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对语言的颠覆
作家王蒙对语言的颠覆
记录鲁子渝
9月11日上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郭宝亮作了《并置式语言:多样的统一——王蒙小说语言问题论纲》演讲,我粗略地作了笔记,供没有时间到现场的文学爱好者们参考。
阅读王蒙的小说语言,我们会感觉到王蒙是一个善于用长句式的作家,又是一个善于用排比的作家,我把他的语言现象归纳为以下四种:
1.繁复式并置:在一句话或是一个句群单元中将意义相近甚至相同的词汇排列,共同表达同一个意思。
2.悖反式并置:将一些意义相对、相反、相悖的词汇排列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复杂的意义。
3.组合式并置:将一些毫不相干的词汇并置在一起,用于表达一个组合意义。
4.混合式并置:是以上三种并置的组合。那一次他深深地感到了步入文艺界的缤纷、有趣、空洞与庸俗——另一种形式的庸俗可鄙。(属于混合式并置)
举例一:
而翠柏如斯,土馒头如斯,星夜如斯,猫头鹰啼笑如斯,拔了牙再安装上假牙,瘦了又膀了又瘦了百十来斤重的又聪明又愚蠢又高贵又下贱又自私又爱别人又政治又个人又渴望女性又胆小如鼠的那个名叫郑仿或者名叫王八蛋或者大好人其实全一样的暂时还活着讨厌的家伙如斯。
多么可笑!多么徒劳!多么庸人自拢!多么无事生非!多么过眼烟云,转瞬即逝,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付诸东流,了无痕迹!(《失态的季节》)
分析:
1.表意功能
这段话是郑仿深夜一个人在野外看青时的内心独白;采用了多重身份来进行联想。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郑仿?郑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内心独白?郑仿以前是一个文艺青年,受人敬重,但文革时被打成右派,到农村改造,在改造的日子里,在生活紧张的时候,饿得不行了去偷大队部的大蒜种子,吃完后胃痛差点死了,被抢救醒来后,因为偷了大蒜种子,又被拉去批斗,差点批死,大队队长路过时发现郑仿快不行了,叫大家停止了批斗。郑仿受处罚去看青,就是庄稼快熟时,去看庄稼。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郑仿回想自己一生沉浮,荒诞之情油然而生,人生如梦,人生无常的虚无感使郑仿感慨万千,这段活正是这种感慨的情绪化的产物。
2.文化功能
几个悖反式词组组合,聪明与愚蠢,高贵与下贱,自私与爱别人,政治与人,渴望女性与胆小如鼠,郑仿与王八蛋云云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语言游戏。
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聪明高贵与愚蠢下贱,体现的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的对立,以及两种不同的社会评价系统。
但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高贵的知识分子则被认为是愚蠢的,而卑贱的工农则被认为是聪明的,所谓“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就是这个意思。
聪明与愚蠢,高贵与下贱就不是简单的语词对立,而是不同的社会价值系统,不同的文化话语系统的对立。同理,在一个政治伦理高于一切的时代,政治与个人是高度对立的。
政治提倡爱党爱国爱人民,却在极力扫荡私欲,所谓“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等提法,正是以消灭个人主体性为旨归的极权化运动。
举例二:
您可以将我们的小说的主人公叫做向明,或者项铭、响鸣、香茗、乡名、湘冥祥命或者向明向铭向鸣向茗向名向冥向命……以此类推。三天以前,也就是五天以前一年以前两个月以后,他也就是她它得了颈椎病也就是脊椎病、龋齿病、拉痢疾、白癜风、乳腺癌也就是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什么病也没有。十一月四十二号也就是十四月十一二号突发旋转性晕眩,然后照了片子做了B超脑电流图脑血流图确诊。然后挂不上号找不着熟人也就没看病也就不晕了也就打球了游泳了喝酒了做报告了看电视连续剧了也就根本没有什么颈椎病干脆说就是没有颈椎了。亲友们同事们对立面们都说都什么也没说你这么年轻你这么大岁数你这么结实你这么衰弱哪能会有哪能没有病去!说得他她它哈哈大笑呜呜大哭哼哼嗯嗯默不做声。(小说《来劲》)
分析:
作者已潜在地把主体谋杀了。这处于主语(主体)位置的这个叫“xiangming”的人,只是一个语言符号,一个永远没有所指的拉康意义上的无限滑动的能指,因而这个位置永远只是一个不确定的位置,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位置。
由于主语(主体)位置的不确定,也带来了谓语陈述行为的多种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辐射到各个方向,既平行又垂直甚至是悖反的,诸如“得了颈椎病、龋齿病、拉痢疾、白癫疯、乳腺癌也就是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什么病也没有了。
在这里,叙述人用了一个“也就是”就把所有的正反是非抹平了。由此连带的是时间的模糊与空间的不确定。
这样就等于彻底消解了主体的存在位置,让所有的陈述行为成为可疑的海市蜃楼。
在主体位置的不确定和谓语陈述行为的多种选择性方面看,体现的既是王蒙对一元化乌托邦语言的戏弄和谋杀,同时又是王蒙对世界的多样统一的多元化的倡扬,语言的并置正是世界并置的投射。
任何独断的、确定的、单一的世界都是对多元的、可能的、复杂的世界的篡改和遮蔽。
“向明”的无限正是主体的无限的象征,谓语的选择性陈述正是世界的选择与被选择的表征。因而,这一新的语言的宝塔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棱多面的。
举例三:
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豫剧片《卷席筒》。羊肉泡馍。醪糟蛋花。三接头皮鞋。三片瓦帽子。包产到组。收购大葱。中医治癌。差额选举。结婚筵席。。。。。。——《春之声》
“自由市场”、“包产到户”、“差额选举”、“香港电子石英表”、“三接头皮鞋”、“结婚筵席”等等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也是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1.表意功能
“自由市场”、“包产到户”、“差额选举”属于政治生活层面的话语范畴,而“香港电子石英表”、“三接头皮鞋”、“结婚筵席”则属于日常生活层面的话语范畴。
2.文化功能
这两个范畴在历史的转折时期都获得了新的意义,因而具有了政治的意识形态文化功能。
这种组合式并置语言的背后是各种文化价值的并置与关联,那正是王蒙对世界“杂多统一”世界观的体现。
主讲人简介:郭宝亮,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于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奖特等奖”获得者。曾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协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北作协小说艺委会副主任,河北作协特邀研究员,首届河北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评委等。曾在《文学评论》等重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王蒙小说文体研究》等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成果曾获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第八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第十一届、第十五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第九届、第十一届河北文艺振兴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在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个人听讲座后的感想:郭教授把作家王蒙小说的语言定义为并置式语言,从小说《来劲》我们看到王蒙不仅是词语的并置,更是对日常行文的一种颠覆。
我在想为什么王蒙会有这种语言的表达,我不是一个学者很难去解读,不过从小说《来劲》,我看到了孙行者,他手持金箍棒,把中国惯常语言行文的金銮殿打得粉碎;我也看到了一个学生,在语言的试验室里,正痴迷地做着各种语言化学试验;我还看到了一个少年,正挥舞着手中语言的画棒,在画纸上恣意涂写。
虽然作家王蒙只是作的语言试验,从结构上进行变化,但我不认为他只是一种结构的改变,或者语言的并置,我感觉王蒙是试图去打破语言的束缚,去传达更深的意思,学者专家的破解是王蒙对世界“杂多统一”世界观的体现。
看了小说《来劲》,我想到了荷兰画家梵高,我感觉作家王蒙在曾经一段时间就是作家中的梵高。
王蒙现在已八十多岁了,对于喜爱他的读者,我们共同期待他新的作品,祝福他健康长寿。
记录鲁子渝
![]() |
9月11日上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郭宝亮作了《并置式语言:多样的统一——王蒙小说语言问题论纲》演讲,我粗略地作了笔记,供没有时间到现场的文学爱好者们参考。
阅读王蒙的小说语言,我们会感觉到王蒙是一个善于用长句式的作家,又是一个善于用排比的作家,我把他的语言现象归纳为以下四种:
1.繁复式并置:在一句话或是一个句群单元中将意义相近甚至相同的词汇排列,共同表达同一个意思。
2.悖反式并置:将一些意义相对、相反、相悖的词汇排列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复杂的意义。
3.组合式并置:将一些毫不相干的词汇并置在一起,用于表达一个组合意义。
4.混合式并置:是以上三种并置的组合。那一次他深深地感到了步入文艺界的缤纷、有趣、空洞与庸俗——另一种形式的庸俗可鄙。(属于混合式并置)
举例一:
而翠柏如斯,土馒头如斯,星夜如斯,猫头鹰啼笑如斯,拔了牙再安装上假牙,瘦了又膀了又瘦了百十来斤重的又聪明又愚蠢又高贵又下贱又自私又爱别人又政治又个人又渴望女性又胆小如鼠的那个名叫郑仿或者名叫王八蛋或者大好人其实全一样的暂时还活着讨厌的家伙如斯。
多么可笑!多么徒劳!多么庸人自拢!多么无事生非!多么过眼烟云,转瞬即逝,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付诸东流,了无痕迹!(《失态的季节》)
分析:
1.表意功能
这段话是郑仿深夜一个人在野外看青时的内心独白;采用了多重身份来进行联想。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郑仿?郑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内心独白?郑仿以前是一个文艺青年,受人敬重,但文革时被打成右派,到农村改造,在改造的日子里,在生活紧张的时候,饿得不行了去偷大队部的大蒜种子,吃完后胃痛差点死了,被抢救醒来后,因为偷了大蒜种子,又被拉去批斗,差点批死,大队队长路过时发现郑仿快不行了,叫大家停止了批斗。郑仿受处罚去看青,就是庄稼快熟时,去看庄稼。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郑仿回想自己一生沉浮,荒诞之情油然而生,人生如梦,人生无常的虚无感使郑仿感慨万千,这段活正是这种感慨的情绪化的产物。
2.文化功能
几个悖反式词组组合,聪明与愚蠢,高贵与下贱,自私与爱别人,政治与人,渴望女性与胆小如鼠,郑仿与王八蛋云云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语言游戏。
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聪明高贵与愚蠢下贱,体现的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的对立,以及两种不同的社会评价系统。
但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高贵的知识分子则被认为是愚蠢的,而卑贱的工农则被认为是聪明的,所谓“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就是这个意思。
聪明与愚蠢,高贵与下贱就不是简单的语词对立,而是不同的社会价值系统,不同的文化话语系统的对立。同理,在一个政治伦理高于一切的时代,政治与个人是高度对立的。
政治提倡爱党爱国爱人民,却在极力扫荡私欲,所谓“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等提法,正是以消灭个人主体性为旨归的极权化运动。
举例二:
您可以将我们的小说的主人公叫做向明,或者项铭、响鸣、香茗、乡名、湘冥祥命或者向明向铭向鸣向茗向名向冥向命……以此类推。三天以前,也就是五天以前一年以前两个月以后,他也就是她它得了颈椎病也就是脊椎病、龋齿病、拉痢疾、白癜风、乳腺癌也就是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什么病也没有。十一月四十二号也就是十四月十一二号突发旋转性晕眩,然后照了片子做了B超脑电流图脑血流图确诊。然后挂不上号找不着熟人也就没看病也就不晕了也就打球了游泳了喝酒了做报告了看电视连续剧了也就根本没有什么颈椎病干脆说就是没有颈椎了。亲友们同事们对立面们都说都什么也没说你这么年轻你这么大岁数你这么结实你这么衰弱哪能会有哪能没有病去!说得他她它哈哈大笑呜呜大哭哼哼嗯嗯默不做声。(小说《来劲》)
分析:
作者已潜在地把主体谋杀了。这处于主语(主体)位置的这个叫“xiangming”的人,只是一个语言符号,一个永远没有所指的拉康意义上的无限滑动的能指,因而这个位置永远只是一个不确定的位置,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位置。
由于主语(主体)位置的不确定,也带来了谓语陈述行为的多种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辐射到各个方向,既平行又垂直甚至是悖反的,诸如“得了颈椎病、龋齿病、拉痢疾、白癫疯、乳腺癌也就是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什么病也没有了。
在这里,叙述人用了一个“也就是”就把所有的正反是非抹平了。由此连带的是时间的模糊与空间的不确定。
这样就等于彻底消解了主体的存在位置,让所有的陈述行为成为可疑的海市蜃楼。
在主体位置的不确定和谓语陈述行为的多种选择性方面看,体现的既是王蒙对一元化乌托邦语言的戏弄和谋杀,同时又是王蒙对世界的多样统一的多元化的倡扬,语言的并置正是世界并置的投射。
任何独断的、确定的、单一的世界都是对多元的、可能的、复杂的世界的篡改和遮蔽。
“向明”的无限正是主体的无限的象征,谓语的选择性陈述正是世界的选择与被选择的表征。因而,这一新的语言的宝塔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棱多面的。
举例三:
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豫剧片《卷席筒》。羊肉泡馍。醪糟蛋花。三接头皮鞋。三片瓦帽子。包产到组。收购大葱。中医治癌。差额选举。结婚筵席。。。。。。——《春之声》
“自由市场”、“包产到户”、“差额选举”、“香港电子石英表”、“三接头皮鞋”、“结婚筵席”等等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也是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1.表意功能
“自由市场”、“包产到户”、“差额选举”属于政治生活层面的话语范畴,而“香港电子石英表”、“三接头皮鞋”、“结婚筵席”则属于日常生活层面的话语范畴。
2.文化功能
这两个范畴在历史的转折时期都获得了新的意义,因而具有了政治的意识形态文化功能。
这种组合式并置语言的背后是各种文化价值的并置与关联,那正是王蒙对世界“杂多统一”世界观的体现。
主讲人简介:郭宝亮,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于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奖特等奖”获得者。曾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协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北作协小说艺委会副主任,河北作协特邀研究员,首届河北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评委等。曾在《文学评论》等重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王蒙小说文体研究》等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成果曾获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第八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第十一届、第十五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第九届、第十一届河北文艺振兴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在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个人听讲座后的感想:郭教授把作家王蒙小说的语言定义为并置式语言,从小说《来劲》我们看到王蒙不仅是词语的并置,更是对日常行文的一种颠覆。
我在想为什么王蒙会有这种语言的表达,我不是一个学者很难去解读,不过从小说《来劲》,我看到了孙行者,他手持金箍棒,把中国惯常语言行文的金銮殿打得粉碎;我也看到了一个学生,在语言的试验室里,正痴迷地做着各种语言化学试验;我还看到了一个少年,正挥舞着手中语言的画棒,在画纸上恣意涂写。
虽然作家王蒙只是作的语言试验,从结构上进行变化,但我不认为他只是一种结构的改变,或者语言的并置,我感觉王蒙是试图去打破语言的束缚,去传达更深的意思,学者专家的破解是王蒙对世界“杂多统一”世界观的体现。
看了小说《来劲》,我想到了荷兰画家梵高,我感觉作家王蒙在曾经一段时间就是作家中的梵高。
王蒙现在已八十多岁了,对于喜爱他的读者,我们共同期待他新的作品,祝福他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