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十五篇——记一次离家出走
这是初一时的一篇记事,严格意义上不归属于童年,全当乐子,各位可别较真。
说来可笑,我的这次离家出走,仍没逃得了我们镇子。
比起我的哥哥,我简直不值一提,他是我童年的偶像,在我没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骑着摩托车在河边捉虾摸鱼了。
他曾经在一个大雨磅礴的雨夜,步行接近十公里,路过五六个村子,来到我家门口。
已至深夜,我恍惚间听到敲门声,被惊醒后,隔着雨声雷声,是一阵急促的喊声和拍门声,“小姨,小姨夫,开门!”
我妈起身开门,嘀咕着,“谁啊,都那么晚了”,漆黑中开了灯,我的房门没关,亮得我眯缝着眼。
待我缓过来,我哥湿漉漉地站在客厅,头发凌乱,衣衫不整,面无表情,像极了天龙八部里,雨夜误杀阿朱的萧峰。
我妈拿来毛巾,打了热水,嘴里絮絮叨叨,不停地骂着,灰种羔子,夹杂着焦急与怜爱。
这是我妈最有母爱的一句骂人的话了。
我的哥哥比萧峰要酷的多了,他没有哭。
在断断续续的对话中,我知道了,我哥步行十公里的原因,是我三姨夫要揍他。
那时候,时常挨揍,却无力反抗的我,几乎将我哥等同于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
把他的故事写在前面,做个引子,与他相比我只是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罢了。
初一的暑假,那年我14岁,成绩一落千丈。
假期生活是否愉快,基本是和成绩正相关的,那年的暑假,我每日六点起床,拿起一本英语书,朗读着单词短语,手里握着一支笔写写划划,装模作样。
待到我爸出门,骑着三轮摩托去了市场,我便一头趴在桌上,补此前被打断的美梦。
我的听力极其机敏,三轮摩托刚到巷子口,我便能听到发动机的声音,急忙起身,恢复六点时的样子。
偶有其他摩托路过,急忙起身发现是虚惊一场,因此在后期练就了仅凭发动机,便可分辨真伪的能力
可是好景长久不了,在河边总要湿鞋。
那天清早睡地特沉,便被揪个正着,但不是我爸,是我妈。
我妈只要开了话匣子,就跟那台上逗哏背贯口一样。
台上捧哏况且能接上一句,可我在我妈面前,十句以内,我找不到任何缝隙。
我实在受不了,烦躁且不耐烦,起身要走,甩了一句气话“我走还不行吗?”
我摔门而去,我妈在身后喊道,“你敢走试试!”
见我没有折返的意图,又添上一句,“你走看你爸回来不打死你!”
这句话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赶忙加快步伐,甚至小跑起来,怕的就是迎面撞见我爸。
我沿着河边,清早的时候,河面上的雾气刚刚褪去,远处的号笛声沉闷悠长,起早的大爷坐在门口,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坐在马扎凳子上择菜的大妈打着哈欠,一旁的孩子蹲着地上玩着石头,朝阳一样。
路上鲜有行人车辆,虽已走远,可我听到发动机的声响,仍然惴惴不安,生怕我爸骑着车子四处追捕,我进了巷子,巷子宅且曲折,迷宫一般,我漫无目的地走着,从这个巷子转到另一条巷子,迂回来去,累了就坐在墙根,揪一根野草,绕着手指打着卷儿,渴了与饿了,毫无办法,因为我出门时穿着一身球衣,身无口袋且身无分文。
我在串巷子的时候,产生一种这条巷子好像刚刚走过的感觉,却又无法确认这种感觉是否正确。
直到我走过一条巷子,一个老太太从院子里走出来,询问道,“孩子你什么东西丢了?”
我的脚步被这个问句打断,“没呀,我什么都没丢啊。”
“那你来回走干嘛呢,都三遍了。”老奶奶说道
“三遍了吗?哦,我,我那个锻炼身体呢。”我嘴里拌蒜,断断续续地回应着,赶忙把话丢在脑后,快步走到巷尾,右转到另一个巷子。
临近中午,巷子里的饭菜香像是炮仗点燃的引子,从四面八方扑鼻而来,尤其是那炸肉圆的味道最烈,在油里一窜,肉香夹杂着葱香,一下子便把魂勾了去。
我在墙根闭着眼,猛地将这香味吸进鼻腔,脑子里都是炸地酥脆的肉圆,这望梅止渴的方式让我的饥饿感剧增,香味无孔不入,挥之不去,我只好走出巷子,只身来到大街上,此时的我已经是饥肠辘辘的苏三,街上也没有听我诉说的人。
我去了游戏厅,暂且用精神食粮弥补饥饿,我站在大孩子的身后,由于我的观战,他们摇起杆的时候,异常亢奋,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大几岁的优越。
直到他的人物一命呜呼之前,游戏厅依然是我的容身之地。
他一波连招未能取人性命,倒被别人反击而死,转过身气急败坏地对我喊道,看什么看,滚一边去。
我曾在饱腹时被他们抢过零食,此时饥饿的我连背过身轻声骂他的气力都提不起。
正暑的天,总是晴一时雨一时,我出门的时候,已经起了风下起了小雨,我衣衫单薄,裹着双臂,只想找个无风的屋檐下避避雨。
我站在路边眼镜店的门口,下起雨来往的人稀少,老板看到我,以为是生意来了,欣喜起身要迎我,我摆摆手,老板意会,又坐了回去。
我在书里和武侠剧中看过英雄落魄,联想到这,我抱着的双臂松开,垂在两边,一副慷慨就义的死样子。
我看到远处,一个人影飞驰而来,愈发靠近,是我爸,他穿着蓝色的雨衣,骑着摩托车。
我急忙把身子转过去,片刻后又侧过肩膀,偷瞄着身后,我爸溅起一片水花,迅疾而过。
我庆幸着未被发现,却又可惜着没被发现。
我已经饿地挺不直腰杆,渐远的发动机声,我第一次如此迫切地想听到。
雨势渐小,墙根路边湿漉漉地坐不下屁股,我拖着双脚,只想找个落脚的地方,我想到了小学旁的那家书店。
即便我知道爸妈一定会到这家书店找我,可我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坐在店里蹭些书看,总比站在路边看各式的村里人,要解渴充饥的多。
这是一家租书店,叫做希望读书社,书店的姑娘经常驱赶那些不借书,只蹭书的孩子们,可那个夏天,这个姑娘正在热恋期,比往常漂亮地多,也很爱笑。
蹭书的孩子,这个夏天比往年多得多。
我和我妹妹攒了一个学期的零用钱,办了一张最低价位的借书卡,因此我在墙角蹭书看的时候,要有底气的多。
我随手拿出一本书,匆忙翻阅几页,无心阅读,又放回书架。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那都是读书人造出的漂亮词儿,头悬梁锥刺股我来的了,只要给口饭吃就好。
不然那些方块字都是圆润涣散的。
我在书店坐了一下午,书架低处的书,被我囫囵吞枣了个遍,只因为我懒得起身取书架上方的书。
直到书店的姑娘,隔着柜台抛过来一句,走啦,走啦,我要关门了。
自从她恋爱以来,这件书店的打烊时间就提前了至少半个小时。
我不情愿地放回手中的书,手掌撑着长条凳徐徐站起,才发现整间书店就剩我一个蹭书的了。
“快走,快走。”急着去见牛郎的织女已经不是天庭的闺女,和凡间的姑娘没有分别。
我的动作已经加快,可饥饿感使我仍然像个树懒。
我前脚刚迈出书店的门,这姑娘猛地一下关上卷帘门,二郎神一样天生神力。
我像个孤魂游荡到敬老院,敬老院的院子里已经歌舞升平,一台巨大的外放喇叭,几十位年纪参差不齐的女人们,她们的腰肢像是生了锈,倒是领舞的颇有风吹杨柳的韵味。
这是我们村里广场舞最初的样子。
孩子们嬉戏打闹,穿梭在跳舞的女人中间,被嫌弃地骂开。抽烟的男人裸着上身,嗓门极大,白发的奶奶坐在水泥板上,脸上堆着笑。
这是那个夏天,镇上和谐社会最繁盛的体现。
我常在这儿转悠,我其实很讨厌这帮跳舞的中年女人,她们占据了篮球场,却又以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可在这有一个白上衣的短发姑娘,喜欢玩滑板,是那种扭着身子才能滑行的滑板,可惜至今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
我突然听见我妈的喊声,像一把穿云箭,隔着喧嚣嬉戏声,盖过广场舞曲,交叉着我的大名与小名,正中我耳膜的靶心。
我急忙躲避,在人群身后像个作祟的贼。
我妈上了发条一般,不做停歇地喊着,像电影里站在车站人流四处环顾的角色,我有些犹豫了,我想靠近她,可我看到在她的几步之外,那个短发女孩正在玩着滑板。
我又缩回了步子,整个敬老院的声响,我妈占了独一份,我只好祈祷着她能早点离开,我就可以免于尴尬,等到夜再深一点,我就回家。
我妈停了喊声,像是在做最后一遍的环顾,我心中庆幸着,轻舒了一口气。
“嘿”,身后一个巴掌拍在我的肩膀,吓地我打了个颤。
回过身一瞧,是隔壁班的同学,我捂着心口,“草,你吓死我了”
“干嘛呢你”他咬了一口煎饼,含糊不清地说道。
煎饼香极了,我答非所问地问道,“你这煎饼卷的啥么,那么香的。”
他又是一大口,“呵呵,没啥,就是火腿肠啥的。”
“哦。” 我的口水容不得我继续自取其辱。
而此时,我妈又喊了一遍我的名字,这压轴的一声比此前的每一句都要嘹亮。
“这儿呢!在这儿呢!他在这儿呢!”这孙子怎么不被煎饼噎死。
我赶忙上前捂着他的嘴,可是为时已晚,他的声音已经丢了出去。
我妈耳朵灵的很,快步径直走来,站在我的面前,揪着我的耳朵,像拎着个空憋的书包,从人群中把我挑拣出来。
“走,回家,灰种羔子,你一天可疯够了哈,回家看我怎么治你的?”
跳舞的中年女人,都停了步子,抽烟的大叔把脸转了过来,白发的奶奶脸上还是堆着笑。
我把头埋地很低,毫无抵抗之意。
“原来就是他啊,他就叫腾腾啊。”
我下意识抬起头,和短发的那个姑娘的目光撞了满怀,她看着我,我的脸一下子红了。
在这个晚上,她知道了我的小名,以这样的方式,我当时的感觉像是被大庭广众脱掉内裤。
一路上,我妈的絮叨我一句没听进去,我的脑子里全是那双大眼睛,耳畔全是那甜美的声音。
到了家,我爸坐在沙发上,点了根烟,一言不发,大口抽完把烟头溺在烟灰缸里,毫无波澜地说道,“回来就好,早点睡觉。”
我抹了抹鼻子,手上竟有些香味,是此前捂那个同学嘴后,顺带的味道。
我急忙说道,“妈,你炸个煎饼我吃吧,卷火腿肠。”
“哎,好,灰种羔子!”
每一个看完我文章的人
我都满怀感恩
说来可笑,我的这次离家出走,仍没逃得了我们镇子。
比起我的哥哥,我简直不值一提,他是我童年的偶像,在我没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骑着摩托车在河边捉虾摸鱼了。
他曾经在一个大雨磅礴的雨夜,步行接近十公里,路过五六个村子,来到我家门口。
已至深夜,我恍惚间听到敲门声,被惊醒后,隔着雨声雷声,是一阵急促的喊声和拍门声,“小姨,小姨夫,开门!”
我妈起身开门,嘀咕着,“谁啊,都那么晚了”,漆黑中开了灯,我的房门没关,亮得我眯缝着眼。
待我缓过来,我哥湿漉漉地站在客厅,头发凌乱,衣衫不整,面无表情,像极了天龙八部里,雨夜误杀阿朱的萧峰。
我妈拿来毛巾,打了热水,嘴里絮絮叨叨,不停地骂着,灰种羔子,夹杂着焦急与怜爱。
这是我妈最有母爱的一句骂人的话了。
我的哥哥比萧峰要酷的多了,他没有哭。
在断断续续的对话中,我知道了,我哥步行十公里的原因,是我三姨夫要揍他。
那时候,时常挨揍,却无力反抗的我,几乎将我哥等同于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
把他的故事写在前面,做个引子,与他相比我只是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罢了。
初一的暑假,那年我14岁,成绩一落千丈。
假期生活是否愉快,基本是和成绩正相关的,那年的暑假,我每日六点起床,拿起一本英语书,朗读着单词短语,手里握着一支笔写写划划,装模作样。
待到我爸出门,骑着三轮摩托去了市场,我便一头趴在桌上,补此前被打断的美梦。
我的听力极其机敏,三轮摩托刚到巷子口,我便能听到发动机的声音,急忙起身,恢复六点时的样子。
偶有其他摩托路过,急忙起身发现是虚惊一场,因此在后期练就了仅凭发动机,便可分辨真伪的能力
可是好景长久不了,在河边总要湿鞋。
那天清早睡地特沉,便被揪个正着,但不是我爸,是我妈。
我妈只要开了话匣子,就跟那台上逗哏背贯口一样。
台上捧哏况且能接上一句,可我在我妈面前,十句以内,我找不到任何缝隙。
我实在受不了,烦躁且不耐烦,起身要走,甩了一句气话“我走还不行吗?”
我摔门而去,我妈在身后喊道,“你敢走试试!”
见我没有折返的意图,又添上一句,“你走看你爸回来不打死你!”
这句话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赶忙加快步伐,甚至小跑起来,怕的就是迎面撞见我爸。
我沿着河边,清早的时候,河面上的雾气刚刚褪去,远处的号笛声沉闷悠长,起早的大爷坐在门口,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坐在马扎凳子上择菜的大妈打着哈欠,一旁的孩子蹲着地上玩着石头,朝阳一样。
路上鲜有行人车辆,虽已走远,可我听到发动机的声响,仍然惴惴不安,生怕我爸骑着车子四处追捕,我进了巷子,巷子宅且曲折,迷宫一般,我漫无目的地走着,从这个巷子转到另一条巷子,迂回来去,累了就坐在墙根,揪一根野草,绕着手指打着卷儿,渴了与饿了,毫无办法,因为我出门时穿着一身球衣,身无口袋且身无分文。
我在串巷子的时候,产生一种这条巷子好像刚刚走过的感觉,却又无法确认这种感觉是否正确。
直到我走过一条巷子,一个老太太从院子里走出来,询问道,“孩子你什么东西丢了?”
我的脚步被这个问句打断,“没呀,我什么都没丢啊。”
“那你来回走干嘛呢,都三遍了。”老奶奶说道
“三遍了吗?哦,我,我那个锻炼身体呢。”我嘴里拌蒜,断断续续地回应着,赶忙把话丢在脑后,快步走到巷尾,右转到另一个巷子。
临近中午,巷子里的饭菜香像是炮仗点燃的引子,从四面八方扑鼻而来,尤其是那炸肉圆的味道最烈,在油里一窜,肉香夹杂着葱香,一下子便把魂勾了去。
我在墙根闭着眼,猛地将这香味吸进鼻腔,脑子里都是炸地酥脆的肉圆,这望梅止渴的方式让我的饥饿感剧增,香味无孔不入,挥之不去,我只好走出巷子,只身来到大街上,此时的我已经是饥肠辘辘的苏三,街上也没有听我诉说的人。
我去了游戏厅,暂且用精神食粮弥补饥饿,我站在大孩子的身后,由于我的观战,他们摇起杆的时候,异常亢奋,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大几岁的优越。
直到他的人物一命呜呼之前,游戏厅依然是我的容身之地。
他一波连招未能取人性命,倒被别人反击而死,转过身气急败坏地对我喊道,看什么看,滚一边去。
我曾在饱腹时被他们抢过零食,此时饥饿的我连背过身轻声骂他的气力都提不起。
正暑的天,总是晴一时雨一时,我出门的时候,已经起了风下起了小雨,我衣衫单薄,裹着双臂,只想找个无风的屋檐下避避雨。
我站在路边眼镜店的门口,下起雨来往的人稀少,老板看到我,以为是生意来了,欣喜起身要迎我,我摆摆手,老板意会,又坐了回去。
我在书里和武侠剧中看过英雄落魄,联想到这,我抱着的双臂松开,垂在两边,一副慷慨就义的死样子。
我看到远处,一个人影飞驰而来,愈发靠近,是我爸,他穿着蓝色的雨衣,骑着摩托车。
我急忙把身子转过去,片刻后又侧过肩膀,偷瞄着身后,我爸溅起一片水花,迅疾而过。
我庆幸着未被发现,却又可惜着没被发现。
我已经饿地挺不直腰杆,渐远的发动机声,我第一次如此迫切地想听到。
雨势渐小,墙根路边湿漉漉地坐不下屁股,我拖着双脚,只想找个落脚的地方,我想到了小学旁的那家书店。
即便我知道爸妈一定会到这家书店找我,可我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坐在店里蹭些书看,总比站在路边看各式的村里人,要解渴充饥的多。
这是一家租书店,叫做希望读书社,书店的姑娘经常驱赶那些不借书,只蹭书的孩子们,可那个夏天,这个姑娘正在热恋期,比往常漂亮地多,也很爱笑。
蹭书的孩子,这个夏天比往年多得多。
我和我妹妹攒了一个学期的零用钱,办了一张最低价位的借书卡,因此我在墙角蹭书看的时候,要有底气的多。
我随手拿出一本书,匆忙翻阅几页,无心阅读,又放回书架。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那都是读书人造出的漂亮词儿,头悬梁锥刺股我来的了,只要给口饭吃就好。
不然那些方块字都是圆润涣散的。
我在书店坐了一下午,书架低处的书,被我囫囵吞枣了个遍,只因为我懒得起身取书架上方的书。
直到书店的姑娘,隔着柜台抛过来一句,走啦,走啦,我要关门了。
自从她恋爱以来,这件书店的打烊时间就提前了至少半个小时。
我不情愿地放回手中的书,手掌撑着长条凳徐徐站起,才发现整间书店就剩我一个蹭书的了。
“快走,快走。”急着去见牛郎的织女已经不是天庭的闺女,和凡间的姑娘没有分别。
我的动作已经加快,可饥饿感使我仍然像个树懒。
我前脚刚迈出书店的门,这姑娘猛地一下关上卷帘门,二郎神一样天生神力。
我像个孤魂游荡到敬老院,敬老院的院子里已经歌舞升平,一台巨大的外放喇叭,几十位年纪参差不齐的女人们,她们的腰肢像是生了锈,倒是领舞的颇有风吹杨柳的韵味。
这是我们村里广场舞最初的样子。
孩子们嬉戏打闹,穿梭在跳舞的女人中间,被嫌弃地骂开。抽烟的男人裸着上身,嗓门极大,白发的奶奶坐在水泥板上,脸上堆着笑。
这是那个夏天,镇上和谐社会最繁盛的体现。
我常在这儿转悠,我其实很讨厌这帮跳舞的中年女人,她们占据了篮球场,却又以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可在这有一个白上衣的短发姑娘,喜欢玩滑板,是那种扭着身子才能滑行的滑板,可惜至今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
我突然听见我妈的喊声,像一把穿云箭,隔着喧嚣嬉戏声,盖过广场舞曲,交叉着我的大名与小名,正中我耳膜的靶心。
我急忙躲避,在人群身后像个作祟的贼。
我妈上了发条一般,不做停歇地喊着,像电影里站在车站人流四处环顾的角色,我有些犹豫了,我想靠近她,可我看到在她的几步之外,那个短发女孩正在玩着滑板。
我又缩回了步子,整个敬老院的声响,我妈占了独一份,我只好祈祷着她能早点离开,我就可以免于尴尬,等到夜再深一点,我就回家。
我妈停了喊声,像是在做最后一遍的环顾,我心中庆幸着,轻舒了一口气。
“嘿”,身后一个巴掌拍在我的肩膀,吓地我打了个颤。
回过身一瞧,是隔壁班的同学,我捂着心口,“草,你吓死我了”
“干嘛呢你”他咬了一口煎饼,含糊不清地说道。
煎饼香极了,我答非所问地问道,“你这煎饼卷的啥么,那么香的。”
他又是一大口,“呵呵,没啥,就是火腿肠啥的。”
“哦。” 我的口水容不得我继续自取其辱。
而此时,我妈又喊了一遍我的名字,这压轴的一声比此前的每一句都要嘹亮。
“这儿呢!在这儿呢!他在这儿呢!”这孙子怎么不被煎饼噎死。
我赶忙上前捂着他的嘴,可是为时已晚,他的声音已经丢了出去。
我妈耳朵灵的很,快步径直走来,站在我的面前,揪着我的耳朵,像拎着个空憋的书包,从人群中把我挑拣出来。
“走,回家,灰种羔子,你一天可疯够了哈,回家看我怎么治你的?”
跳舞的中年女人,都停了步子,抽烟的大叔把脸转了过来,白发的奶奶脸上还是堆着笑。
我把头埋地很低,毫无抵抗之意。
“原来就是他啊,他就叫腾腾啊。”
我下意识抬起头,和短发的那个姑娘的目光撞了满怀,她看着我,我的脸一下子红了。
在这个晚上,她知道了我的小名,以这样的方式,我当时的感觉像是被大庭广众脱掉内裤。
一路上,我妈的絮叨我一句没听进去,我的脑子里全是那双大眼睛,耳畔全是那甜美的声音。
到了家,我爸坐在沙发上,点了根烟,一言不发,大口抽完把烟头溺在烟灰缸里,毫无波澜地说道,“回来就好,早点睡觉。”
我抹了抹鼻子,手上竟有些香味,是此前捂那个同学嘴后,顺带的味道。
我急忙说道,“妈,你炸个煎饼我吃吧,卷火腿肠。”
“哎,好,灰种羔子!”
每一个看完我文章的人
我都满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