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曰: 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 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 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 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孟子曰: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貉(mo4)稽曰: 稽大不理(顺也)于口。
孟子曰: 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故也)不殄(tian3绝也)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
孟子谓高子曰: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孟子曰: 诸侯之宝三: 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曰: 子以是为窃履来与?
曰: 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an3取也)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守约而施(恩惠也)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cui1)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万子曰: 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孟子)曰: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jie2),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 恶似而非者: 恶莠,恐其乱苗也; 恶佞,恐其乱义也; 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恶郑声,恐其乱乐也; 恶紫,恐其乱朱也; 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te4)矣。
(16Nov.4th)
<尽心章句上>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所以立命也。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严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sui4)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送也)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gou4)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si1)、小功之察;放饭流歠(chuo4),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2016Nov.3rd)
<告子章句下>
夫大道若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凯风,亲之过小者;小弁(pan2),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
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fan2)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yi2),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16Oct.25th)
<告子章句上>
子能顺杞柳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bei1)棬(quan1)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xi3)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 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惟心之谓与?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曰:“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诗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曰:“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生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ti2)稗(bai4)。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2016Oct.17th)
<万章章句下>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万章问曰 :" 敢问友。"
孟子曰 :"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万章曰 :" 今有御(止)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曰 :" 不可。康诰曰 :' 杀越(于)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dui4)。" 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 :' 周道如底(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6Oct10th)
<万章章句上>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矣。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 禹 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离娄章句下>
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16Oct.7th)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言无实不祥。
孟子曰:"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
孟子曰:"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孟子曰:"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 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事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忧则有之: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 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16Oct.3rd)
孟子曰:"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曰:"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曰:"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离娄章句上>
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谓乐正子曰:" 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bu1)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以餔啜也。"
(16Sept.30th)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此之谓也。
孟子曰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 ;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 ; 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 :" 存乎人者,莫良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 胸中不正,眸子眊(mao4)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淳于髡(kun1)曰 :"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 :"礼也。" 曰 :"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 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 曰 :" 天下溺,援之以道 ; 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
(16Sept.28th)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 ' 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 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孔子曰 ' 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
(16Sept.27th)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滕文公章句下>
孟子曰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 是非君子之道。' 曰 :'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16Sept.26th)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16Sept.24th)
<滕文公章句上>
民事不可缓。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阳虎曰: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故曰,或劳力,或劳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16Sept.22nd)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然,是诚在我。
(16Sept20th)
孟子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曰: 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 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 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 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孟子曰: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貉(mo4)稽曰: 稽大不理(顺也)于口。
孟子曰: 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故也)不殄(tian3绝也)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
孟子谓高子曰: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孟子曰: 诸侯之宝三: 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曰: 子以是为窃履来与?
曰: 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an3取也)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守约而施(恩惠也)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cui1)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万子曰: 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孟子)曰: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jie2),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 恶似而非者: 恶莠,恐其乱苗也; 恶佞,恐其乱义也; 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恶郑声,恐其乱乐也; 恶紫,恐其乱朱也; 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te4)矣。
(16Nov.4th)
<尽心章句上>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所以立命也。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严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sui4)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送也)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gou4)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si1)、小功之察;放饭流歠(chuo4),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2016Nov.3rd)
<告子章句下>
夫大道若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凯风,亲之过小者;小弁(pan2),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
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fan2)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yi2),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16Oct.25th)
<告子章句上>
子能顺杞柳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bei1)棬(quan1)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xi3)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 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惟心之谓与?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曰:“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诗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曰:“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生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ti2)稗(bai4)。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2016Oct.17th)
<万章章句下>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万章问曰 :" 敢问友。"
孟子曰 :"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万章曰 :" 今有御(止)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曰 :" 不可。康诰曰 :' 杀越(于)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dui4)。" 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 :' 周道如底(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6Oct10th)
<万章章句上>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矣。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 禹 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离娄章句下>
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16Oct.7th)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言无实不祥。
孟子曰:"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
孟子曰:"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孟子曰:"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 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事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忧则有之: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 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16Oct.3rd)
孟子曰:"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曰:"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曰:"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离娄章句上>
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谓乐正子曰:" 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bu1)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以餔啜也。"
(16Sept.30th)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此之谓也。
孟子曰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 ;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 ; 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 :" 存乎人者,莫良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 胸中不正,眸子眊(mao4)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淳于髡(kun1)曰 :"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 :"礼也。" 曰 :"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 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 曰 :" 天下溺,援之以道 ; 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
(16Sept.28th)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 ' 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 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孔子曰 ' 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
(16Sept.27th)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滕文公章句下>
孟子曰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 是非君子之道。' 曰 :'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16Sept.26th)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16Sept.24th)
<滕文公章句上>
民事不可缓。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阳虎曰: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故曰,或劳力,或劳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16Sept.22nd)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然,是诚在我。
(16Sept20th)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