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浅说
不时总是会有豆友发豆油问我,应该怎么练字,要选什么字帖等等的问题,我每次都简单回答了事。最近就想,也许我可以把自己练字的感想整理一下,希望对有志于写字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其实于我本人而言,我是个很不会当老师的人,一是本身没什么本事,二是不善于总结和教授。所以写这篇文字,其实是很忐忑的。似乎一为人师,就要担负起很重要的责任来,与我而言实在是很可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子,此路可通,也许另外的路更好。以下所说,只是自己的经验而已,欢迎大家来探讨。
一、必备物品:
笔:
基本品种有狼毫、羊毫和紫毫,衍生出来的就是各种兼毫。狼毫偏硬,羊毫较软,紫毫介于二者之间(紫毫我用的很少)。刚开始用毛笔,自然是狼毫比较易于掌握,但是,入门我还是推荐用羊毫或者羊狼的兼毫。如果一开始就用狼毫,习惯了这种硬的、弹性小的笔锋,往后再用羊毫,就会很难控制。所以建议还是由难的开始。
我小时候写字就一直用羊毫,也是巧合而已。后来用狼毫笔,才发现非常好控制。
入门不宜写小字,以中大楷为宜,所以也不要用小笔。写字时,一般用到三分之一的笔锋是最适宜的。
当然,择笔也和所练的字体有关,可能某种字体用某种笔会很合适。前段时间初写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第一晚用了一支羊毫,觉得使不上力,第二晚用了一支长锋的狼毫,又嫌入笔生硬。后来试了试一支胖胖的古法唐笔,也是狼毫所制,写起来就觉得很顺手了。
择笔也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对于高手而言,用羊毫也可以写出非常挺劲的线条的。
墨:
现在一般使用的都是墨汁,市面上最常见的品牌的一得阁,它也是墨汁的始创者。很久以前我也只知道一得阁,但是当初就觉得很不好用,一是墨水胶着,二是味道难闻,也很容易买到假货。墨汁因为要保证墨的液体形态,以及使用期限,添加有胶和防腐剂等。前者影响下笔,后者会损坏笔锋。
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原来有其他牌子的墨水。我现在常用的是曹素功的油烟墨,喜欢它的味道,有浓浓的麝香。一般来说,我也不单纯用墨汁,中和点的方法是墨汁+水+墨条研磨。比单纯用墨条要省时间,墨汁经过研磨,胶质的影响会降低,对于练习来说性价比较高。
这几年我渐渐用起墨条。传统的墨条分油烟和松烟两种,墨色相差比较大,油烟颜色醇厚黑亮,松烟墨色清淡,有清远之气。用哪一种,也看个人喜好。单纯用墨条研磨出来的墨,色泽神采确实很不一样的。
话说,今年暑假时回老家,家里只有一瓶一得阁的书画墨,因为有几天兴起在写大字,偷懒就直接用了。可能因为开了比较久,味道真是特别大,墨色就更不用提,死气沉沉的,从前没有对比过,未尝有这么深刻的体会。当时头脑里只浮现出一个词:“墨猪”……
一般不提倡用宿墨,也就是隔夜的墨水。有时候懒得清洗,也就随便用了。有一次用宿墨,那是用一种日本墨条研磨的,原本墨色就很好,宿墨的层次更丰富,甚至是让人惊喜的,也许拿来画画倒不错的。有一阵子还在淘宝上看到一种专门的宿墨液,滴在普通墨汁里面就会有宿墨效果,日本产的,真是无奇不有。
纸:
很多人对书画用纸的概念只停留在宣纸上面,其实是非常片面的,传统的书画用纸其实分为很多种,详见这篇推文,写得扼要清晰。
传统手工纸的分类
最好的练习纸是毛边纸和元书纸,两种都是竹浆纸,用起来差不多,据说是造纸的工艺不大相同。纯手工类的最佳,纸质绵而不软,吸水性适中,写起来很舒服。机制的话纸质要差很多,价格也便宜。
用报纸也很方便,又节约。但报纸有两个坏处,一是纸质比较滑,二是上面花花绿绿的,字迹不容易看出效果。
写楷书最好用格子纸,尤其是初学,可以买专门的格子纸,也可以自己折叠,大小可以自己把握,也很方便。
其实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书法用纸,只有手工毛边的生熟度最为适宜。生宣太洇墨,如非写大字,根本不好掌握。粉彩纸又嫌它太厚,全无吸水性,写起来很干涩。直到后来有朋友跟我推荐一家淘宝店,以制富阳元书纸闻名,都是用传统材质和工艺。我买过一次后就喜欢上了,他们家纸类品种也渐多起来,大部分是半生熟的,写字画画非常是适宜,而且买回来的纸,真的有一种天然的草木清香。
砚:
砚台的水就很深了,我所知也甚少,不多说。
我现在常用的是一方端砚的小墨海和一方歙砚。形制来说,小墨海是最实用的,蓄墨比较方便。
砚台要勤于清洗,否则积墨会影响石质。
如果不用磨墨,直接用个小的陶瓷碟子最方便的,又容易清洗。
基本用品就是以上四类,其他的还有羊毛毡(用来垫在纸下的)、笔洗、水滴、笔架、笔帘(方便外出携带)等等,这些就看个人需要。
二、执笔
见图。
沈尹默先生在《书法论丛》中详细讲过执笔法,为擫、押、钩、格、抵五字法,具体说法百度一下就知道。
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关键就是,写字时,你要感觉到自己右手的每一个手指都能发力,而且掌心一定要空。可能某一个笔画用的是这个手指的力,另一个笔画又是要用其他手指。毛笔的奇妙之处也正在此,写字就是对这些微妙动作的逐渐领悟和熟悉,直到运笔自如。
至于枕腕、提腕和悬腕,也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
我记得启功先生说过,因为唐宋以前没有我们现在这种桌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只有比较低矮的案。所以写字时,因为桌子很低,自然需要悬腕。后来坐姿改变,故而执笔的方法也随之改变,是很自然的。
这几种方法也要看需要,写大字适宜站着写,自然要悬腕。如果是小字,就可以用枕腕,即把左手手掌垫在下面,或者买个臂搁,我一般都直接枕到桌面上。写中楷可以提腕。
三、选帖
曾经听一个书法老师讲过,选帖看自己喜欢,学哪一家不是很重要。我觉得认同一半吧。基于自己喜好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但也不是毫无前提。
没什么基础的话,最好还是从楷书练起,当然如果自己特别喜欢,写魏碑、写汉隶也未尝不可。
楷书以唐楷为完备,常见的就是颜柳欧三家。颜字宽厚沉郁,欧字紧凑端庄,柳字劲健遒浑,各有千秋,可以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勤礼碑》,柳公权的《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都是常见的入门字帖。另外颜体适合写大字,非常畅快淋漓。
褚遂良的字清劲温雅,结字又舒展,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形式上说,字帖可以分为墨迹本和碑拓本,墨迹转刻到石上是一次失真,石刻再转拓到纸上,又会有偏差,所以理论上来说,墨迹肯定优于拓本,更能见笔墨的形态和运转。但是墨迹不易保存,所以唐代及之前的书迹留下的多是石碑和拓本。那是不是只要选择墨迹本作字帖就可以了呢?答案肯定不是,毕竟唐代及之前的书法蔚为大观,精刻、精拓也很大程度上再现甚至丰富了原帖的神韵。书法分解出来不外乎间架结构、运笔和章法。魏碑的字形结构就很精彩,《张玄墓志》就以奇宕中杂雅正见长,这些都是后世的书法所难以企及的。
前面提到的颜柳欧的字帖,都是拓本。选择字帖,一定要选知名的、专业的出版社,原拓本影印最佳。现在有些出版的字帖,或是当代人临摹,或是经过电脑加工处理,对比原帖会有比较严重的失真。
如果完全没有毛笔基础的,也可以先买描红本子练习,熟悉用笔和结构,常见的帖子应该都能买到描红本子。但一定要有好的拓本在身边,可以作对比,再慢慢从描红过渡到临帖。
有些名帖也存在墨迹本和拓本并存的情况,如著名的唐人灵飞经,有四十三行墨迹本、渤海藏真帖本、望云楼本和滋蕙堂翻刻本 、哈佛燕京图书馆翻刻本等,说实话,墨迹比拓本生动太多,所以这种情况,自然以墨迹本为佳。练一本字帖,顺带了解它的相关材料和版本,也是很应当的事情。再进一步,文章的断句、文意的理解,都是可以去学习的。
赵孟頫集晋唐书法大成,众体皆善,是唐以后少数适合入门的大书家。他几个中楷的帖子,都带有行书笔意,柔媚流转,适合女孩子。我自己年少时就临了比较多的赵字。
我自己常用的网站是书法空间:http://www.9610.com/,很方便地查看历代书家的作品,文字资料也比较齐备。
四、临帖
一开始可以从笔划开始,可以挑出相同部首、结构的字,逐字临摹。注意其中的异同。
一个字不外乎是运笔和结构,运笔的话,建议看看网上一些名家临帖的视频,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对于我这种没什么理论修养的人来说,这些很难用文字传达的。笔墨的妙处,也正在此。
几年前和同事住在一起时,她看我晚上写字,也要跟着练。她是完全没有基础的,有一次她某个笔划总是写不好,我抓着她的手写了一次。她当时非常开心,因为一下子就明白了。
可能书法不容易给人直观的感受,随便举个例子,赵孟頫所画的苏东坡像,线条很简单,但是笔墨所能传达的信息却非常丰富。同样是直线,这个就是衣褶,这个就是竹杖,那个就是衣上的带子。能用同一支笔、同一种颜色写出来的不同质感的线条,全靠对笔墨的掌控。
间架结构的话要自己多练,多看,多揣摩。
写字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有投入,就会有回报。在没有基础的前提下,如果每天坚持写一个小时或以上,一个月,定然会见成效的。一种帖子,临写几十遍是很起码的事情。看结构,看运笔,看章法,都要在一笔一划中成就心手相应,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说完以上这些,其实我自己是很懒的,一曝十寒,写了这二十年进步甚微,实在很惭愧。
希望这些,对于想练字的你有小小的帮助。
其实于我本人而言,我是个很不会当老师的人,一是本身没什么本事,二是不善于总结和教授。所以写这篇文字,其实是很忐忑的。似乎一为人师,就要担负起很重要的责任来,与我而言实在是很可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子,此路可通,也许另外的路更好。以下所说,只是自己的经验而已,欢迎大家来探讨。
一、必备物品:
笔:
基本品种有狼毫、羊毫和紫毫,衍生出来的就是各种兼毫。狼毫偏硬,羊毫较软,紫毫介于二者之间(紫毫我用的很少)。刚开始用毛笔,自然是狼毫比较易于掌握,但是,入门我还是推荐用羊毫或者羊狼的兼毫。如果一开始就用狼毫,习惯了这种硬的、弹性小的笔锋,往后再用羊毫,就会很难控制。所以建议还是由难的开始。
我小时候写字就一直用羊毫,也是巧合而已。后来用狼毫笔,才发现非常好控制。
入门不宜写小字,以中大楷为宜,所以也不要用小笔。写字时,一般用到三分之一的笔锋是最适宜的。
当然,择笔也和所练的字体有关,可能某种字体用某种笔会很合适。前段时间初写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第一晚用了一支羊毫,觉得使不上力,第二晚用了一支长锋的狼毫,又嫌入笔生硬。后来试了试一支胖胖的古法唐笔,也是狼毫所制,写起来就觉得很顺手了。
古法唐笔 |
择笔也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对于高手而言,用羊毫也可以写出非常挺劲的线条的。
墨:
现在一般使用的都是墨汁,市面上最常见的品牌的一得阁,它也是墨汁的始创者。很久以前我也只知道一得阁,但是当初就觉得很不好用,一是墨水胶着,二是味道难闻,也很容易买到假货。墨汁因为要保证墨的液体形态,以及使用期限,添加有胶和防腐剂等。前者影响下笔,后者会损坏笔锋。
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原来有其他牌子的墨水。我现在常用的是曹素功的油烟墨,喜欢它的味道,有浓浓的麝香。一般来说,我也不单纯用墨汁,中和点的方法是墨汁+水+墨条研磨。比单纯用墨条要省时间,墨汁经过研磨,胶质的影响会降低,对于练习来说性价比较高。
这几年我渐渐用起墨条。传统的墨条分油烟和松烟两种,墨色相差比较大,油烟颜色醇厚黑亮,松烟墨色清淡,有清远之气。用哪一种,也看个人喜好。单纯用墨条研磨出来的墨,色泽神采确实很不一样的。
话说,今年暑假时回老家,家里只有一瓶一得阁的书画墨,因为有几天兴起在写大字,偷懒就直接用了。可能因为开了比较久,味道真是特别大,墨色就更不用提,死气沉沉的,从前没有对比过,未尝有这么深刻的体会。当时头脑里只浮现出一个词:“墨猪”……
一般不提倡用宿墨,也就是隔夜的墨水。有时候懒得清洗,也就随便用了。有一次用宿墨,那是用一种日本墨条研磨的,原本墨色就很好,宿墨的层次更丰富,甚至是让人惊喜的,也许拿来画画倒不错的。有一阵子还在淘宝上看到一种专门的宿墨液,滴在普通墨汁里面就会有宿墨效果,日本产的,真是无奇不有。
宿墨的颜色 |
纸:
很多人对书画用纸的概念只停留在宣纸上面,其实是非常片面的,传统的书画用纸其实分为很多种,详见这篇推文,写得扼要清晰。
传统手工纸的分类
最好的练习纸是毛边纸和元书纸,两种都是竹浆纸,用起来差不多,据说是造纸的工艺不大相同。纯手工类的最佳,纸质绵而不软,吸水性适中,写起来很舒服。机制的话纸质要差很多,价格也便宜。
用报纸也很方便,又节约。但报纸有两个坏处,一是纸质比较滑,二是上面花花绿绿的,字迹不容易看出效果。
写楷书最好用格子纸,尤其是初学,可以买专门的格子纸,也可以自己折叠,大小可以自己把握,也很方便。
其实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书法用纸,只有手工毛边的生熟度最为适宜。生宣太洇墨,如非写大字,根本不好掌握。粉彩纸又嫌它太厚,全无吸水性,写起来很干涩。直到后来有朋友跟我推荐一家淘宝店,以制富阳元书纸闻名,都是用传统材质和工艺。我买过一次后就喜欢上了,他们家纸类品种也渐多起来,大部分是半生熟的,写字画画非常是适宜,而且买回来的纸,真的有一种天然的草木清香。
砚:
砚台的水就很深了,我所知也甚少,不多说。
我现在常用的是一方端砚的小墨海和一方歙砚。形制来说,小墨海是最实用的,蓄墨比较方便。
砚台要勤于清洗,否则积墨会影响石质。
如果不用磨墨,直接用个小的陶瓷碟子最方便的,又容易清洗。
基本用品就是以上四类,其他的还有羊毛毡(用来垫在纸下的)、笔洗、水滴、笔架、笔帘(方便外出携带)等等,这些就看个人需要。
二、执笔
执笔 |
见图。
沈尹默先生在《书法论丛》中详细讲过执笔法,为擫、押、钩、格、抵五字法,具体说法百度一下就知道。
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关键就是,写字时,你要感觉到自己右手的每一个手指都能发力,而且掌心一定要空。可能某一个笔画用的是这个手指的力,另一个笔画又是要用其他手指。毛笔的奇妙之处也正在此,写字就是对这些微妙动作的逐渐领悟和熟悉,直到运笔自如。
至于枕腕、提腕和悬腕,也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
我记得启功先生说过,因为唐宋以前没有我们现在这种桌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只有比较低矮的案。所以写字时,因为桌子很低,自然需要悬腕。后来坐姿改变,故而执笔的方法也随之改变,是很自然的。
这几种方法也要看需要,写大字适宜站着写,自然要悬腕。如果是小字,就可以用枕腕,即把左手手掌垫在下面,或者买个臂搁,我一般都直接枕到桌面上。写中楷可以提腕。
三、选帖
曾经听一个书法老师讲过,选帖看自己喜欢,学哪一家不是很重要。我觉得认同一半吧。基于自己喜好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但也不是毫无前提。
没什么基础的话,最好还是从楷书练起,当然如果自己特别喜欢,写魏碑、写汉隶也未尝不可。
楷书以唐楷为完备,常见的就是颜柳欧三家。颜字宽厚沉郁,欧字紧凑端庄,柳字劲健遒浑,各有千秋,可以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勤礼碑》,柳公权的《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都是常见的入门字帖。另外颜体适合写大字,非常畅快淋漓。
褚遂良的字清劲温雅,结字又舒展,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形式上说,字帖可以分为墨迹本和碑拓本,墨迹转刻到石上是一次失真,石刻再转拓到纸上,又会有偏差,所以理论上来说,墨迹肯定优于拓本,更能见笔墨的形态和运转。但是墨迹不易保存,所以唐代及之前的书迹留下的多是石碑和拓本。那是不是只要选择墨迹本作字帖就可以了呢?答案肯定不是,毕竟唐代及之前的书法蔚为大观,精刻、精拓也很大程度上再现甚至丰富了原帖的神韵。书法分解出来不外乎间架结构、运笔和章法。魏碑的字形结构就很精彩,《张玄墓志》就以奇宕中杂雅正见长,这些都是后世的书法所难以企及的。
前面提到的颜柳欧的字帖,都是拓本。选择字帖,一定要选知名的、专业的出版社,原拓本影印最佳。现在有些出版的字帖,或是当代人临摹,或是经过电脑加工处理,对比原帖会有比较严重的失真。
如果完全没有毛笔基础的,也可以先买描红本子练习,熟悉用笔和结构,常见的帖子应该都能买到描红本子。但一定要有好的拓本在身边,可以作对比,再慢慢从描红过渡到临帖。
有些名帖也存在墨迹本和拓本并存的情况,如著名的唐人灵飞经,有四十三行墨迹本、渤海藏真帖本、望云楼本和滋蕙堂翻刻本 、哈佛燕京图书馆翻刻本等,说实话,墨迹比拓本生动太多,所以这种情况,自然以墨迹本为佳。练一本字帖,顺带了解它的相关材料和版本,也是很应当的事情。再进一步,文章的断句、文意的理解,都是可以去学习的。
赵孟頫集晋唐书法大成,众体皆善,是唐以后少数适合入门的大书家。他几个中楷的帖子,都带有行书笔意,柔媚流转,适合女孩子。我自己年少时就临了比较多的赵字。
我自己常用的网站是书法空间:http://www.9610.com/,很方便地查看历代书家的作品,文字资料也比较齐备。
四、临帖
一开始可以从笔划开始,可以挑出相同部首、结构的字,逐字临摹。注意其中的异同。
一个字不外乎是运笔和结构,运笔的话,建议看看网上一些名家临帖的视频,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对于我这种没什么理论修养的人来说,这些很难用文字传达的。笔墨的妙处,也正在此。
几年前和同事住在一起时,她看我晚上写字,也要跟着练。她是完全没有基础的,有一次她某个笔划总是写不好,我抓着她的手写了一次。她当时非常开心,因为一下子就明白了。
赵孟頫所画东坡像 (局部) |
可能书法不容易给人直观的感受,随便举个例子,赵孟頫所画的苏东坡像,线条很简单,但是笔墨所能传达的信息却非常丰富。同样是直线,这个就是衣褶,这个就是竹杖,那个就是衣上的带子。能用同一支笔、同一种颜色写出来的不同质感的线条,全靠对笔墨的掌控。
间架结构的话要自己多练,多看,多揣摩。
写字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有投入,就会有回报。在没有基础的前提下,如果每天坚持写一个小时或以上,一个月,定然会见成效的。一种帖子,临写几十遍是很起码的事情。看结构,看运笔,看章法,都要在一笔一划中成就心手相应,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说完以上这些,其实我自己是很懒的,一曝十寒,写了这二十年进步甚微,实在很惭愧。
希望这些,对于想练字的你有小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