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过又忘记
一、名人解读
1.余秀华是一位很本质的诗人。她的诗作表明她对人世间的很多事物有一种可贵而又质朴的领悟能力。她的诗歌写作中有一种罕见的抵制诗歌规训的东西,她既对当下的诗歌风向很敏感,又能有意识地警惕它们对自己的吸引。最重要的,她写得很质朴,有一种粗糙的蓬勃的感性潜藏在她的词语中,我觉得,这已经很难得了。——诗人、北大教授臧棣
2.余秀华说:“诗歌一无是处啊,但是,诗歌通向灵魂,灵魂只能被自己了解。”我写不出诗,于是偶尔在她的诗里安放灵魂。她的诗远比她和她的生活更惊心动魄、更明亮、更残酷。在她的诗中,我心安理得像她一样“只是耐心地活着,不健康不快乐”。于我而言,这种陪伴无比珍贵。想必,她知道,这是她写诗的意义。——主持人 陈鲁豫
3.我喜欢余秀华的诗,她的诗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有机的诗歌。“云里写诗,泥里生活”,这也是我自我借鉴的一句话。——歌手李健
4.在一个矫揉造作的时代,真诚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在这个意义上,余秀华的诗作无异于天籁之音。——学者喻国明
5.她用简单而独特的语言,率真地表达她对生命的感受,表达出了永恒的主题,充满激情,是纯粹的诗歌,更接近文学的本质。——诗人吕谦诗
6.这几年我读诗很少,但我感觉真的很难找到能出其右者。每一句都只有她能写出,都是她的逻辑和感受,顺着她的句子往下读,身上的每一条敏感的和麻木的神经都会被触动。——诗人姜渔火
7.她的诗兼具深度和灵气,她是个好诗人,天才的。 ——诗人老井
8.余秀华坐拥自己的世界,与境遇无关,与身份无关,她就是这样纯粹的诗人。——诗人 马灯
二、读者书评
1.读者桃花石上书生:在睡前读一首,作为武器,像读一个玄幻故事那样去读,读一个微型世界,读到许许多多的,微不足道的,珍贵的,刻骨的感觉。(摘自豆瓣)
2.读者何人斯:那时候,她的世界是相对单一的,纵然她敏感的内心与这乡间情事、与她飞跃的想象对比和碰撞。她诗歌的蝙蝠穿越诗人的胸膛,头脑,却一直没有穿越这个兜兜转转的横店。(摘自豆瓣)
三、经典语录
阳光好的院子里
麻雀扑腾细微而金黄的响声
枯萎的月季花叶子也是好的
时光有序。
而生活总是把好的一面给人看
另外的一面,是要爱的
我会遇见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
他们所在的地方都是我的祖国
是我能够听见星座之间对话的庙堂
而我在这里,
在这样的时辰里
世界把山水荡漾给我看
它有多大的秘密,就打开多大的天空
这个时候,我被秘密击中
流着泪,
但是守口如瓶
1.余秀华是一位很本质的诗人。她的诗作表明她对人世间的很多事物有一种可贵而又质朴的领悟能力。她的诗歌写作中有一种罕见的抵制诗歌规训的东西,她既对当下的诗歌风向很敏感,又能有意识地警惕它们对自己的吸引。最重要的,她写得很质朴,有一种粗糙的蓬勃的感性潜藏在她的词语中,我觉得,这已经很难得了。——诗人、北大教授臧棣
2.余秀华说:“诗歌一无是处啊,但是,诗歌通向灵魂,灵魂只能被自己了解。”我写不出诗,于是偶尔在她的诗里安放灵魂。她的诗远比她和她的生活更惊心动魄、更明亮、更残酷。在她的诗中,我心安理得像她一样“只是耐心地活着,不健康不快乐”。于我而言,这种陪伴无比珍贵。想必,她知道,这是她写诗的意义。——主持人 陈鲁豫
3.我喜欢余秀华的诗,她的诗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有机的诗歌。“云里写诗,泥里生活”,这也是我自我借鉴的一句话。——歌手李健
4.在一个矫揉造作的时代,真诚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在这个意义上,余秀华的诗作无异于天籁之音。——学者喻国明
5.她用简单而独特的语言,率真地表达她对生命的感受,表达出了永恒的主题,充满激情,是纯粹的诗歌,更接近文学的本质。——诗人吕谦诗
6.这几年我读诗很少,但我感觉真的很难找到能出其右者。每一句都只有她能写出,都是她的逻辑和感受,顺着她的句子往下读,身上的每一条敏感的和麻木的神经都会被触动。——诗人姜渔火
7.她的诗兼具深度和灵气,她是个好诗人,天才的。 ——诗人老井
8.余秀华坐拥自己的世界,与境遇无关,与身份无关,她就是这样纯粹的诗人。——诗人 马灯
二、读者书评
1.读者桃花石上书生:在睡前读一首,作为武器,像读一个玄幻故事那样去读,读一个微型世界,读到许许多多的,微不足道的,珍贵的,刻骨的感觉。(摘自豆瓣)
2.读者何人斯:那时候,她的世界是相对单一的,纵然她敏感的内心与这乡间情事、与她飞跃的想象对比和碰撞。她诗歌的蝙蝠穿越诗人的胸膛,头脑,却一直没有穿越这个兜兜转转的横店。(摘自豆瓣)
三、经典语录
阳光好的院子里
麻雀扑腾细微而金黄的响声
枯萎的月季花叶子也是好的
时光有序。
而生活总是把好的一面给人看
另外的一面,是要爱的
我会遇见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
他们所在的地方都是我的祖国
是我能够听见星座之间对话的庙堂
而我在这里,
在这样的时辰里
世界把山水荡漾给我看
它有多大的秘密,就打开多大的天空
这个时候,我被秘密击中
流着泪,
但是守口如瓶
![]() |
![]() |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