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业后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论毕业后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一,选择的底线不同
在一线城市里成长的孩子,毕业后百分之九十不会选择二三线城市。
二线城市成长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不会选择三线城市。
以此类推,底线在那里,不屑往后退,内心更明确。不一定知道什么,但知道绝对不想要什么。
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从小过惯优越生活的,是很怕失去的。
相对来说,农村的孩子,选择就更茫然,有的留在一线城市,有的选择二三线城市,有的直接回到老家。
二,对就业的心态不同
大部分农村的孩子都迫切的想就业,甚者,一出来或还没出来就开始打算。因为农村的孩子想留在城里,十分缺乏安全感,就必须先有工作,头一月尚且靠父母救济,但愧疚感更强。希望在父母供完大学后,自己可以独立,至少做到不依赖,有些,已经想着怎么报答。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他们得到的都是来之不易的,他们会越珍惜,越懂感恩。
城里的孩子相反就没那么急了,有的还有毕业旅行,有的一毕业就被送出国,或者工作早已有安排。剩下的也不急不忙,先玩够,然后想工作了还要想做什么好。这个过程有的人可以拖个一年半载。因为即使没有工作,留在这个城市,能立足是必然的。所以就小小任性了一些。
三,对压力的表现不同
就业的压力无非怕失业
大部分城里的孩子对失业没有太大的概念,前半年或者一年内,大半部分的工作都是不稳定的。但是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失业多了直接就不做了,回家休息,歇够了,想够了,再去找。如果在一线城市工作。压力大了,二线城市的顶多退回二线城市,三线的顶多退回三线。过程不会太着急。
但大部分农村出来的孩子,作出选择待在一线城市了就没得退,一年回家一次。十分独立的生活。相对更害怕失业,更害怕暂停,停下来便觉得不被社会所需要了。心里有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感觉。逢年过节,买得起车票时间却耗不起,时间都耗在路上了。所以没有回家那些,难免会有种:独在一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
赏
![]() |
一,选择的底线不同
在一线城市里成长的孩子,毕业后百分之九十不会选择二三线城市。
二线城市成长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不会选择三线城市。
以此类推,底线在那里,不屑往后退,内心更明确。不一定知道什么,但知道绝对不想要什么。
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从小过惯优越生活的,是很怕失去的。
相对来说,农村的孩子,选择就更茫然,有的留在一线城市,有的选择二三线城市,有的直接回到老家。
二,对就业的心态不同
大部分农村的孩子都迫切的想就业,甚者,一出来或还没出来就开始打算。因为农村的孩子想留在城里,十分缺乏安全感,就必须先有工作,头一月尚且靠父母救济,但愧疚感更强。希望在父母供完大学后,自己可以独立,至少做到不依赖,有些,已经想着怎么报答。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他们得到的都是来之不易的,他们会越珍惜,越懂感恩。
城里的孩子相反就没那么急了,有的还有毕业旅行,有的一毕业就被送出国,或者工作早已有安排。剩下的也不急不忙,先玩够,然后想工作了还要想做什么好。这个过程有的人可以拖个一年半载。因为即使没有工作,留在这个城市,能立足是必然的。所以就小小任性了一些。
三,对压力的表现不同
就业的压力无非怕失业
大部分城里的孩子对失业没有太大的概念,前半年或者一年内,大半部分的工作都是不稳定的。但是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失业多了直接就不做了,回家休息,歇够了,想够了,再去找。如果在一线城市工作。压力大了,二线城市的顶多退回二线城市,三线的顶多退回三线。过程不会太着急。
但大部分农村出来的孩子,作出选择待在一线城市了就没得退,一年回家一次。十分独立的生活。相对更害怕失业,更害怕暂停,停下来便觉得不被社会所需要了。心里有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感觉。逢年过节,买得起车票时间却耗不起,时间都耗在路上了。所以没有回家那些,难免会有种:独在一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
赏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