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潜意识下个种
懂事以来,就会本能地喜欢穿得干干净净的小朋友,那些黑压压、脸被冻得裂开、甚至流着鼻涕,看起来脏兮兮的小朋友我从来都敬而远之。可能因为处女座,哈哈~反正觉得不喜欢、不舒服、自然而然地不想有任何接近。就像看到街上衣冠不整、脏兮兮的流浪汉、乞丐之类的我定会离远点,或许是因为觉得好好的城市就是多了这些人拉低了整个市容市貌;还或许是因为根深蒂固地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况且现在不想给乞丐钱,不想逞勇帮人一把,还不就是因为那么多乞丐其实是骗取大众同情心为己懒谋财的、还有那些所谓的受害者常常会反咬你我一口,最终,好心反被狗咬收场。就是这样的方方面面影响,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潜意识、还有,这样的嫌弃反应、这样的潜意识行为。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家大牛常会说我没爱心,想法黑暗,理性得冷漠、好可怕!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正,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活法,看得惯的就做朋友,看不惯的分道扬镳也照样各做各的人生主角,最终生活精彩与否,也与他人无关啊!毕竟,有几个人是真正发自内心为你鼓掌,而不是内心暗暗较劲的!(想法好黑暗啊~~)
只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样的自己也没想象中快乐。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有这样的感受,从笃定的自我肯定,到迷惑了似地怀疑人生;然后,还不断给自己输鸡血,以便于看起来精神焕发、三观端正,不被发现内心的柔弱与挣扎。即使一个人在这个没朋友、偌大且陌生的北京城,处处人压压,为赶点将包抱在怀中脸贴地铁门,为不受密集恐惧症折磨,被人流吞噬其中,数着靠出口最近的地铁门,赶在第一个冲上扶梯,以便最快抵达换乘口,最快的速度能够挤上下一班,而不是看着一班又一班从眼前穿梭而过,连脸贴地铁门的机会都得候着又候着。但尽管如此,也会给自己一个必须坚持、努力的理由,然后,告诉自己,总有那么一天!就算没有那么一天,我们回到老家也不会过得太差。总之,对我们来说,活得看起来像个人样并不难。
所以,对我们来说只要想改变、只要加倍勤奋努力、只要坚持下去,就算不能成为人中龙凤,至少体面的日子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因为这样,而错误地、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对这世上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呢?
先说说,前不久,去五台山古佛寺体验了短短两天的寺庙生活的时候,记忆深刻的两件事。
古佛寺是个相当清净的寺庙,平常鲜有人来。而且,开始入冬的五台山寺庙的师父一半以上都南迁了,所以连寺庙的师父也都比以往更少了。那天,小白师兄跟我们说是有客来了,主持找人去泡下茶。作为福建人的我就积极地自告奋勇去了。走进待客间,看见主持旁边做着一个瞎了一只眼睛,身材瘦小的六十左右老头。然后,旁边还有一个看起来相对健硕的老头。原来,健硕老头是瘦小老头的信任背书,他们是来找师父求助的。瘦小老头的媳妇被卡车给压了,卡车跑了,找不到了,现在做了截肢,还要再做一个大手术,需要一大笔费用。他自己也患着病正化疗医治中、他儿子更是一直有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可是,不能就那样看着儿媳妇走,请师傅能不能帮帮他。最后,师傅给了多少钱我不知道。反正师傅也跟他说了自己的情况。这个寺庙很清净,平常也没什么人,寺庙修整一半都停工了,师傅自己也背着十几万的欠款。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当人有难的时候会去寺庙求救,也感慨着这家人真的很可怜!尽管背后不知道还有什么故事存在,但可以确定以及肯定的事情就是,病痛、天灾人祸这些事情是足以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一生,而且,它完全不可预知、不可控。遭遇了的人,就只能是无奈地承受、想办法去面对这一系列的不幸。这是与努力无关、与命运有关的事。
第二天,一个看起来六十左右的朴素老太太带着个三十左右的儿子,(那儿子一看就是个傻子的)求师傅让她儿子出家。师傅说:“先留下来看看吧。”老太太问说:“要几天啊,我还得回去有事”,师傅说:“你不能留下来,你待会就回去。儿子都这么大了,你还跟着怎么行啊。”老太太转头过去不知道跟儿子嘀咕着些什么,我顺手端了一杯茶过去给老太太。接下去,她抬起头来反应的那个眼神,我想,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我们一堆去体验寺庙生活的人正做在待客厅跟师傅喝茶聊天。她走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往我们跟师傅这边来。而是自然地离我们较远的靠在门的另一边,那边有椅子,但她都是站着,他儿子不一会儿倒是自己坐下了。老太太直到师傅叫她坐下等人来带他儿子住下来后,她才做下来。而接下去,就是我端茶给她的那一幕了。那个眼神,或许是意外、或许是感动、或许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当我看到那样的眼神,看到她说完谢谢后,便把茶递给旁边的儿子时,那一刻,我至少知道了一件事,哪怕只是一杯茶,更甚至哪怕只是一个正视他们的眼神,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足够的善意与尊重,就是多少也能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还依旧还可以期待。老太太送儿子来寺庙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我猜想她一定是没办法了,养这么大的一个傻儿子,她要是走了,儿子怎么活下去啊!有些事情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命运走向的。
在看见杨改兰蝼蚁事件时,很多人在说所谓的社会体制改革、福利上压强扶弱、还有的人说杨改兰自身的问题(就是同理于过往我认为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以上问题肯定也都是有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来自于方方面面影响积压,然后,在某一刻被引爆发生。但其实我觉得,中国这个国家一直以来的逻辑都是,在我看来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你们自由发挥,在看来可行的时候,国家就进来主持大局了。商业上的电商、滴滴等等都是这样的。而对待弱势群体这一问题,想真正地根治,也同样跟电商、滴滴一个逻辑。首先,是我们能做多少,大家重视度多高,行动力表现效果如何,随后,才会有所谓的征服改革体制出现。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对身边遇见的、看见的外在脏乱、社会地位低下的所谓弱势群体能给出多少尊重与善意,哪怕只是一个善意的眼神,对我们来说完全无关痛痒的事情,只要潜意识里能有更多本能地引导去做,弱势群体们就会对这个世界多一份期待。而当更多人有意识地去做了,形成这个国家普世行为价值观了,自然很多事情随着就水到渠成了。这当然是个需要时间与过程去塑造形成的,就像,人类进化成今天这幅模样也同样的经历了无数的沉淀。所以,我觉得提升内在意识转变这件事正是当下国人最需要进化的心理。
再说下,晚上刚看的【小鞋子】这部电影,三兄妹与双亲住在一个单间里生活,还天天被房东训斥,因为总是拖欠房租。整部影片以哥哥把妹妹仅有的一双补了再补的鞋子给弄丢了的故事展开,为这双鞋“奔跑”成了整部影片的主线。兄妹两怕父母知道,两人只好换穿同一双鞋去上课。上午妹妹穿,下午哥哥穿,(由于伊朗小学校舍紧张以及宗教原因,男女分开上学,但是共用一个教室及学下,女生上完课,再换男生上。男女分开是回教国家传统方式)中间自然会有意外、迟到等的摩擦,而几次妹妹说的:“我没有告诉妈妈。”这总会让人想起,小时候我们不论是跟兄弟姐妹,还是同学小伙伴,也会有相互的小秘密,“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不会报告老师”等等,随后再怎么内讧,也会遵守彼此承诺,相互信任、消化摩擦,而不会轻易去打破已经说好的事。就算几次,妹妹穿着又脏又破的鞋子,看着别人的鞋子时的细微表情变化下产生了不安情绪,也并没有让她去违背约定。而当有一天,妹妹看到自己那双鞋子后,却发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兄妹两人相互对望,没有过多语言修饰,而是默默回家,继续他们的为鞋奔跑;捡到妹妹鞋子的女孩,碰巧拾到了妹妹落下的自动铅笔。尽管也很喜欢,但最终还是还给了妹妹。俩人从此成为好朋友。直到有一天,妹妹发现穿在女孩脚上的是双新鞋时,才问,你原来那双鞋呢?扔了。你怎么把它扔了?太破就扔了,爸爸给我买了双新鞋。虽然如此,妹妹仍然没有告诉她,那双被扔掉的鞋对她有多么重要。这样甚至没被知道的善良,没有过分的演绎修饰,而是通过这些最微不足道的事情、用最质朴的语言和行动来默默地感动着我们。还有,哥哥中间因为迟到几次被训斥,终究也没说出换鞋的事。默默地担当着这一切。在看见马拉松季军奖品是运动鞋时,信誓旦旦地告诉妹妹,我一定能拿第三,把鞋子送给你。要是你拿不到第三怎么办呢?我一定行的。结果,哥哥却出人意料地拿下冠军。当所有人都为他祝福时,这个9岁的孩子,却伤心地哭了。他不知道怎么面对满怀期待的妹妹?回到家,没有言语,仅是眼神交换,妹妹失望走开。阿里脱掉被跑烂掉的鞋,脚放进池塘里,由于过度奔跑,他的双脚都磨出了血泡。塘里的金鱼,一条条围过来,为他舔舐伤口。安静的画面,舒缓的音乐,淡蓝的天空,远处街角父亲的自行车后架上隐隐放了两双崭新的鞋子。这一切都让人觉得温暖。被称赞的美不该只是那些听得见的、看得见的,更应该是内在意识里的善意表达,并将其也赋予他人。
生活常常会用黑色幽默戏弄我们,而给出的答案:不该是关我屁事或不关你事...因为,不论是一杯茶、一双鞋还是一个眼神,你蕴含善意的连接、尊重与行为,终究会给我们最完美的结局。不仅关乎自己,还关乎那些需要的人。
只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样的自己也没想象中快乐。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有这样的感受,从笃定的自我肯定,到迷惑了似地怀疑人生;然后,还不断给自己输鸡血,以便于看起来精神焕发、三观端正,不被发现内心的柔弱与挣扎。即使一个人在这个没朋友、偌大且陌生的北京城,处处人压压,为赶点将包抱在怀中脸贴地铁门,为不受密集恐惧症折磨,被人流吞噬其中,数着靠出口最近的地铁门,赶在第一个冲上扶梯,以便最快抵达换乘口,最快的速度能够挤上下一班,而不是看着一班又一班从眼前穿梭而过,连脸贴地铁门的机会都得候着又候着。但尽管如此,也会给自己一个必须坚持、努力的理由,然后,告诉自己,总有那么一天!就算没有那么一天,我们回到老家也不会过得太差。总之,对我们来说,活得看起来像个人样并不难。
所以,对我们来说只要想改变、只要加倍勤奋努力、只要坚持下去,就算不能成为人中龙凤,至少体面的日子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因为这样,而错误地、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对这世上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呢?
先说说,前不久,去五台山古佛寺体验了短短两天的寺庙生活的时候,记忆深刻的两件事。
古佛寺是个相当清净的寺庙,平常鲜有人来。而且,开始入冬的五台山寺庙的师父一半以上都南迁了,所以连寺庙的师父也都比以往更少了。那天,小白师兄跟我们说是有客来了,主持找人去泡下茶。作为福建人的我就积极地自告奋勇去了。走进待客间,看见主持旁边做着一个瞎了一只眼睛,身材瘦小的六十左右老头。然后,旁边还有一个看起来相对健硕的老头。原来,健硕老头是瘦小老头的信任背书,他们是来找师父求助的。瘦小老头的媳妇被卡车给压了,卡车跑了,找不到了,现在做了截肢,还要再做一个大手术,需要一大笔费用。他自己也患着病正化疗医治中、他儿子更是一直有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可是,不能就那样看着儿媳妇走,请师傅能不能帮帮他。最后,师傅给了多少钱我不知道。反正师傅也跟他说了自己的情况。这个寺庙很清净,平常也没什么人,寺庙修整一半都停工了,师傅自己也背着十几万的欠款。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当人有难的时候会去寺庙求救,也感慨着这家人真的很可怜!尽管背后不知道还有什么故事存在,但可以确定以及肯定的事情就是,病痛、天灾人祸这些事情是足以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一生,而且,它完全不可预知、不可控。遭遇了的人,就只能是无奈地承受、想办法去面对这一系列的不幸。这是与努力无关、与命运有关的事。
第二天,一个看起来六十左右的朴素老太太带着个三十左右的儿子,(那儿子一看就是个傻子的)求师傅让她儿子出家。师傅说:“先留下来看看吧。”老太太问说:“要几天啊,我还得回去有事”,师傅说:“你不能留下来,你待会就回去。儿子都这么大了,你还跟着怎么行啊。”老太太转头过去不知道跟儿子嘀咕着些什么,我顺手端了一杯茶过去给老太太。接下去,她抬起头来反应的那个眼神,我想,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我们一堆去体验寺庙生活的人正做在待客厅跟师傅喝茶聊天。她走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往我们跟师傅这边来。而是自然地离我们较远的靠在门的另一边,那边有椅子,但她都是站着,他儿子不一会儿倒是自己坐下了。老太太直到师傅叫她坐下等人来带他儿子住下来后,她才做下来。而接下去,就是我端茶给她的那一幕了。那个眼神,或许是意外、或许是感动、或许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当我看到那样的眼神,看到她说完谢谢后,便把茶递给旁边的儿子时,那一刻,我至少知道了一件事,哪怕只是一杯茶,更甚至哪怕只是一个正视他们的眼神,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足够的善意与尊重,就是多少也能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还依旧还可以期待。老太太送儿子来寺庙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我猜想她一定是没办法了,养这么大的一个傻儿子,她要是走了,儿子怎么活下去啊!有些事情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命运走向的。
在看见杨改兰蝼蚁事件时,很多人在说所谓的社会体制改革、福利上压强扶弱、还有的人说杨改兰自身的问题(就是同理于过往我认为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以上问题肯定也都是有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来自于方方面面影响积压,然后,在某一刻被引爆发生。但其实我觉得,中国这个国家一直以来的逻辑都是,在我看来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你们自由发挥,在看来可行的时候,国家就进来主持大局了。商业上的电商、滴滴等等都是这样的。而对待弱势群体这一问题,想真正地根治,也同样跟电商、滴滴一个逻辑。首先,是我们能做多少,大家重视度多高,行动力表现效果如何,随后,才会有所谓的征服改革体制出现。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对身边遇见的、看见的外在脏乱、社会地位低下的所谓弱势群体能给出多少尊重与善意,哪怕只是一个善意的眼神,对我们来说完全无关痛痒的事情,只要潜意识里能有更多本能地引导去做,弱势群体们就会对这个世界多一份期待。而当更多人有意识地去做了,形成这个国家普世行为价值观了,自然很多事情随着就水到渠成了。这当然是个需要时间与过程去塑造形成的,就像,人类进化成今天这幅模样也同样的经历了无数的沉淀。所以,我觉得提升内在意识转变这件事正是当下国人最需要进化的心理。
再说下,晚上刚看的【小鞋子】这部电影,三兄妹与双亲住在一个单间里生活,还天天被房东训斥,因为总是拖欠房租。整部影片以哥哥把妹妹仅有的一双补了再补的鞋子给弄丢了的故事展开,为这双鞋“奔跑”成了整部影片的主线。兄妹两怕父母知道,两人只好换穿同一双鞋去上课。上午妹妹穿,下午哥哥穿,(由于伊朗小学校舍紧张以及宗教原因,男女分开上学,但是共用一个教室及学下,女生上完课,再换男生上。男女分开是回教国家传统方式)中间自然会有意外、迟到等的摩擦,而几次妹妹说的:“我没有告诉妈妈。”这总会让人想起,小时候我们不论是跟兄弟姐妹,还是同学小伙伴,也会有相互的小秘密,“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不会报告老师”等等,随后再怎么内讧,也会遵守彼此承诺,相互信任、消化摩擦,而不会轻易去打破已经说好的事。就算几次,妹妹穿着又脏又破的鞋子,看着别人的鞋子时的细微表情变化下产生了不安情绪,也并没有让她去违背约定。而当有一天,妹妹看到自己那双鞋子后,却发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兄妹两人相互对望,没有过多语言修饰,而是默默回家,继续他们的为鞋奔跑;捡到妹妹鞋子的女孩,碰巧拾到了妹妹落下的自动铅笔。尽管也很喜欢,但最终还是还给了妹妹。俩人从此成为好朋友。直到有一天,妹妹发现穿在女孩脚上的是双新鞋时,才问,你原来那双鞋呢?扔了。你怎么把它扔了?太破就扔了,爸爸给我买了双新鞋。虽然如此,妹妹仍然没有告诉她,那双被扔掉的鞋对她有多么重要。这样甚至没被知道的善良,没有过分的演绎修饰,而是通过这些最微不足道的事情、用最质朴的语言和行动来默默地感动着我们。还有,哥哥中间因为迟到几次被训斥,终究也没说出换鞋的事。默默地担当着这一切。在看见马拉松季军奖品是运动鞋时,信誓旦旦地告诉妹妹,我一定能拿第三,把鞋子送给你。要是你拿不到第三怎么办呢?我一定行的。结果,哥哥却出人意料地拿下冠军。当所有人都为他祝福时,这个9岁的孩子,却伤心地哭了。他不知道怎么面对满怀期待的妹妹?回到家,没有言语,仅是眼神交换,妹妹失望走开。阿里脱掉被跑烂掉的鞋,脚放进池塘里,由于过度奔跑,他的双脚都磨出了血泡。塘里的金鱼,一条条围过来,为他舔舐伤口。安静的画面,舒缓的音乐,淡蓝的天空,远处街角父亲的自行车后架上隐隐放了两双崭新的鞋子。这一切都让人觉得温暖。被称赞的美不该只是那些听得见的、看得见的,更应该是内在意识里的善意表达,并将其也赋予他人。
生活常常会用黑色幽默戏弄我们,而给出的答案:不该是关我屁事或不关你事...因为,不论是一杯茶、一双鞋还是一个眼神,你蕴含善意的连接、尊重与行为,终究会给我们最完美的结局。不仅关乎自己,还关乎那些需要的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