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回:什叶库姆名声日隆,守正出奇不忘初心 (上)
Jumbo Heritage List
《皇氏古建筑大全》
《仙劍波斯臥龍崗》
微信公众号:皇氏古建筑大全;jumbo_huang@126.com,Skype: jumboheritage
第142回:什叶库姆名声日隆,守正出奇不忘初心 (上)
20150823早上六点多起床,独自出门沿着巷道逛到了亚历山大监狱等地方,亚历山大监狱原本是一所学校,于15世纪开始修建,最终于伊朗历705年完工。还有一种说法称院子中央的深井是亚历山大大帝入侵波斯时所建的地牢。在广场边上有一家非常气派的酒店,里面装饰精美,对面是清真寺和一些宗教建筑,附近有很多传统的古民居,到处是风塔,部分泥房坍塌,到处是一到二层的低矮建筑,清真寺的宣礼塔成了天际线的风景。
早上行人很少,偶尔有摩托车经过,又走到几天前经过的几家酒店,在游客中心对面看到了几座古老的建筑物,附近还有一些传统的纺织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折返时经过一户正在维修的老宅,几个工人正在运空心砖头,我爬上楼梯,到了第二层上面的天台,这里视野比较好,可以眺望远处的几座清真寺。庭院里堆满了建材,主人看到我对他们的传统民居如此感兴趣,自然也很欢迎我参观了。不久下了楼梯,继续走回酒店,跟酒店的方脸管理员聊天,我委托他帮我购买明天去德黑兰的汽车票。
昨晚旅馆的住客非常多,所以陆续有很多人走出房间等着吃早餐,马来西亚女人跟她欧美的男人住在我们对面,他们也很早就起来等着吃早餐,最后累计有15位以上的游客聚集在天井里吃早餐,因为人多,今天没有备鸡蛋和蜂蜜等,白糖还是等了半天才送过来的,主食就是馕,然后就是黄瓜,西红柿及奶酪,酒店管理员的老婆女儿也凑过来吃早餐,馕里面还有蚂蚁,桌子都很脏,服务意识非常差,可能是因为人多,本来昨天很好用的无线网络,今天却突然停了,只有老板拿着手机在上网。
这个旅馆除了价格低,其实设施真是差劲,所有员工的服务意识都非常差,马桶坏了,水管也是坏的,没有纸巾,不提供电视等娱乐设备,网络时有时无,不过对伊朗这样的条件,真心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毕竟我们现在是在沙漠之城。在伊朗呆了这么久,我也尝试接触了一些本地人,我发现他们基本不会聊政治话题,而且他们说话非常委婉,套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喜欢“装”,我认为这并不是波斯人本来的样子,而是当前局势所导致的,街上到处是道德宗教警察,路上的民兵对群众的着装和头上的发型都要管,你说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久了,能不“装”么??
就是因为家长管得太严了,美国又制裁,群众又“装”,导致这个国家缺少活力和创新能力,别看伊朗是石油储备大国,伊朗的石油储备可是全球第三多的国家!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伊朗居然跟中国一样,是石油净进口国!!
伊朗每年都要高价从国外进口石油,因为它自己的炼油能力太差了!加上货币贬值,所以群众其实过得非常憋屈的,这种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能够理解伊朗人的。在如此高压的管制下,伊朗并非就是非常安全的,在巴姆以东及扎黑丹等区域,极端分子和毒品走私是非常猖獗的,在加上伊朗境内有几百万的阿富汗难民,所以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虽然大部分伊朗人是热情好客的,但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种封闭的局面正在不断改变,而且伊朗毕竟位于中东,这里的人自古就比较彪悍,所以在伊朗还是要低调为妙。
我吃完早餐我就出门,从九点一直走到十二点半,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在大街上暴走了十几公里,看到很多卖布匹的商店,也碰到一些乞讨的老人,卖银器的地方也不少,清真寺周围一般都是商业比较发达的区域,期间看到一对非常漂亮的母女,妈妈是穆斯林,女儿约四岁,酷似欧美小孩。不久在巷道里也碰到两个小女孩,给她们拍了照片,那条巷道两侧全是土砖垒起的围墙,之后又经过一些卖茶壶和大白铁盆子的商店,远处能看到正在修建的清真寺,一家卖五谷杂粮的店铺里有个男童在看店,再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碰到一个缠着头巾的老人,
他身体虚弱,过马路都非常吃力,穿着拖鞋,似乎在街上流浪了很多年。我今天碰到了不少从阿富汗农村逃难过来的人,这又让我想起了业已沦陷的中国和印度的农村,中印农村逐步失去坚韧纽带,经济的脆弱加速风俗凋零,中印农村还面临资本侵蚀,社会游资通过官商勾结,盯上了农村土地。农村天聋地哑的困境,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以前农民基本只能靠互助才能解决经济问题,经常是“帮忙的没有一个,麻烦的一大堆”,
中印农村沉重的压力是深不见底的绝望,大政府小社会中弱势群体只是卑贱的垫脚石,社会的结构性差异导致中印农村青年的出头之日更加渺茫,阿富汗农民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农民的明天。我继续在亚兹德的街道上行走,之后路过一些卖陶瓷和缸的店铺,最后我走到一座非常气派的清真寺那里,一群穆斯林妇女正在往寺内走,她们全身都包裹严实,我走进寺内,碰到一位精神有问题的年轻人,再行不久就跨过一条干涸的河道,徒步期间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老人,
他主动载我到多莱特阿巴德花园(Bagh-e Dolat Abad),旁边是一条干涸的小河,进了房间看到一些卖工艺品的,穿过院子就是多莱特阿巴德花园,这是亚兹德的收费景点之一,人类的智慧无穷无尽,除了风塔这天然空调之外,狭窄的阶梯弯弯曲曲往下走会直通到坎儿井。难怪街上人那么少,原来是因为天气热,大家都呆在风塔里不愿出门了。四四方方的风塔与坎儿井结合,一个地上、一个地下,构成庞大的天然空调降温系统。由于上下温差较大,屋顶稍有微风,口子开在对风处的风塔就会将室内空气抽走,而地下坎儿井里的冷空气随之被置换到室内,凉爽宜人。
第142回:什叶库姆名声日隆,守正出奇不忘初心 (中)
《皇氏古建筑大全》
《仙劍波斯臥龍崗》
微信公众号:皇氏古建筑大全;jumbo_huang@126.com,Skype: jumboheritage
第142回:什叶库姆名声日隆,守正出奇不忘初心 (上)
20150823早上六点多起床,独自出门沿着巷道逛到了亚历山大监狱等地方,亚历山大监狱原本是一所学校,于15世纪开始修建,最终于伊朗历705年完工。还有一种说法称院子中央的深井是亚历山大大帝入侵波斯时所建的地牢。在广场边上有一家非常气派的酒店,里面装饰精美,对面是清真寺和一些宗教建筑,附近有很多传统的古民居,到处是风塔,部分泥房坍塌,到处是一到二层的低矮建筑,清真寺的宣礼塔成了天际线的风景。
早上行人很少,偶尔有摩托车经过,又走到几天前经过的几家酒店,在游客中心对面看到了几座古老的建筑物,附近还有一些传统的纺织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折返时经过一户正在维修的老宅,几个工人正在运空心砖头,我爬上楼梯,到了第二层上面的天台,这里视野比较好,可以眺望远处的几座清真寺。庭院里堆满了建材,主人看到我对他们的传统民居如此感兴趣,自然也很欢迎我参观了。不久下了楼梯,继续走回酒店,跟酒店的方脸管理员聊天,我委托他帮我购买明天去德黑兰的汽车票。
![]() |
![]() |
![]() |
![]() |
昨晚旅馆的住客非常多,所以陆续有很多人走出房间等着吃早餐,马来西亚女人跟她欧美的男人住在我们对面,他们也很早就起来等着吃早餐,最后累计有15位以上的游客聚集在天井里吃早餐,因为人多,今天没有备鸡蛋和蜂蜜等,白糖还是等了半天才送过来的,主食就是馕,然后就是黄瓜,西红柿及奶酪,酒店管理员的老婆女儿也凑过来吃早餐,馕里面还有蚂蚁,桌子都很脏,服务意识非常差,可能是因为人多,本来昨天很好用的无线网络,今天却突然停了,只有老板拿着手机在上网。
这个旅馆除了价格低,其实设施真是差劲,所有员工的服务意识都非常差,马桶坏了,水管也是坏的,没有纸巾,不提供电视等娱乐设备,网络时有时无,不过对伊朗这样的条件,真心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毕竟我们现在是在沙漠之城。在伊朗呆了这么久,我也尝试接触了一些本地人,我发现他们基本不会聊政治话题,而且他们说话非常委婉,套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喜欢“装”,我认为这并不是波斯人本来的样子,而是当前局势所导致的,街上到处是道德宗教警察,路上的民兵对群众的着装和头上的发型都要管,你说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久了,能不“装”么??
就是因为家长管得太严了,美国又制裁,群众又“装”,导致这个国家缺少活力和创新能力,别看伊朗是石油储备大国,伊朗的石油储备可是全球第三多的国家!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伊朗居然跟中国一样,是石油净进口国!!
伊朗每年都要高价从国外进口石油,因为它自己的炼油能力太差了!加上货币贬值,所以群众其实过得非常憋屈的,这种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能够理解伊朗人的。在如此高压的管制下,伊朗并非就是非常安全的,在巴姆以东及扎黑丹等区域,极端分子和毒品走私是非常猖獗的,在加上伊朗境内有几百万的阿富汗难民,所以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虽然大部分伊朗人是热情好客的,但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种封闭的局面正在不断改变,而且伊朗毕竟位于中东,这里的人自古就比较彪悍,所以在伊朗还是要低调为妙。
![]() |
![]() |
![]() |
![]() |
我吃完早餐我就出门,从九点一直走到十二点半,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在大街上暴走了十几公里,看到很多卖布匹的商店,也碰到一些乞讨的老人,卖银器的地方也不少,清真寺周围一般都是商业比较发达的区域,期间看到一对非常漂亮的母女,妈妈是穆斯林,女儿约四岁,酷似欧美小孩。不久在巷道里也碰到两个小女孩,给她们拍了照片,那条巷道两侧全是土砖垒起的围墙,之后又经过一些卖茶壶和大白铁盆子的商店,远处能看到正在修建的清真寺,一家卖五谷杂粮的店铺里有个男童在看店,再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碰到一个缠着头巾的老人,
他身体虚弱,过马路都非常吃力,穿着拖鞋,似乎在街上流浪了很多年。我今天碰到了不少从阿富汗农村逃难过来的人,这又让我想起了业已沦陷的中国和印度的农村,中印农村逐步失去坚韧纽带,经济的脆弱加速风俗凋零,中印农村还面临资本侵蚀,社会游资通过官商勾结,盯上了农村土地。农村天聋地哑的困境,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以前农民基本只能靠互助才能解决经济问题,经常是“帮忙的没有一个,麻烦的一大堆”,
中印农村沉重的压力是深不见底的绝望,大政府小社会中弱势群体只是卑贱的垫脚石,社会的结构性差异导致中印农村青年的出头之日更加渺茫,阿富汗农民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农民的明天。我继续在亚兹德的街道上行走,之后路过一些卖陶瓷和缸的店铺,最后我走到一座非常气派的清真寺那里,一群穆斯林妇女正在往寺内走,她们全身都包裹严实,我走进寺内,碰到一位精神有问题的年轻人,再行不久就跨过一条干涸的河道,徒步期间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老人,
他主动载我到多莱特阿巴德花园(Bagh-e Dolat Abad),旁边是一条干涸的小河,进了房间看到一些卖工艺品的,穿过院子就是多莱特阿巴德花园,这是亚兹德的收费景点之一,人类的智慧无穷无尽,除了风塔这天然空调之外,狭窄的阶梯弯弯曲曲往下走会直通到坎儿井。难怪街上人那么少,原来是因为天气热,大家都呆在风塔里不愿出门了。四四方方的风塔与坎儿井结合,一个地上、一个地下,构成庞大的天然空调降温系统。由于上下温差较大,屋顶稍有微风,口子开在对风处的风塔就会将室内空气抽走,而地下坎儿井里的冷空气随之被置换到室内,凉爽宜人。
第142回:什叶库姆名声日隆,守正出奇不忘初心 (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