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
老刘年轻的时候很能干,无论怎么数都算个顶好的劳动力。老刘干的活多又杂,担土,晒土,偶尔也会有幸去土窑里帮帮忙。在土窑里做事凭的是手艺,工匠的精神,一尺一寸都必须拿捏精准到位。用师傅的话说:这事,用的是天赋,一半手艺,一半苦力。
老刘的手艺就不错,靠北边有座古塔,历史悠久不可考证,年头久了菩萨也慢慢"失色",甚至石阶也是残破不堪。老刘把捏菩萨的活揽起来,包了。半年后,焕然一新,很有它当初的样子。一时间名声大噪,都知道这地方有个老刘会绝活。
老刘会绝活,无论是坛儿罐儿还是罗汉菩萨都能做得惟妙惟肖,特别是那一手十八罗汉捏出来令人叹为观止,人们诧异于他的技艺。有传言这十八罗汉的手法精湛,工艺独到而复杂,光泥的选择就很有讲究,工具也是十分繁多。当年是得到过皇帝的赞许的,后来经历过抗战的动乱,渐渐地,匠人们把这些都收藏起来,才免于战火,可这一手的绝活却失传了。
很久没见过十八罗汉啦!如今人们见到不敢大声喘气,人们见过这罗汉都觉得如同见到真人一般,气氛变得一下严肃起来。怒目圆睁的降龙,叱咤狰狞的伏虎,有些娃儿哭叫打闹,提一句这古塔里的菩萨便顿时安静下来。菩萨慈眉,金刚怒目,保得个一世自在!
这失传的技艺重现江湖,却没法发扬光大,自古就是一人独传,一代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学,且不说资质平平的人何其之多,天赋异禀也不能保证学的会啊。
和老刘一起学手艺的还有李醒子,他就没能有资格学这手十八罗汉。偏心说不上,天赋也都差不多。为什么呢?师傅终老也没说出半个字。
他是有了点名气,却也就是这点做为了。他知道,想守着泥娃娃生活一辈子尚且为难,不用想那千世百世,眼前的这个岁末都怕得熬过去。
运动开得有声色,一伙人占山为王,将窑里开辟了"新战场",声势浩大,师兄弟二人被发配到晒坪里担土,手艺活变成重苦力,倒也并不是不适应。活了这么大,一些事情受得住。曾经想不通这些,师傅在的时候可都是对它毕恭毕敬的,活菩萨样。想起师父让他好好的观照这些菩萨罗汉,
李醒子做事很认真,做人也是。当时有句话很出名叫“世界上的困难就怕认真二字”,李醒子觉得很对。
李醒子人做事扎实,一以贯之,上面也都知道,器重,让他做窑里的活。而老刘觉悟不够,只够上晒坪担土。
几个大汉陆陆续续从窑里抬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坛坛罐罐,甚至还有大水缸。清一色的赤条条,一根扁担斜贴着肉,肩胛骨附近肉集成一堆,汗水滴在土里。
老刘在干这活之前,当过几年通讯兵,用过些洋玩意儿,退下来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没少挨过打。
挨打,打得是头,手艺活一双手是吃饭的家伙。一巴掌下去后,就是劈头盖脸的骂,"你娘个赤脚咧!你会醒死!"现在的小娃子是不懂规矩了,冲古塔撒尿,觉得好笑无羞耻感,他也只能是见了就管,狠狠地骂下去,孩子淘气不知所以,周而复始。
老刘觉得他老了。
他卸了担子,从河边一棵大樟树下取出一罐水,抬头就往里灌,罐子贴脸扣住,喉结一伸一缩像一个梭子在上下浮动。氺喝完,冷不防一个寒噤哆哆嗦嗦从脚趾头延伸到他头顶。
扔了水罐,又用手抹过脸,索性伸手将树杈上搭晾的衣服扯过来,盖在脸上。夏天的阳光暴晒成灾,广阔的坪上因为多了这棵大树,似乎连声音都要冷静,反而沉默些。风吹着湿黏的衣服有一搭没一搭的贴在他的脸上,呼呼作响……
家里有时会有一个孩子带着一只土狗隐隐约约的跑过来,那孩子只有半个人高用双手托起一壶茶水,后面不远不近跟着只黄狗。老刘得空有些时间就跟孩子讲故事,黄狗调皮却也趴在一旁,微微低头,颇有皈依之感。
那天,老刘正在晒坪絆土,给窑里的陶瓷做准备。远远的就看见孩子向他跑过来,嘴里似乎在说话,会意了半天不明就里。那只土狗在身后追着叫了一阵又一阵,没人理。
老刘很不舒服,像是中暑,肚子里吃不下任何东西,全是水。嘴上想吐,脑袋晕眩。他知道有些事情要来,勉强站起来。听到孩子说北边宝塔里楼梯塌了,里面一团糟。
匆忙安顿了孩子在树下坐着,自己提了根扁担就想去宝塔探个究竟。
他走的很慢,扁担扛在肩上,太阳晒在背上,肩上露出一条条印子。他感觉他老了,五脏六腑搅在一起的疼,然后是抽搐,痉挛,可能马上就要撑不下,明明那么强壮那么年轻。那个片刻,那段路似乎是单枪匹马的走了一遭。他终于走不下去了,瘫软在那里,眼泪纵横。
半辈子和泥巴打交道,在坛坛罐罐中摸爬滚打,知道泥土的软硬干湿;妙手捏得出芸芸众生,形形色色,那一个个泥人似乎是被他注入了精血,吹口气就能活起来。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活得也如这泥人。他们对话,泥人笑,老刘也笑;然后是沉默,接着就哭……
自此,老刘再也没碰过泥。
自此,李醒子也失踪了……
老刘的手艺就不错,靠北边有座古塔,历史悠久不可考证,年头久了菩萨也慢慢"失色",甚至石阶也是残破不堪。老刘把捏菩萨的活揽起来,包了。半年后,焕然一新,很有它当初的样子。一时间名声大噪,都知道这地方有个老刘会绝活。
老刘会绝活,无论是坛儿罐儿还是罗汉菩萨都能做得惟妙惟肖,特别是那一手十八罗汉捏出来令人叹为观止,人们诧异于他的技艺。有传言这十八罗汉的手法精湛,工艺独到而复杂,光泥的选择就很有讲究,工具也是十分繁多。当年是得到过皇帝的赞许的,后来经历过抗战的动乱,渐渐地,匠人们把这些都收藏起来,才免于战火,可这一手的绝活却失传了。
很久没见过十八罗汉啦!如今人们见到不敢大声喘气,人们见过这罗汉都觉得如同见到真人一般,气氛变得一下严肃起来。怒目圆睁的降龙,叱咤狰狞的伏虎,有些娃儿哭叫打闹,提一句这古塔里的菩萨便顿时安静下来。菩萨慈眉,金刚怒目,保得个一世自在!
这失传的技艺重现江湖,却没法发扬光大,自古就是一人独传,一代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学,且不说资质平平的人何其之多,天赋异禀也不能保证学的会啊。
和老刘一起学手艺的还有李醒子,他就没能有资格学这手十八罗汉。偏心说不上,天赋也都差不多。为什么呢?师傅终老也没说出半个字。
他是有了点名气,却也就是这点做为了。他知道,想守着泥娃娃生活一辈子尚且为难,不用想那千世百世,眼前的这个岁末都怕得熬过去。
运动开得有声色,一伙人占山为王,将窑里开辟了"新战场",声势浩大,师兄弟二人被发配到晒坪里担土,手艺活变成重苦力,倒也并不是不适应。活了这么大,一些事情受得住。曾经想不通这些,师傅在的时候可都是对它毕恭毕敬的,活菩萨样。想起师父让他好好的观照这些菩萨罗汉,
李醒子做事很认真,做人也是。当时有句话很出名叫“世界上的困难就怕认真二字”,李醒子觉得很对。
李醒子人做事扎实,一以贯之,上面也都知道,器重,让他做窑里的活。而老刘觉悟不够,只够上晒坪担土。
几个大汉陆陆续续从窑里抬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坛坛罐罐,甚至还有大水缸。清一色的赤条条,一根扁担斜贴着肉,肩胛骨附近肉集成一堆,汗水滴在土里。
老刘在干这活之前,当过几年通讯兵,用过些洋玩意儿,退下来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没少挨过打。
挨打,打得是头,手艺活一双手是吃饭的家伙。一巴掌下去后,就是劈头盖脸的骂,"你娘个赤脚咧!你会醒死!"现在的小娃子是不懂规矩了,冲古塔撒尿,觉得好笑无羞耻感,他也只能是见了就管,狠狠地骂下去,孩子淘气不知所以,周而复始。
老刘觉得他老了。
他卸了担子,从河边一棵大樟树下取出一罐水,抬头就往里灌,罐子贴脸扣住,喉结一伸一缩像一个梭子在上下浮动。氺喝完,冷不防一个寒噤哆哆嗦嗦从脚趾头延伸到他头顶。
扔了水罐,又用手抹过脸,索性伸手将树杈上搭晾的衣服扯过来,盖在脸上。夏天的阳光暴晒成灾,广阔的坪上因为多了这棵大树,似乎连声音都要冷静,反而沉默些。风吹着湿黏的衣服有一搭没一搭的贴在他的脸上,呼呼作响……
家里有时会有一个孩子带着一只土狗隐隐约约的跑过来,那孩子只有半个人高用双手托起一壶茶水,后面不远不近跟着只黄狗。老刘得空有些时间就跟孩子讲故事,黄狗调皮却也趴在一旁,微微低头,颇有皈依之感。
那天,老刘正在晒坪絆土,给窑里的陶瓷做准备。远远的就看见孩子向他跑过来,嘴里似乎在说话,会意了半天不明就里。那只土狗在身后追着叫了一阵又一阵,没人理。
老刘很不舒服,像是中暑,肚子里吃不下任何东西,全是水。嘴上想吐,脑袋晕眩。他知道有些事情要来,勉强站起来。听到孩子说北边宝塔里楼梯塌了,里面一团糟。
匆忙安顿了孩子在树下坐着,自己提了根扁担就想去宝塔探个究竟。
他走的很慢,扁担扛在肩上,太阳晒在背上,肩上露出一条条印子。他感觉他老了,五脏六腑搅在一起的疼,然后是抽搐,痉挛,可能马上就要撑不下,明明那么强壮那么年轻。那个片刻,那段路似乎是单枪匹马的走了一遭。他终于走不下去了,瘫软在那里,眼泪纵横。
半辈子和泥巴打交道,在坛坛罐罐中摸爬滚打,知道泥土的软硬干湿;妙手捏得出芸芸众生,形形色色,那一个个泥人似乎是被他注入了精血,吹口气就能活起来。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活得也如这泥人。他们对话,泥人笑,老刘也笑;然后是沉默,接着就哭……
自此,老刘再也没碰过泥。
自此,李醒子也失踪了……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