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的迷妹时光
![]() |
79年,钟晓阳说服妈妈,同意她寒假一个人去台湾找朱氏姐妹。此前,16岁的钟晓阳因为看了朱天心在17岁写的《击壤歌》,开始给天心写信,一写好几千字,没回,继续写,最后朱天心的父亲朱西宁给她回信说天心出去旅游了,让她再等等,后来终于通上信了。在台湾,她住在朱家,和朱氏姐妹以及后来成为天心的丈夫当时还是头发长的像披头士的少年谢材俊一起去了三毛家。其实早在1974年,钟晓阳曾跟父母到台湾游玩,在台北市中心脱队迷路,很幸运又找回家人,没人知道她丢过。
回到香港后的钟晓阳,完成了中篇小说《停车暂借问》,时年十八岁。两年后,82年,钟晓阳在“三三集刊”结集出版了《停车暂借问》。被认为在张派传人中最和张爱玲一脉相承。和张一样,年少成名。
![]() |
87年,赴美参加第二十届爱荷华国际作家写作计划,同年参加作家有李昂、黄凡、蒋勋、汪曾棋、古华等。巴西作家当众向她求婚,她没答应。
为了生计,曾帮电子企业写英文稿,帮王家卫写电影大纲和译字幕,也写过不少流行歌词。有三次“赖着不走”的经历:大学毕业后在美国赖着不走,跑去旧金山写作;爱荷华活动结束后赖着不走,自租房子多住了半年,什么都没写;移民澳洲,住在雪梨,取得澳洲公民资格,又一次赖着不走,无所事事多待了一年。
![]() |
朱氏姐妹师从胡兰成,他们父亲朱西宁最早是个张迷。在大陆当兵时跟着军队颠沛流离,跑遍大半个中国,口袋里装的唯一一本书,就是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去台湾后不断到大学讲张爱玲,在公开场合演讲的时候,也总把重点放到张爱玲身上。
朱西宁的这番热忱,也打动了张爱玲,他们开始有通信。他给张爱玲写去一封“浓缩了千言万语的慕情和祝贺”的信,这时张爱玲已远赴美国。朱西宁在他第一部小说集《铁浆》出版后,又托作家聂华苓带去美国转赠张爱玲。他们在信里谈论文学,张爱玲后来在赠给朱西宁的《张爱玲短篇小说集》的扉页上写到:“给西宁: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沈从文《最好的故事》里的小兵……”
1974年,朱西宁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张爱玲,并且顺带谈起张爱玲的前夫胡兰成。此时,一个大学生爆料:胡兰成现在就在台湾。听到这个消息,朱西宁立即动身去寻找胡兰成。据说,他的想法倒也很简单:我看不到张爱玲,能看看胡兰成也好。
当时台湾一些学生抗议抵制胡兰成,朱西宁于是他把接到了自己家住,为了帮助胡兰成出文集,他还凑钱办了一家出版社。这家出版社就是后来的“三三书坊”。这让他失去了很多当年一起抗战的朋友。后来因为这事,张爱玲和朱西宁断交。朱西宁给张爱玲寄去了胡兰成与朱家人一起游山玩水的照片,在信中,替胡兰成开脱,试图用男人的道理去说服张爱玲,这封信后,张爱玲从此杳无音讯。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