药味。
只是那些晚风也跟着全球变暖的大气候一样开始消失了,冰川正在沉沦。
好多人喜欢在微信里转载一段富有哲理的文字,再配上一两张拿铁版或是怀旧时光版的图片,只不过想告诉看的人,大爷我也是小资一枚哟。
一直很佩服一个人,她是我大学同学,专升本上来的,所以大三才和我们一个班,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个不喜欢说太多话的女孩,很安静,那个时候,我对她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她和另一个专升本上来的女孩子一起在旅游的时候拍照。直到后来,看到她写的文字,看过的书,才发现感官是一种多么可怕而又肤浅的事物,我看到了深深可鄙的自己,像个侏儒跳着一支小丑舞。
她对文字的热爱,在我看来,超过了我们班任何人,对文学的执着甚至超越了大多数人。我看过她写的东西,文艺味道十分浓厚,像一杯烈酒,有时我在想她想灼烧谁的喉咙,又想清冽谁的胃。
在我看来,玩文字的人大多数有着一些不同常人的敏感和偏执,那似乎来自他们自身独特的经历。
我不是很喜欢一个已经有点小成就的写作人大谈特谈自己似乎很独特的经历,不喜欢他们谈很多遍,因为这样只会给人一种气数将尽,江郎才尽的感觉。那些独特是应该赋予文字的,它们可以尽情徜徉,变成许许多多非凡而令人陶醉的生命体验。
有一件令我感到很好笑的事情,某天我得得瑟瑟地分享了一篇我在某某公众号上发表地文章,居然这样也有人东施效颦,搬出自己在大学时候的课堂作业分享给大家,还自顾自的说了句“这是我在大学里写的,很有趣呢~”,我真的没意见,反正我不是西施。
大学刚来的那段时间我非常喜欢韩寒,买了他几乎所有的作品(还有不少重复买了)研读,我还特别喜欢他在《三重门》里面那些饶舌的文字,因为感觉讽刺的很够味,直到后来,在钱钟书的《围城》里面看到类似的感觉,才想起前不久看到关于韩寒的文章里,他自己也提到前面的作品文字模仿了民国时期一些作家风格,到后来写作才越来越顺。说起来,我感觉他后面的作品文字确实没有被缠足,比如《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个人觉得这是他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他的杂文倒是韩寒味更浓厚。
总之,文艺是进修来的,不是刷刷微博,空间,看看手机,配配图就能蒙逼过去的,各位,我是在说自己,真的,我回去梅花香自苦寒来了。
越来越不喜欢很多微信公众号里发的东西,自以为是的小清新,很多号似乎对女性,对婚姻之间娓娓道来,我有时猜想是否那些大V们已经做了大调查,看微信公众号的是不是大多数为女性。
我比较喜欢周冲一点,因为她的公众号里还有些晚风过境的感觉,其他的以女性为话题的公众号要么为女性补药,要么来一筐心灵砒霜,弄的到处都中药味。
只是那些晚风也跟着全球变暖的大气候一样开始消失了,冰川正在沉沦。
好多人喜欢在微信里转载一段富有哲理的文字,再配上一两张拿铁版或是怀旧时光版的图片,只不过想告诉看的人,大爷我也是小资一枚哟。
一直很佩服一个人,她是我大学同学,专升本上来的,所以大三才和我们一个班,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个不喜欢说太多话的女孩,很安静,那个时候,我对她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她和另一个专升本上来的女孩子一起在旅游的时候拍照。直到后来,看到她写的文字,看过的书,才发现感官是一种多么可怕而又肤浅的事物,我看到了深深可鄙的自己,像个侏儒跳着一支小丑舞。
她对文字的热爱,在我看来,超过了我们班任何人,对文学的执着甚至超越了大多数人。我看过她写的东西,文艺味道十分浓厚,像一杯烈酒,有时我在想她想灼烧谁的喉咙,又想清冽谁的胃。
在我看来,玩文字的人大多数有着一些不同常人的敏感和偏执,那似乎来自他们自身独特的经历。
我不是很喜欢一个已经有点小成就的写作人大谈特谈自己似乎很独特的经历,不喜欢他们谈很多遍,因为这样只会给人一种气数将尽,江郎才尽的感觉。那些独特是应该赋予文字的,它们可以尽情徜徉,变成许许多多非凡而令人陶醉的生命体验。
有一件令我感到很好笑的事情,某天我得得瑟瑟地分享了一篇我在某某公众号上发表地文章,居然这样也有人东施效颦,搬出自己在大学时候的课堂作业分享给大家,还自顾自的说了句“这是我在大学里写的,很有趣呢~”,我真的没意见,反正我不是西施。
大学刚来的那段时间我非常喜欢韩寒,买了他几乎所有的作品(还有不少重复买了)研读,我还特别喜欢他在《三重门》里面那些饶舌的文字,因为感觉讽刺的很够味,直到后来,在钱钟书的《围城》里面看到类似的感觉,才想起前不久看到关于韩寒的文章里,他自己也提到前面的作品文字模仿了民国时期一些作家风格,到后来写作才越来越顺。说起来,我感觉他后面的作品文字确实没有被缠足,比如《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个人觉得这是他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他的杂文倒是韩寒味更浓厚。
总之,文艺是进修来的,不是刷刷微博,空间,看看手机,配配图就能蒙逼过去的,各位,我是在说自己,真的,我回去梅花香自苦寒来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