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爱陌生人》:为什么要谈恋爱?
之前说过,从初中开始我就立志要做个文(zhuang)艺(bi)少女,事实上我也真的这样做了。所以我的青春期没有SHE周杰伦蔡依林,也没有海豚湾恋人浪漫满屋以及那小子真帅——后来跟小伙伴讨论,我发现那时我还真是蛮作的,看着走近科学、虹猫蓝兔七侠传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听王菲朴树卡奇社大乔小乔。兴趣很扭曲,画风很炸裂,不过好歹顺风顺水长大了,也没留下太多以后回想起来羞愧到后悔生下来的黑历史。也就,爱装逼了一点吧。
和其他很多文(zhuang)艺(bi)少女一样,我一直很爱王菲,因为王菲的歌足够酷——虽然王菲本人更酷,但在我没有互联网的中学时代,我并不了解她的那些传闻轶事。
《只爱陌生人》发行于1999年9月10日,而我,差不多是在高中的时候,才断断续续听了里面的几首。不太出名的,像《哔一声之后》、《推翻》、《精彩》和两首粤语歌,更是我大学之后才听到。然而这张专辑就像海澜之家,不同的岁数和心境去听,都有新感觉。
比如现在的我,就听出了丧逼的味道。
专辑发行的时候王菲刚结束果儿生涯,和窦唯离婚。这段失败的婚姻肯定影响了她对感情的态度,在此之前,她的歌已经够丧了,事实证明,没有最丧,只有更丧。
开篇就很丧,《开到荼蘼》。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编曲很吵很炸裂,王菲破音的唱腔生无可恋,林夕的词更是丧逼的真实写照,就差大吼一句“别惹我我没救了”。
有太多太多魔力 太少道理
太多太多游戏 只是为了好奇
还有什么值得 歇斯底里
对什么东西 死心塌地
一个一个偶像 都不外如此
沉迷过的偶像 一个个消失
谁曾伤天害理 谁又是上帝
我们在等待 什么奇迹
最后剩下自己 舍不得挑剔
最后对着自己 也不大看得起
谁给我全世界 我都会怀疑
心花怒放 却开到荼蘼
最近某男星抑郁症自杀的消息沸沸扬扬,我猜抑郁症的世界差不多就是这样。
失去兴趣、失去动力、失去希望、失去自我,用下意识操纵着呼吸进食排泄这些生理需求,用下意识支配着动作在人群中挪动脚步。某个回光返照的时刻灵魂重新回到躯壳,看着橱窗玻璃中映出的那个人,头发蓬乱,满脸油光,弯腰驼背,举止异常,忍不住掏出手机切到这首歌,并默默地把音量调到最大。
如果说《开到荼蘼》的丧,是宏观的、笼统的、抽象的丧。接下来的几首歌,就是围观的、详细的、具体的丧,不仅有丧的表现,还有丧的原因。
《当时的月亮》,我失恋了,所以我丧。
回头看 当时的月亮
曾经代表谁的心 结果都一样
看 当时的月亮
一夜之间化做今天的阳光
当时如果没有什么
当时如果拥有什么 又会怎样
失恋之人都爱这么自我疗伤,百川归海,再炽烈的感情也有燃尽的时刻,结束于此时与结束于彼时,差距好像也没那么大。多重复几遍,自己也就相信了。
《李米的猜想》中,周迅在乱糟糟的人群中唱这首歌,心酸的感觉扑面而来——值得一提的是,《李米的猜想》的音乐是窦唯做的,距他们离婚,已有9年。
《过眼云烟》,爱情不再了,所以我丧。
那是在想尽各种方式
明知没有办法的事 还是真的如此
我们已不用依赖曾经需要对方的日子
感情最微妙也最伤人的地方就是,它会不断变化,被时间、被琐事、被周围的闲言碎语、被房价和育儿观念。甚至在拥抱亲吻的瞬间,都会有乌云飘过——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的喜怒无常,我却非常能理解。
当一段感情需要不断用各种方式去“证明”,也差不多该寿终正寝了。然而没有人愿意先站出来承认“爱”已经走了。说出“皇帝根本没有穿衣服”的往往都是小孩子,也只有小孩子,才会对勉强维持婚姻的父母说“你们为什么不离婚?”
承认爱情不在了,实在太需要勇气,甚至连局外人,都劝合不劝分。所以摊牌之后,仿佛身体被掏空,自然能丧得理直气壮了——如果做不到,就继续keep on pretending吧,天堂属于恒久忍耐的人。
《百年孤寂》,我爱的人不爱我,所以我丧。
可是当我闭上眼 再睁开眼
只看见沙漠 哪里有什么骆驼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 没什么执着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 本来没因果
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百年孤寂》和《暗涌》很像,讲的是我爱的人不爱我,走的也是自我麻痹的老路子。不过前者显然更丧一点,因为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爱上的到底是个什么鬼?
大雨滂沱中跋涉千里,从海上追到沙漠,筋疲力尽的时候开始疑惑,那是否只是一场海市蜃楼,一场梦?可能吧,who cares。
人生在世,总会在不同的坑里摸爬滚打,没必要一定有所收获。反正不栽进这个坑,也会有那个坑,反正一百年后,尘归尘、土归土。
《催眠》,我长大了,所以我丧。
忽然天亮 忽然天黑 诸如此类
远走高飞 一二三岁 四五六岁 千秋万岁
从头到尾 忘记了谁 想起了谁
从头到尾 再数一回 再数一回
有没有荒废
《催眠》的词写得很意识流,很不知所云,所以我也只能随便扯扯。
高中时第一次听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浮现出日薄西山的游乐园,一个女人孤零零的漫无目的地闲逛。她之前应该和很多人来过,坐旋转木马,坐过山车,夸张地尖叫,笑出眼泪。然而现在,只有她一个人。她应该吃过棉花糖,嘴里有种酸味,想喝水,想回家,却找不到出去的路。她迷失在游乐园里,千秋万岁,孤独终老。
这种丧,应该就是长大的丧吧。
《蝴蝶》,没什么原因,我就是丧。
嘴唇还没张开来 已经互相伤害
约会不曾定下来 就不想期待
电话还没挂起来 感情已经腐坏
恨不得你是一只蝴蝶 来得快也去得快
《蝴蝶》是我最早接触的一批王菲的歌,那时候她最红的歌除了《红豆》,应该就是《蝴蝶》了。好多篇青春疼痛小说里都爱提到那句“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我情商比较低,开窍也很晚,大家看蓝色生死恋的时候我在看忍者神龟,这种弯弯绕绕的歌词就让我非常费解。
然而前不久,我突然就想通了这首歌要说的意思。
文青说:爱是想触碰又缩回的手
丧逼说:缩回不是因为其他,只是想了一下,我为啥要伸手啊,没找到答案,于是就缩回来了。
不是羞涩,不是腼腆,不是想把它放在玻璃瓶里捧在手心。只是百无聊赖之际,多嘴问了自己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是他?为什么要谈恋爱?
年少时可以因为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喜欢上一个人。她长得漂亮,他成绩好,他打球特帅,她爱穿裙子,他喜欢看的书和我一样……长大之后呢?人与人的距离不仅越来越远,还有了某种斥力。《秒速五厘米》中说:我们发了1000次短信,可心灵的距离恐怕只靠近了1厘米。那又怎样呢,就算你们现在的距离是-5厘米,心灵的距离也可能该用光年来计算吧。
所以,没必要要求萍水相逢的人去许你一个未来一样,就像没必要要求蝴蝶飞过沧海一样。大家都是成年人,一个“为什么”,就足够让彼此的原形毕露了。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为什么”,所以,小心靠近,各取所需,再及时抽身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总这么丧也不行啊,生活还是得有点希望、有点积极向上的东西。剩下的几首歌,似乎指了某种方向。
《只爱陌生人》,我要的太少,你给的太多,所以我还是去爱别人吧。
当我需要的只是一个吻
就给我一个吻
翻唱张亚东的歌,编曲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里面的那句“come on baby”是窦靖童唱的,奶声奶气很可爱。
有人喜欢用“窒息”来形容过于浓烈的情感,这个词背后,是控制、是介入、是患得患失、是对自己和对方的不信任。这不是一段健康的感情该有的态度,只会像漩涡和沼泽一样,让人越陷越深。逃出来的人,心有余悸,只敢浅尝辄止。
也有人觉得,交浅言深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别人没有义务听你唉声叹气,絮絮叨叨说太多自己的事,只会自己看上去更可笑。但那又怎样呢?我只是想说出来,并不在乎说给谁听、也不在乎有什么回馈、更不在乎别人会怎么想。受了伤就喊一声痛,说出来就不会太难过,身边的人太熟悉,说不出口,就去找个陌生人吧。
《哔一声之后》,笔友,情感电台,摇一摇,附近的人,交友小组,线下聚会,其实都一样,只为遇见你。
请在哔一声之后留下有趣的话题
请在哔一声之后分担感情的问题
请在哔一声之后某某名字别提
你现在要找的人正在娱乐着自己
你现在要找的人不需要姊妹兄弟
你现在要找的人自己同样在寻觅
这首歌我大概是大三的时候才注意到。某个冬天我和舍友一起去邻市新开发的景点玩了一圈,回来的大巴上摇摇晃晃,路灯半明半昧,我半睡半醒。迷幻的编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耳朵。
请在哔的一声之后留下自己的秘密,尾随响起的提琴像小拇指轻轻挑起的珠灰色丝带,带着一点点引诱的姿态,不经意间就心旌摇荡了。一首歌听完,只觉得周围浮起了玫瑰灰色的烟雾和气味,充满暧昧的气息,迷乱又清甜。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我们生来就是孤单,我们渴望倾诉、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爱,这并不矛盾。但由于种种因素,我们只能困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如果谁都不出声,那我们只能像茫茫宇宙中的星球,孤独地漂浮着,老死不相往来——惧怕黑暗森林打击的话,就永远不会遇到那个人。
不想那么丧,总要做出一点改变的——那么,就请在长音之后叹息一声吧。
发出一点光,告诉自己会有人寻迹而来,即便是虚假的希望,也好过一直丧下去。
所以,酒好喝,手机好玩,恋爱也要开始谈。摆脱丧逼的状态,从你我做起!
内心OS:说得好像你想谈恋爱就能谈一样。
和其他很多文(zhuang)艺(bi)少女一样,我一直很爱王菲,因为王菲的歌足够酷——虽然王菲本人更酷,但在我没有互联网的中学时代,我并不了解她的那些传闻轶事。
《只爱陌生人》发行于1999年9月10日,而我,差不多是在高中的时候,才断断续续听了里面的几首。不太出名的,像《哔一声之后》、《推翻》、《精彩》和两首粤语歌,更是我大学之后才听到。然而这张专辑就像海澜之家,不同的岁数和心境去听,都有新感觉。
比如现在的我,就听出了丧逼的味道。
专辑发行的时候王菲刚结束果儿生涯,和窦唯离婚。这段失败的婚姻肯定影响了她对感情的态度,在此之前,她的歌已经够丧了,事实证明,没有最丧,只有更丧。
开篇就很丧,《开到荼蘼》。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编曲很吵很炸裂,王菲破音的唱腔生无可恋,林夕的词更是丧逼的真实写照,就差大吼一句“别惹我我没救了”。
有太多太多魔力 太少道理
太多太多游戏 只是为了好奇
还有什么值得 歇斯底里
对什么东西 死心塌地
一个一个偶像 都不外如此
沉迷过的偶像 一个个消失
谁曾伤天害理 谁又是上帝
我们在等待 什么奇迹
最后剩下自己 舍不得挑剔
最后对着自己 也不大看得起
谁给我全世界 我都会怀疑
心花怒放 却开到荼蘼
最近某男星抑郁症自杀的消息沸沸扬扬,我猜抑郁症的世界差不多就是这样。
失去兴趣、失去动力、失去希望、失去自我,用下意识操纵着呼吸进食排泄这些生理需求,用下意识支配着动作在人群中挪动脚步。某个回光返照的时刻灵魂重新回到躯壳,看着橱窗玻璃中映出的那个人,头发蓬乱,满脸油光,弯腰驼背,举止异常,忍不住掏出手机切到这首歌,并默默地把音量调到最大。
如果说《开到荼蘼》的丧,是宏观的、笼统的、抽象的丧。接下来的几首歌,就是围观的、详细的、具体的丧,不仅有丧的表现,还有丧的原因。
《当时的月亮》,我失恋了,所以我丧。
回头看 当时的月亮
曾经代表谁的心 结果都一样
看 当时的月亮
一夜之间化做今天的阳光
当时如果没有什么
当时如果拥有什么 又会怎样
失恋之人都爱这么自我疗伤,百川归海,再炽烈的感情也有燃尽的时刻,结束于此时与结束于彼时,差距好像也没那么大。多重复几遍,自己也就相信了。
![]() |
《李米的猜想》中,周迅在乱糟糟的人群中唱这首歌,心酸的感觉扑面而来——值得一提的是,《李米的猜想》的音乐是窦唯做的,距他们离婚,已有9年。
《过眼云烟》,爱情不再了,所以我丧。
那是在想尽各种方式
明知没有办法的事 还是真的如此
我们已不用依赖曾经需要对方的日子
感情最微妙也最伤人的地方就是,它会不断变化,被时间、被琐事、被周围的闲言碎语、被房价和育儿观念。甚至在拥抱亲吻的瞬间,都会有乌云飘过——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的喜怒无常,我却非常能理解。
当一段感情需要不断用各种方式去“证明”,也差不多该寿终正寝了。然而没有人愿意先站出来承认“爱”已经走了。说出“皇帝根本没有穿衣服”的往往都是小孩子,也只有小孩子,才会对勉强维持婚姻的父母说“你们为什么不离婚?”
承认爱情不在了,实在太需要勇气,甚至连局外人,都劝合不劝分。所以摊牌之后,仿佛身体被掏空,自然能丧得理直气壮了——如果做不到,就继续keep on pretending吧,天堂属于恒久忍耐的人。
《百年孤寂》,我爱的人不爱我,所以我丧。
可是当我闭上眼 再睁开眼
只看见沙漠 哪里有什么骆驼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 没什么执着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 本来没因果
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百年孤寂》和《暗涌》很像,讲的是我爱的人不爱我,走的也是自我麻痹的老路子。不过前者显然更丧一点,因为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爱上的到底是个什么鬼?
大雨滂沱中跋涉千里,从海上追到沙漠,筋疲力尽的时候开始疑惑,那是否只是一场海市蜃楼,一场梦?可能吧,who cares。
人生在世,总会在不同的坑里摸爬滚打,没必要一定有所收获。反正不栽进这个坑,也会有那个坑,反正一百年后,尘归尘、土归土。
《催眠》,我长大了,所以我丧。
忽然天亮 忽然天黑 诸如此类
远走高飞 一二三岁 四五六岁 千秋万岁
从头到尾 忘记了谁 想起了谁
从头到尾 再数一回 再数一回
有没有荒废
《催眠》的词写得很意识流,很不知所云,所以我也只能随便扯扯。
高中时第一次听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浮现出日薄西山的游乐园,一个女人孤零零的漫无目的地闲逛。她之前应该和很多人来过,坐旋转木马,坐过山车,夸张地尖叫,笑出眼泪。然而现在,只有她一个人。她应该吃过棉花糖,嘴里有种酸味,想喝水,想回家,却找不到出去的路。她迷失在游乐园里,千秋万岁,孤独终老。
这种丧,应该就是长大的丧吧。
《蝴蝶》,没什么原因,我就是丧。
嘴唇还没张开来 已经互相伤害
约会不曾定下来 就不想期待
电话还没挂起来 感情已经腐坏
恨不得你是一只蝴蝶 来得快也去得快
《蝴蝶》是我最早接触的一批王菲的歌,那时候她最红的歌除了《红豆》,应该就是《蝴蝶》了。好多篇青春疼痛小说里都爱提到那句“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我情商比较低,开窍也很晚,大家看蓝色生死恋的时候我在看忍者神龟,这种弯弯绕绕的歌词就让我非常费解。
然而前不久,我突然就想通了这首歌要说的意思。
文青说:爱是想触碰又缩回的手
丧逼说:缩回不是因为其他,只是想了一下,我为啥要伸手啊,没找到答案,于是就缩回来了。
不是羞涩,不是腼腆,不是想把它放在玻璃瓶里捧在手心。只是百无聊赖之际,多嘴问了自己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是他?为什么要谈恋爱?
年少时可以因为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喜欢上一个人。她长得漂亮,他成绩好,他打球特帅,她爱穿裙子,他喜欢看的书和我一样……长大之后呢?人与人的距离不仅越来越远,还有了某种斥力。《秒速五厘米》中说:我们发了1000次短信,可心灵的距离恐怕只靠近了1厘米。那又怎样呢,就算你们现在的距离是-5厘米,心灵的距离也可能该用光年来计算吧。
所以,没必要要求萍水相逢的人去许你一个未来一样,就像没必要要求蝴蝶飞过沧海一样。大家都是成年人,一个“为什么”,就足够让彼此的原形毕露了。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为什么”,所以,小心靠近,各取所需,再及时抽身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总这么丧也不行啊,生活还是得有点希望、有点积极向上的东西。剩下的几首歌,似乎指了某种方向。
《只爱陌生人》,我要的太少,你给的太多,所以我还是去爱别人吧。
当我需要的只是一个吻
就给我一个吻
翻唱张亚东的歌,编曲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里面的那句“come on baby”是窦靖童唱的,奶声奶气很可爱。
有人喜欢用“窒息”来形容过于浓烈的情感,这个词背后,是控制、是介入、是患得患失、是对自己和对方的不信任。这不是一段健康的感情该有的态度,只会像漩涡和沼泽一样,让人越陷越深。逃出来的人,心有余悸,只敢浅尝辄止。
也有人觉得,交浅言深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别人没有义务听你唉声叹气,絮絮叨叨说太多自己的事,只会自己看上去更可笑。但那又怎样呢?我只是想说出来,并不在乎说给谁听、也不在乎有什么回馈、更不在乎别人会怎么想。受了伤就喊一声痛,说出来就不会太难过,身边的人太熟悉,说不出口,就去找个陌生人吧。
《哔一声之后》,笔友,情感电台,摇一摇,附近的人,交友小组,线下聚会,其实都一样,只为遇见你。
请在哔一声之后留下有趣的话题
请在哔一声之后分担感情的问题
请在哔一声之后某某名字别提
你现在要找的人正在娱乐着自己
你现在要找的人不需要姊妹兄弟
你现在要找的人自己同样在寻觅
这首歌我大概是大三的时候才注意到。某个冬天我和舍友一起去邻市新开发的景点玩了一圈,回来的大巴上摇摇晃晃,路灯半明半昧,我半睡半醒。迷幻的编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耳朵。
请在哔的一声之后留下自己的秘密,尾随响起的提琴像小拇指轻轻挑起的珠灰色丝带,带着一点点引诱的姿态,不经意间就心旌摇荡了。一首歌听完,只觉得周围浮起了玫瑰灰色的烟雾和气味,充满暧昧的气息,迷乱又清甜。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我们生来就是孤单,我们渴望倾诉、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爱,这并不矛盾。但由于种种因素,我们只能困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如果谁都不出声,那我们只能像茫茫宇宙中的星球,孤独地漂浮着,老死不相往来——惧怕黑暗森林打击的话,就永远不会遇到那个人。
不想那么丧,总要做出一点改变的——那么,就请在长音之后叹息一声吧。
发出一点光,告诉自己会有人寻迹而来,即便是虚假的希望,也好过一直丧下去。
所以,酒好喝,手机好玩,恋爱也要开始谈。摆脱丧逼的状态,从你我做起!
![]() |
内心OS:说得好像你想谈恋爱就能谈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