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淬灭易燃金属的一点建议
因为要搬实验室,为了方便打包,所有遗留在瓶子里的反应物都要统统处理掉,我们课题组经常会用到对空气和水非常敏感的碱金属,因此淬灭那些碱金属残渣便成为一项当务之急。
当初在有机硅实验室时经常用锂带和钠钾合金,淬灭反应残留的锂钠钾便成为了我的噩梦。记忆中我们会用无水乙醇去淬灭锂,通常把反应剩下的锂屑丢在一个金属器皿里,然后在通风橱中慢慢加入无水乙醇。看着那些跳动地锂屑噗噗直冒热气倒也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方法用了将近一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天那些锂屑变得非常非常活泼,基本上每次加乙醇都会着火,我记忆里比较酷炫的着火经历都有两三次之多,更不用说那些将着未着,提心吊胆的时刻了。后来师弟师妹们不再敢在通风橱里处理锂屑,于是便端着容器跑到实验室后面一块长满冬青的小树林里偷偷埋掉,或者直接泼水,任其绽放生命最后的光彩。
如果说处理锂屑是一件提心吊胆的事情的话,那么处理钠和钾简直就是梦魇。当时我们也是用异丙醇,按理说和异丙醇的反应应该要柔和的多,因为异丙醇的质子没有乙醇的容易失去。但是仍然非常非常危险。我们通常把异丙醇直接滴在待淬灭的金属上,往往反应很迅速,释放大量热量。基本每次都会着火。我们非常无奈。直到现在我和效老师一起去小树林里挖坑丢钠然后泼水的画面还能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次,通过跟同事们一起协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以前我们淬灭时那么容易着火。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加入高沸点的溶剂!所以比较合理的方法应该是,先加入适量的高沸点溶剂,比如甲苯,然后再加入淬灭用的试剂,比如异丙醇,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钠和钾在溶剂里和异丙醇反应相当温和,放热也不多,溶剂也不会沸腾。分析其原因,我觉得溶剂起到很大作用,第一能快速分散反应产生的热量,第二能阻止反应产生的氢气以气泡的形式放出,降低了氢气地浓度。氢气不那么溶剂聚集,浓度变小,热量又不多,所以着火的危险性就大大降低了。
当初在有机硅实验室时经常用锂带和钠钾合金,淬灭反应残留的锂钠钾便成为了我的噩梦。记忆中我们会用无水乙醇去淬灭锂,通常把反应剩下的锂屑丢在一个金属器皿里,然后在通风橱中慢慢加入无水乙醇。看着那些跳动地锂屑噗噗直冒热气倒也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方法用了将近一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天那些锂屑变得非常非常活泼,基本上每次加乙醇都会着火,我记忆里比较酷炫的着火经历都有两三次之多,更不用说那些将着未着,提心吊胆的时刻了。后来师弟师妹们不再敢在通风橱里处理锂屑,于是便端着容器跑到实验室后面一块长满冬青的小树林里偷偷埋掉,或者直接泼水,任其绽放生命最后的光彩。
如果说处理锂屑是一件提心吊胆的事情的话,那么处理钠和钾简直就是梦魇。当时我们也是用异丙醇,按理说和异丙醇的反应应该要柔和的多,因为异丙醇的质子没有乙醇的容易失去。但是仍然非常非常危险。我们通常把异丙醇直接滴在待淬灭的金属上,往往反应很迅速,释放大量热量。基本每次都会着火。我们非常无奈。直到现在我和效老师一起去小树林里挖坑丢钠然后泼水的画面还能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次,通过跟同事们一起协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以前我们淬灭时那么容易着火。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加入高沸点的溶剂!所以比较合理的方法应该是,先加入适量的高沸点溶剂,比如甲苯,然后再加入淬灭用的试剂,比如异丙醇,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钠和钾在溶剂里和异丙醇反应相当温和,放热也不多,溶剂也不会沸腾。分析其原因,我觉得溶剂起到很大作用,第一能快速分散反应产生的热量,第二能阻止反应产生的氢气以气泡的形式放出,降低了氢气地浓度。氢气不那么溶剂聚集,浓度变小,热量又不多,所以着火的危险性就大大降低了。
![]() |
左侧反应后的不溶物沉在杯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