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滕王閣
![]() |
豫章故郡,襟三江而帶五湖。 |
![]() |
古老的建築和崛起的現代化新樓,格格不入。 |
![]() |
二十九次新建,木質結構的房子耐不住戰火的煎熬。 |
每次回來或者是出去,路過八一大橋,都會從車窗外看看矗立在贛江旁的滕王閣。自王子安一首《滕王閣序》千古絕唱之後,滕王閣就成了豫章的文化符號。年輕的子安或許怎麼也不會想到,南渡之後,天妒英才;更想不到,他為江西的歷史添上了重重的一筆。遠去的遊子在感歎時間的流逝,歸來的孩子卻在欣喜的從遠處看,這裡一切如故。只是越長越大,越來越覺得,看著遠處地滕王閣,越來越能體會到他的孤獨,這孤獨的滕王閣。
像中國許多的古建築一樣,滕王閣也歷經戰火的洗禮。如今的滕王閣重建於1985年,不過三十年的歷史。如今的滕王閣早已褪去了歷史的記憶,那一抹“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如今也只是夢幻般的存在。冬日的贛江上四處顯露出了他的肌膚,只是還有那彭蠡湖還是依舊風景如故;廬山上,湍湍的流水聲還在述說著千年的故事。只是那曾經微風烈烈,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的滕王閣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好似消逝在高樓大廈之間。
或許是自己喜歡戀舊,看不慣那些古仿的建築,看不慣那些冰冷冷、光亮的磚瓦。喜歡去一些古老的巷子,永遠覺得只有那些長滿青苔的磚瓦才會述說著自己的故事,想像著或許幾百年前,也有一個像我一樣失落的人在巷子裡感歎人生。前些年,去滕王閣之前,有人告訴我,滕王閣實在沒有什麼好的看頭,可笑的是,裡面竟然還有電梯。但是,我還是去了,總是覺得這樣自己才會心安。去了之後,如那人所說,滕王閣就剩下一點簡單的地名了。歷經戰火,多次重修,滕王閣早就變了樣,今天,我們站在時代的角度去看宋代或是明代的重建者,那個時候的人們是否也會像我們一樣的歎息呢?但是想想,前人至少可以把他作為一種聖地,不會讓當地的子民在滕王閣賣香火,或是弄一個門,買門票,這個還是值得我們去考證。據說會背誦《滕王閣詩序》的人可以免門票,可笑自己一個中文系的江西人竟背不全。去之前,我們至少還可以在王子安的名篇中領會到他當時面對著贛江的心境。登高作賦,遇景抒情,這是千古文人普遍的心理共鳴。
隱藏在高樓大廈之間,如果不是路牌的準確指示,恐怕外人很難找到滕王閣的位置。或許是他太出名了,以至於每個來南昌的人都會去一仰他的尊榮,但是看完之後,心中或許會有一些失落之感,因為,這裡僅僅變成了一個地名。不過三十年的時間,加上中間的不斷地修補,如果不是地名,或許人們想不到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滕王閣了。在時代的面前,滕王閣要為不斷擴大的城市讓路,當然,如果在這裡建一棟商品房,一定會開始消費滕王閣的歷史,往自己的臉上貼上滕王閣這塊招牌。甚至每到中秋節時,我最想吃的一種月餅便是滕王閣的肉鬆月餅,於是想,我們偉大的製作公司有沒有想“滕王”殿下交取冠名費呢?外地人可能不知道,滕王閣已經不單單是一棟樓閣了,還是一塊月餅的時候,他會不會很是覺得可笑,也許你還會想到,黃鶴樓不也是一種名貴的煙嗎?當然,我們可以從這當中找到一絲的安慰,別人不也做過一樣的事嗎!
回來或是回去,往窗外望時,滕王閣孤獨地矗立在高高的樓盤上。我情願,他像圓明園一般,毀於戰火,留下一堆的廢墟,在這堆廢墟上,再見建起新的樓盤。他的他的美景就讓我們在書中尋找,留在我們每個讀過《滕王閣序》人的腦海裡。但是像明代和宋代重修滕王閣一樣,盛名之中的東西,我們總喜歡想去找到一個具體的來讓自己的心裡得到一些慰藉。16年八月,又去了一趟滕王閣,再去時,已經沒有了初次的憤慨,看著人來人往的人群,也許,任何人都執著於尋找。就像外地人去北京必須去找故宮、長城一樣。慶倖的是,滕王閣的設計是梁思成先生的大作,這算是滕王閣修建時期的大幸吧。
2016年1月25成
2016年9月3日改
江西餘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