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但不乱想
要承认,观念是一种阴影,它具有足够作茧自缚的能力。它揭示和去蔽,也同样甚至必然也会遮蔽。“最能看到界限的眼睛,也看不到自己的界限”。所以,最终奠基在自身奠基的意义上而言只是一个“理性的神话”,这个“自身”是它自己本身的阴影,是一个空无,或者其实是想像力对于自己的一场欺骗,是造梦机制给予我们的一个安慰,就像“应许之地”那般,拥有着巴尔扎克式的“幻灭”。
我猜测,对于最终奠基的自身确定性的要求,它源于我们的不安全感,也就是源于我们本身的存在的不确定性,这样的存在时刻有滑向虚无的危险,我们无法安于流变的海面,所以我们高呼陆地,我们建筑房屋给我们自己居住,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结实的基础,“确保”我们的安全。如果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基础,如果我们就身处于“无底的棋盘”中,那会如何?秩序源自对于无序的恐惧,所以从混沌之中升起了逻各斯,与其说它是一种本体论上的必然,不如说是我们在生存论上的一种需要,作为一种需要,它意味着我们自身的一种空无,我们一直在这种空无之上建造着我们的上层建筑:宗教、哲学、艺术。
当我们意识到这些上层建筑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而这些需要意味着我们自身的根本性的空无,我们便可以了解到,现代性危机在后现代的表现其实只是揭示了我们长久以来想要遗忘的东西。海德格尔说我们遗忘了存在,但他实际上要说的是我们遗忘了我们自身的虚无。能够立于虚无之中而生活,或者所谓的“向死而生”,这不是常人所能的事。
真,并不必然意味着善,另一维度的伦理学从死亡而来,它规定和安排了此世的秩序(并非最好,但却必要),它要做的是让我们对于某些事情的恐惧保持在一定限度以内,它无法解释和解决善的持存问题,也无法解释和解决恶的蔓延问题。否定的东西和肯定的东西,或许是同一个东西。然而,知道这些,其实说到底也没什么卵用,因为它最终还是落入了观念,而观念不过是一种阴影,哪怕它是我们的一种必需。
我猜测,对于最终奠基的自身确定性的要求,它源于我们的不安全感,也就是源于我们本身的存在的不确定性,这样的存在时刻有滑向虚无的危险,我们无法安于流变的海面,所以我们高呼陆地,我们建筑房屋给我们自己居住,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结实的基础,“确保”我们的安全。如果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基础,如果我们就身处于“无底的棋盘”中,那会如何?秩序源自对于无序的恐惧,所以从混沌之中升起了逻各斯,与其说它是一种本体论上的必然,不如说是我们在生存论上的一种需要,作为一种需要,它意味着我们自身的一种空无,我们一直在这种空无之上建造着我们的上层建筑:宗教、哲学、艺术。
当我们意识到这些上层建筑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而这些需要意味着我们自身的根本性的空无,我们便可以了解到,现代性危机在后现代的表现其实只是揭示了我们长久以来想要遗忘的东西。海德格尔说我们遗忘了存在,但他实际上要说的是我们遗忘了我们自身的虚无。能够立于虚无之中而生活,或者所谓的“向死而生”,这不是常人所能的事。
真,并不必然意味着善,另一维度的伦理学从死亡而来,它规定和安排了此世的秩序(并非最好,但却必要),它要做的是让我们对于某些事情的恐惧保持在一定限度以内,它无法解释和解决善的持存问题,也无法解释和解决恶的蔓延问题。否定的东西和肯定的东西,或许是同一个东西。然而,知道这些,其实说到底也没什么卵用,因为它最终还是落入了观念,而观念不过是一种阴影,哪怕它是我们的一种必需。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