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阅读书目
吴靖
参考书 Unit One:Mass Media as Social Institution
米尔斯,《权力精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大卫·理斯曼,《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C·赖特·密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利萨·泰勒,《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Michael Schudson,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美]约翰·V·帕夫利克,《新闻业与新媒介》(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新华出版社,2005。
[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克里斯·纽博尔德 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汪凯 刘晓红译,新华出版社。
Unit Tw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ss Communication
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人民出版社,2002,
本·H·贝戈蒂克安,《媒体垄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安德烈·希夫林,《出版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美]麦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商务印书馆,2003。
[英]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第2版)(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新华出版社,2005年8月。
Schiller, Herbert I., Mass communications and American empire,Boulder : Westview Press, 1992.
[英]尼古拉斯·加汉姆,《解放·传媒·现代性――关于传媒和社会理论的讨论》(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新华出版社,2005年。
[美]米切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华夏出版社,2003。
[美] 约瑟夫·塔洛,《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华夏出版社,2003。
[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
[加拿大] 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加拿大] 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美]柯克·约翰逊,《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Unit Three: Mass Communication as Cultural Processes
[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华夏出版社,2005。
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英]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文化和传播译丛),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
[英]杜盖伊 等,《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文化和传播译丛),商务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
[美]黛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2。
[美]约翰·R·霍尓与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文化和传播译从),商务印书馆,2002。
[英]约翰·塔洛克,《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4。
[英]戴维·莫利与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英]詹姆斯·库兰 [美]米切尔·古尓维奇/编,《大众媒介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6。
[英]罗杰·迪金森 拉马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 奥尓加·林耐/编,《受众研究读本》,华夏出版社,2006。
[英]詹姆斯·库兰,《媒体与权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美]道格拉斯·凯尓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译林出版社,2005。
[英]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出版社,2005。
陆绍阳
1、《电影作为社会实践》,格雷姆·特纳,高红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吉尔·布兰斯顿,闻钧、韩金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焦雄屏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世界电影史》,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陈旭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5、《中国电影艺术史略》 王云缦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6、《看电影的艺术》,约瑟夫·M·博格斯,张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7、《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中国电影出版社
8、《银幕艳史》,张真,上海书店出版社
9、《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张英进主编,苏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0、《审视中国-从学科史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张英进,南京大学出版社
11、《原初的激情:视觉性、性欲、民俗学与当代中国电影》,周蕾,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2、《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丹尼斯·麦奎尔,崔保国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13、《理解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王晓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14、《文化理论关键词》,丹尼·卡瓦拉罗,张卫东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15、《文化·镜像·诗学》,鲁晓鹏,天津人民出版社
16、《文化研究》,陶东风、和磊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Unit One:Mass Media as Social Institution
米尔斯,《权力精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大卫·理斯曼,《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C·赖特·密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利萨·泰勒,《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Michael Schudson,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美]约翰·V·帕夫利克,《新闻业与新媒介》(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新华出版社,2005。
[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克里斯·纽博尔德 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汪凯 刘晓红译,新华出版社。
Unit Tw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ss Communication
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人民出版社,2002,
本·H·贝戈蒂克安,《媒体垄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安德烈·希夫林,《出版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美]麦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商务印书馆,2003。
[英]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第2版)(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新华出版社,2005年8月。
Schiller, Herbert I., Mass communications and American empire,Boulder : Westview Press, 1992.
[英]尼古拉斯·加汉姆,《解放·传媒·现代性――关于传媒和社会理论的讨论》(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新华出版社,2005年。
[美]米切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华夏出版社,2003。
[美] 约瑟夫·塔洛,《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华夏出版社,2003。
[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
[加拿大] 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加拿大] 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美]柯克·约翰逊,《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Unit Three: Mass Communication as Cultural Processes
[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华夏出版社,2005。
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英]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文化和传播译丛),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
[英]杜盖伊 等,《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文化和传播译丛),商务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
[美]黛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2。
[美]约翰·R·霍尓与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文化和传播译从),商务印书馆,2002。
[英]约翰·塔洛克,《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4。
[英]戴维·莫利与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英]詹姆斯·库兰 [美]米切尔·古尓维奇/编,《大众媒介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6。
[英]罗杰·迪金森 拉马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 奥尓加·林耐/编,《受众研究读本》,华夏出版社,2006。
[英]詹姆斯·库兰,《媒体与权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美]道格拉斯·凯尓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译林出版社,2005。
[英]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出版社,2005。
陆绍阳
1、《电影作为社会实践》,格雷姆·特纳,高红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吉尔·布兰斯顿,闻钧、韩金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焦雄屏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世界电影史》,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陈旭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5、《中国电影艺术史略》 王云缦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6、《看电影的艺术》,约瑟夫·M·博格斯,张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7、《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中国电影出版社
8、《银幕艳史》,张真,上海书店出版社
9、《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张英进主编,苏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0、《审视中国-从学科史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张英进,南京大学出版社
11、《原初的激情:视觉性、性欲、民俗学与当代中国电影》,周蕾,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2、《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丹尼斯·麦奎尔,崔保国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13、《理解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王晓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14、《文化理论关键词》,丹尼·卡瓦拉罗,张卫东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15、《文化·镜像·诗学》,鲁晓鹏,天津人民出版社
16、《文化研究》,陶东风、和磊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