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今天生日(附五言长诗一首)
中秋节已经过去一周了,每年每到过中秋,全家人也就意识到马上要给外婆过生日了。以前外婆身体好的时候,都是她亲自烧菜,全家人都过去贺寿的。随着年岁增加,外婆的身体越来越差,七八年前基本就干不成家务了,以后每年过生日时候才改成各家轮流在饭店请客给外婆祝寿。今年轮到我家了,妈妈早早就订好了酒店,静候日子到来。
我从上大学之后离家远,基本就无缘参加外婆生日宴会,因为外婆生日差不多是在阳历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之间,我刚开学没多久不便往返折腾,于是每逢外婆生日当天,我都会把提前编好的祝寿短信发到妈妈手机上,再由妈妈在宴席上当众宣读。上学时候由于喜欢写几句歪诗,所以渐渐地每年祝寿内容也基本都是一首五言或七言的打油诗。后来工作了没心思写诗了,祝寿短信也都停止诗歌创作了,搞得妈妈还很不高兴老嘟囔我咋不写诗了哩。
也许我妈是读我写的诗读多了,多少会潜移默化受点影响,我不写了她反倒喜欢拽文弄墨起来了,微信群里经常看她有感而发拽几句七言歪诗。虽然连韵脚都搞不清楚难以统一,但她评判的依据就是觉得读着顺溜就好,让我看得哭笑不得。不过就她们朋友圈内人的文化水平来看,她能绉几句歪诗、排列出那个整齐的阵势,已经很能唬住一众吃瓜群众了,并时常博得点赞喝彩。估计这也是她能越写越有劲的源动力吧。
随着通讯方式改变,如今都玩起了微信,以前发短信的祝寿方式显然out了。上午早早的就看见老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两首歪诗,立即鹤立鸡群,其他家人也都纷纷发文字祝福。我今年也算又重新捡起写诗的爱好,看到这架势当然不能落后,于是快到中午趁手头闲下来的工夫,稍作构思,作出五言长诗如下:
秋分天高远,薄云净澄空。
贺寿金意来,全家喜庆生。
佘太八旬五,青山不老松。
天伦孙绕膝,伉俪有仙翁。
孝女问寒暖,贤媳伺谦恭。
儿孙皆成器,四世一堂同。
古时帝王家,鲜有此殊荣。
惟愿家永旺,尽在杯酒中。
我从上大学之后离家远,基本就无缘参加外婆生日宴会,因为外婆生日差不多是在阳历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之间,我刚开学没多久不便往返折腾,于是每逢外婆生日当天,我都会把提前编好的祝寿短信发到妈妈手机上,再由妈妈在宴席上当众宣读。上学时候由于喜欢写几句歪诗,所以渐渐地每年祝寿内容也基本都是一首五言或七言的打油诗。后来工作了没心思写诗了,祝寿短信也都停止诗歌创作了,搞得妈妈还很不高兴老嘟囔我咋不写诗了哩。
也许我妈是读我写的诗读多了,多少会潜移默化受点影响,我不写了她反倒喜欢拽文弄墨起来了,微信群里经常看她有感而发拽几句七言歪诗。虽然连韵脚都搞不清楚难以统一,但她评判的依据就是觉得读着顺溜就好,让我看得哭笑不得。不过就她们朋友圈内人的文化水平来看,她能绉几句歪诗、排列出那个整齐的阵势,已经很能唬住一众吃瓜群众了,并时常博得点赞喝彩。估计这也是她能越写越有劲的源动力吧。
随着通讯方式改变,如今都玩起了微信,以前发短信的祝寿方式显然out了。上午早早的就看见老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两首歪诗,立即鹤立鸡群,其他家人也都纷纷发文字祝福。我今年也算又重新捡起写诗的爱好,看到这架势当然不能落后,于是快到中午趁手头闲下来的工夫,稍作构思,作出五言长诗如下:
秋分天高远,薄云净澄空。
贺寿金意来,全家喜庆生。
佘太八旬五,青山不老松。
天伦孙绕膝,伉俪有仙翁。
孝女问寒暖,贤媳伺谦恭。
儿孙皆成器,四世一堂同。
古时帝王家,鲜有此殊荣。
惟愿家永旺,尽在杯酒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