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的“世界大战”
公元前722年,是长达五百年的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开局之年。就在这一年,爆发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用现在时髦的政治语言来说,开局之年要开好头,起好步。就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来看,这次“世界大战”确实开了个“好头”,起了个“好步”,奠定了后来五百年乱局的基础。
事情是由郑国的一场内乱引起的。公元前722年夏季,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自己的封地京邑加强城防,招兵买马聚草屯粮,打造盔甲等兵器,装备步兵和战车,准备发动旨在夺取国家最高权力的叛乱,取其兄而代之。他的母亲武姜作内应,任务是打开城门。由于共叔段闹腾的动静过大,郑庄公提前得到消息,于是先发制人,出动战车二百辆,去攻打叛军老巢京邑。按照当时的军队编制,一辆战车配备四匹战马,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二百辆战车,就有战马八百匹,甲士六百人,步兵一万四千四百人,合计一万五千人。在哥哥郑庄公的强大攻势下,弟弟共叔段难以招架,只好向北方逃亡,他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求援,于是卫人就替共叔段出兵攻打郑国,并且一举占据了靠近卫国的郑地廪延。郑国形势吃紧,赶紧请周天子军和虢国军攻打卫国的南疆。同时郑国又向邾国求援,邾君私下向鲁大夫公子豫求援,公子豫在未得到鲁隐公允许的情况下竟擅自出兵参战。应该注意到这时候的周天子军队已经成为了参战联盟一方的普通成员。
第二年冬季,缓过劲儿来的郑国发兵攻打卫国,目的是平定共叔段之子公孙滑苟延残喘式的叛乱余波。
这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却并未消弭,后患逐渐显现。
首先是卫国。公元前719年春季,卫国公子州吁发动流血政变,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而自立为卫君。州吁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就决定重提以前郑庄公侵卫的旧怨,卫和宋、陈、蔡三国缔结军事同盟,组成四国联军攻打郑国,包围了郑国首都东门,一连围攻了五天才退兵。史称“东门之役”。
同年秋季,诸侯联军再去攻打郑国,宋殇公派特使到鲁国求取援兵。最终诸侯联军打败郑国的步兵,然后大肆抢夺郑国的农作物而归。
公元前718年四月,郑国军队侵入卫国的牧邑,以报卫国攻打郑国东门之仇。卫人联合燕军攻打郑国。六月,郑军打败燕军。
九月,宋国人侵占了邾国人的田地,邾国向郑国告急。郑国人就率领周军和邾军攻打宋国,并且一战就攻进了宋国首都的城郭,报了当年宋人攻打郑国东门之仇。
十二月,宋人发兵攻打郑国,首先包围了郑邑长葛,借以报前次郑军攻入宋国首都之仇。
第二年秋季,宋国人占领了郑邑长葛。
时间进行到公元前716年,战乱频仍的国际形势出现了转机。当年七月,宋、郑两国讲和并在宿地结盟。十二月,陈国和郑国议和并结盟。
公元前715年秋天,在齐国的调停下,宋、卫、郑三国议和,和使在温城相会,然后又到郑地瓦屋缔结盟约,从此郑、卫两国才算化解东门之役的仇恨,这也算是给了当时国际外交礼仪一个面子。但在这些调停议和行动中已经看不到周天子的影子。
春秋战国开局之年发生的这一场“世界大战”,裹挟了六个国家参加,其影响是深远的。在随后的八年里,怨怨相报,摩擦不断,相关国家或单打独斗,或结盟相攻。后来的所谓春秋无义战、战国争霸战,概肇始于此。
事情是由郑国的一场内乱引起的。公元前722年夏季,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自己的封地京邑加强城防,招兵买马聚草屯粮,打造盔甲等兵器,装备步兵和战车,准备发动旨在夺取国家最高权力的叛乱,取其兄而代之。他的母亲武姜作内应,任务是打开城门。由于共叔段闹腾的动静过大,郑庄公提前得到消息,于是先发制人,出动战车二百辆,去攻打叛军老巢京邑。按照当时的军队编制,一辆战车配备四匹战马,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二百辆战车,就有战马八百匹,甲士六百人,步兵一万四千四百人,合计一万五千人。在哥哥郑庄公的强大攻势下,弟弟共叔段难以招架,只好向北方逃亡,他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求援,于是卫人就替共叔段出兵攻打郑国,并且一举占据了靠近卫国的郑地廪延。郑国形势吃紧,赶紧请周天子军和虢国军攻打卫国的南疆。同时郑国又向邾国求援,邾君私下向鲁大夫公子豫求援,公子豫在未得到鲁隐公允许的情况下竟擅自出兵参战。应该注意到这时候的周天子军队已经成为了参战联盟一方的普通成员。
第二年冬季,缓过劲儿来的郑国发兵攻打卫国,目的是平定共叔段之子公孙滑苟延残喘式的叛乱余波。
这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却并未消弭,后患逐渐显现。
首先是卫国。公元前719年春季,卫国公子州吁发动流血政变,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而自立为卫君。州吁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就决定重提以前郑庄公侵卫的旧怨,卫和宋、陈、蔡三国缔结军事同盟,组成四国联军攻打郑国,包围了郑国首都东门,一连围攻了五天才退兵。史称“东门之役”。
同年秋季,诸侯联军再去攻打郑国,宋殇公派特使到鲁国求取援兵。最终诸侯联军打败郑国的步兵,然后大肆抢夺郑国的农作物而归。
公元前718年四月,郑国军队侵入卫国的牧邑,以报卫国攻打郑国东门之仇。卫人联合燕军攻打郑国。六月,郑军打败燕军。
九月,宋国人侵占了邾国人的田地,邾国向郑国告急。郑国人就率领周军和邾军攻打宋国,并且一战就攻进了宋国首都的城郭,报了当年宋人攻打郑国东门之仇。
十二月,宋人发兵攻打郑国,首先包围了郑邑长葛,借以报前次郑军攻入宋国首都之仇。
第二年秋季,宋国人占领了郑邑长葛。
时间进行到公元前716年,战乱频仍的国际形势出现了转机。当年七月,宋、郑两国讲和并在宿地结盟。十二月,陈国和郑国议和并结盟。
公元前715年秋天,在齐国的调停下,宋、卫、郑三国议和,和使在温城相会,然后又到郑地瓦屋缔结盟约,从此郑、卫两国才算化解东门之役的仇恨,这也算是给了当时国际外交礼仪一个面子。但在这些调停议和行动中已经看不到周天子的影子。
春秋战国开局之年发生的这一场“世界大战”,裹挟了六个国家参加,其影响是深远的。在随后的八年里,怨怨相报,摩擦不断,相关国家或单打独斗,或结盟相攻。后来的所谓春秋无义战、战国争霸战,概肇始于此。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