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曾被凌晨四点的哈佛所欺骗,这里却真的有凌晨四点的青大……
注:这是一份拖了很久很久 但却意义非凡的 文案 信我……><
写在前面:
首先要说明,此文原应成文于今年初夏,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搁置。
前几日看到了那篇关于“凌晨四点的哈佛”流传很广的辟谣文章,这让我又想起了这篇被搁置的文案,于是我决定把它继续完成。
也许你曾被凌晨四点的哈佛所欺骗,这里却真的有凌晨四点的青大……
时间:2016.07.14 早 凌晨四时
设备:iPhone5s
地点:青岛大学浮山校区
不同于往日对床的留恋,待在青大校园的最后一夜,我睡得很浅。
兴许是因连日的考试而敏感的生物钟还没得到完全的修正,也兴许是被离别的情绪渲染的辗转难安。就要带着全部的身家从这间住了三年的宿舍搬离,去到不算遥远但却足够陌生的地方开始为期一年的见习生活,一想到这,就连最后的睡意也没有了。
窗外东方的天际似乎已经有了光亮,我盯着头顶上的纹丝不动白色纱帐,不断滚落的汗珠也似乎在催促着我起床。
不如出去转转,趁现在。
于是,套上了一件衣服,把凌乱的头发塞进帽子便出了门。
关上宿舍门的时候,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不早不晚,正好凌晨四点。
走出滢园2号宿舍楼门,一抬头,便看见了亮着的第一盏灯。
正值期末考试的攻坚阶段,或许是一夜未眠,又或许是已经早早的苏醒再战。
作为刚刚结束最后一门考试的人而言,自然是满心的感同身受。对于高三曾经征战无数的我们而言,不知从何时起,考试倒成了似乎只有拼上性命也难全身而退的战斗,无所谓学霸学渣,无一例外。
而这,也可能是多少年后在回忆起来,也难真正忘记的深刻记忆。
夜幕中的小卖店似是仍然可以闻到那股挥之不去的泡面味道;孤零零的灯光下,食堂师傅已经在为大家的早餐准备着。
门上的告示还写着食堂大叔写给考生们贴心的话,而半夜依然灯火通明的二楼餐厅也给了很多很多无处可去的人一个继续奋斗的理由。
老实讲不是一个老老实实顿顿饭混在食堂的人,至今也记得青大路上那家只有晚上出摊的面摊,而小门口那家拌菜仍是最好吃的没有之一。
但,仍可以不假思索就准确的告诉你哪家食堂的凉面最好吃,哪个食堂打饭阿姨给得最慷慨。上了新的窗口总是可以很快地在舍友之间流传开来,研究去哪里吃饭也成为每天下课后需要商讨的头等大事。
民以食为天,饭食的重要地位,注定会让食堂记忆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24h便利店里空无一人,店里的货架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满满当当得令人欢喜,而店外走廊上通宵背书的同学依然是自己学院的小朋友们。
想想也是勇敢,三年中,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考试周,自己都忘记有过多少晚睡早起来背书的日子。经历时万般怨气,经过了豁然开朗,不得不承认,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中,我们都在慢慢成长着。
“东12门口领军训服。”至今记得入学的时候班主任跟自己说的第一句话。
东12教,校园里唯一一个没有署名的教学楼,也是进到这个校园后自己听到的第一个楼名。
可惜的是没什么机会在这里上课,直到登上它的楼顶,我看见了这片令人留恋的晨曦。
东方的红艳一点点地弥漫了整个天空,映红了浮山,也照亮了海面。
“泰山生旭日, 黄海映霞光"
此时,校歌似乎理应改为“浮山生旭日,黄海映朝阳”才更为恰当。
“可能再也看不到一到秋天就变得五色斑斓的滢园路,而陪伴了两年的学思楼的也将在这个假期焕然一新。”
听说现在的学思楼已经没有了那些吱吱悠悠的旧桌椅,崭新得散发着刺鼻的陌生味道。
不知道这张照片会不会是她改头换面之前最后的影像,在几十年后成为聚会上大家共同的谈资。
一起学习的日夜,收到的告白纸条,成堆的怡宝空瓶,还有那次一面之缘的心动……
站在这片熟悉灯光下的那一刻,我又记起了那些零散又美好的瞬间。
就如学思于我,相信在这片校园的某栋教学楼的某间教室,总会留下一些独属于你或你们的故事。
平日热闹的青大路没有一丝的人气,空无一人的岗亭有种孤单的美丽。
虽然离平日的生活范围有着一定距离,但这段路仍是自己最喜欢的道路。
记得那些在博远上自习到深夜的冬夜,耳机里单循着心碎的声音,走在这条漆黑的路上,内心中保持着与彻骨的天气同样的温度。
再回这里的时候,一定要再来这里走一走,只是希望那个时候,能不再是一个人的凄冷,而会是两个人的火热。
从第一天来到这里就不喜欢的地下通道,但三年来也依然在这里穿行了无数次。
听说这个假期里与教学楼同时将会焕然一新的还有几栋宿舍楼和运动场。
空荡的宿舍楼丢失了原有的活力,新的操场会少了些年代的味道。
不是什么都是新的好,那是因为在那些破旧不堪的房间里,留着我们共同的生活。
只是现在物非人亦非,一切通通不见,就像分道扬镳的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努力,偶尔也会想想你。
不是爱运动的人,直到快要离开了才发现与运动场们的记忆除了体育课,就只剩下了运动会。
上了大学,似乎少了许多运动场上的记忆,反倒不像中学时被汗水激荡的青春来得印象深刻。
女生大都迷上过一个球场上进球了会笑得很傻的男生,男生也都会收到一瓶冒着凉气却饱含甜蜜的汽水。
只可惜,这都是年轻时独有的权利。
四年过后,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曾经跑道上的矫健身姿被生活撑起了肚皮,球场边的长发剪影被琐碎揉皱了眼角。
青春一去不回,就如这片即将翻新的、劣迹斑斑的老旧操场,只会在照片中才能永恒。
朝晖下的博雅楼很有朝气,沈教授的石碑在清晨鸟鸣声中格外温柔。
穿着隔离衣在这栋楼里的每个角楼都留下过脚印,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见证。在这里遇见了一个一个认真可爱的老师,指间似乎依然残留着福尔马林的味道。
越来越忘记的是“白衣天使”的神圣,而越来越相信的“救死扶伤”的本责。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老生常谈,未忘初心。
与哈佛的图书馆一样,我们并没有彻夜开放的图书馆。不一样的是,虽然我们的图书馆弥漫着挥之不去、厚重的年代感,但其实,我们也艳羡着一个现代化的灯火通明的图书馆。
青大之声,也许它只是普通同学耳边在路边一晃而过的只言片语,但就是为了这稍纵即逝的缘分,我们一年又一年,在图书馆旁办公楼的播音间里,付出着百分之百的心血。
在广播台度过的时光是一段再难找回的感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祝大家幸福。
天一点点大亮,朦朦的薄雾中两个校门都仿佛在奋力的散发的闪光,让我看到它们最明媚的时刻。
没有灯火通明的图书馆,也没有奔波匆忙的行人。从黑到白,从夜到昼,原以为会发现什么与众不同的惊喜,但实际上,除了空无一人的道路外并无什么差别。
只是无心栽柳,反倒在这闲散的清晨中,最后仔细看了看这片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
还记得初入校园的时候,总是迷失在错综复杂的分岔路口。
很快,送走我们,她也要迎来下一批愣头愣脑、不分东西的青年人,由他们继续地书写着发生在这里的下一段故事。
东院门口的麦当劳依然是医学部学生期末刷夜的不二场所,这样的轮回每一个学期都在上演。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也有“铁打的蓝皮书,流水的医学生”。
虽然,学长并不是什么以身作则的好例子,但还是要说,学习在平时,刷夜难解渴。
同志们,未来还要继续加油啊。
最后,我走到了滢园操场。看看手表,06:30。
三年前的这个时间,我们就在这样的晨光中上着早操。
瞬间有点恍惚,一切好像又回到了最初的时光,就像一切似要给我们个机会重新来过,去做那些始终没来得及做得事情。
但那样的念头转瞬即逝。
总要留些遗憾才完美,正因为无法再去弥补,才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魅力。
青春不再,未来已至。
前人已去,而凌晨四点的青大已经悄然苏醒,继续着她的全新故事。
祝好。
写在前面:
首先要说明,此文原应成文于今年初夏,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搁置。
前几日看到了那篇关于“凌晨四点的哈佛”流传很广的辟谣文章,这让我又想起了这篇被搁置的文案,于是我决定把它继续完成。
也许你曾被凌晨四点的哈佛所欺骗,这里却真的有凌晨四点的青大……
时间:2016.07.14 早 凌晨四时
设备:iPhone5s
地点:青岛大学浮山校区
不同于往日对床的留恋,待在青大校园的最后一夜,我睡得很浅。
兴许是因连日的考试而敏感的生物钟还没得到完全的修正,也兴许是被离别的情绪渲染的辗转难安。就要带着全部的身家从这间住了三年的宿舍搬离,去到不算遥远但却足够陌生的地方开始为期一年的见习生活,一想到这,就连最后的睡意也没有了。
窗外东方的天际似乎已经有了光亮,我盯着头顶上的纹丝不动白色纱帐,不断滚落的汗珠也似乎在催促着我起床。
不如出去转转,趁现在。
于是,套上了一件衣服,把凌乱的头发塞进帽子便出了门。
关上宿舍门的时候,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不早不晚,正好凌晨四点。
![]() |
清晨的滢园2号楼 |
走出滢园2号宿舍楼门,一抬头,便看见了亮着的第一盏灯。
正值期末考试的攻坚阶段,或许是一夜未眠,又或许是已经早早的苏醒再战。
作为刚刚结束最后一门考试的人而言,自然是满心的感同身受。对于高三曾经征战无数的我们而言,不知从何时起,考试倒成了似乎只有拼上性命也难全身而退的战斗,无所谓学霸学渣,无一例外。
而这,也可能是多少年后在回忆起来,也难真正忘记的深刻记忆。
![]() |
还没开门的小卖店 |
![]() |
风味餐厅 |
夜幕中的小卖店似是仍然可以闻到那股挥之不去的泡面味道;孤零零的灯光下,食堂师傅已经在为大家的早餐准备着。
门上的告示还写着食堂大叔写给考生们贴心的话,而半夜依然灯火通明的二楼餐厅也给了很多很多无处可去的人一个继续奋斗的理由。
老实讲不是一个老老实实顿顿饭混在食堂的人,至今也记得青大路上那家只有晚上出摊的面摊,而小门口那家拌菜仍是最好吃的没有之一。
但,仍可以不假思索就准确的告诉你哪家食堂的凉面最好吃,哪个食堂打饭阿姨给得最慷慨。上了新的窗口总是可以很快地在舍友之间流传开来,研究去哪里吃饭也成为每天下课后需要商讨的头等大事。
民以食为天,饭食的重要地位,注定会让食堂记忆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 |
货架满满的便利店 |
![]() |
7-11便利店 |
24h便利店里空无一人,店里的货架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满满当当得令人欢喜,而店外走廊上通宵背书的同学依然是自己学院的小朋友们。
想想也是勇敢,三年中,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考试周,自己都忘记有过多少晚睡早起来背书的日子。经历时万般怨气,经过了豁然开朗,不得不承认,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中,我们都在慢慢成长着。
![]() |
东12教楼门口 |
![]() |
东12教楼顶的晨曦 |
“东12门口领军训服。”至今记得入学的时候班主任跟自己说的第一句话。
东12教,校园里唯一一个没有署名的教学楼,也是进到这个校园后自己听到的第一个楼名。
可惜的是没什么机会在这里上课,直到登上它的楼顶,我看见了这片令人留恋的晨曦。
东方的红艳一点点地弥漫了整个天空,映红了浮山,也照亮了海面。
“泰山生旭日, 黄海映霞光"
此时,校歌似乎理应改为“浮山生旭日,黄海映朝阳”才更为恰当。
![]() |
葱郁的滢园路 |
![]() |
灯光通明的学思楼 |
“可能再也看不到一到秋天就变得五色斑斓的滢园路,而陪伴了两年的学思楼的也将在这个假期焕然一新。”
听说现在的学思楼已经没有了那些吱吱悠悠的旧桌椅,崭新得散发着刺鼻的陌生味道。
不知道这张照片会不会是她改头换面之前最后的影像,在几十年后成为聚会上大家共同的谈资。
一起学习的日夜,收到的告白纸条,成堆的怡宝空瓶,还有那次一面之缘的心动……
站在这片熟悉灯光下的那一刻,我又记起了那些零散又美好的瞬间。
就如学思于我,相信在这片校园的某栋教学楼的某间教室,总会留下一些独属于你或你们的故事。
![]() |
笃行楼前的警卫亭 |
![]() |
空旷的青大路 |
平日热闹的青大路没有一丝的人气,空无一人的岗亭有种孤单的美丽。
虽然离平日的生活范围有着一定距离,但这段路仍是自己最喜欢的道路。
记得那些在博远上自习到深夜的冬夜,耳机里单循着心碎的声音,走在这条漆黑的路上,内心中保持着与彻骨的天气同样的温度。
再回这里的时候,一定要再来这里走一走,只是希望那个时候,能不再是一个人的凄冷,而会是两个人的火热。
![]() |
大门紧闭的地下通道 |
![]() |
即将焕然一新的汇园1号女生宿舍 |
从第一天来到这里就不喜欢的地下通道,但三年来也依然在这里穿行了无数次。
听说这个假期里与教学楼同时将会焕然一新的还有几栋宿舍楼和运动场。
空荡的宿舍楼丢失了原有的活力,新的操场会少了些年代的味道。
不是什么都是新的好,那是因为在那些破旧不堪的房间里,留着我们共同的生活。
只是现在物非人亦非,一切通通不见,就像分道扬镳的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努力,偶尔也会想想你。
![]() |
西院操场 |
![]() |
西院篮球场 |
不是爱运动的人,直到快要离开了才发现与运动场们的记忆除了体育课,就只剩下了运动会。
上了大学,似乎少了许多运动场上的记忆,反倒不像中学时被汗水激荡的青春来得印象深刻。
女生大都迷上过一个球场上进球了会笑得很傻的男生,男生也都会收到一瓶冒着凉气却饱含甜蜜的汽水。
只可惜,这都是年轻时独有的权利。
四年过后,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曾经跑道上的矫健身姿被生活撑起了肚皮,球场边的长发剪影被琐碎揉皱了眼角。
青春一去不回,就如这片即将翻新的、劣迹斑斑的老旧操场,只会在照片中才能永恒。
![]() |
博雅楼 |
![]() |
博雅楼旁沈福彭教授石碑 |
朝晖下的博雅楼很有朝气,沈教授的石碑在清晨鸟鸣声中格外温柔。
穿着隔离衣在这栋楼里的每个角楼都留下过脚印,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见证。在这里遇见了一个一个认真可爱的老师,指间似乎依然残留着福尔马林的味道。
越来越忘记的是“白衣天使”的神圣,而越来越相信的“救死扶伤”的本责。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老生常谈,未忘初心。
![]() |
历史厚重的图书馆 |
![]() |
办公楼前的钟楼 |
与哈佛的图书馆一样,我们并没有彻夜开放的图书馆。不一样的是,虽然我们的图书馆弥漫着挥之不去、厚重的年代感,但其实,我们也艳羡着一个现代化的灯火通明的图书馆。
青大之声,也许它只是普通同学耳边在路边一晃而过的只言片语,但就是为了这稍纵即逝的缘分,我们一年又一年,在图书馆旁办公楼的播音间里,付出着百分之百的心血。
在广播台度过的时光是一段再难找回的感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祝大家幸福。
![]() |
晨雾中的宁夏路校门 |
![]() |
香港东路校门 |
天一点点大亮,朦朦的薄雾中两个校门都仿佛在奋力的散发的闪光,让我看到它们最明媚的时刻。
没有灯火通明的图书馆,也没有奔波匆忙的行人。从黑到白,从夜到昼,原以为会发现什么与众不同的惊喜,但实际上,除了空无一人的道路外并无什么差别。
只是无心栽柳,反倒在这闲散的清晨中,最后仔细看了看这片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
还记得初入校园的时候,总是迷失在错综复杂的分岔路口。
很快,送走我们,她也要迎来下一批愣头愣脑、不分东西的青年人,由他们继续地书写着发生在这里的下一段故事。
![]() |
座无虚席的麦当劳 |
东院门口的麦当劳依然是医学部学生期末刷夜的不二场所,这样的轮回每一个学期都在上演。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也有“铁打的蓝皮书,流水的医学生”。
虽然,学长并不是什么以身作则的好例子,但还是要说,学习在平时,刷夜难解渴。
同志们,未来还要继续加油啊。
![]() |
晨光明媚的滢园操场 |
最后,我走到了滢园操场。看看手表,06:30。
三年前的这个时间,我们就在这样的晨光中上着早操。
瞬间有点恍惚,一切好像又回到了最初的时光,就像一切似要给我们个机会重新来过,去做那些始终没来得及做得事情。
但那样的念头转瞬即逝。
总要留些遗憾才完美,正因为无法再去弥补,才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魅力。
青春不再,未来已至。
前人已去,而凌晨四点的青大已经悄然苏醒,继续着她的全新故事。
祝好。
![]() |
-
因斯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0 18:30:01
-
Keonah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8 19:22:46
-
夏丸奈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1 23:04:01
-
xt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2 15:12:29
-
Leo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9 10:18:13
-
不晚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13:39:34
-
kurob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6 10:36:5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1 11:58:59
-
LADY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8 14:28:17
-
jacdes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5 12:47:10
-
nf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31 1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