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
1、成长小说在英国享有悠久历史。英国传统的成长小说比较强调真实性,所以大都具有自传或半自传体的性质,书中虚构的主人公身上大多体现了作者的影子。另外,英国比较注重文学作品对人的教育意义,所以成长小说一般都以传递积极能量为宗旨,讲述主人公一生的奋斗历程,并最终收获美满的结局。十九世纪中期连载出版的查尔斯·狄更斯作品《大卫·科波菲尔》便是典型的英国式成长小说。到了二十世纪,成长小说在英国的发展走出了大致两条主要路线。一方面是詹姆斯·乔伊斯等人创作的新式成长小说。乔伊斯是意识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尤利西斯》时至今日还被称为最难读懂的文学作品之一。乔伊斯的成长小说《画像》也纯熟运用了意识流的技巧,采用顿悟、内心独白等戏剧化的表现方法,将主人公的内心成长以最大程度展现在读者面前。除乔伊斯等人之外,以毛姆《人性的枷锁》为代表的传统式成长小说也占据了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一席之地。
2、理想与现实,到底哪个来得更加实在,更加重要?究竟是要仰着脖颈欣赏暗夜里钉着的明月,还是要低下头颅捡起道旁一枚闪着寒光的六便士银币?
3、若你们心怀诚念,不存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之事,就是对这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著。
4、菲利普尚不知道要想达到清醒现实的境界,需要跋山涉水经过一片多么漫长的荒芜贫瘠。“青春是美好的”是一种幻觉,是韶华已逝之人的美梦。青年人反倒觉得苦闷无比,满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一旦真的伸手触及现实,总会落得遍体鳞伤。青年人似乎成了一场阴谋的受害者:他们读的书都是经过筛选而留存的,描绘的尽是理想和完美;他们的长辈早已健忘,如今总是透过一层玫瑰色的雾霭回望,之间的对话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怀抱浪漫的心理进入了一片现实残酷的世界。他们必须意识到,所有之前读到的书、听到的教导都是谎言、谎言、谎言!每次有了这样的发现都无异于往他们已经钉在人生十字架的躯体上又敲进一枚钉子。奇怪的是每个品尝过这种幻灭之苦的人,都受到内心某种强大于自身意志的力量驱使,反又不自觉地助长了幻想。对菲利普来说,和海沃德相处是一件再糟糕不过的事了。海沃德从来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审视世界,总是戴着一副“书生”眼镜打探万事万物。而他又善于自欺,对自己的一套理论毫不质疑,所以这绝对是号危险人物。他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的纵欲好色是种浪漫的情感,游移不定的性格是艺术家的独特脾性;而游手好闲的态度则是富有哲思的坦然无为。他一门心思追求尽善尽美,思想却因此变得庸俗。在他眼中,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比实际更大一点儿,轮廓模模糊糊,笼罩在一层感性的金色光雾之中。他撒起谎来从不自知,一旦有人点破,就推辞说“谎言是美丽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
2、理想与现实,到底哪个来得更加实在,更加重要?究竟是要仰着脖颈欣赏暗夜里钉着的明月,还是要低下头颅捡起道旁一枚闪着寒光的六便士银币?
3、若你们心怀诚念,不存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之事,就是对这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著。
4、菲利普尚不知道要想达到清醒现实的境界,需要跋山涉水经过一片多么漫长的荒芜贫瘠。“青春是美好的”是一种幻觉,是韶华已逝之人的美梦。青年人反倒觉得苦闷无比,满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一旦真的伸手触及现实,总会落得遍体鳞伤。青年人似乎成了一场阴谋的受害者:他们读的书都是经过筛选而留存的,描绘的尽是理想和完美;他们的长辈早已健忘,如今总是透过一层玫瑰色的雾霭回望,之间的对话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怀抱浪漫的心理进入了一片现实残酷的世界。他们必须意识到,所有之前读到的书、听到的教导都是谎言、谎言、谎言!每次有了这样的发现都无异于往他们已经钉在人生十字架的躯体上又敲进一枚钉子。奇怪的是每个品尝过这种幻灭之苦的人,都受到内心某种强大于自身意志的力量驱使,反又不自觉地助长了幻想。对菲利普来说,和海沃德相处是一件再糟糕不过的事了。海沃德从来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审视世界,总是戴着一副“书生”眼镜打探万事万物。而他又善于自欺,对自己的一套理论毫不质疑,所以这绝对是号危险人物。他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的纵欲好色是种浪漫的情感,游移不定的性格是艺术家的独特脾性;而游手好闲的态度则是富有哲思的坦然无为。他一门心思追求尽善尽美,思想却因此变得庸俗。在他眼中,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比实际更大一点儿,轮廓模模糊糊,笼罩在一层感性的金色光雾之中。他撒起谎来从不自知,一旦有人点破,就推辞说“谎言是美丽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