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希拉里的桑德斯?一只盯咬权贵的社会主义虻
![]() |
(写于今年2月,桑德斯当红之时)
伯尼·桑德斯是谁?当这位带有社会主义标签的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在爱荷华初选时跟希拉里平分秋色,在号称“全美第一州”的新罕布什一骑绝尘,把大热希拉里抛在身后,人们在惊呼中揣测:一匹跟“奥巴马”当年类似的黑马冲了出来?
桑德斯的追捧者如过江之鲫,以至于人们忘记,去年四月的最后一个中午,他在国会大厦的草坪上举行参选发布会之时,只有一个毫无装饰的发布台、几只话筒、寥寥十几家媒体记者,发布会不到十五分钟便草草结束。
短短十个月,桑德斯便从乏人问津逐渐晋升为当红炸子鸡。桑德斯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父母均是犹太人。他说过,由于出身寒微,很小就感觉到阶级的差异。因而在高潮迭起的造势集会活动中,桑德斯的法宝之一是在党内辩论中呼吁“政治革命”,承诺向富豪阶层开刀。
![]() |
桑德斯不是民主党温和派,也不是主流派,谙熟华府政治逻辑的桑德斯选择了最大限度地适应驴象博弈的路径,对于阶级分化的痛斥,让桑德斯成为一只挑战权利的“虻”,自进入华盛顿政坛之后,就一直批评共和党和民主党政治人物向富有的捐款者及企业献媚。
叮咬权贵,均衡财富,74岁的桑德斯充满了理想主义,更推崇北欧的社会主义。北欧多国实行区别于世界主要国家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些闻名于世的高福利国家,幼有所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动者和所有弱势群体生活有保障。
当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北欧国家的高福利来自于高税。国家通过再分配,达到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均等化。
桑德斯的一些主张”听上去很美”,比如将所有公立大学免费,花一万亿美元升级美国陈旧的基础设施,等等。问题是,钱从哪儿来呢,提高税收吗?
“美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已经败坏透顶,我们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没人关心。”德国之声调查的部分选民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许多美国人相信,只有像桑德斯这样的“圈外人”才能重整腐败的政治体制。
尽管民主党高层多认为桑德斯过度偏左,不利于民主党在正式选战中的选情,桑德斯也缺乏国际经验,对伊斯兰国势力扩大、中国崛起、北韩与伊朗核武问题都欠缺完整说法,桑德斯仍然得到不少人支持。
桑德斯过去将近30年的从政履历里,也是布什父子总统、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先后出任国会参议员以及国务卿的见证者,其无党派标签充满了“圈外人”之感,这位具有“圈内人级别”丰富政治经验与阅历的圈外人,深谙选民意图,试图把民众期待的华府大洗牌带入现实。
事实上,像桑德斯一样的局外人还有共和党的“奇葩”——川普,以狂言无忌而著称的参选人川普,对拉丁裔移民、同性恋者等弱势群体进行批评,屡屡挑战美国政客常识,坚持“政治不正确”。
![]() |
哪怕近日出炉的民调显示,邻国的大部分加拿大人对他可能入主白宫感到恐慌,而这仍然不能止住川普一路领跑的节奏。
桑德斯和川普来势汹汹,不论是国家主义倾向的川普获胜,还是社会主义倾向的桑德斯获选,大选才刚刚开始,谁也不会笃定他们之一绝对获胜。就大选来说,更该追问,新世代为什么对“圈外人”和“奇葩”青睐有加。
根据民调,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中,桑德斯获得76%的高支持度,希拉里只有24%。这说明,其他的“主流”参选人,忽视了青年人的利益。
当下,全球经济放缓,青年失业潮不断高涨,沉重的学贷压力让青年桎梏难行。对于集体陷入迷茫的新世代而言,用手中一票,追捧激进者,既是个体幸福感不断衰微的映射,也是大众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的反抗。
![]() |
中国农历春节来临之际,华人家中都会高挂灯笼,就像灯笼未必能照清楚前路,而朦胧灯光和斑驳倒影的背后,分明是世俗的欲望和挣扎。
“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说,灯火和烟花之外,才是世间的风景。这样想来,桑德斯也好,川普也罢,都只是年代的晴雨表,负责展示这个时代的表情而已,而他背后是整个新世代的失落。
“上一次我支持了希拉里·克林顿,可她没有为我们这样的人做任何事。现在我们还有唯一的希望,那就是伯尼·桑德斯的理想。”年轻选民佩吉告诉媒体。
来自加州的她身患绝症,离异,独自带孩子,有病的佩吉说到艰辛的生活,眼睛噙满泪水。一个星期的预算常常在星期一就所剩无几,不知道如何应付未来的几天,“伯尼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革命名叫希望。”选民佩吉说。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