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过的书,力荐三本
![]() |
前一阵奶奶生病回家,工作事情也多,这几天又有点咳嗽,还是早点洗洗睡为妙。不管怎样,还是读了几本书,其中颇有几本非常喜欢的,总算是个安慰。
![]() |
一百年漂泊
作者: 杨渡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台湾的故事
原作名: 水田里的妈妈
出版年: 2016-1
奶奶生病,前一阵回家去(具体请戳这里看上一篇),正好带的是这本书,可谓非常应景,也深受感动。
杨渡的父亲,农人出身,却一辈子争强斗狠,从夜不归宿的混混到铤而走险让全家背上巨债的赌徒,再到自学成才,成功研究出日本最前沿技术的工厂主。这本书,杨渡即以他父亲的一生为主线,以近70年的三代家族叙事,讲述一个普通台湾农人家庭、一群祖先从唐山迁徙而来的异乡人,如何在政权更替、社会转型的大时代中摸爬滚打。
虽不同代不同时,但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以及父辈、祖辈三代的身影,以及同样面临的问题、困惑以及思考。杨渡以小见大的写法不稀奇,但小到直面亲情,大到时代巨变,同时驾驭这两个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的题材不容易,最难得的是娓娓道来又张弛有度。比如在一系列惊心动魄之后,当他父亲终于翻身,他带读大学的杨渡长途驾车去谈生意,有意出入欢场。夜深人静之时望着远处灯火,他平静地说:一个人总要出去走踏过,才能成为一个男人。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我以为,这是全书最动人的情节。
摘抄
我们站在幽暗暗的道路上,星星更加明亮了,冬天的夜风中,远远的埔里小城的灯火,也飘动闪烁,如同更远的星星,带来一种穿透的冰凉的光。
“以前呐,我一个人,去日本旅行,白天买了书,晚上没事,就喝一杯小酒,把西装披在肩膀上,自己抽着香烟、落散落散的,漫步在东京的街头。”父亲望着小城的灯火说,“东京的暗冥,更晚了以后,人少车少,夜色也很美。”
“那时,我常常唱着《空港》那一首歌。呵呵呵,咱人呐,好像在空港之间流浪…”他说着哼了起来,又感叹说,“一个男人,总是要一个人在外面走踏过,才能成为一个男人!”
他手中的香烟一闪一闪,映着他的有些寂寞的眼睛。抽完了香烟,他把烟头熄了,坐上了车,用一种毅然的声音说:“走,回去吧。”
——杨渡《一百年漂泊·温泉乡的吉他》
![]() |
拉斯克·许勒诗选
作者: (德)拉斯克·许勒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译者: 谢芳
出版年: 2012-9
贝恩诗选
作者: (德)戈特弗里德·贝恩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译者: 贺骥
出版年: 2012-9
在亚马逊买《贝恩诗选》,自动推荐他情人拉斯克·许勒(看名字还以为是个男的)的诗集,好吧,这很可以。
两本都打五星,但喜欢许勒更多,一个一个掰扯。
先说许勒。每读女性作家作品,身为同性,总忍不住会有攀比和挑战之心,想找出对方的错处、弱点,以显示自己比她更加高明。好吧,我这是什么心理……
但对于许勒,却破天荒没这种感觉。她所写孤独与情欲,其感同身受,足以让人放下戒备,握手言和。尤其是情欲。不得不说,大多数男性诗人在此时,往往丧失理智,只用下半身写作。而像她一样,能够把狂喜之中混合的恐惧、不安以及一丝哀伤描绘出来的,十分少见。也许这是女性独有的体验?不得而知。但我的确是这样。
私以为许勒写的最好的是早期诗集《冥河》,但总体风格和水平相差不大。贝恩就完全相反,好的极好,差的简直没谱。年轻时写的脏乱差,用诗坛的评价来说,是“审丑主义”,但中年之后,不知为何突然画风大变成唯美主义向。这一时期的作品总体而言,是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狂乱,而是加入了自己对世界、人性的思索在内。但也不是都好,部分矫枉过正,哲理大于诗意。但总有那么几首几句,极其精妙动人,令人过目难忘。
最后说说这俩人。谈恋爱时贝恩26岁,许勒已然40多。刚才说了,许勒是年轻时写得好,而贝恩是到中年才突然醒悟,遇见的实在不是时候啊!难怪没谈多久就分了……
拉斯克·许勒的诗摘抄
星星惊恐而又苍白地
从我孤独的天空逃离
午夜黑色的眼睛
逼视得越来越近
在这死一般的孤寂中
我再也找不到自己
在原始恐惧的灰色夜晚中间
我感到与自己相隔几重世界
但愿痛苦能够悸动
能够残忍地把我扑倒
把我突然拽向自己
…
我的故乡空空荡荡
那里不再有玫瑰,在温暖的气息中开放
我想有一位最为心爱的人
在他的肉体中把自己埋葬
——《混乱》
我的灵魂在冰冷的困境中僵硬
一场暴风雨锻造我的良知
……
日落在西天讲述着迟暮的必将老去的玫瑰
它们在秋天被腐烂的树叶和树枝覆盖
对夏天太阳的光芒一无所知
……
但愿我能和你一起在宽阔的高地上缓缓行走
手挽着手
此刻狂热的星星从夜空滑落
当我们有一天进入寂静的国土
最美的天使将为我恳求得到幸福
因为你的爱的缘故
——《堕落的天使》
在白蜡树的忧郁之下
他的眼睛在微笑
而我必须哭泣
在所有玫瑰绽放的地方
啊,我们的狂想
使城市的街道和广场陶醉
所有的梦都在灌木丛后入迷地倾听
早晨不会来临——
丝绸般的黑夜曾上千次
缠绕着我们俩的脖颈
我必须怎样转身
在哀悼之树幽暗的笼罩中
踉跄着亲吻淡红色的露水
——《我们的爱情之歌》
贝恩的诗摘抄
夏季末日来临
征兆落入心房
火焰已燃尽
洪水消退,戏剧散场
…
你经历了一场战役
忍受着冲锋和逃遁的压力
此时,军、旅、师
继续行军,向前迁移
手持罗盘、张弓搭箭的战士
箭与火遥不可及——
消失的信号,降下的军旗:
无法挽回的情事
——《夏季的终结》
一切都已过去:早年的知己
亲吻和爱恋
不要倾听,不必在意
轻声和大声的诺言皆有期限
——《哀伤》
丁香树林坍塌在房屋和露台周围
园丁扫走凋谢的残花
和苍白而短暂的年华
无论你来自何方,飘向何处
你终将灰飞烟灭,归于尘土
为你而忍受的痛苦将成为历史
为你而燃烧的热情将化作冷风
……
神话和传说中的花园位于海边
土崩瓦解,海水干枯
花园空无一物
混合的潮水带走了最后的夜曲,和孤独
——《丹麦女人》
时光不舍昼夜地流逝
岁月将永恒隐藏
没有留下白雪和果实——
白驹过隙,世界短暂
……
充实的瞬间信实而遥远
绝望的自我也曾享有温情
——《绝望的自我》
下面是忍不住吐槽的……
![]() |
我们爱过又忘记
作者: 余秀华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6-5
余秀华的三本诗集都读过。其中值得读的是《月光落在左手上》,这个之前写过推荐,可以戳这里↓
关于余秀华《月光落在左手上》
《月光落在左手上》之后是《摇摇晃晃的人间》,前者是理想国选的诗,后者是自选集,然而为啥自选不如别人选,这是一个问题……但不管哪本,开篇都是那首《我爱你》,也的确是巅峰之作。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最开始那个被疯狂转发的微信帖里,被这首诗里那句“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恍惚如忽然飞过的麻雀/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合肝肠寸断”一瞬间打动吧。
至于前一阵出的这本《我们爱过又忘记》(为什么名字这么鸡汤,又是一个问题)。一晚上翻完,不得不说,再也没有上面那种感觉了。如我之前评论的那样,余秀华诗的优点是感情真挚,语言优美,缺点是经验过于局限,虽然这不是她本人的过错。但,真的,最珍视的感情不能一首《我爱你》之后来一首《可是我爱你》,以及再来一首《可是,我爱你》(这两首都收录在这第三本诗集中)。唉,苏轼说的对啊——“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 |
邹静之戏剧集
作者: 邹静之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14-3-1
好吧,其实是之前想去看个话剧,搜到邹静之有个《花事如期》正在上演。掏钱前一刻去豆瓣看评分,5分,果断放弃。后来看着这哥们是《一代宗师》的编剧的份上,不死心决定读读本子,结果——
1、《莲花》不错,唯一一部看进去没出戏的。一对贫穷夫妻想靠一件瓷器改变命运,结果却反算了自己性命的故事。倒叙结构新颖,叙事流畅。最重要是刻画到位,对话撑得起,也符合人物身份。
2、《我爱桃花》结构不错,戏中戏,戏里戏外互相照应穿插。但是我理解有问题吗?连看三遍居然没看明白,里面的英子到底是谁?
3、《操场》《花事如期》差的没谱,亏得没去看。
歌剧剧本不说了,不懂欣赏。当年去看瓦格纳,直接都睡着了。其实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邹先生咱不拿腔拿调说人话成吗?
最后,豆瓣居然评分8.3?!呵呵哒。(一直想建议豆瓣开发个能打负分的功能,以防打分虚高,坑害别人。)
![]() |
个人微信公众号浮生四记,欢迎关注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