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洗脸之交
很偶然地,我听到了一首老歌,<tonight,I feel close to you>。我突然想起了一部随身听,然后想起那个随身听的主人。他是我的高中同学,也是我现在的好朋友,祥子。
我也不记得我和祥子是如何成为我所说的“好朋友”的。明明,能够记住的事情太少。
那时候,课本和练习本总是被我们摞得很高。有一次,祥子不小心撞到了我的桌子,那一摞书“哗啦”往桌外撒落下坠,我们不约而同地去拦截,书本已散了一地。他感到抱歉,其实那又没有什么。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交集,它一直都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祥子成了我的邻桌。他有一个灰色的机身还蛮薄的随身听,我常常借来听,也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他喜欢的歌手是孙燕姿。他的随身听里,几乎只放一盘卡带,燕姿的《The moment》。我听完了那一盘卡带A面和B面所有的歌,喜欢上了那首红到发紫的《遇见》,也意外地喜欢上一首她和仓木麻衣合唱的<tonight,I feel close to you>,几乎每天都单曲循环。以至于后来很多次跟他借随身听的时候,他已经提前帮我把卡带倒好,只要我按下play键,那首歌就会泄露到我的耳朵里来。
座位一直轮番变换着,我们周围的同学也一直都在变化着。
说来也是奇怪,那时候的我和好多个男生的关系都还不错。所谓“不错”,就是下课会一起回家,如果同路的话;也会分享一些零食,尽管我们之间隔着好多个同学;在愚人节那一天,会惦记着给彼此开个小小的玩笑,以示“你于我来说,是一个比普通同学特别一些的存在”。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和祥子的互动并不算多。他就只是个愿意借随身听给我的男同学,而我是个把他的随身听占为己用脸皮还蛮厚的女同学。
高中毕业之后的大学四年,我和祥子平时都很少联系,但在寒暑假,基本上都会约着包括他在内的几个同学小聚一场。祥子偶尔会来我家串门。我还记得奶奶第一次见他,非常吃惊地说:“你长得太像我们老家的细角佬(我的一个堂哥)了!”祥子老家的烤花生很好吃,我吃过一次就一直念念不忘。后来的他每次来见我都会带上一包我爱吃的花生。
说到这里,我在想,我凭什么说我们是好朋友。
我觉得我一直是一个付出型的朋友,但是对祥子,我基本上回想不起自己对他好的时候。在我眼里,祥子对朋友十分的慷慨,又是个很知足很乐观的男孩子,好像他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心事。因而在他这里,好朋友作为“垃圾桶”的功能一直都在荒废。而他,就像个哥哥一样对我,我在他面前,感到自如,毫无防备,也无需防备。
在我辞职回家后的某一天,祥子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已经在我家楼下了,来县城办点事,顺便来看看我。那时候我才刚起床,我对他说,“我还没有洗脸诶。”他说,又不是见别人,没洗脸有什么。好吧,其实当时,我不仅没有洗脸,也没有洗头,头发油腻腻地搭在我的脑袋上。他再次电话我的时候,他说他已经爬六层楼梯到我家门口了。
又有一天,我们几个约在一家牛排店见面。我稍稍给自己化了一点淡妆。在就座之后,祥子说,晶晶,你的皮肤没有以前好了。莉芹说,还好吧,晶晶的皮肤一直不错,也不长痘。他说,肤色暗沉显憔悴……
什么是好朋友呢?我想有一点是这样的,愿意让他看到自己最好的样子,也不害怕他看见自己最狼狈的一面。不需要他为我分担什么,仅仅是站在让我能够看到的地方,就会让我感到踏实和安心。
在他结婚之后,我总有觉得联络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方便,也因此,本来就不算太多的联系,就变得更加稀薄起来。有时候会接到他的电话,也没有什么事,就是问候一下彼此的近况。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接或者拒接别人电话的毛病从来都没有改过,但是对他,我从来都不必解释。
谢谢他,一直容忍,我这个怪人。
我也不记得我和祥子是如何成为我所说的“好朋友”的。明明,能够记住的事情太少。
那时候,课本和练习本总是被我们摞得很高。有一次,祥子不小心撞到了我的桌子,那一摞书“哗啦”往桌外撒落下坠,我们不约而同地去拦截,书本已散了一地。他感到抱歉,其实那又没有什么。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交集,它一直都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祥子成了我的邻桌。他有一个灰色的机身还蛮薄的随身听,我常常借来听,也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他喜欢的歌手是孙燕姿。他的随身听里,几乎只放一盘卡带,燕姿的《The moment》。我听完了那一盘卡带A面和B面所有的歌,喜欢上了那首红到发紫的《遇见》,也意外地喜欢上一首她和仓木麻衣合唱的<tonight,I feel close to you>,几乎每天都单曲循环。以至于后来很多次跟他借随身听的时候,他已经提前帮我把卡带倒好,只要我按下play键,那首歌就会泄露到我的耳朵里来。
座位一直轮番变换着,我们周围的同学也一直都在变化着。
说来也是奇怪,那时候的我和好多个男生的关系都还不错。所谓“不错”,就是下课会一起回家,如果同路的话;也会分享一些零食,尽管我们之间隔着好多个同学;在愚人节那一天,会惦记着给彼此开个小小的玩笑,以示“你于我来说,是一个比普通同学特别一些的存在”。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和祥子的互动并不算多。他就只是个愿意借随身听给我的男同学,而我是个把他的随身听占为己用脸皮还蛮厚的女同学。
高中毕业之后的大学四年,我和祥子平时都很少联系,但在寒暑假,基本上都会约着包括他在内的几个同学小聚一场。祥子偶尔会来我家串门。我还记得奶奶第一次见他,非常吃惊地说:“你长得太像我们老家的细角佬(我的一个堂哥)了!”祥子老家的烤花生很好吃,我吃过一次就一直念念不忘。后来的他每次来见我都会带上一包我爱吃的花生。
说到这里,我在想,我凭什么说我们是好朋友。
我觉得我一直是一个付出型的朋友,但是对祥子,我基本上回想不起自己对他好的时候。在我眼里,祥子对朋友十分的慷慨,又是个很知足很乐观的男孩子,好像他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心事。因而在他这里,好朋友作为“垃圾桶”的功能一直都在荒废。而他,就像个哥哥一样对我,我在他面前,感到自如,毫无防备,也无需防备。
在我辞职回家后的某一天,祥子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已经在我家楼下了,来县城办点事,顺便来看看我。那时候我才刚起床,我对他说,“我还没有洗脸诶。”他说,又不是见别人,没洗脸有什么。好吧,其实当时,我不仅没有洗脸,也没有洗头,头发油腻腻地搭在我的脑袋上。他再次电话我的时候,他说他已经爬六层楼梯到我家门口了。
又有一天,我们几个约在一家牛排店见面。我稍稍给自己化了一点淡妆。在就座之后,祥子说,晶晶,你的皮肤没有以前好了。莉芹说,还好吧,晶晶的皮肤一直不错,也不长痘。他说,肤色暗沉显憔悴……
什么是好朋友呢?我想有一点是这样的,愿意让他看到自己最好的样子,也不害怕他看见自己最狼狈的一面。不需要他为我分担什么,仅仅是站在让我能够看到的地方,就会让我感到踏实和安心。
在他结婚之后,我总有觉得联络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方便,也因此,本来就不算太多的联系,就变得更加稀薄起来。有时候会接到他的电话,也没有什么事,就是问候一下彼此的近况。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接或者拒接别人电话的毛病从来都没有改过,但是对他,我从来都不必解释。
谢谢他,一直容忍,我这个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