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性变态只是性本能下的一次重新分解(赵蕾译)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弗洛伊德《性欲三论》,由心理学研究者赵蕾译;慧田君刊载此文仅用做学习交流分享,转载者请注明来自哲学爱好者公众号「zhexue-ht」。
变异与疾病是医生首先研究了性变态的突出例子和特殊情况,因此,他们很自然地倾向于把它们看做是与性倒错一样的退化或者疾病的标志。
但是这样看待性变态比对这样看待性倒错更容易被驳倒。
日常经验表明,这些扩展的大部分,或者至少是其中不太严重的那些,通常都存在于健康的人的性生活当中,而且在他们看来,这些与其他的亲密举动一般无二。
在环境有利的情况下,正常人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用这种变态的性目标代替正常的性目标,或者将变态的性目标与正常的性目标并列在一起。
似乎所有的健康人都无一例外地会给正常的性目标增加一些所谓变态的东西,这种发现的普遍性本身就足以表明,用变态这个字眼来表示谴责是多么不恰当。
在性生活的领域里,只要我们试图在生理范围内的变异和病理性的症状之间划上一个明确的界线,我们就会面临着特殊的、的确是无法解决的困难。
然而,在这些变态现象中,新的性目标的性质特别值得我们研究。其中有些性目标的内容远远脱离了正常的范畴,以至于我们难免要把它们称作“病态的”。
当性本能以惊人的力量成功地克服了羞耻心、厌恶感、恐惧或者痛苦的抵制时(比如在舔大便、奸尸等情形中),那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即使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也不应该马上就认为,这样做的人们肯定是精神失常或者在其他方面有严重的异常。
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那个事实,即有些人在其他方面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最难控制的性本能的支配下,却唯独在性生活的领域里把自己置于病人的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在生活其他方面的异常则毫无例外地显示出具有反常性行为的背景。
在大多数情况下,变态的病理特征并不在于新的性目标的内容,而在于它与正常性目标的关系。
如果一种变态不仅仅是与正常的性目标和性对象并列出现,也不仅仅是在环境不利它们而有利于它时出现——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它们完全排斥了,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取代了它们——简而言之,如果一种变态具有了排他性和固置的特征——那么我们通常就有理由把它看做病理症状。
变态的精神因素也许恰恰是在最令人厌恶的变态当中,我们才必须认为精神因素的性本能的转化当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我们不可能否认,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尽管它的后果是令人恐怖的,但它却无异于对本能的理想化。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变态当中,爱情的无边法力才得到了最有力的证实。
在性欲的领域里,最高尚的和最低贱的总是相距最近:“从天堂经过人间再入地狱”。
两个结论:
首先对变态的研究告诉我们,性本能必须与某些抵制它的精神力量作斗争,在这些力量当中羞耻心和厌恶感是最突出的。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力量对于把性本能限制在人们认为正常的范围内起到一定作用;如果这些力量在一个人的性本能尚未十分强大时就发展起来,那么它们无疑就会决定它的发展途径。
其次,我们还发发现,我们研究过的有些变态只有被看做是几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时,才可以理解。如果这些变态能够授分析,也就是说,如果它们能够被分解成碎片,那么它们肯定属于组合体的性质。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即性本能本身可能就不是一种简单的东西,而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在性变态当中,这些部分重新分解开来。
Via:慧田君编|有异议请私信其微信「cc2cc-net」
变异与疾病是医生首先研究了性变态的突出例子和特殊情况,因此,他们很自然地倾向于把它们看做是与性倒错一样的退化或者疾病的标志。
但是这样看待性变态比对这样看待性倒错更容易被驳倒。
日常经验表明,这些扩展的大部分,或者至少是其中不太严重的那些,通常都存在于健康的人的性生活当中,而且在他们看来,这些与其他的亲密举动一般无二。
在环境有利的情况下,正常人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用这种变态的性目标代替正常的性目标,或者将变态的性目标与正常的性目标并列在一起。
似乎所有的健康人都无一例外地会给正常的性目标增加一些所谓变态的东西,这种发现的普遍性本身就足以表明,用变态这个字眼来表示谴责是多么不恰当。
在性生活的领域里,只要我们试图在生理范围内的变异和病理性的症状之间划上一个明确的界线,我们就会面临着特殊的、的确是无法解决的困难。
然而,在这些变态现象中,新的性目标的性质特别值得我们研究。其中有些性目标的内容远远脱离了正常的范畴,以至于我们难免要把它们称作“病态的”。
当性本能以惊人的力量成功地克服了羞耻心、厌恶感、恐惧或者痛苦的抵制时(比如在舔大便、奸尸等情形中),那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即使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也不应该马上就认为,这样做的人们肯定是精神失常或者在其他方面有严重的异常。
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那个事实,即有些人在其他方面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最难控制的性本能的支配下,却唯独在性生活的领域里把自己置于病人的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在生活其他方面的异常则毫无例外地显示出具有反常性行为的背景。
在大多数情况下,变态的病理特征并不在于新的性目标的内容,而在于它与正常性目标的关系。
如果一种变态不仅仅是与正常的性目标和性对象并列出现,也不仅仅是在环境不利它们而有利于它时出现——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它们完全排斥了,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取代了它们——简而言之,如果一种变态具有了排他性和固置的特征——那么我们通常就有理由把它看做病理症状。
变态的精神因素也许恰恰是在最令人厌恶的变态当中,我们才必须认为精神因素的性本能的转化当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我们不可能否认,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尽管它的后果是令人恐怖的,但它却无异于对本能的理想化。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变态当中,爱情的无边法力才得到了最有力的证实。
在性欲的领域里,最高尚的和最低贱的总是相距最近:“从天堂经过人间再入地狱”。
两个结论:
首先对变态的研究告诉我们,性本能必须与某些抵制它的精神力量作斗争,在这些力量当中羞耻心和厌恶感是最突出的。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力量对于把性本能限制在人们认为正常的范围内起到一定作用;如果这些力量在一个人的性本能尚未十分强大时就发展起来,那么它们无疑就会决定它的发展途径。
其次,我们还发发现,我们研究过的有些变态只有被看做是几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时,才可以理解。如果这些变态能够授分析,也就是说,如果它们能够被分解成碎片,那么它们肯定属于组合体的性质。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即性本能本身可能就不是一种简单的东西,而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在性变态当中,这些部分重新分解开来。
Via:慧田君编|有异议请私信其微信「cc2c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