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在知乎关注这个问题好久了,一直想写但没有落笔,今天又看到了,就来写写吧。
真实的生活状态
1. 生存能力Max!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找工作,租房,做饭,逛街,看电影,听讲座,看展览,去图书馆,写东西,出去玩... 所有这些事都可以一个人完成。想找人有时也找不到,悲伤的故事。
2. 有时会怕孤独,一年才见一两次的家人,有了越来越重的疏离感;周围朋友们都有了对象和生活,不像以前那样方便去打扰。和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有时会不想说话,缺爱,人前的我活蹦乱跳,但私下里经常提不起劲,参与群聊的频率有所下降,在社交网络活跃度也比以前下降了。
3. 更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闲来会想在大城市生活是为了什么。常常问自己,我想要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在读书和写作上。写作,让我更容易接纳自己和这个世界,感谢它,帮助我撑到了现在。
4. 关于感情,会思考我想和怎样的人过一生。每当看到别人晒婚纱照晒小孩时,内心会矛盾,想着找个对象结婚吧,但无法将就。曾错过一些人,也遇到过不合适的人,没时间去想是否后悔。越来越明白希望找什么样的人,但依旧害怕,害怕会为了结婚而结婚。
5. 换了几次工作,面试过很多家公司。目前,有一帮优秀的同事,从来不在乎是否要加班,但求能得到认可,活得能更有价值。有时会觉得倦怠,望不到头,又停不下来,希望努力有所回报。
6. 积极尝试一些新东西。比如摄影、学个ukulele、旅行、徒步,但都不太坚持得住,常常半途而废。但这些又成为了我人生宝贵的经验,留下了很多我和朋友们的美好记忆。
7. 关于消费,喜欢就好。吃饭,坚持过一年每天做饭,也颓废过一年都不下几次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高兴时下厨做,不高兴就吃水果或外卖。身在互联网公司,对奢侈品消费没有太多欲望,全看自己是否喜欢。
8. 买不起房子,就不去想这件事。
9. 在这座城市生活,坦然又忐忑。
一个人经历过什么
先说背景吧,为什么会来上海。在杭州念了三年书,大四时系主任老师说有上海有个实习机会,就和同学屁颠屁颠跑来上海了。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但特别想摆脱在大学无所寄托的生活状态。
关于初来上海工作生活,我写了不少文字了,大抵就是对繁华大上海的重新认知,打击最大的自然是租房,心里想的是1700块的实习工资不少了,租房预算500块,我的妈呀,500块的房子,就算放在五年前也是一坨屎,就一张床没别的了... 还好机缘巧合竟然认识了一个同在公司做另外一个项目的男生!于是四个人合租一个房子,终于没有入住500块一个月的房子,想来也是挺幸福的。
印象最深的当然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我记得有一次从杭州回上海的火车误点了,从上海南站(那时候动车贵,都坐的K字头),从南站挪回张江,坐最后一班公交,12点才到家,想哭的感觉,刻骨铭心,但也不会跟任何人说起。一个月拿着1700块钱,房租+吃饭+交通,基本都没剩了,每次去逛街总买不了什么东西,因为穷,灰溜溜去吃点东西就回家了。熟悉了之后,就不会像当初那么捉急了,做什么事情都心里有个底。
刚来上海的两三年,每天都充满活力和斗志,一到周末疯狂地跑各种展览、活动,曾经常去的人广的美术馆已经关掉了。我认识了一些有意思的人,至今还是很要好的朋友。如今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安排生活,不会为了参加活动而参加。
失过业,失过恋,失去过朋友,体会过什么是伤心欲绝。一个人经历了这些,内心变得淡定不少,但还有很多等着我去经历。今天去听一个演讲,喜剧之王的导演李力持说:努力!奋斗!这电影的开始就预示了人这一生该做的事。我也想像周星驰一样去大海边喊一喊,说不定会有回响。
人这一辈子,都处在寻找自我和认同的状态。
越早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会越不在乎表面的东西,这点对我来说很重要。
先说这么些吧,祝大家找到幸福。
真实的生活状态
1. 生存能力Max!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找工作,租房,做饭,逛街,看电影,听讲座,看展览,去图书馆,写东西,出去玩... 所有这些事都可以一个人完成。想找人有时也找不到,悲伤的故事。
2. 有时会怕孤独,一年才见一两次的家人,有了越来越重的疏离感;周围朋友们都有了对象和生活,不像以前那样方便去打扰。和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有时会不想说话,缺爱,人前的我活蹦乱跳,但私下里经常提不起劲,参与群聊的频率有所下降,在社交网络活跃度也比以前下降了。
3. 更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闲来会想在大城市生活是为了什么。常常问自己,我想要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在读书和写作上。写作,让我更容易接纳自己和这个世界,感谢它,帮助我撑到了现在。
4. 关于感情,会思考我想和怎样的人过一生。每当看到别人晒婚纱照晒小孩时,内心会矛盾,想着找个对象结婚吧,但无法将就。曾错过一些人,也遇到过不合适的人,没时间去想是否后悔。越来越明白希望找什么样的人,但依旧害怕,害怕会为了结婚而结婚。
5. 换了几次工作,面试过很多家公司。目前,有一帮优秀的同事,从来不在乎是否要加班,但求能得到认可,活得能更有价值。有时会觉得倦怠,望不到头,又停不下来,希望努力有所回报。
6. 积极尝试一些新东西。比如摄影、学个ukulele、旅行、徒步,但都不太坚持得住,常常半途而废。但这些又成为了我人生宝贵的经验,留下了很多我和朋友们的美好记忆。
7. 关于消费,喜欢就好。吃饭,坚持过一年每天做饭,也颓废过一年都不下几次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高兴时下厨做,不高兴就吃水果或外卖。身在互联网公司,对奢侈品消费没有太多欲望,全看自己是否喜欢。
8. 买不起房子,就不去想这件事。
9. 在这座城市生活,坦然又忐忑。
一个人经历过什么
先说背景吧,为什么会来上海。在杭州念了三年书,大四时系主任老师说有上海有个实习机会,就和同学屁颠屁颠跑来上海了。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但特别想摆脱在大学无所寄托的生活状态。
关于初来上海工作生活,我写了不少文字了,大抵就是对繁华大上海的重新认知,打击最大的自然是租房,心里想的是1700块的实习工资不少了,租房预算500块,我的妈呀,500块的房子,就算放在五年前也是一坨屎,就一张床没别的了... 还好机缘巧合竟然认识了一个同在公司做另外一个项目的男生!于是四个人合租一个房子,终于没有入住500块一个月的房子,想来也是挺幸福的。
印象最深的当然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我记得有一次从杭州回上海的火车误点了,从上海南站(那时候动车贵,都坐的K字头),从南站挪回张江,坐最后一班公交,12点才到家,想哭的感觉,刻骨铭心,但也不会跟任何人说起。一个月拿着1700块钱,房租+吃饭+交通,基本都没剩了,每次去逛街总买不了什么东西,因为穷,灰溜溜去吃点东西就回家了。熟悉了之后,就不会像当初那么捉急了,做什么事情都心里有个底。
刚来上海的两三年,每天都充满活力和斗志,一到周末疯狂地跑各种展览、活动,曾经常去的人广的美术馆已经关掉了。我认识了一些有意思的人,至今还是很要好的朋友。如今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安排生活,不会为了参加活动而参加。
失过业,失过恋,失去过朋友,体会过什么是伤心欲绝。一个人经历了这些,内心变得淡定不少,但还有很多等着我去经历。今天去听一个演讲,喜剧之王的导演李力持说:努力!奋斗!这电影的开始就预示了人这一生该做的事。我也想像周星驰一样去大海边喊一喊,说不定会有回响。
人这一辈子,都处在寻找自我和认同的状态。
越早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会越不在乎表面的东西,这点对我来说很重要。
先说这么些吧,祝大家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