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华:一个浮华时代的思考者(转)
黄子华,何许人也?
对于内地观众,这个名字大多很陌生,在香港娱乐圈,黄子华可谓大名鼎鼎,其势力并不下于周星驰,刘德华等天王巨星,不过这股势力,并非来自电影,而是黄子华独创的“栋笃笑”。
“栋笃笑”顾名思义,就是站着讲笑话,其实远远并非那么简单。黄子华的栋笃笑,能够在台上连讲两三个钟头,每句话都能让观众暴笑不止,成为城中讨论的热门话题
今年的栋笃笑,从10月12号开始,连开十多场(貌似是14),场场暴满,就算是刘德华,陈慧琳的演唱会也没有如此魅力,究竟有什么好看的?2003年非典的时候,香港人人避忌,黄子华开栋笃笑,同样也是基本满做,观众都带着口罩到现场来听,为何?如今黄子华在加拿大开栋笃笑,门票销量非常火暴,这个人的来头如此之猛,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呢?
现在是凌晨6点,我终于决定来写写黄子华,试图来给大家一个完整的黄子华。他不仅仅是电影里面搞怪的人,不仅仅是一个台上做栋笃笑的人,更不单单是许多人所认识的莫探员。他经历了天堂和地狱,爬升到了云端,也曾经被踩在脚底。他经历了大喜和大悲,他放弃了许多,得到的,或许能够补偿。他经历了人生黯淡的三十年,迎来了上一个明媚的十年,跌倒的,或许是爬起来的动力。这一切,都在短短几年里才让别人熟知,却从来没有探究过,究竟幽默里含着多少泪?不要紧,我们可以看到今日的黄子华,也是由于四十几年的经历,才打造出今天这样一个成熟的男人,稳重,睿智,几乎具备了一切中年男人的优点,端的让一帮小mm激动。
在加拿大读哲学的子华,之前一直在香港上学吧。出身在一个破碎家庭,这个在92年栋笃笑《色、情、家庭》中都已经讲过。从以后的访谈来看,破碎的家庭对子华的性格影响至深,无论是对于生活,还是对于婚姻,似乎,破碎家庭的人更加有一种脆弱感,敏感。在《娱乐圈血泪史》里面,子华自嘲地说自己,跑过龙套,好不容易有个角色,还是演一个性无能。自己说被导演骂是常事。完全理解,世态炎凉,生活本来就不是童话。
幸好,他从来没有放弃。或许,当他决定抛开加拿大哲学学士学位的时候,他已经不准备给自己退路了。十几年在圈内沉沉浮浮,我相信,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看过了太多的嘴脸,所以才能讲的出一部《娱乐圈血泪史》,确实有血有泪。带泪的自嘲,更加让人猛然惊醒,小人物的梦想多么容易破碎。你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往上爬,永远不知道前面有什么艰辛等着你。可是,你还是要往前走,因为,你别无选择。
一直这样到了90年,已经三十的子华决定搏一搏。三十而立,这句话形容子华再贴切不过。《娱乐圈血泪史》,引进了栋笃笑这种简直是前无古人的艺术形式。本意只是要证明自己有实力,即使没有人看都要还一个心愿。谁知道,这样就红了。有时候运气是很微妙的事情,但是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时隔14年,我再来听《娱乐圈血泪史》,只是觉得今日的娱乐圈更加残酷,子华讲的一针见血,人性的卑微、丑恶、无奈、自私,全部一一看出,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怀疑他是不是以一种嘲讽的方式在看待这个生活,看待我们生存的世界。如果是,那么他是痛苦的么?因为他始终要生活在这个社会,我们谁都无力改变这个大社会。
欲罢不能。《色、情、家庭》、《跟着去边度》、《末世财神》、《秋前算帐》还有《十上十下》、《冇炭用》,一连就这样做下来,一直到去年2003年的《冇炭用》,许多香港人戴着口罩来听他讲栋笃笑。在这里,我想说,子华不是一个讲笑话的人,他讲的都是严肃并且现实的,只是,更加喜剧性,让观众听得舒服,在诙谐中不露声色地表达着生活的残忍。
这期间,子华拍了不少电影,只是可惜,这些电影并没有在票房或者口碑上得到主流媒体的赞扬,哪怕,子华演技不输给任何一位影帝。而子华的身份也很模糊,算是一个圈内人么?可是名气和才华完全不成正比。表演是子华一向追求的,但是总是欠缺一些运气吧。
1996年,第十五届金像奖颁奖典礼。我经常后悔,我为什么出生这么晚,作为一个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时代。我无缘目睹一些伟人风云的年代,仅存的已经随着阿拉法特的去世全部远去了,小到,我也无法目睹子华的成长,而只能够 在现在根据零星的报道,来追寻子华的足迹。扯远了。这一年,子华第一次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凭借的是《二月三十》这部鬼片。尽管,这部戏的导演邝文伟是金像奖的常客,但是多数人都把子华的提名堪称是凑数的表现。子华似乎被定型了,他讲栋笃笑,大家都不相信他学过哲学,不相信他识英文。人们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过,能讲的出这些的人,思想的深度,思考的独立,对于人格和勇气的拷问,究竟该如何承受?子华就这样不尴不尬地继续着自己的身份。
直到,直到《男亲女爱》。100集的情景喜剧,让dodo在当年无线台庆上封后,子华却因为不是无线的人,没有得到最佳男主角。我看事后的报道,不知道他有没有什么想法。可是,dodo为 他没有得奖,而落泪,子华说“她是第二个在工作上为我哭的女人”还说“欧阳振华得奖是实至名归。”我不想讨论那个人更应该得这个奖,人气,高达48点的空前收视记录,就是最好的证明。子华终于凭借这部剧让大家都认识,里面的台词确实非常精彩,智慧碰撞出幽默的火花,让人不紧想起栋笃笑,子华的功力至此总算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了。
还有一个让几乎整个 香江都认识的,就是他和dodo的绯闻。当时怎样,现在看事后报道,可能双方心里都动过一下,但是,一时的激情不等于生活,终于大家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次的访问中,dodo甚至说,和黄子华连好朋友都算不上。唉,何苦。为了另外一个男人,有必要这样么?女人何必将自己姿态放得这么低。而子华,还是牵起了现在女友的手。这让我想起徐志摩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是,转瞬间,就没有了踪影。脆弱的爱情,来的快,去的比你想象的还快。上一秒,你还在回味,下一秒,你就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依归。
绯闻一直陪伴着《男亲女爱》舞台剧结束,还有《须根秀》。拍摄《一文鸡保镖》的时候,子华遭到了导演生涯的大败,片子尚未看过,不敢置评。在电影圈可以说成绩平平,我实在为他鸣不平,演技他有,不够靓仔,名气不够大?也许,还欠缺一点运气。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只能推给命运。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命运足够强大到,无论你怎么努力,你努力的结果,都是朝着既定的命运又迈进了一步。
大概这个期间,子华来内地演了《非常公民》,我当时最大的感觉就是神似。这部戏引起的反响似乎不大,不过我很多内地同学就是看这部剧认识了他,当然谈不上喜欢,但是认识就已经不错了。栋笃笑由于粤语有自身的局限性,受众毕竟有限。
2003年的《冇炭用》,有人指责他变得圆滑,似乎没有以前的棱角了。无论怎样,大家都随着子华在一起成长,我们经历了太多,慢慢地会变得越来越不想说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说再多都没有用,你改变不了什么,你愤怒,永远在你自己的脑子里,愤怒着自己的愤怒。《冇炭用》好多内地的朋友都看了,可以说子华每一次都尽力了,这一次都不例外。
2004年.子华在网路上也很火,全部是由于金像奖上的一句说话。可知,这是他一向的为人,比如,他憎恨满清政府,让中国陷入一百多年的黑暗中。他也不满当下的政治,所以才讲《秋前算帐》,他是这样的敢做敢说,有承担的勇气,这个浮华时代,香港这个浮华娱乐圈少有的思考着的艺人。
2004,终于等到了他的《栋笃神探》,一部经典的片子,完全由主角搭配配角的光彩,吸引众人。冷幽默,犀利的对白,有些对白简直就是一针见血,比如“老板给你人工,一半是给你做事,一般就是用来受气的。”这个莫探员,体力九流,智力却超一流,可惜,由于这个原因,内地都拒绝引进,原因就是影响警察形象。内地观众又要无缘了,何况,精彩对白粤语听着才过瘾呢。牙尖嘴利的他和蔡少芬,将两个斗气冤家演的活灵活现,当真是一对活宝。子华这一次,终于再次走到前面,再次成为人气的焦点。很多人就是通过这部戏认识了他,其中当然也包括我,然后接着看栋笃笑,看一系列片子,最后震惊于他的才华。他的栋笃笑,简直是这个时代的异数,是香港娱乐圈的异数。我还等着下一场,下一场,我要亲自去香港听。
不知道子华明年准备怎么接戏呢?或者是准备栋笃笑?不担心,他永远要做到自己最好。我睁着睡眼打下这些文字,无非就是理理好久以来对他的印象,告诉更多人一个完整的黄子华。他严肃,他幽默,他睿智,他冷静,他也红过,衰过,踩低过,他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认认真真地在对待生活,对待自己。他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似乎比我们多一些思考,一些,需要在浮躁时候沉淀下来的思考。借助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才会保持迷乱城市中一份清醒,保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保持自己所剩无多的赤子之心。
对于内地观众,这个名字大多很陌生,在香港娱乐圈,黄子华可谓大名鼎鼎,其势力并不下于周星驰,刘德华等天王巨星,不过这股势力,并非来自电影,而是黄子华独创的“栋笃笑”。
“栋笃笑”顾名思义,就是站着讲笑话,其实远远并非那么简单。黄子华的栋笃笑,能够在台上连讲两三个钟头,每句话都能让观众暴笑不止,成为城中讨论的热门话题
今年的栋笃笑,从10月12号开始,连开十多场(貌似是14),场场暴满,就算是刘德华,陈慧琳的演唱会也没有如此魅力,究竟有什么好看的?2003年非典的时候,香港人人避忌,黄子华开栋笃笑,同样也是基本满做,观众都带着口罩到现场来听,为何?如今黄子华在加拿大开栋笃笑,门票销量非常火暴,这个人的来头如此之猛,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呢?
现在是凌晨6点,我终于决定来写写黄子华,试图来给大家一个完整的黄子华。他不仅仅是电影里面搞怪的人,不仅仅是一个台上做栋笃笑的人,更不单单是许多人所认识的莫探员。他经历了天堂和地狱,爬升到了云端,也曾经被踩在脚底。他经历了大喜和大悲,他放弃了许多,得到的,或许能够补偿。他经历了人生黯淡的三十年,迎来了上一个明媚的十年,跌倒的,或许是爬起来的动力。这一切,都在短短几年里才让别人熟知,却从来没有探究过,究竟幽默里含着多少泪?不要紧,我们可以看到今日的黄子华,也是由于四十几年的经历,才打造出今天这样一个成熟的男人,稳重,睿智,几乎具备了一切中年男人的优点,端的让一帮小mm激动。
在加拿大读哲学的子华,之前一直在香港上学吧。出身在一个破碎家庭,这个在92年栋笃笑《色、情、家庭》中都已经讲过。从以后的访谈来看,破碎的家庭对子华的性格影响至深,无论是对于生活,还是对于婚姻,似乎,破碎家庭的人更加有一种脆弱感,敏感。在《娱乐圈血泪史》里面,子华自嘲地说自己,跑过龙套,好不容易有个角色,还是演一个性无能。自己说被导演骂是常事。完全理解,世态炎凉,生活本来就不是童话。
幸好,他从来没有放弃。或许,当他决定抛开加拿大哲学学士学位的时候,他已经不准备给自己退路了。十几年在圈内沉沉浮浮,我相信,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看过了太多的嘴脸,所以才能讲的出一部《娱乐圈血泪史》,确实有血有泪。带泪的自嘲,更加让人猛然惊醒,小人物的梦想多么容易破碎。你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往上爬,永远不知道前面有什么艰辛等着你。可是,你还是要往前走,因为,你别无选择。
一直这样到了90年,已经三十的子华决定搏一搏。三十而立,这句话形容子华再贴切不过。《娱乐圈血泪史》,引进了栋笃笑这种简直是前无古人的艺术形式。本意只是要证明自己有实力,即使没有人看都要还一个心愿。谁知道,这样就红了。有时候运气是很微妙的事情,但是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时隔14年,我再来听《娱乐圈血泪史》,只是觉得今日的娱乐圈更加残酷,子华讲的一针见血,人性的卑微、丑恶、无奈、自私,全部一一看出,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怀疑他是不是以一种嘲讽的方式在看待这个生活,看待我们生存的世界。如果是,那么他是痛苦的么?因为他始终要生活在这个社会,我们谁都无力改变这个大社会。
欲罢不能。《色、情、家庭》、《跟着去边度》、《末世财神》、《秋前算帐》还有《十上十下》、《冇炭用》,一连就这样做下来,一直到去年2003年的《冇炭用》,许多香港人戴着口罩来听他讲栋笃笑。在这里,我想说,子华不是一个讲笑话的人,他讲的都是严肃并且现实的,只是,更加喜剧性,让观众听得舒服,在诙谐中不露声色地表达着生活的残忍。
这期间,子华拍了不少电影,只是可惜,这些电影并没有在票房或者口碑上得到主流媒体的赞扬,哪怕,子华演技不输给任何一位影帝。而子华的身份也很模糊,算是一个圈内人么?可是名气和才华完全不成正比。表演是子华一向追求的,但是总是欠缺一些运气吧。
1996年,第十五届金像奖颁奖典礼。我经常后悔,我为什么出生这么晚,作为一个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时代。我无缘目睹一些伟人风云的年代,仅存的已经随着阿拉法特的去世全部远去了,小到,我也无法目睹子华的成长,而只能够 在现在根据零星的报道,来追寻子华的足迹。扯远了。这一年,子华第一次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凭借的是《二月三十》这部鬼片。尽管,这部戏的导演邝文伟是金像奖的常客,但是多数人都把子华的提名堪称是凑数的表现。子华似乎被定型了,他讲栋笃笑,大家都不相信他学过哲学,不相信他识英文。人们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过,能讲的出这些的人,思想的深度,思考的独立,对于人格和勇气的拷问,究竟该如何承受?子华就这样不尴不尬地继续着自己的身份。
直到,直到《男亲女爱》。100集的情景喜剧,让dodo在当年无线台庆上封后,子华却因为不是无线的人,没有得到最佳男主角。我看事后的报道,不知道他有没有什么想法。可是,dodo为 他没有得奖,而落泪,子华说“她是第二个在工作上为我哭的女人”还说“欧阳振华得奖是实至名归。”我不想讨论那个人更应该得这个奖,人气,高达48点的空前收视记录,就是最好的证明。子华终于凭借这部剧让大家都认识,里面的台词确实非常精彩,智慧碰撞出幽默的火花,让人不紧想起栋笃笑,子华的功力至此总算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了。
还有一个让几乎整个 香江都认识的,就是他和dodo的绯闻。当时怎样,现在看事后报道,可能双方心里都动过一下,但是,一时的激情不等于生活,终于大家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次的访问中,dodo甚至说,和黄子华连好朋友都算不上。唉,何苦。为了另外一个男人,有必要这样么?女人何必将自己姿态放得这么低。而子华,还是牵起了现在女友的手。这让我想起徐志摩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是,转瞬间,就没有了踪影。脆弱的爱情,来的快,去的比你想象的还快。上一秒,你还在回味,下一秒,你就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依归。
绯闻一直陪伴着《男亲女爱》舞台剧结束,还有《须根秀》。拍摄《一文鸡保镖》的时候,子华遭到了导演生涯的大败,片子尚未看过,不敢置评。在电影圈可以说成绩平平,我实在为他鸣不平,演技他有,不够靓仔,名气不够大?也许,还欠缺一点运气。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只能推给命运。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命运足够强大到,无论你怎么努力,你努力的结果,都是朝着既定的命运又迈进了一步。
大概这个期间,子华来内地演了《非常公民》,我当时最大的感觉就是神似。这部戏引起的反响似乎不大,不过我很多内地同学就是看这部剧认识了他,当然谈不上喜欢,但是认识就已经不错了。栋笃笑由于粤语有自身的局限性,受众毕竟有限。
2003年的《冇炭用》,有人指责他变得圆滑,似乎没有以前的棱角了。无论怎样,大家都随着子华在一起成长,我们经历了太多,慢慢地会变得越来越不想说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说再多都没有用,你改变不了什么,你愤怒,永远在你自己的脑子里,愤怒着自己的愤怒。《冇炭用》好多内地的朋友都看了,可以说子华每一次都尽力了,这一次都不例外。
2004年.子华在网路上也很火,全部是由于金像奖上的一句说话。可知,这是他一向的为人,比如,他憎恨满清政府,让中国陷入一百多年的黑暗中。他也不满当下的政治,所以才讲《秋前算帐》,他是这样的敢做敢说,有承担的勇气,这个浮华时代,香港这个浮华娱乐圈少有的思考着的艺人。
2004,终于等到了他的《栋笃神探》,一部经典的片子,完全由主角搭配配角的光彩,吸引众人。冷幽默,犀利的对白,有些对白简直就是一针见血,比如“老板给你人工,一半是给你做事,一般就是用来受气的。”这个莫探员,体力九流,智力却超一流,可惜,由于这个原因,内地都拒绝引进,原因就是影响警察形象。内地观众又要无缘了,何况,精彩对白粤语听着才过瘾呢。牙尖嘴利的他和蔡少芬,将两个斗气冤家演的活灵活现,当真是一对活宝。子华这一次,终于再次走到前面,再次成为人气的焦点。很多人就是通过这部戏认识了他,其中当然也包括我,然后接着看栋笃笑,看一系列片子,最后震惊于他的才华。他的栋笃笑,简直是这个时代的异数,是香港娱乐圈的异数。我还等着下一场,下一场,我要亲自去香港听。
不知道子华明年准备怎么接戏呢?或者是准备栋笃笑?不担心,他永远要做到自己最好。我睁着睡眼打下这些文字,无非就是理理好久以来对他的印象,告诉更多人一个完整的黄子华。他严肃,他幽默,他睿智,他冷静,他也红过,衰过,踩低过,他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认认真真地在对待生活,对待自己。他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似乎比我们多一些思考,一些,需要在浮躁时候沉淀下来的思考。借助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才会保持迷乱城市中一份清醒,保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保持自己所剩无多的赤子之心。
-
三两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1-27 15: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