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散文集
1. 彼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嘉祐集——几策》
人生每个阶段,生活的每个面向都需要审时度势,小孩子的吸引父母注意力,学生时代一路升学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年人的家庭、事业、个人提升需要不断的保持动态平衡一步步向前。审时度势之难,就难在要在一个充满未知与变换的漫长的时间轴上,不断的做抉择,去舍弃,去追寻,面对错误,面对失误,面对无可挽回的种种窘境。。。。。。
《唐宋名家丛集:苏洵集》内容包括:几策、权书上、权书下、衡论上、衡论下等。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2.
《嘉祐集——权书上》
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tan xi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无所顾,有所恃”这是极难调和的一对矛盾。有时,我们更需要勇气,去抛弃顾虑,孤注一掷。有时,我们更需要敬畏,对充满未知的自然与社会。无所顾,能让我们不断前进,有所恃,能让我们不在前进中摔倒。终于这矛盾的调和与把握,恐怕要用一生去学习掌握。
法制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
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彼诚欲有所为耶,不使吾得之目矣。
太多的趋之若鹜,都是被眼前的假象所蒙蔽。曾经以为的不可能,就那样恍然之间发生了。原来目之所见,是最容易欺骗人的。。。。。。
强弱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
故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舍弃不足爱的,保全甚爱的,这对操控者而言是舍小博大的智慧,而对于被舍弃的,何尝不是残酷的背弃。但环顾我们的身边,这种堂而皇之的背弃随处可见,唯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选择的主动权,至少努力去成为主宰者眼中甚爱的对象!
攻守
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坦坦之路,车毂击,人肩摩,出亦此,入亦此。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大兵攻其南,锐兵出其北;大兵攻其东,锐兵出其西者,曰奇道。大山峻谷,中盘绝径,潜师其间,不鸣金,不挝鼓,突出乎平川,以冲敌人心腹者,曰伏道。
用间
夫兵虽诡道,而本于正者,终亦必胜。今五间之用,其归于诈,成则为利,败则为祸。且与人为诈,人亦将且诈我。故能以间胜者,亦或以间败。吾间不忠,反为敌用,一败也;不得敌之实,而得敌之所伪示者以为信,二败也;受吾财而不能得敌之阴计,惧而以伪告我,三败也。夫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智于此,不足恃也。
牡牝mu pin左右
3.《嘉祐集——权书下》
孙武
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子贡
君子之道,智信难。信者,所以正其智也,而智常至于不正。智者,所以通其信也,而信常至于不通。是故,君子慎之也。世之儒者曰:“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也,则举而弃乎信。吾则曰:“徒智可以成也,而不可以继也。”
子贡之以乱齐、灭吴、存鲁也,吾悲之。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吾闻之:王者之兵,计万世而动;霸者之兵,计子孙而举;强国之兵,计终身而发:求可继也。子贡之兵,是明日不可用也。
六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项籍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
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高祖
汉高祖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陈平;揣摩天下之势,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不如张良。微此二人,则天下不归汉,而高帝乃木强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后世子孙之计,陈平、张良智之所不及,则高帝常先为之规画处置,以中后世之所为,晓然如目见其事而为之者。盖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于小,至于此而后见也。
是什么另吕后如此的残忍,有果必有因,当与那个她所深爱的,在穷途末路中仍不离不弃守护着的丈夫重逢之时,本以为历尽艰辛苦,尽甘来之时,看到丈夫身旁另一个她,娇艳动人,楚楚可人,被自己的丈夫无限怜爱之时,一个深情的吕后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从此,她的心中不再有爱火,只有用权利之欲去填补内心巨大无底的空洞。。。。。。
4.衡论上
远虑
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是以有民,有群臣,而又有腹心之臣。曰经者,天下之民举知之可也,曰权者,民不得而知矣,群臣知之可也,曰机者,虽群臣亦不得而知矣,腹心之臣知之可也。夫使圣人而无权,则无以成天下之务,无机,则无以济万世之功。然皆非天下之民所宜知。而机者,又群臣所不得闻,群臣不得闻,谁与议?不议不济。然则所谓腹心之臣者,不可一日无也。
御将
人君御臣,相易而将难。将有二:有贤将,有才将。而御才将尤难。御相以礼,御将以术,御贤将之术以信,御才将之术以智。不以礼,不以信,是不为也。不以术,不以智,是不能也。故曰:御将难,而御才将尤难。
任相
故礼以维其心,而重责以勉其怠,而后为相者,莫不尽忠于朝廷而不恤其私。
重远
近之可忧未若远之可忧之深也。
故莫若使漕刑自举其人而任之。他日有败事,则谓之曰:尔谓此人堪此职也,今不堪此职,是尔欺我也。责有所任,罪无所逃。然而择之不得其人者盖寡矣。其余郡县,虽非一方之所以安危者,亦当诏审官俾勿轻授。贼吏冗流,勿措其间,则民虽在千里外,无异于处甸中矣。
5.衡论下
养才
人生每个阶段,生活的每个面向都需要审时度势,小孩子的吸引父母注意力,学生时代一路升学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年人的家庭、事业、个人提升需要不断的保持动态平衡一步步向前。审时度势之难,就难在要在一个充满未知与变换的漫长的时间轴上,不断的做抉择,去舍弃,去追寻,面对错误,面对失误,面对无可挽回的种种窘境。。。。。。
《唐宋名家丛集:苏洵集》内容包括:几策、权书上、权书下、衡论上、衡论下等。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2.
《嘉祐集——权书上》
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tan xi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无所顾,有所恃”这是极难调和的一对矛盾。有时,我们更需要勇气,去抛弃顾虑,孤注一掷。有时,我们更需要敬畏,对充满未知的自然与社会。无所顾,能让我们不断前进,有所恃,能让我们不在前进中摔倒。终于这矛盾的调和与把握,恐怕要用一生去学习掌握。
法制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
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彼诚欲有所为耶,不使吾得之目矣。
太多的趋之若鹜,都是被眼前的假象所蒙蔽。曾经以为的不可能,就那样恍然之间发生了。原来目之所见,是最容易欺骗人的。。。。。。
强弱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
故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舍弃不足爱的,保全甚爱的,这对操控者而言是舍小博大的智慧,而对于被舍弃的,何尝不是残酷的背弃。但环顾我们的身边,这种堂而皇之的背弃随处可见,唯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选择的主动权,至少努力去成为主宰者眼中甚爱的对象!
攻守
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坦坦之路,车毂击,人肩摩,出亦此,入亦此。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大兵攻其南,锐兵出其北;大兵攻其东,锐兵出其西者,曰奇道。大山峻谷,中盘绝径,潜师其间,不鸣金,不挝鼓,突出乎平川,以冲敌人心腹者,曰伏道。
用间
夫兵虽诡道,而本于正者,终亦必胜。今五间之用,其归于诈,成则为利,败则为祸。且与人为诈,人亦将且诈我。故能以间胜者,亦或以间败。吾间不忠,反为敌用,一败也;不得敌之实,而得敌之所伪示者以为信,二败也;受吾财而不能得敌之阴计,惧而以伪告我,三败也。夫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智于此,不足恃也。
牡牝mu pin左右
3.《嘉祐集——权书下》
孙武
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子贡
君子之道,智信难。信者,所以正其智也,而智常至于不正。智者,所以通其信也,而信常至于不通。是故,君子慎之也。世之儒者曰:“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也,则举而弃乎信。吾则曰:“徒智可以成也,而不可以继也。”
子贡之以乱齐、灭吴、存鲁也,吾悲之。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吾闻之:王者之兵,计万世而动;霸者之兵,计子孙而举;强国之兵,计终身而发:求可继也。子贡之兵,是明日不可用也。
六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项籍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
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高祖
汉高祖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陈平;揣摩天下之势,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不如张良。微此二人,则天下不归汉,而高帝乃木强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后世子孙之计,陈平、张良智之所不及,则高帝常先为之规画处置,以中后世之所为,晓然如目见其事而为之者。盖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于小,至于此而后见也。
是什么另吕后如此的残忍,有果必有因,当与那个她所深爱的,在穷途末路中仍不离不弃守护着的丈夫重逢之时,本以为历尽艰辛苦,尽甘来之时,看到丈夫身旁另一个她,娇艳动人,楚楚可人,被自己的丈夫无限怜爱之时,一个深情的吕后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从此,她的心中不再有爱火,只有用权利之欲去填补内心巨大无底的空洞。。。。。。
4.衡论上
远虑
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是以有民,有群臣,而又有腹心之臣。曰经者,天下之民举知之可也,曰权者,民不得而知矣,群臣知之可也,曰机者,虽群臣亦不得而知矣,腹心之臣知之可也。夫使圣人而无权,则无以成天下之务,无机,则无以济万世之功。然皆非天下之民所宜知。而机者,又群臣所不得闻,群臣不得闻,谁与议?不议不济。然则所谓腹心之臣者,不可一日无也。
御将
人君御臣,相易而将难。将有二:有贤将,有才将。而御才将尤难。御相以礼,御将以术,御贤将之术以信,御才将之术以智。不以礼,不以信,是不为也。不以术,不以智,是不能也。故曰:御将难,而御才将尤难。
任相
故礼以维其心,而重责以勉其怠,而后为相者,莫不尽忠于朝廷而不恤其私。
重远
近之可忧未若远之可忧之深也。
故莫若使漕刑自举其人而任之。他日有败事,则谓之曰:尔谓此人堪此职也,今不堪此职,是尔欺我也。责有所任,罪无所逃。然而择之不得其人者盖寡矣。其余郡县,虽非一方之所以安危者,亦当诏审官俾勿轻授。贼吏冗流,勿措其间,则民虽在千里外,无异于处甸中矣。
5.衡论下
养才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