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原来,说不爱就不爱了
十六岁那年,第一次知道心动的感觉;第一次知道情为何物;第一次知道,哪怕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我依然会记得他。
但我更清楚地知道,这辈子我不可能只喜欢他一个。
所以当年逾古稀的电报员颤颤巍巍来到爱了一辈子的女人家里说:“我等了你51年9个月零4天”,我的惊讶远远多于感动。
他是疯了么?好女人千千万,何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52年里,他也没闲着,一共上了622个女人,这还不算完。他专门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每上完一个女人就记录一笔,格式是:女人的名字+一句话心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写电影短评。
让我们回到51年9个月零4天前的那一天。
电报员跑去富商家送信,无意间撞见了正在教仆人读书写字的富商女儿,四目相对,接下来的剧情便如歌词中唱得那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富商女背着父亲,跟电报员私定了终身。
东窗事发后,富商一气之下将女儿送往遥远的乡下。
然而这一举措并没能够斩断他们之间的爱火,两人一直通过电报来往。
电报员在灯塔前苦苦守候,发誓要为她守身如玉。
但是自从在船上被陌生女子夺走了第一次之后,他便疯狂地找女人发泄,期间不免也有几位他是付出过真心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欢愉,自然这是后话了。
几年后,一个人声鼎沸的集市,电报员远远地望见了富商女,她和仆人一路饶有兴致地边吃边逛。
他开心极了,拨开人群,凑到她耳边轻轻说道:“拱廊可不是加冕女神该来的地方。”
她猛地一回头,竟然是他!错愕、恐惧、惊慌,在那张娇美的面庞上迅速蔓延开来,唯独没有爱。
她的解释是:“我在看到你的瞬间,才意识到我们之间除了幻想,别无其它。幻想蒙蔽了我的眼睛。”
富商女无情地拒绝了电报员,单方面毁约了。
接下来,男二号——医生,出场了。
富商女疑似感染了霍乱,父亲不放心,请来当地最有名望的医生。
只见该名医生,头戴礼帽,身着风衣,体态修长,相貌英俊,风度翩翩。
是个女人都会沦陷。
医生解开她的上衣,将头紧贴在她的胸部——听诊。
那短短的几秒钟里,我分明看到富商女忘我地嗅着他的头发,沉浸在他的荷尔蒙中。
打那以后医生便展开了疯狂的攻势,先是以替她检查身体为借口,诊脉、检查舌头、检查眼睛、检查淋巴……总之,将她的脸光明正大地摸了个遍。
再是上演一场英雄救美的桥段,于拥挤不堪的人群中将她解救出来,一路为她保驾护航。
马车上,面对医生的炽热的双眸,她不知所措了,起伏不定的胸膛,躲闪的目光,娇羞的神情,这不就是少女怀春吗?
当天晚上她果真给他回信了,她答应了他的追求。
接下来的一切顺理成章,俩人结婚,度蜜月,怀孕,生子。
不料人到中年,医生却出轨了,被她发现了,他当着她的面承认了,次日他便跟情妇断了关系。
富商女并不领情,越想越气,一怒之下跑回了乡下,发誓要一辈子待在那里。
没多久,医生骑着马,千里迢迢赶了过来。
她满心欣喜,却要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来:“你来干什么?”
“我知道你不会放下架子自己回去的,所以我得来接你。”医生说。
两人和好如初,恩爱有加,如同新婚夫妻一般,迎来了婚姻的第二春,相伴到老,直至医生意外离世。
如电报员所愿,医生死在了富商女的前头,只是时间稍稍有点长,半个多世纪后。
前一刻白发苍苍的他还在跟年轻大学生享受着床笫之欢,下一刻他便兴冲冲地跑到富商女家里扮演情圣:“嫁给我吧!”
富商女的表现在我的意料之中,并没有被他的痴情打动,相反觉得超级恶心,她仍不住对着他大声咆哮:“你给我滚!我再也不要看到你!”
显然,她深爱着她的丈夫。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我就不懂了。
富商女跟电报员倾诉道:“他是个好人,一个好丈夫,我想没有比他更好的了。但是当我回首,我觉得我们的生活里,痛苦艰难大过快乐。太多无谓的争吵,太多怒火。”
咦?这段话我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哦,对了,五十几年前,她对着电报员说过类似的。
从此,她投入电报员的怀抱。
电影的末尾,俩人相互依偎,躺在床上。
船头,挂着一面黄色的旗子,假装该船感染了霍乱,船上除了他和她,再无任何人。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报员与富商女之间的相互一见钟情,谁也没办法否认。
那医生对富商女呢?不也是一见钟情吗?还有富商女对医生呢?说二见钟情不为过吧?
为何富商女和电报员之间的情感就值得被称颂,而与医生之间的情感却被简单粗暴地归纳为“婚姻的桎梏”呢?
这不公平。
在我看来,电报员对富商女的爱,是一种不可救药的偏执。
他爱的并不是她,他爱的是那个爱着她的自己。
他不是因为她这个人而爱,他是为了执念而爱,为了爱情而爱。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医生的爱,真实、鲜活、有瑕疵。
但我更清楚地知道,这辈子我不可能只喜欢他一个。
所以当年逾古稀的电报员颤颤巍巍来到爱了一辈子的女人家里说:“我等了你51年9个月零4天”,我的惊讶远远多于感动。
他是疯了么?好女人千千万,何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52年里,他也没闲着,一共上了622个女人,这还不算完。他专门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每上完一个女人就记录一笔,格式是:女人的名字+一句话心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写电影短评。
让我们回到51年9个月零4天前的那一天。
电报员跑去富商家送信,无意间撞见了正在教仆人读书写字的富商女儿,四目相对,接下来的剧情便如歌词中唱得那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富商女背着父亲,跟电报员私定了终身。
东窗事发后,富商一气之下将女儿送往遥远的乡下。
然而这一举措并没能够斩断他们之间的爱火,两人一直通过电报来往。
电报员在灯塔前苦苦守候,发誓要为她守身如玉。
但是自从在船上被陌生女子夺走了第一次之后,他便疯狂地找女人发泄,期间不免也有几位他是付出过真心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欢愉,自然这是后话了。
几年后,一个人声鼎沸的集市,电报员远远地望见了富商女,她和仆人一路饶有兴致地边吃边逛。
他开心极了,拨开人群,凑到她耳边轻轻说道:“拱廊可不是加冕女神该来的地方。”
她猛地一回头,竟然是他!错愕、恐惧、惊慌,在那张娇美的面庞上迅速蔓延开来,唯独没有爱。
她的解释是:“我在看到你的瞬间,才意识到我们之间除了幻想,别无其它。幻想蒙蔽了我的眼睛。”
富商女无情地拒绝了电报员,单方面毁约了。
接下来,男二号——医生,出场了。
富商女疑似感染了霍乱,父亲不放心,请来当地最有名望的医生。
只见该名医生,头戴礼帽,身着风衣,体态修长,相貌英俊,风度翩翩。
是个女人都会沦陷。
医生解开她的上衣,将头紧贴在她的胸部——听诊。
那短短的几秒钟里,我分明看到富商女忘我地嗅着他的头发,沉浸在他的荷尔蒙中。
打那以后医生便展开了疯狂的攻势,先是以替她检查身体为借口,诊脉、检查舌头、检查眼睛、检查淋巴……总之,将她的脸光明正大地摸了个遍。
再是上演一场英雄救美的桥段,于拥挤不堪的人群中将她解救出来,一路为她保驾护航。
马车上,面对医生的炽热的双眸,她不知所措了,起伏不定的胸膛,躲闪的目光,娇羞的神情,这不就是少女怀春吗?
当天晚上她果真给他回信了,她答应了他的追求。
接下来的一切顺理成章,俩人结婚,度蜜月,怀孕,生子。
不料人到中年,医生却出轨了,被她发现了,他当着她的面承认了,次日他便跟情妇断了关系。
富商女并不领情,越想越气,一怒之下跑回了乡下,发誓要一辈子待在那里。
没多久,医生骑着马,千里迢迢赶了过来。
她满心欣喜,却要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来:“你来干什么?”
“我知道你不会放下架子自己回去的,所以我得来接你。”医生说。
两人和好如初,恩爱有加,如同新婚夫妻一般,迎来了婚姻的第二春,相伴到老,直至医生意外离世。
如电报员所愿,医生死在了富商女的前头,只是时间稍稍有点长,半个多世纪后。
前一刻白发苍苍的他还在跟年轻大学生享受着床笫之欢,下一刻他便兴冲冲地跑到富商女家里扮演情圣:“嫁给我吧!”
富商女的表现在我的意料之中,并没有被他的痴情打动,相反觉得超级恶心,她仍不住对着他大声咆哮:“你给我滚!我再也不要看到你!”
显然,她深爱着她的丈夫。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我就不懂了。
富商女跟电报员倾诉道:“他是个好人,一个好丈夫,我想没有比他更好的了。但是当我回首,我觉得我们的生活里,痛苦艰难大过快乐。太多无谓的争吵,太多怒火。”
咦?这段话我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哦,对了,五十几年前,她对着电报员说过类似的。
从此,她投入电报员的怀抱。
电影的末尾,俩人相互依偎,躺在床上。
船头,挂着一面黄色的旗子,假装该船感染了霍乱,船上除了他和她,再无任何人。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报员与富商女之间的相互一见钟情,谁也没办法否认。
那医生对富商女呢?不也是一见钟情吗?还有富商女对医生呢?说二见钟情不为过吧?
为何富商女和电报员之间的情感就值得被称颂,而与医生之间的情感却被简单粗暴地归纳为“婚姻的桎梏”呢?
这不公平。
在我看来,电报员对富商女的爱,是一种不可救药的偏执。
他爱的并不是她,他爱的是那个爱着她的自己。
他不是因为她这个人而爱,他是为了执念而爱,为了爱情而爱。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医生的爱,真实、鲜活、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