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记•朗朗列传
新史记•朗朗列传
朗朗,辽宁沈阳人也。父国任,初为军中乐手,后为警吏,擅丝弦。
朗三岁,从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朱亚芬习钢琴,有天才,未几拔粹于乡里,屡获奖。七岁,亚芬荐朗于京师,应试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国任遂退职,携朗入京,专朗之学也。
国任父子在京,赁陋舍居,旷然无所依。国任以敝车载朗,求学于亚芬所荐琴师,惟月取其妻所寄薄资以继。国任谓朗有材力,可得其师青眼。其师闻朗所奏,面如冰霜,貌甚不耐。既无一善语,每朗毕一曲,惟曰聊可而已。朗乃大馁。既出,朗望霾天语国任曰:“我不喜她。”
国任喝之曰:“尔无需好恶,惟听其话便可!”
朗遂倍力习琴,以媚其师,而终无所得。师惟日沮朗,或非其律,或怪其节,或谓其奏如自裁之匹夫,或云其声如泥腿之乡农。一日,训朗曰“尔奏如白水,了然无味。当如可乐方可。”时可口可乐方风靡海内,故其师有此譬喻。朗询曰:“鄙何奏法,乃如可乐?”师复之曰:“时已到,我下课矣。”
夏去冬来,天气渐肃。朗居苦寒,而无余资备暖。朗乃裹层衣练琴,常至宵分。以练琴能暖指而床寒不得眠故也。国任常先以身暖褥,待其稍温,朗乃能寝也。
久之,朗渐稔深曲,如舒伯特,柴科夫斯基作者。琴师亦无所动,惟曰:“尚有所失。”及问何处有失,亦不解之。
一日,风沙蔽日,雷雨随来。国任父子冒雨泥至琴师处。至,衣服污藉,人冷如败叶。国任谓琴师曰:“教授,待我二人衣服稍干,朗朗可随先生习琴乎?”
师复曰:“无此必要矣。”
国任惊问何故,师徐谓曰:“我意不再教尔子也。”
国任曰:“我儿有此天才,何至如此,我实不明。”
师复曰:“琴童父母皆谓子女有异才,其实多非。郎国任,尔子与天才差之远矣,亦无入音乐学院之能。我恐其不可救药也。”
国任争之曰:“朗数得赛事,名于沈阳。”
师曰:“沈阳京师乎?”
国任大恸,复请曰:“万望三思。我一家孤注于小子之才矣。我弃家舍业,来就异乡,鼠栖敝户,惟求先生能教习小子而已!”
师曰:“无复多言,我意已决矣。”
国任父子旋出。朗坐国任背后,抱国任大哭以归。及之下所,朗见国任雨泪沙泥交集脸上,父子相对,皆如崩毁。
明日,天未明,国任即催朗练琴。谓每日学前学后,更各多练一小时琴。朗意已懒,而国任强之曰:“尔必要如生不过明日般练琴,尔务必练至尽人闻尔琴声,无可由拒之。尔必第一,永远第一方可。”
适当日校中事杂,朗晚归。国任见朗,嘶吼怒骂,声如豺狼,曰:“尔去何处?尔误一时辰练琴。尔自毁人生,尔亦毁我们人生!尔无由以活!人皆知尔未考上,人皆知尔师弃尔。死为惟一之途矣!我为尔抛家舍业,自弃人生。尔母为尔奔波劳碌,衣食不济。皆指望尔有所成,尔为师所弃,还不努力。不如一死。都得解脱。尔先死,我随尔死!”于是握药瓶,强朗仰药。
朗逃阳台上,国任随至,又强朗跳楼。朗乃抗,以双手捣墙。意欲自残。
国任大怖,拥儿以泣,复委屈哀求,吻其手脸。喃喃自辩,不知所以。
朗哭谓曰:“我恨你,我恨钢琴。若非钢琴,万事皆无。钢琴使你发疯,钢琴教你杀我。我再不会练琴。我活在世,不再练琴。”
时朗十岁,便生出离之心,每夜带泪入梦。国任时或委婉劝其习琴,谓久不练,则日疏技懒,而朗亦不启键也,
一日,朗适市中买瓜,与瓜贩韩二叔相熟,乃尽吐其事。二叔曰:“既能使父母如此倾注,则尔琴技必绝,尔父母亦以为尔有冠军之能也。”复赠其瓜。比归,朗复与国任语矣。
朗意欲复练琴,询之二叔。二叔曰:“听自便。尔与父负气,不可与钢琴负气。钢琴未伤尔,而尔亦非爱琴事耶?”朗乃复练琴,而不使父知。
未几,朱亚芬自沈来京,朗见之,拥泣哽咽。复问亚芬曰:“我有无才华?”亚芬坚之,复引新师,乃赵屏国教授,亦京中名家。屏国甚宽便,谓演奏之时,重在放松。而朗亦渐有所得。当时酷暑,朗每练琴,国任以凉水盆置朗足下以消暑,复以书册为扇,为朗扇风,数时辰不歇。及复苦寒,则解大衣为朗御寒,揉其指以暖。故于三万人中夺头筹,入中央音乐学院。
又四年,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业师格拉夫曼虽为院长,时与同列者,皆全球菁英。朗虽中国翘楚,不特显也。时艾森巴赫听选后学,所见皆不过数分钟而已。朗于别室奏勃拉姆斯琴曲,艾森巴赫循声以听,勃拉姆斯之作向艰深,能全其谱尚不易,遑论审思详辨,意解神会。而朗特得之。艾森巴赫听之移时,驻步入神,数十份不动也。既视朗少年,意属矣。
国朝五十年,艾森巴赫领芝加哥交响团于拉维尼亚音乐节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时琴师安德鲁•瓦兹忽染疾,不能视场,艾森巴赫遂举朗朗以代。临奏,艾森巴赫特推朗朗于众人。及其弹奏,技惊全场。此一乐会,听者美之,布报宣之,朗遂声名骤起。天下皆知朗朗也。
自兹至今,朗朗已为钢琴巨擘矣。日犹练琴数时。其所奏急缓繁复,沉思辨审,皆在精善中,寰宇皆美其艺。技华于道,朗之谓也。
而自朗出,国中有异材,志于此业者。与朗年齿相近者,皆为朗所限,不得彰其名而竞其位。此非朗特阻之,实其业使然也。百业各异,或业者众而逐升者亦众,如务商事法者;或业者寡而竞者亦寡,如核能基因者;或从之者众而世间实无需多为翘楚者,此钢琴围棋是也。一人出为国手,自领荣耀,锦上添花之事,层出代有。而命差丝毫,则参商两别。故朗朗出,张昊晨、孙颖迪、宋思衡之辈叨陪而已。王羽佳近年渐起,虽其能为本,亦以与朗朗年齿稍远,男女有别所致也。而王羽佳能斐名寰宇,陈萨仅国中人论之,亦如朗朗之况也。
论曰:
昔莫扎特以童稚随其父巡游列邦,鬻技诸侯,数百年间,乐事略同也。朗朗,固戮力得偿者,其父亦共富贵矣。一人之成,耀若长星,千万群群,波逐景从,以为循其迹,因其事,尽力强志,则成功如唾手探囊。岂不知此事伏尸百万,尚不得一人也。
朗朗父子际遇,亦诚可慨。其失在遇师,得亦在师。虽朗特有天才,时命际遇,此可孰视乎?
朗朗,辽宁沈阳人也。父国任,初为军中乐手,后为警吏,擅丝弦。
朗三岁,从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朱亚芬习钢琴,有天才,未几拔粹于乡里,屡获奖。七岁,亚芬荐朗于京师,应试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国任遂退职,携朗入京,专朗之学也。
国任父子在京,赁陋舍居,旷然无所依。国任以敝车载朗,求学于亚芬所荐琴师,惟月取其妻所寄薄资以继。国任谓朗有材力,可得其师青眼。其师闻朗所奏,面如冰霜,貌甚不耐。既无一善语,每朗毕一曲,惟曰聊可而已。朗乃大馁。既出,朗望霾天语国任曰:“我不喜她。”
国任喝之曰:“尔无需好恶,惟听其话便可!”
朗遂倍力习琴,以媚其师,而终无所得。师惟日沮朗,或非其律,或怪其节,或谓其奏如自裁之匹夫,或云其声如泥腿之乡农。一日,训朗曰“尔奏如白水,了然无味。当如可乐方可。”时可口可乐方风靡海内,故其师有此譬喻。朗询曰:“鄙何奏法,乃如可乐?”师复之曰:“时已到,我下课矣。”
夏去冬来,天气渐肃。朗居苦寒,而无余资备暖。朗乃裹层衣练琴,常至宵分。以练琴能暖指而床寒不得眠故也。国任常先以身暖褥,待其稍温,朗乃能寝也。
久之,朗渐稔深曲,如舒伯特,柴科夫斯基作者。琴师亦无所动,惟曰:“尚有所失。”及问何处有失,亦不解之。
一日,风沙蔽日,雷雨随来。国任父子冒雨泥至琴师处。至,衣服污藉,人冷如败叶。国任谓琴师曰:“教授,待我二人衣服稍干,朗朗可随先生习琴乎?”
师复曰:“无此必要矣。”
国任惊问何故,师徐谓曰:“我意不再教尔子也。”
国任曰:“我儿有此天才,何至如此,我实不明。”
师复曰:“琴童父母皆谓子女有异才,其实多非。郎国任,尔子与天才差之远矣,亦无入音乐学院之能。我恐其不可救药也。”
国任争之曰:“朗数得赛事,名于沈阳。”
师曰:“沈阳京师乎?”
国任大恸,复请曰:“万望三思。我一家孤注于小子之才矣。我弃家舍业,来就异乡,鼠栖敝户,惟求先生能教习小子而已!”
师曰:“无复多言,我意已决矣。”
国任父子旋出。朗坐国任背后,抱国任大哭以归。及之下所,朗见国任雨泪沙泥交集脸上,父子相对,皆如崩毁。
明日,天未明,国任即催朗练琴。谓每日学前学后,更各多练一小时琴。朗意已懒,而国任强之曰:“尔必要如生不过明日般练琴,尔务必练至尽人闻尔琴声,无可由拒之。尔必第一,永远第一方可。”
适当日校中事杂,朗晚归。国任见朗,嘶吼怒骂,声如豺狼,曰:“尔去何处?尔误一时辰练琴。尔自毁人生,尔亦毁我们人生!尔无由以活!人皆知尔未考上,人皆知尔师弃尔。死为惟一之途矣!我为尔抛家舍业,自弃人生。尔母为尔奔波劳碌,衣食不济。皆指望尔有所成,尔为师所弃,还不努力。不如一死。都得解脱。尔先死,我随尔死!”于是握药瓶,强朗仰药。
朗逃阳台上,国任随至,又强朗跳楼。朗乃抗,以双手捣墙。意欲自残。
国任大怖,拥儿以泣,复委屈哀求,吻其手脸。喃喃自辩,不知所以。
朗哭谓曰:“我恨你,我恨钢琴。若非钢琴,万事皆无。钢琴使你发疯,钢琴教你杀我。我再不会练琴。我活在世,不再练琴。”
时朗十岁,便生出离之心,每夜带泪入梦。国任时或委婉劝其习琴,谓久不练,则日疏技懒,而朗亦不启键也,
一日,朗适市中买瓜,与瓜贩韩二叔相熟,乃尽吐其事。二叔曰:“既能使父母如此倾注,则尔琴技必绝,尔父母亦以为尔有冠军之能也。”复赠其瓜。比归,朗复与国任语矣。
朗意欲复练琴,询之二叔。二叔曰:“听自便。尔与父负气,不可与钢琴负气。钢琴未伤尔,而尔亦非爱琴事耶?”朗乃复练琴,而不使父知。
未几,朱亚芬自沈来京,朗见之,拥泣哽咽。复问亚芬曰:“我有无才华?”亚芬坚之,复引新师,乃赵屏国教授,亦京中名家。屏国甚宽便,谓演奏之时,重在放松。而朗亦渐有所得。当时酷暑,朗每练琴,国任以凉水盆置朗足下以消暑,复以书册为扇,为朗扇风,数时辰不歇。及复苦寒,则解大衣为朗御寒,揉其指以暖。故于三万人中夺头筹,入中央音乐学院。
又四年,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业师格拉夫曼虽为院长,时与同列者,皆全球菁英。朗虽中国翘楚,不特显也。时艾森巴赫听选后学,所见皆不过数分钟而已。朗于别室奏勃拉姆斯琴曲,艾森巴赫循声以听,勃拉姆斯之作向艰深,能全其谱尚不易,遑论审思详辨,意解神会。而朗特得之。艾森巴赫听之移时,驻步入神,数十份不动也。既视朗少年,意属矣。
国朝五十年,艾森巴赫领芝加哥交响团于拉维尼亚音乐节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时琴师安德鲁•瓦兹忽染疾,不能视场,艾森巴赫遂举朗朗以代。临奏,艾森巴赫特推朗朗于众人。及其弹奏,技惊全场。此一乐会,听者美之,布报宣之,朗遂声名骤起。天下皆知朗朗也。
自兹至今,朗朗已为钢琴巨擘矣。日犹练琴数时。其所奏急缓繁复,沉思辨审,皆在精善中,寰宇皆美其艺。技华于道,朗之谓也。
而自朗出,国中有异材,志于此业者。与朗年齿相近者,皆为朗所限,不得彰其名而竞其位。此非朗特阻之,实其业使然也。百业各异,或业者众而逐升者亦众,如务商事法者;或业者寡而竞者亦寡,如核能基因者;或从之者众而世间实无需多为翘楚者,此钢琴围棋是也。一人出为国手,自领荣耀,锦上添花之事,层出代有。而命差丝毫,则参商两别。故朗朗出,张昊晨、孙颖迪、宋思衡之辈叨陪而已。王羽佳近年渐起,虽其能为本,亦以与朗朗年齿稍远,男女有别所致也。而王羽佳能斐名寰宇,陈萨仅国中人论之,亦如朗朗之况也。
论曰:
昔莫扎特以童稚随其父巡游列邦,鬻技诸侯,数百年间,乐事略同也。朗朗,固戮力得偿者,其父亦共富贵矣。一人之成,耀若长星,千万群群,波逐景从,以为循其迹,因其事,尽力强志,则成功如唾手探囊。岂不知此事伏尸百万,尚不得一人也。
朗朗父子际遇,亦诚可慨。其失在遇师,得亦在师。虽朗特有天才,时命际遇,此可孰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