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The Cure忠实乐迷的日记(2)
下载到2002年Cure在Nyon的现场节选。表演的都是高级作品,看得好高兴!
内容为:
01•《out of this world》(来自2000年《Bloodflowers》专辑)
02•《want》(来自1996年《Wild Mood Swings》专辑)
03•《plainsong》(来自1989年《Disintegration》专辑)
04•《prayers for rain》(来自1989年《Disintegration》专辑)
05•《trust》(来自1992年《Wish》专辑)
06•《the kiss》(来自1987年《Kiss Me,Kiss Me,Kiss Me》专辑)
07•《100 years》(来自1982年《Pornography》专辑)
08•《39》(来自2000年《Bloodflowers》专辑)
09•《bloodflowers》(来自2000年《Bloodflowers》专辑)
我第二次听到《want》现场版本,这两次都不如唱片中的感觉。这首歌曲截至到1996年应该算The
Cure乐队的所有歌曲中很重的一首。第一次听因为被Smith愤恨悲苦的力度感染而大哭不止。现场中,调控不很出色,Smith的主音吉他声音非常靠后,而且他弹琴的力度也没有唱片中的果决。演唱,这个……主要是这首歌不适合做现场,不出什么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Smith找个没人的背静地儿使劲吼一顿就行了。这样的歌曲都是给自己演唱的,为观众演唱冲击力就减弱了。
在《plainsong》的前奏部分没有Smith的演奏,喝完水他就在台上乱溜达,与台下的人们示意性说了两句话。镜头顺着他的视线延伸开去,台下万千观众,Smith就静静的看着大伙,之后转身走向麦克风准备演唱。这时的镜头没有动,就照着他的背影,画面右下方全都是观众。此刻的感觉非常复杂,Smith转身之前脸上漾着微笑,可转过身去的背影稍显凄凉,海茫茫的观众一致望向他,让整部画面又显得很幸福,加上《plainsong》这首曲子做映衬,好像时光哗哗的流淌,一下子就是三十年似的……
现场中《prayers for rain》,Smith总把第二段的“Prayers for
rain”这句声音拉得很长很长。不管怎么说现在比起十几年前他老了,近年来演唱到此总是没有1989年发行的《Entreat》Live中的那么好,那个长音真是通透!因为他不用颤音,想把声音运这么长,不是光靠底气就可以的,要求喉咙不能有一点瑕疵,润泽有力。年轻就有年轻的优势,看1986年的《In
Orange》Live,要唱多高多急的音调之前Smith都跟没事人似的,不用准备张嘴就来,还特有效果。现在,哎,光看他在那里拔气了。
《the
kiss》还是很激情,和《Trilogy》中的相比演奏上基本没多大区别,就是Smith用的吉他不一样,音色不同。《Trilogy》中的吉他音色很饱满,听起来很有闯劲。Nyon现场中Smith所用吉他音色偏高锐,听起来显得轻薄些了。
嗯,Smith可真胖啊。演出过程中他尽情的Solo,镜头来回切换围绕着他,那个狗熊般的背影太可怕了,就像广告里小浣熊一样摇晃着像灌了水的气球一般的肥屁屁。很多Solo时Smith极少看手下的琴,总目是远方,一脸较劲的样。
小死2005-06-11, 05:20
■我到底是谁?2005年5月1日书
http://tinypic.com/4sy3nn
在The Cure1987年专辑《Kiss Me,Kiss Me,Kiss Me》中有首歌曲叫《Why Can't I Be
You?》。这首歌曲是这张专辑的主打曲目,拍了MV,先专辑一步发行单曲。在2002年德国woodstage音乐节的采访中Smith说:“那样做是我们成心安排的,商业效果很好。”
因为这首歌曲,我差点就讨厌《Kiss Me,Kiss Me,Kiss
Me》了。这张专辑是很商业化的,里面有着很多首讨好人的歌曲,这一点Smith从不避讳。从迎合市场的程度上说,《Kiss Me,Kiss Me,Kiss
Me》是The Cure乐队最没有尊严的一张专辑。我说得过于严重了……
听起来《Why Can't I Be You?》浮躁轻佻,当时Smith在舞台上穿着Betty
Boop的T恤衫,鲜艳的口红,性感的搔首弄姿的演唱着这首歌曲,看得我后背直发毛……这首歌曲像是掉进了油锅里,蒸腾翻转,吱吱啦啦的发着响声,也不知道这响声是兴奋造成的还是疼痛造成的。那像是永不停下来劲儿,我真是讨厌死了。讨厌不诚恳的Smith!
后来为了排除这种不完全的认知就把歌词翻译过来看看意思。哎,知道了意思倒伤心起来。
《Why Can't I Be You?》(来自《Kiss Me,Kiss Me,Kiss Me》专辑)
你是这么光彩照人, 我将为你做任何事!
我将从你的脚丫子吻起
直到你的头顶!
你是如此的完美!
你像雨一样的天然正确!
你让我
一次又一次的充满渴望
你做的每件事都是无法拒绝的
你做的每件事都直接值得热吻
为什么我不是你?
我要转着圈跑
直到喘不过气
我要把你吃掉
或者拥你至死
你是这么美妙!
好的不像真的!
你让我
你让我对你产生难填的欲望
你做的每件事都那样的精致
你做的每件事都象天使所为
为什么我不是你?
你回头的时候让我头晕
你让世界上下颠倒
我被重击我被叮咬我被掉挂我被烹煮
我像胶水一样被粘着!
我要你
我需要被你填满,没够儿
你做的每件事简直有如梦幻
你做的每件事是那么喷香
为什么我不是你?
为什么我不是你?
为什么我不是你?
你就是“优雅”,你就是“端庄”!
那件事情大家都知道,1986年Smith非常厌烦很多歌迷模仿他的装束一赌气把头发剪了,留着小平头出现在MTV电视台的节目上造成一片哗然。这件事几乎在每篇介绍The
Cure的文章中都可以找到,也将近成了Smith的人格标志。照他的话说,他一直在和成为一个明星作斗争。可毕竟他是媒介人物,免不了明星效应,即使他不情愿这个规律也不可更改。在这之后他又乖乖的把头发留长。没办法,他完全走上了不归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委曲求全或许是息事宁人的好方法。
如果思路明晰,显而易见《Why Can't I Be
You?》这首歌曲是Smith以极端歌迷的心态创作的,并以那种烧包儿的盲目热情演唱了这首歌曲。最讽刺的是还以这首歌作为主打单曲赢得了良好的商业效应。我想当时的Smith心里一定非常过瘾,这好像是他对某些人的惩罚。但从另一种角度说,极端的歌迷把Smith逼到这个地步也够凄惨的。
我机器里累积The
Cure的图片有四千多张,有很多是Smith与歌迷的合影。Smith总是非常照顾他人情绪,相当体贴,这么多的影像记录从没有见他不耐烦过。但他真的很喜欢那种状态么?有太多的行为表示出他心里极度厌烦,也不止一次的在歌词中恳求极端的歌迷放过他。他真有点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看着他1987年左右在舞台上情绪高涨的演唱《Why Can't I Be You?》,我心里有种不知何去何从的伤感。
多年以后,在《The Cure - Greatest Hits》中再次收录了这首歌曲。十八首精选曲目,The
Cure用Unplugged的形式重新演唱了一遍。那些昔日让我讨厌的歌曲如今唱来别有一番风味,其中包括《Why Can't I Be
You?》。可能是时过境迁,再唱这些歌曲,我所感受到更多的是轻松愉悦,Smith也挺开心的样子。
前几天,我发现在2004年发行的《Taking Off》和《Alt.End》单曲中都有收录一首叫《Why Can't I Be
Me?》的歌曲。官方网站上提供了相应的歌词。打开来看,里面却是《Why Can't I Be
You?》的内容。我意识到这有点不对劲儿,一个由创作者自行管理的官方网站竟然会出现这种错误?我猜想Smith在做障眼法,放着烟雾弹。这种想法来自对《The
Cure》这张新专辑的认识,它完全摒弃以前The
Cure风格的延续,重新开始。Smith的态度也是想恢复自我,不再顾及市场,不再妥协下去。他是个感情化的人,很多歌词虽说不是完全的事实,但绝对可以保证他当时的心情是那个样子的。很多时候都把这种情形用他很擅长的形式记录下来。也许这感情太过真挚,所以展示上有所保留,就小心翼翼的隐藏起来,等着有心人来发现它,感受它。这种行为和Smith太吻合了,他的眼睛躲在黑色眼影后面,你要多么认真的观察才可以了解它们是否含泪。
没有歌词,我就到网络上搜索这首歌曲是否有下载。终于找到,抓心挠肝儿的盼着下载完毕,之后一听果然和我预料的一样,他在表述自我,转变中的自我。用这种形式告诉关心他的人们,他的心意所指,他的情绪状态。我很高兴发现了这件事情,真希望我也可以算上真正关心爱护Smith的人。
《Why Can't I Be Me?》和《Why Can't I Be You?》主旋律上没有多大关系,只有Why Can't I Be
Me(You)?这一句是相同的。在《Why Can't I Be
You?》中,歌者不厌其烦的唱到:“我为什么不是你?我为什么不是你?我为什么不是你?我为什么不是你?”像是一个头脑发热的小屁孩儿怨天尤人的发牢骚。
在《Why Can't I Be
Me?》中却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为什么我不能……不能做我自己?”这种欲言又止的艰难让我感到Smith胸中的苦闷。忧郁的吉他旋律应着Smith避世而艰难的情绪让这首歌曲伤感极了。
《Why Can't I Be Me?》(来自《Taking Off》单曲 和《Alt.End》单曲)
我这么努力,却只是为了复习
关心我想知道的 和我做的
制造你们曾看到的那些,我病态的那一面的天性
显示这是唯一做事的方法
从不走得太远 也不待得太晚
你喜欢琢磨我想说什么 我说了什么话
或许就是那些我展现出来的病态的天性
显示这是唯一要知道的
显示这是唯一可走的路
可是为什么我不能做我自己!!
我并不想吓着你们的
当我根本没做什么也没真失去什么的时候
带走所有那些你们早知道的 我的病态的天性吧
它显示那才是唯一的感受的方法
总运转着我真的展现着的(一个什么球,听不清楚所以这词拿不准。)
对不起了 每次都让它这么运转起来
带走所有我曾经演奏出的病态的天性
你们显示那是唯一可说的话
你们显示那是唯一的路
可为什么我不能就做我自己!!
《Why Can't I Be Me?》
i try so hard to just review
care for what i want to know and what i do
make my sicking nature all you ever see
to show it's the only way to do
never go too far ever stay too late
love you what i think about and what i say
maybe sicking nature what i ever show
to show it's the only one to know
to show it's the only way to go
but why can't i be me
i don't want to freekin' done with you
when i never ever did and never lose
take my sicking nature all you ever knew
to show it's the only way to feel
always running****(听不清这个词) i really show
dairy sorry everytime to make it go
take my sicking nature all i ever play
you show it's the only one to stay
you show it's the only way
but why can't i be me
小死2005-06-11, 05:28
■瓦解中的分崩离析,最终将还原矛盾。2005年5月4日书
《Disintegration》 瓦解
(来自1989年《Disintegration》专辑)
我错过了那背叛之吻
虚无的无羞耻的吻
那黑色而柔软的
紧张的上升到我的这一边
嘴、眼、心都在流血
流进了渐渐涨水的贪婪之溪
渐渐的,它开始需要自由的流淌
我的群落
我错过了背叛之吻
在我送上嘴唇之前的疼痛的吻
单单为了一块嫩些的肉的爱 散发着恶臭
还有它所发出的声音
当它在深处切断
弯曲的膝盖正在站起
欺诈之瘾
渐渐的 它开始需要自由的蔓延
我的群落
但我从来没说我会待到最后
所以我把宝贝们留给了你 只期盼着间或的频率
怀着保住秘密的希望 像这样尖叫着
对我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尖叫着
我给你留下照片
那些欺诈的画面
污点留在地毯上
留在舞台的布景中
那些关于在梦里呢喃的幸福的歌儿
当我们其实都自知
结局到底是会怎样……
就这样一切都转回来了 再次分崩离析
再次支离破碎就好像我是玻璃做的人儿
在我的背后 再次将它拼好
再次因为对睡眠的恐惧 摒住呼吸
在我的脑后 再次将它举起
再次深深的砍入骨髓深处
循环,往复,循环,往复
它又再散开
一次 一次 又一次
现在我知道我将变成碎片
我将掏出我的心
把它喂给任何一个人
因为同情而哭泣
鳄鱼的哭泣 因为众人的爱
和那来自每个人的三声喝彩
眼泪穿过天空
穿过房顶的玻璃
穿过你嘴唇上的厚彩
穿过你眼的嘴唇
穿过针眼
对我来说 比起再次感觉到完整
接近天国会更为容易
我从未说我会留到最后
我知道我会给你留下孩子们和我的所有
在诚实的洞穴中像这样尖叫着
向我一遍遍的如此尖叫着
我留给你了相片
那些欺诈的画面
地毯上的污点 还有
记忆中的污点
在梦中还呢喃着幸福的歌谣
当我们其实都自知
结局总是怎样
结局总是怎样……
在最初的时间里,阅读一篇介绍The Cure的文章了解到:《Disintegration》的创作是因一则新闻有感而发,新西兰有两名男孩在The
Cure音乐声中自杀,这使乐队成员很震惊。
暂且把这件事情当百分之百的真实。最开始听Cure的日子里,看到这则消息我并没像The
Cure乐队成员那样震惊,反而认为极度正常,并坚信着因为Cure音乐自杀的人一定还有很多,只是没有在媒体显露出来罢了。在治疗旅程的第一个月里,我没有任何办法摆脱晦暗压抑的心情,然而对Cure音乐的渴望却无止无休。回想起来那是可怕的一个月,Cure挥发出的被动力,让我不自知的旋转其中。这谁也怪不得,我认知的Cure就是那个样子。
我生性敏感,所以有不良反应也没觉得奇怪。我自知比较坚强,自杀的事也不在我的想象范围之内,但却理解那些不更世事的少年听着Cure冲动之下了结自己生命的行为。如果够认真,听者轻的一定会感到伤心压抑,重的自杀也成了平常事。
喜欢忧郁伤感的东西,这是我潜意识中的爱好。听Cure到头来却提出了一个疑问,在‘治疗’这个名头下,实际内容却是伤人的,有点讽刺。
从《Why Can't I Be
Me?》的歌词中可以了解到,Smith很多时候都在刻意强调着自己病态的一面,他并不情愿那样做,为了乐队风格的延续,为了种种原因,他把自己包装起来。对此行为的反省意识不同程度的在很多年里间或的传递给听者。
对比起来《Disintegration》是比较严重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词Smith写得相当晦涩厄口难咽,翻译起来非常困难,直至最后某某都表示有太多的意识因为语言差异没有办法转换过来,一点也不能。本身英文歌词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某某尽量直译过来以求离正弦近一些。
不管中文翻译表现的意识是否完全,其中却可易如反掌的找到一些可怕的自责言语。因为两个男孩自杀的恐怖事件发生,让Smith的心理起伏波澜。
翻译歌词的时候某某对我说了一些话:“我觉得既然这样说,那两个男孩自杀Smith用不着不安。对歌词的理解是读者的事情,如果我写了什么,有人看了自杀了我是不会不安的,怎样做是读者的事,与创作者无关。除非一种情况,我所写的不是我真正想说的,我的感受,
对自己所写的问心有愧。因为一些惯性也好,为了维持自我形象或者更直接的为了能挣到更多的钱。我觉得现在这歌词中的忏悔,透露出这种情绪。”
嗯,是。这样说,我特想找出Smith虚情假意的那些歌词来看看,哈哈哈,是那些呢?
多年以前直至现在我都迷恋着一位歌手写的歌词,当我把自己所理解的含义解释给某某听,她却说:“那已经不是歌手写的了,这歌词是你的了。”嗯,以前就总是说,小说是一面镜子,你可以感受到的都是你自己。我想歌词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并不刻意想了解Smith到底要说什么,这没有意义,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态度,和他的情绪。或许文字可意捏造事实可以杜撰,但态度不会更改,情绪不会虚假。
唱歌表达情绪是要借题发挥的,借的‘题’就是歌词。只要歌者情绪低落就是恭喜发财的歌曲也可以传达出伤感。歌词,了解就好了,没必要深究。
我愿意相信当时的Smith非常不安愧疚,自责到把自己形容成魔鬼。我不敢想象这样的情形继续下去会出现什么状况,还好人总是会长大成熟起来。
2002年德国woodstage音乐节记者对Smith采访中提到歌迷的极端行为问Smith怎样看。记者:“有没有自责的心理?”Smith:“没有,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的时候歌迷应该知道,我们没做什么的时候歌迷也应该知道。”
看到此的时候我和某某很惊讶,并且笑了一会儿。惊讶的是Smith回应说没有,笑了一会是因为Smith对自己的歌迷要求真高!哈哈。
在了解Smith的日子里,对他概括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矛盾。这个词在我所记录的那些文字中基本上没有找到,但心里却一直这样想。这种矛盾来自自我挑战,自我否定,自我反省。Smith虽年过四十,但还是在不停的在与成长作斗争,同时盼望成长。看起来很有生气,总是长不大,可爱的要命。不像一些人站在舞台上时就已经老了。(好比Dire
Straits乐队,我始终就没感觉他们年轻过。这只是举例子,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虽然情绪很低沉,但我对某某快乐的说,听Cure一下子让我觉得年轻很多,好像回到了中学,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哈哈。
“我们总是面对着慢慢叠合起并朝着这儿倒下的未来
不可思议地把它料理得好好的 继续活下去
这一定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只想着先把眼前的事给弄好再说的关系
但这想法
有时是正确的 有时也可能错了”
一直很喜欢这段话,生活不可思议充满未知感,你会去怎么做?是挑战它还是迎合它,坚定着信念到头来真的可以正确么?……
瓦解中的分崩离析,最终将还原矛盾。
《alt.end》转变•结束(来自2004《The Cure》专辑)
是啊 这是个广阔光明美丽的世界
就在门的另一边
有着60亿张美丽的脸孔
可我以前全都见过……
不 这不是说耗尽了你什么的
也不是对和错的事儿
只是说对于我 它已经结束了 完了
它曾经来过 但也走了
而且我不想再来一次 我不要重新开始
不 我不想再来一次 我要这就是结束
我就要在这儿结束 我不要重新开始
我要这就是我们做的最后一件事
为了我也为了你
为了我所有成真的梦
对 我知道我应该关心你是不是会跟着我一起来
对 我该关心你走不走
真的应该关心你对于我的爱或者是恨
对我该关心…但我不
而这不是说放弃你之类的
也无关啥做还是死的抉择
只是对我来说 它完了 过去啦
里面已经没有任何剩余的地儿
这两天一点安稳的睡眠都得不到,楼群里面有户人家死了人,请了很多道士和尚来超度,吹吹打打很吵人!震天动地二里地以外都能听得到,这人死了死了都不给周围人留下好印象。人死了搞这些形式也不是做什么,活着的时候子女多多的孝顺比什么么不强?
今天他们出殡,所以我自然被喧闹鞭炮吹鼓乐吵醒,就知道早上会这样昨天晚上我提前睡下了,情况还好一些。
昨天晚上某某问我有什么文案需要翻译,我把Cure 2004年专辑的歌词给她之后才想起来本想了解一下八十年代初期那些所谓的朦胧歌词的事儿,过些时候再说吧。
在2004年The Cure的新专辑《The
Cure》中非常喜欢《alt.end》这首歌曲,当时在法国的一次演出Smith演唱这首歌曲的效果要比唱片中的感觉好。这么多年第一次听到他把嗓子唱破,好有力,非常出效果。整体上听《The
Cure》并没有伤感的一面,从情绪上感觉倒是多了一些义愤填膺的劲头儿。
对我来说Smith如今在歌词里说什么都不重要。或许记录了一个时期的感受。它们象是某种宣言但千真万确成不了真。这个时候,作为我真是满足,我为自己听不懂他在唱什么而感到满足。
我有点烦,这该死的Smith为什么还不把The Cure
解散掉!?通过了解我知道他维持这支乐队非常困苦,也几经重申坚持已无意义,可到头来他还是在继续着。不解散乐队,我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他一生的心血。
总喊“狼来了”,这狼总也不来可真没劲!有朝一日狼真的来了,我就盼着那凶猛的恶兽把Smith大卸八块连根毛儿也别剩下全吞进肚子里去。这算是我的诅咒吧!
据我所知,The Cure乐队与新公司签订了三张专辑的合同,其中还包括修复再版2000年以前所有专辑和出版一些精选的计划。2004年的《The
Cure》是合同中的第一张专辑,后面还有两张呢。我真是不知道以后的专辑Smith在歌词里还会写些什么?我好像是在等着看乐儿,看看他到底还会怎么耍!
我盼着他把Cure
解散做自己的东西,或者不做或者怎么样都行,但这样继续着Cure真是太痛苦了,我都替他难受。显然,我并不是他歌词中所指的那个“你”,即使我也算关心他的人。
他如果真的离开,那和死了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可怕的就是屋子里躺个死人,屋子外面闹哄哄,念经的,超度的,吹喇叭的,敲鼓的,放鞭炮的,烦死人了!搞这么大动静就是告诉周围认识或者不认识他的人们:“有个该死的人已经死了!”有没有动静他也死了,何必呢?
前几天我把王菲的《浮躁》送给了某某,这张几乎绝版的唱片是我购买王菲两张专辑的其中一张。说到珍贵我不该将它送人,可眼睁送给某某比我总冷落它要强得多。他认认真真地听完了对我说:“我知道你后来为什么这么讨厌王菲了。”因为《浮躁》某某觉悟了一些事情,可他说恨我,因为昔日沉迷的心情已经不在了。我安慰他说这是超脱,到了高一些的境界就可以寻找更能使你快乐的事物。
反过来我想到,超脱是种重生,但对于过去来说就是死亡。一些事情我已经死亡很多次不免有点伤感。
Smith放弃Cure的时候也是一种超脱吧,也是一种重生吧。对于沉迷于Cure的人们,那就是死亡吧。我不知道自己站在哪个位置,即使感受到的是Smith的亡故,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希望他死。
嗯,我盼着他死,但就怕他老不死的嘴上总说要死但老也不死!!!长此以往非成老妖精不可。
内容为:
01•《out of this world》(来自2000年《Bloodflowers》专辑)
02•《want》(来自1996年《Wild Mood Swings》专辑)
03•《plainsong》(来自1989年《Disintegration》专辑)
04•《prayers for rain》(来自1989年《Disintegration》专辑)
05•《trust》(来自1992年《Wish》专辑)
06•《the kiss》(来自1987年《Kiss Me,Kiss Me,Kiss Me》专辑)
07•《100 years》(来自1982年《Pornography》专辑)
08•《39》(来自2000年《Bloodflowers》专辑)
09•《bloodflowers》(来自2000年《Bloodflowers》专辑)
我第二次听到《want》现场版本,这两次都不如唱片中的感觉。这首歌曲截至到1996年应该算The
Cure乐队的所有歌曲中很重的一首。第一次听因为被Smith愤恨悲苦的力度感染而大哭不止。现场中,调控不很出色,Smith的主音吉他声音非常靠后,而且他弹琴的力度也没有唱片中的果决。演唱,这个……主要是这首歌不适合做现场,不出什么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Smith找个没人的背静地儿使劲吼一顿就行了。这样的歌曲都是给自己演唱的,为观众演唱冲击力就减弱了。
在《plainsong》的前奏部分没有Smith的演奏,喝完水他就在台上乱溜达,与台下的人们示意性说了两句话。镜头顺着他的视线延伸开去,台下万千观众,Smith就静静的看着大伙,之后转身走向麦克风准备演唱。这时的镜头没有动,就照着他的背影,画面右下方全都是观众。此刻的感觉非常复杂,Smith转身之前脸上漾着微笑,可转过身去的背影稍显凄凉,海茫茫的观众一致望向他,让整部画面又显得很幸福,加上《plainsong》这首曲子做映衬,好像时光哗哗的流淌,一下子就是三十年似的……
现场中《prayers for rain》,Smith总把第二段的“Prayers for
rain”这句声音拉得很长很长。不管怎么说现在比起十几年前他老了,近年来演唱到此总是没有1989年发行的《Entreat》Live中的那么好,那个长音真是通透!因为他不用颤音,想把声音运这么长,不是光靠底气就可以的,要求喉咙不能有一点瑕疵,润泽有力。年轻就有年轻的优势,看1986年的《In
Orange》Live,要唱多高多急的音调之前Smith都跟没事人似的,不用准备张嘴就来,还特有效果。现在,哎,光看他在那里拔气了。
《the
kiss》还是很激情,和《Trilogy》中的相比演奏上基本没多大区别,就是Smith用的吉他不一样,音色不同。《Trilogy》中的吉他音色很饱满,听起来很有闯劲。Nyon现场中Smith所用吉他音色偏高锐,听起来显得轻薄些了。
嗯,Smith可真胖啊。演出过程中他尽情的Solo,镜头来回切换围绕着他,那个狗熊般的背影太可怕了,就像广告里小浣熊一样摇晃着像灌了水的气球一般的肥屁屁。很多Solo时Smith极少看手下的琴,总目是远方,一脸较劲的样。
小死2005-06-11, 05:20
■我到底是谁?2005年5月1日书
http://tinypic.com/4sy3nn
在The Cure1987年专辑《Kiss Me,Kiss Me,Kiss Me》中有首歌曲叫《Why Can't I Be
You?》。这首歌曲是这张专辑的主打曲目,拍了MV,先专辑一步发行单曲。在2002年德国woodstage音乐节的采访中Smith说:“那样做是我们成心安排的,商业效果很好。”
因为这首歌曲,我差点就讨厌《Kiss Me,Kiss Me,Kiss
Me》了。这张专辑是很商业化的,里面有着很多首讨好人的歌曲,这一点Smith从不避讳。从迎合市场的程度上说,《Kiss Me,Kiss Me,Kiss
Me》是The Cure乐队最没有尊严的一张专辑。我说得过于严重了……
听起来《Why Can't I Be You?》浮躁轻佻,当时Smith在舞台上穿着Betty
Boop的T恤衫,鲜艳的口红,性感的搔首弄姿的演唱着这首歌曲,看得我后背直发毛……这首歌曲像是掉进了油锅里,蒸腾翻转,吱吱啦啦的发着响声,也不知道这响声是兴奋造成的还是疼痛造成的。那像是永不停下来劲儿,我真是讨厌死了。讨厌不诚恳的Smith!
后来为了排除这种不完全的认知就把歌词翻译过来看看意思。哎,知道了意思倒伤心起来。
《Why Can't I Be You?》(来自《Kiss Me,Kiss Me,Kiss Me》专辑)
你是这么光彩照人, 我将为你做任何事!
我将从你的脚丫子吻起
直到你的头顶!
你是如此的完美!
你像雨一样的天然正确!
你让我
一次又一次的充满渴望
你做的每件事都是无法拒绝的
你做的每件事都直接值得热吻
为什么我不是你?
我要转着圈跑
直到喘不过气
我要把你吃掉
或者拥你至死
你是这么美妙!
好的不像真的!
你让我
你让我对你产生难填的欲望
你做的每件事都那样的精致
你做的每件事都象天使所为
为什么我不是你?
你回头的时候让我头晕
你让世界上下颠倒
我被重击我被叮咬我被掉挂我被烹煮
我像胶水一样被粘着!
我要你
我需要被你填满,没够儿
你做的每件事简直有如梦幻
你做的每件事是那么喷香
为什么我不是你?
为什么我不是你?
为什么我不是你?
你就是“优雅”,你就是“端庄”!
那件事情大家都知道,1986年Smith非常厌烦很多歌迷模仿他的装束一赌气把头发剪了,留着小平头出现在MTV电视台的节目上造成一片哗然。这件事几乎在每篇介绍The
Cure的文章中都可以找到,也将近成了Smith的人格标志。照他的话说,他一直在和成为一个明星作斗争。可毕竟他是媒介人物,免不了明星效应,即使他不情愿这个规律也不可更改。在这之后他又乖乖的把头发留长。没办法,他完全走上了不归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委曲求全或许是息事宁人的好方法。
如果思路明晰,显而易见《Why Can't I Be
You?》这首歌曲是Smith以极端歌迷的心态创作的,并以那种烧包儿的盲目热情演唱了这首歌曲。最讽刺的是还以这首歌作为主打单曲赢得了良好的商业效应。我想当时的Smith心里一定非常过瘾,这好像是他对某些人的惩罚。但从另一种角度说,极端的歌迷把Smith逼到这个地步也够凄惨的。
我机器里累积The
Cure的图片有四千多张,有很多是Smith与歌迷的合影。Smith总是非常照顾他人情绪,相当体贴,这么多的影像记录从没有见他不耐烦过。但他真的很喜欢那种状态么?有太多的行为表示出他心里极度厌烦,也不止一次的在歌词中恳求极端的歌迷放过他。他真有点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看着他1987年左右在舞台上情绪高涨的演唱《Why Can't I Be You?》,我心里有种不知何去何从的伤感。
多年以后,在《The Cure - Greatest Hits》中再次收录了这首歌曲。十八首精选曲目,The
Cure用Unplugged的形式重新演唱了一遍。那些昔日让我讨厌的歌曲如今唱来别有一番风味,其中包括《Why Can't I Be
You?》。可能是时过境迁,再唱这些歌曲,我所感受到更多的是轻松愉悦,Smith也挺开心的样子。
前几天,我发现在2004年发行的《Taking Off》和《Alt.End》单曲中都有收录一首叫《Why Can't I Be
Me?》的歌曲。官方网站上提供了相应的歌词。打开来看,里面却是《Why Can't I Be
You?》的内容。我意识到这有点不对劲儿,一个由创作者自行管理的官方网站竟然会出现这种错误?我猜想Smith在做障眼法,放着烟雾弹。这种想法来自对《The
Cure》这张新专辑的认识,它完全摒弃以前The
Cure风格的延续,重新开始。Smith的态度也是想恢复自我,不再顾及市场,不再妥协下去。他是个感情化的人,很多歌词虽说不是完全的事实,但绝对可以保证他当时的心情是那个样子的。很多时候都把这种情形用他很擅长的形式记录下来。也许这感情太过真挚,所以展示上有所保留,就小心翼翼的隐藏起来,等着有心人来发现它,感受它。这种行为和Smith太吻合了,他的眼睛躲在黑色眼影后面,你要多么认真的观察才可以了解它们是否含泪。
没有歌词,我就到网络上搜索这首歌曲是否有下载。终于找到,抓心挠肝儿的盼着下载完毕,之后一听果然和我预料的一样,他在表述自我,转变中的自我。用这种形式告诉关心他的人们,他的心意所指,他的情绪状态。我很高兴发现了这件事情,真希望我也可以算上真正关心爱护Smith的人。
《Why Can't I Be Me?》和《Why Can't I Be You?》主旋律上没有多大关系,只有Why Can't I Be
Me(You)?这一句是相同的。在《Why Can't I Be
You?》中,歌者不厌其烦的唱到:“我为什么不是你?我为什么不是你?我为什么不是你?我为什么不是你?”像是一个头脑发热的小屁孩儿怨天尤人的发牢骚。
在《Why Can't I Be
Me?》中却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为什么我不能……不能做我自己?”这种欲言又止的艰难让我感到Smith胸中的苦闷。忧郁的吉他旋律应着Smith避世而艰难的情绪让这首歌曲伤感极了。
《Why Can't I Be Me?》(来自《Taking Off》单曲 和《Alt.End》单曲)
我这么努力,却只是为了复习
关心我想知道的 和我做的
制造你们曾看到的那些,我病态的那一面的天性
显示这是唯一做事的方法
从不走得太远 也不待得太晚
你喜欢琢磨我想说什么 我说了什么话
或许就是那些我展现出来的病态的天性
显示这是唯一要知道的
显示这是唯一可走的路
可是为什么我不能做我自己!!
我并不想吓着你们的
当我根本没做什么也没真失去什么的时候
带走所有那些你们早知道的 我的病态的天性吧
它显示那才是唯一的感受的方法
总运转着我真的展现着的(一个什么球,听不清楚所以这词拿不准。)
对不起了 每次都让它这么运转起来
带走所有我曾经演奏出的病态的天性
你们显示那是唯一可说的话
你们显示那是唯一的路
可为什么我不能就做我自己!!
《Why Can't I Be Me?》
i try so hard to just review
care for what i want to know and what i do
make my sicking nature all you ever see
to show it's the only way to do
never go too far ever stay too late
love you what i think about and what i say
maybe sicking nature what i ever show
to show it's the only one to know
to show it's the only way to go
but why can't i be me
i don't want to freekin' done with you
when i never ever did and never lose
take my sicking nature all you ever knew
to show it's the only way to feel
always running****(听不清这个词) i really show
dairy sorry everytime to make it go
take my sicking nature all i ever play
you show it's the only one to stay
you show it's the only way
but why can't i be me
小死2005-06-11, 05:28
■瓦解中的分崩离析,最终将还原矛盾。2005年5月4日书
《Disintegration》 瓦解
(来自1989年《Disintegration》专辑)
我错过了那背叛之吻
虚无的无羞耻的吻
那黑色而柔软的
紧张的上升到我的这一边
嘴、眼、心都在流血
流进了渐渐涨水的贪婪之溪
渐渐的,它开始需要自由的流淌
我的群落
我错过了背叛之吻
在我送上嘴唇之前的疼痛的吻
单单为了一块嫩些的肉的爱 散发着恶臭
还有它所发出的声音
当它在深处切断
弯曲的膝盖正在站起
欺诈之瘾
渐渐的 它开始需要自由的蔓延
我的群落
但我从来没说我会待到最后
所以我把宝贝们留给了你 只期盼着间或的频率
怀着保住秘密的希望 像这样尖叫着
对我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尖叫着
我给你留下照片
那些欺诈的画面
污点留在地毯上
留在舞台的布景中
那些关于在梦里呢喃的幸福的歌儿
当我们其实都自知
结局到底是会怎样……
就这样一切都转回来了 再次分崩离析
再次支离破碎就好像我是玻璃做的人儿
在我的背后 再次将它拼好
再次因为对睡眠的恐惧 摒住呼吸
在我的脑后 再次将它举起
再次深深的砍入骨髓深处
循环,往复,循环,往复
它又再散开
一次 一次 又一次
现在我知道我将变成碎片
我将掏出我的心
把它喂给任何一个人
因为同情而哭泣
鳄鱼的哭泣 因为众人的爱
和那来自每个人的三声喝彩
眼泪穿过天空
穿过房顶的玻璃
穿过你嘴唇上的厚彩
穿过你眼的嘴唇
穿过针眼
对我来说 比起再次感觉到完整
接近天国会更为容易
我从未说我会留到最后
我知道我会给你留下孩子们和我的所有
在诚实的洞穴中像这样尖叫着
向我一遍遍的如此尖叫着
我留给你了相片
那些欺诈的画面
地毯上的污点 还有
记忆中的污点
在梦中还呢喃着幸福的歌谣
当我们其实都自知
结局总是怎样
结局总是怎样……
在最初的时间里,阅读一篇介绍The Cure的文章了解到:《Disintegration》的创作是因一则新闻有感而发,新西兰有两名男孩在The
Cure音乐声中自杀,这使乐队成员很震惊。
暂且把这件事情当百分之百的真实。最开始听Cure的日子里,看到这则消息我并没像The
Cure乐队成员那样震惊,反而认为极度正常,并坚信着因为Cure音乐自杀的人一定还有很多,只是没有在媒体显露出来罢了。在治疗旅程的第一个月里,我没有任何办法摆脱晦暗压抑的心情,然而对Cure音乐的渴望却无止无休。回想起来那是可怕的一个月,Cure挥发出的被动力,让我不自知的旋转其中。这谁也怪不得,我认知的Cure就是那个样子。
我生性敏感,所以有不良反应也没觉得奇怪。我自知比较坚强,自杀的事也不在我的想象范围之内,但却理解那些不更世事的少年听着Cure冲动之下了结自己生命的行为。如果够认真,听者轻的一定会感到伤心压抑,重的自杀也成了平常事。
喜欢忧郁伤感的东西,这是我潜意识中的爱好。听Cure到头来却提出了一个疑问,在‘治疗’这个名头下,实际内容却是伤人的,有点讽刺。
从《Why Can't I Be
Me?》的歌词中可以了解到,Smith很多时候都在刻意强调着自己病态的一面,他并不情愿那样做,为了乐队风格的延续,为了种种原因,他把自己包装起来。对此行为的反省意识不同程度的在很多年里间或的传递给听者。
对比起来《Disintegration》是比较严重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词Smith写得相当晦涩厄口难咽,翻译起来非常困难,直至最后某某都表示有太多的意识因为语言差异没有办法转换过来,一点也不能。本身英文歌词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某某尽量直译过来以求离正弦近一些。
不管中文翻译表现的意识是否完全,其中却可易如反掌的找到一些可怕的自责言语。因为两个男孩自杀的恐怖事件发生,让Smith的心理起伏波澜。
翻译歌词的时候某某对我说了一些话:“我觉得既然这样说,那两个男孩自杀Smith用不着不安。对歌词的理解是读者的事情,如果我写了什么,有人看了自杀了我是不会不安的,怎样做是读者的事,与创作者无关。除非一种情况,我所写的不是我真正想说的,我的感受,
对自己所写的问心有愧。因为一些惯性也好,为了维持自我形象或者更直接的为了能挣到更多的钱。我觉得现在这歌词中的忏悔,透露出这种情绪。”
嗯,是。这样说,我特想找出Smith虚情假意的那些歌词来看看,哈哈哈,是那些呢?
多年以前直至现在我都迷恋着一位歌手写的歌词,当我把自己所理解的含义解释给某某听,她却说:“那已经不是歌手写的了,这歌词是你的了。”嗯,以前就总是说,小说是一面镜子,你可以感受到的都是你自己。我想歌词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并不刻意想了解Smith到底要说什么,这没有意义,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态度,和他的情绪。或许文字可意捏造事实可以杜撰,但态度不会更改,情绪不会虚假。
唱歌表达情绪是要借题发挥的,借的‘题’就是歌词。只要歌者情绪低落就是恭喜发财的歌曲也可以传达出伤感。歌词,了解就好了,没必要深究。
我愿意相信当时的Smith非常不安愧疚,自责到把自己形容成魔鬼。我不敢想象这样的情形继续下去会出现什么状况,还好人总是会长大成熟起来。
2002年德国woodstage音乐节记者对Smith采访中提到歌迷的极端行为问Smith怎样看。记者:“有没有自责的心理?”Smith:“没有,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的时候歌迷应该知道,我们没做什么的时候歌迷也应该知道。”
看到此的时候我和某某很惊讶,并且笑了一会儿。惊讶的是Smith回应说没有,笑了一会是因为Smith对自己的歌迷要求真高!哈哈。
在了解Smith的日子里,对他概括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矛盾。这个词在我所记录的那些文字中基本上没有找到,但心里却一直这样想。这种矛盾来自自我挑战,自我否定,自我反省。Smith虽年过四十,但还是在不停的在与成长作斗争,同时盼望成长。看起来很有生气,总是长不大,可爱的要命。不像一些人站在舞台上时就已经老了。(好比Dire
Straits乐队,我始终就没感觉他们年轻过。这只是举例子,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虽然情绪很低沉,但我对某某快乐的说,听Cure一下子让我觉得年轻很多,好像回到了中学,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哈哈。
“我们总是面对着慢慢叠合起并朝着这儿倒下的未来
不可思议地把它料理得好好的 继续活下去
这一定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只想着先把眼前的事给弄好再说的关系
但这想法
有时是正确的 有时也可能错了”
一直很喜欢这段话,生活不可思议充满未知感,你会去怎么做?是挑战它还是迎合它,坚定着信念到头来真的可以正确么?……
瓦解中的分崩离析,最终将还原矛盾。
《alt.end》转变•结束(来自2004《The Cure》专辑)
是啊 这是个广阔光明美丽的世界
就在门的另一边
有着60亿张美丽的脸孔
可我以前全都见过……
不 这不是说耗尽了你什么的
也不是对和错的事儿
只是说对于我 它已经结束了 完了
它曾经来过 但也走了
而且我不想再来一次 我不要重新开始
不 我不想再来一次 我要这就是结束
我就要在这儿结束 我不要重新开始
我要这就是我们做的最后一件事
为了我也为了你
为了我所有成真的梦
对 我知道我应该关心你是不是会跟着我一起来
对 我该关心你走不走
真的应该关心你对于我的爱或者是恨
对我该关心…但我不
而这不是说放弃你之类的
也无关啥做还是死的抉择
只是对我来说 它完了 过去啦
里面已经没有任何剩余的地儿
这两天一点安稳的睡眠都得不到,楼群里面有户人家死了人,请了很多道士和尚来超度,吹吹打打很吵人!震天动地二里地以外都能听得到,这人死了死了都不给周围人留下好印象。人死了搞这些形式也不是做什么,活着的时候子女多多的孝顺比什么么不强?
今天他们出殡,所以我自然被喧闹鞭炮吹鼓乐吵醒,就知道早上会这样昨天晚上我提前睡下了,情况还好一些。
昨天晚上某某问我有什么文案需要翻译,我把Cure 2004年专辑的歌词给她之后才想起来本想了解一下八十年代初期那些所谓的朦胧歌词的事儿,过些时候再说吧。
在2004年The Cure的新专辑《The
Cure》中非常喜欢《alt.end》这首歌曲,当时在法国的一次演出Smith演唱这首歌曲的效果要比唱片中的感觉好。这么多年第一次听到他把嗓子唱破,好有力,非常出效果。整体上听《The
Cure》并没有伤感的一面,从情绪上感觉倒是多了一些义愤填膺的劲头儿。
对我来说Smith如今在歌词里说什么都不重要。或许记录了一个时期的感受。它们象是某种宣言但千真万确成不了真。这个时候,作为我真是满足,我为自己听不懂他在唱什么而感到满足。
我有点烦,这该死的Smith为什么还不把The Cure
解散掉!?通过了解我知道他维持这支乐队非常困苦,也几经重申坚持已无意义,可到头来他还是在继续着。不解散乐队,我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他一生的心血。
总喊“狼来了”,这狼总也不来可真没劲!有朝一日狼真的来了,我就盼着那凶猛的恶兽把Smith大卸八块连根毛儿也别剩下全吞进肚子里去。这算是我的诅咒吧!
据我所知,The Cure乐队与新公司签订了三张专辑的合同,其中还包括修复再版2000年以前所有专辑和出版一些精选的计划。2004年的《The
Cure》是合同中的第一张专辑,后面还有两张呢。我真是不知道以后的专辑Smith在歌词里还会写些什么?我好像是在等着看乐儿,看看他到底还会怎么耍!
我盼着他把Cure
解散做自己的东西,或者不做或者怎么样都行,但这样继续着Cure真是太痛苦了,我都替他难受。显然,我并不是他歌词中所指的那个“你”,即使我也算关心他的人。
他如果真的离开,那和死了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可怕的就是屋子里躺个死人,屋子外面闹哄哄,念经的,超度的,吹喇叭的,敲鼓的,放鞭炮的,烦死人了!搞这么大动静就是告诉周围认识或者不认识他的人们:“有个该死的人已经死了!”有没有动静他也死了,何必呢?
前几天我把王菲的《浮躁》送给了某某,这张几乎绝版的唱片是我购买王菲两张专辑的其中一张。说到珍贵我不该将它送人,可眼睁送给某某比我总冷落它要强得多。他认认真真地听完了对我说:“我知道你后来为什么这么讨厌王菲了。”因为《浮躁》某某觉悟了一些事情,可他说恨我,因为昔日沉迷的心情已经不在了。我安慰他说这是超脱,到了高一些的境界就可以寻找更能使你快乐的事物。
反过来我想到,超脱是种重生,但对于过去来说就是死亡。一些事情我已经死亡很多次不免有点伤感。
Smith放弃Cure的时候也是一种超脱吧,也是一种重生吧。对于沉迷于Cure的人们,那就是死亡吧。我不知道自己站在哪个位置,即使感受到的是Smith的亡故,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希望他死。
嗯,我盼着他死,但就怕他老不死的嘴上总说要死但老也不死!!!长此以往非成老妖精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