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派对文化进行时
电音中国独家专题:环球电音掠影(一)
【Clubbing in India 】
印度——派对文化进行时
神秘、萌动、希望……
编译:大麦、春奇
毫无疑问,身处于中国内地的我们,一直以来将太多的目光聚焦在电子音乐以及俱乐部文化发源地——欧洲。其实,任何一种文化,它在全球的渗透与扩张都不是 在单一的空间层面上进行的。电音也一样。当我们在上海、或者北京的俱乐部中享受Tiesto、或者Sasha带来的节拍现场之魅时,我们的近邻——印度, 电子音乐以及俱乐部文化同样是在蓬勃发展。只不过,因为地域与文化的差异,我们很少对这位近邻的俱乐部文化的现状和态势有过深入的感知。好了,现在让我们 去印度开启一场神秘的俱乐部文化之旅吧。
印度的制作人,推广人和听众们都不约而同地一致认为,这个国度正在为电子音乐以及俱乐部文化的风靡而蓄势待发。为此,澳洲著名电音网站RA就此尾随 Andy Vaz、Murat Tepeli、Glitterbug 以及 Ronni Shendar进行了一次当地的实地探访,看看他们是不是已经为即将从德国科隆席卷而来的电音风潮做足了准备。
甜腻的乳酪、辛辣的咖喱、风味独特的咖喱包、西塔琴、塔布拉斯、宝莱坞音乐、带有Goa印记的Techno嬉皮分子、还有就是随处可见的宝莱坞男影星沙鲁 克•罕的笑脸。所以,这些对于印度的那些已是陈词滥调的介绍都是事实,但还不够完全。印度是一个如此重要却又如此矛盾重重的国家,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可 能隐藏着出人意料的情节。它就像一个装点了各色美妙图腾和宜人梵香的宝盒,一旦打开,你一定会为其中隐藏层层矛盾与奇异混杂而大吃一惊。
更加刺激的是,所有这些现实都是紧密联系的,以至于当你徜徉于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度,唯一能做的便是随时准备接受惊喜。倘若你与一个怀旧House的舞者或 者一个来自德国的Techno狂热分子一起进行印度之旅,那么还有更大的惊喜正等待着你。
四位来自德国科隆的音乐人应歌德学院的邀请,有幸为印度的听众们带来精彩的电音演出,谁能够拒绝这样的邀请呢?想象一下这么一场跨国旅行,在地球的另一 端,用美妙节奏去点燃异国人群的内心之火,怎么能不让人兴奋呢?此行的受邀者包括:音乐人Till Rohmann,AKA Glitterbug;以色列的视频艺术家Ronni Shendar,他同时经营着一个厂牌——C.SIDES,并曾在以色列组织了一场同名的独立电子音乐与多媒体艺术节;Murat Tepeli是芝加哥的知名DJ兼制作人,同时他也在Ostgut和Playhouse厂牌旗下制作发表了一些意境深远的作品;Andy Vaz则是书写底特律Techno和House音乐史的关键人物,他也是Background 和 Yore 厂牌的创建者。
RA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竭尽全力一路追踪这四位与电音相关的音乐家的印度之旅。奔赴孟买,新德里,库卡他和班加罗尔,探访了众多当地的俱乐部、餐厅和鸡尾 酒吧,体验了五星级酒店的长沙发和闷热潮湿的小旅馆,一路见证了极度贫穷的场景的同时,又上演着一场场奢华的庆典,一曲德国的Emo House带出舞池的律动,期间还混合着印度当地的电子舞曲音乐,让你有种晕眩的迷惑感。
Mumbai
孟买
还没来得及对孟买之行做足准备,我们就被直接丢进了这种城市的中心。置身这座人口如此密集而高度负载的城市,嘈杂的声响;纷繁的色彩;各种气味;随处可见 的是在街道上玩耍、乞讨的半身赤裸的孩子;有人就躺在路边睡觉,牛和流浪狗在来来往往的黑黄双色出租车流之间穿梭……初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们一行人五人还 能耐心地跻身于那些永不停息的拥挤人流。穿过孟买南部的街道市场,忍受炎热、尘埃、持续的声响与噪音,当然还有习以为常的骚乱。
我们之后才意识到错过了当地每年一次的音像制品交易会,被称为“House律动”的一场交易会主要贩卖的是来自北印度的DVD制品,而在Chor Bazaar的黑市上,我们只看到老式的10英寸唱片。后来我们才得知,在孟买是买不到12英尺的黑胶碟的,更不要说是Kompakt 厂牌出品的CD,对于印度而言,数码音乐是一个绝大的市场。
在劳累的旅途之后,饥肠辘辘我们开始考虑解决食欲问题。一道印度当地的特色美食“白脱鸡”,让大家的胃经受了一次可怕的煎熬。即使是身为印度人, Andy Vaz的父亲也不幸中招,半夜里他痛苦的叫喊声惊醒了整个酒店的人,就差没有把南部孟买Crawford市场周围的人全给弄醒。这是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即 使是艰难和失望在这儿尝起来也像Chana Masala(一种印度咖喱调味品):异国的,高密度的,最后在辣椒间透出一点苦味儿。而折磨人的胃痛总会在半夜来袭,特别是第一场演出之前。
The Blue Frog in Mumbai
孟买的 the blue frog蓝蛙酒吧
这次行程的第一个周五,我们来到了一个名为“蓝蛙”(Blue Frog)的俱乐部。为了演出之前的试音,我们中午就离开酒店,坐上一辆配备有高品质音响设备的出租车,在孟买的街道上向目的地飞驰。街道市场的转角处, 贫民窟的孩子们在炎热得逐渐融化的柏油路上玩耍,你绝不能指望在这儿找到一个集顶级的专业录音棚、音乐厂牌的办公室和装潢华丽的俱乐部餐厅的与一体的地 标。但是假如你擦亮眼睛看看,眼前的“蓝蛙”俱乐部正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最好的现场音乐和派对活动地标。
步入这座综合性建筑的那一刻,你立刻会错以为来到了一个舒适的欧式建筑,“蓝蛙”俱乐部更像是一个法国人的聚会场所。你可以在菜单上发现quiches with camembert,扩音喇叭里传来一种不错的L-Acoustics音效在空中回响,两个来自Bhavishyavani Future Soundz collective的年轻人已经在等待他们来自德国的访客了。Mathieu Josso, AKA MMat, and Charles "Charlee" Nuez几年前为了印度的工作离开了法国。Charlee 来到这儿的理由很简单:獒犬。他在法国建立了南亚地区最大的狗粮生产厂,之后他便开始把担任CEO辛苦赚来的钱都花在了洲际飞机票上。当然这都不是为了他 自己,他的Laurent Garnier和Mathew Jonson购买飞机票邀请他们来孟买,为Bhavishyavani庆典带来精彩的演出。
除了他们的薪水和活动的门票外,今晚Charlee和Mathieu也通过销售Goethe、白朗姆酒和啤酒获得了一些收入。眼见着当晚演出的观众寥寥, 对于音乐家来说面对空旷的舞池,在DJ台上带动现场气氛是一项困难的活计。当然值得庆幸的是,印度的俱乐部得到了制酒商的大力赞助与支持,即使喝酒在印度 北部的社会中是遭到反对的,甚至在这个国家某些地区遭到了禁止。
“让我们为这美妙的音乐干杯”! Glitterbug带来一曲混合了弦乐音效的现场混音作品,这首曲子与餐桌上、厨房里叮当作响的玻璃杯、餐具交相呼应。二十人左右的一个小团体小心翼翼 的切开他们的芥末烤鸡,或者大声嚷嚷着在点上一套鸡尾酒。从一个适当的距离之内,他们向舞台上视频艺术家Ronni播放着的Video投来了好奇的眼光。 不仅仅是孟买俱乐部里水手喜欢Mathieu和Charlee,凭着一点就能说明,这座蕴含了多重现实的国家所呈现的华丽而疯狂的夜生活景象至少今晚还向 我们保持着神秘。
New Delhi
新德里
Electronic music is their business: B.L.O.T.
电子音乐是他们的产业:B.L.O.T
新德里用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温迎接了我们,当然也包括这里令人费解的交通情况。许多的小轿车,几乎很少见到行人,与孟买拥挤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 市的中心是新德里花园,在那儿歌德学院的负责人Max Mueller Bhavan已经做好了迎接来客的准备,树上装点了梦幻的灯饰,用草地铺成的舞池四周围了一圈白色的沙发。今晚是一场开放式的派对,不设最低消费,没有法 语菜单,没有鸡尾酒,取而代之的是足量的罐装啤酒和一群混杂的观众,印度当地的孩子们,Techno 嬉皮士,来自各国的海外移民,年长的Goethe常客,学习德语的学生,还有两个来自科隆商学院的学者,现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家庭聚会。
或许是因为宵禁的缘故,对于在巴塞罗那或者柏林接受教育的派对组织者,他们在印度也总是习惯性的很早就结束演出。即使对于一场安排了两段现场表演,视频播 放和一个需要赶场的DJ。而夜里11点Goethe必须停止贝斯和节奏直到中间穿插的一段当地演出拉开夜场的序幕。
那两个来自B.L.O.T. (The Basic Love of Things) 的伙计,他们参与了所有印度当地最大的电子音乐活动,除了是德里俱乐部的常客之外,他们也是自家厂牌B.L.O.T的经理人。(该厂牌已经计划以多媒体演 出的形式,结合印度舞蹈,来挑战电影院和剧场的演出)他们还计划要开一家高品质的模具商店,同时他们也是一所位于印度最昂贵的购物广场内的咖啡馆兼艺术馆 的所有。就在那场派对之后没多久,我们甚至在印度版的ELLE杂志上发现,他们照片出现在一名为“最新25位天才”的排名特辑中。
就在他们打算在动感十足的Tech house节拍和快速切换的视觉影像相互交错的迷离瞬间开始他们的视频演出之前,B.L.O.T.的Gaurav Malaker 和我们分享了他对于德里派对文化的想法“现在这儿的活动规模已经很大了,每周五和周六,在努力工作一周之后,几乎所有35岁以下的人都想去参加派对。许多 年轻人在德里工作,他们具有很强的购买力,拥有可观的收入。这儿和伦敦有些相似,德里汇聚了那些四海为家的人和习惯了大都市生活的居民,孟买也是如此。那 些年轻人很有钱,也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和其他地区的印度人有很大的不同。”
当Gaurav说到这些的时候,他似乎变成了一个金融专家。他还激情洋溢地列出了他和她的合作人Avinash Kumar所参与的众多项目,那种热情看上去像是做成了一笔大买卖。在所有的活动项目中,首当其冲的是他创办不久的Qilla Records厂牌,他自豪地指出,该厂牌可以说是印度为数不多的三家真正的电子舞曲音乐厂牌之一。当然宝莱坞和Goa trance outfits不在其列。而事实上,Gaurav24岁结束他了律师职业生涯,此后,他将电子音乐作为他生活的重心。
B.L.O.T.在Max Mueller Bhavan的大型开场演出一直持续到接近9点的时候,Ronni和Till,Andy 和Murat都使出浑身解数鼓动人们起身来到草地上——那便是今晚的舞池!没过多久他们在孟买留下的遗憾就得到了补偿,Goethe的花园就此成了这场旅 途的一个亮点。每一场演出后都紧跟着持续的掌声,直到最后一场,他们被花朵所包围,接受众人的称赞。地平线逐渐显现出耀眼的橙色曙光,如此的背景映衬下, 让人相信那将预言着未来的荣耀。像是乘坐着人力车,一路随风,撵着Rajasthan沙漠的沙砾,经历漫长旅途而终于回到新德里的故里。
Kolkata
加尔各答
Interview
采访
在此之后,我们来到加尔各答。帕克宾馆的大厅简直像是一个冰窟,你很难想象一座十米长的玻璃幕墙和一系列呈现60年代经典黑白设计的悬挂着玻璃装饰的天花 板之间所透出的寒意,特别是当你刚从健身馆里出来,还穿着内裤和汗湿的T恤,那种感觉刻骨铭心。但是在闷热而潮湿的加尔各答市中心寒冷倒成了一种奢侈的体 验,即使Murat被这种预料之外的“奢侈”所困扰,通常他是不会将此轻易表现出来的。
他太忙了,在同时接受两家报社记者的采访之际,他解释了他在科隆的团队所承担的使命。Murat还谈到了他们对于极简主义的舞曲音乐的喜爱,当然更让他们 乐此不疲的是能将这种在德国得到蓬勃发展的电子音乐和派对文化推荐给印度的人们。“能说说你们是如何将这种音乐推荐给公众的吗?”记者问到。“当你们带着 电脑,一些电子设备和黑胶唱盘出现在舞台上,台下的人们都有什么样的反应?”
当记者问完他们的问题,你可以想到那些记忆的碎片立即开始在Till和Ronni的脑海中浮现,在飞机场遭遇到的无休止的安全检查,面对那些电子设备时人 们狐疑的眼光,以及他们费劲全力的解释:“我们是音乐家!这些都是乐器,用来演奏电子音乐的乐器。是的,这是混音台,这是声卡,还有这边的一台合成器,那 边是控制器,这些都是为了控制电脑软件而用的设备,看,这儿是另一个合成器……“
那些检查官简直就被这个来自外星球的行李箱吓了一跳。原子核技术,工业间谍,还是一种新合成的定时炸弹?虽然疑问重重,好在最终他还是相信了那些解释。当 然检察官还是盯着这些行李箱看了半天,才终于以那种印度式的点头,低声说到“没事了,先生”。
Andy是第一个从倒叙的思绪中回过神来的人,他接着向Kolkata的记者朋友们解释道,这些问题也同样发生在他家所在的那个欧洲城市。基于现实状况,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小众之中的小众。即使有那些优秀的作品。Andy浸淫在底特律Techno先锋们的音乐根基而发展出的 House,Murat 的Chicago Jack's old-school音乐,Glitterbug所推崇的Emo Techno,还有Ronni的视频设计。一旦你离开自己所处的环境,尝试着四处走走,这些音乐或艺术形式都不能给予这些艺术家的处境带来任何改善。你所 遭遇到的将仍然是那些充满偏见与误解的眼光。
印度之旅告诉我们,电子音乐在这儿也同样是小众的,它所呈现的是精英性和排他性,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各地组织者,制作人,俱乐部经营者都异口同声 的表明“真正的锐舞风潮即将来临!”我们当然没有忘记印度是这个缤纷混杂的国度,即使有2%的孩子们正在痴迷于强烈的Techno节奏,其余那些仍然在听 宝莱坞的音乐,这仍旧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地区。(或者借用B.L.O.T.厂牌的经营者Gaurav的话——“有利可图”)。
对于那些逐渐厌倦了西方流行歌曲的听众,对于那些已经过了叛逆期还不确定印着骷髅、骨头和欧式字体的T恤是否合适于他们的那一代人,还有那些钱包里揣着足 够多的卢比去五星级酒店的Lounge消费几杯鸡尾酒的人们,电子音乐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前卫文化的代表。
接受采访后的几个小时里,Murat在帕克酒店内的Roxy俱乐部里开始摆弄他的唱片,那是他一路从科隆到加尔各答经历了重重安检才带来的真正的黑胶唱 片。半个小时之后,经理试探性的询问演出什么时候开始。Murat凭借一曲Chip E在1985年发行的早期芝加哥house舞曲《Time to Jack》将一群孩子带入了舞池。而与此同时,紧挨着的一家同属于这家酒店的酒吧Someplace Else里也挤满了涌动的人群,全场回响着那支正在翻唱Pink Floyd乐队的那句“Shine on you crazy di-ha-ha-moon”!
Bangalore
班加罗尔
The streets of Bangalore.
班加罗尔的街道
就在《Time to Jack》结束后的几个小时之后,又到了接受盘问的时间。我们离开Kolkata前往Karnataka的首都班加罗尔,度过了此行的最后一个夜晚。班加 罗尔不仅仅因为它是印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心,还因这里拥有全印度最好的俱乐部。即使这里的宵禁制度更加严格,人们仍然懂得如何在紧凑的时间内享受8点到 11点的美妙派对时光。
他们通过了设在Lalith Ashok酒店入口处的安检,随后立刻被一面巨大的知名苏格兰威士忌厂牌的旗帜而挑起了兴致,Sutra正在酒店的鸡尾酒吧里等着迎接他们,然而一行人更 愿意抓紧时间开始这场时间紧凑的派对。Ronni率先拿出投射器,在天花板上投影出一些video的画面,那一边Murat已经开始捣鼓他收到的快递—— 那台迟来的,最新版Technics 1200s;一切就绪,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他们使劲浑身解数只为向那些来自欧洲的客人们表明,班加罗尔的人们同样知道如何享受派 对。
不知不觉间你发现自己也早已投身派对舞动的人群。没错,正是在这个美妙的国度——印度!时间是夜里11点,地点是五星级酒店的鸡尾酒吧,这里正上演着一场 锐舞派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却又让人有种回到家的感觉,特别是当某人举着手机来到DJ台前,屏幕显示的正是那条著名的短信“再猛一点! (Harder!!)”
【Clubbing in India 】
印度——派对文化进行时
神秘、萌动、希望……
编译:大麦、春奇
![]() |
毫无疑问,身处于中国内地的我们,一直以来将太多的目光聚焦在电子音乐以及俱乐部文化发源地——欧洲。其实,任何一种文化,它在全球的渗透与扩张都不是 在单一的空间层面上进行的。电音也一样。当我们在上海、或者北京的俱乐部中享受Tiesto、或者Sasha带来的节拍现场之魅时,我们的近邻——印度, 电子音乐以及俱乐部文化同样是在蓬勃发展。只不过,因为地域与文化的差异,我们很少对这位近邻的俱乐部文化的现状和态势有过深入的感知。好了,现在让我们 去印度开启一场神秘的俱乐部文化之旅吧。
印度的制作人,推广人和听众们都不约而同地一致认为,这个国度正在为电子音乐以及俱乐部文化的风靡而蓄势待发。为此,澳洲著名电音网站RA就此尾随 Andy Vaz、Murat Tepeli、Glitterbug 以及 Ronni Shendar进行了一次当地的实地探访,看看他们是不是已经为即将从德国科隆席卷而来的电音风潮做足了准备。
甜腻的乳酪、辛辣的咖喱、风味独特的咖喱包、西塔琴、塔布拉斯、宝莱坞音乐、带有Goa印记的Techno嬉皮分子、还有就是随处可见的宝莱坞男影星沙鲁 克•罕的笑脸。所以,这些对于印度的那些已是陈词滥调的介绍都是事实,但还不够完全。印度是一个如此重要却又如此矛盾重重的国家,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可 能隐藏着出人意料的情节。它就像一个装点了各色美妙图腾和宜人梵香的宝盒,一旦打开,你一定会为其中隐藏层层矛盾与奇异混杂而大吃一惊。
更加刺激的是,所有这些现实都是紧密联系的,以至于当你徜徉于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度,唯一能做的便是随时准备接受惊喜。倘若你与一个怀旧House的舞者或 者一个来自德国的Techno狂热分子一起进行印度之旅,那么还有更大的惊喜正等待着你。
四位来自德国科隆的音乐人应歌德学院的邀请,有幸为印度的听众们带来精彩的电音演出,谁能够拒绝这样的邀请呢?想象一下这么一场跨国旅行,在地球的另一 端,用美妙节奏去点燃异国人群的内心之火,怎么能不让人兴奋呢?此行的受邀者包括:音乐人Till Rohmann,AKA Glitterbug;以色列的视频艺术家Ronni Shendar,他同时经营着一个厂牌——C.SIDES,并曾在以色列组织了一场同名的独立电子音乐与多媒体艺术节;Murat Tepeli是芝加哥的知名DJ兼制作人,同时他也在Ostgut和Playhouse厂牌旗下制作发表了一些意境深远的作品;Andy Vaz则是书写底特律Techno和House音乐史的关键人物,他也是Background 和 Yore 厂牌的创建者。
RA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竭尽全力一路追踪这四位与电音相关的音乐家的印度之旅。奔赴孟买,新德里,库卡他和班加罗尔,探访了众多当地的俱乐部、餐厅和鸡尾 酒吧,体验了五星级酒店的长沙发和闷热潮湿的小旅馆,一路见证了极度贫穷的场景的同时,又上演着一场场奢华的庆典,一曲德国的Emo House带出舞池的律动,期间还混合着印度当地的电子舞曲音乐,让你有种晕眩的迷惑感。
Mumbai
孟买
![]() |
还没来得及对孟买之行做足准备,我们就被直接丢进了这种城市的中心。置身这座人口如此密集而高度负载的城市,嘈杂的声响;纷繁的色彩;各种气味;随处可见 的是在街道上玩耍、乞讨的半身赤裸的孩子;有人就躺在路边睡觉,牛和流浪狗在来来往往的黑黄双色出租车流之间穿梭……初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们一行人五人还 能耐心地跻身于那些永不停息的拥挤人流。穿过孟买南部的街道市场,忍受炎热、尘埃、持续的声响与噪音,当然还有习以为常的骚乱。
我们之后才意识到错过了当地每年一次的音像制品交易会,被称为“House律动”的一场交易会主要贩卖的是来自北印度的DVD制品,而在Chor Bazaar的黑市上,我们只看到老式的10英寸唱片。后来我们才得知,在孟买是买不到12英尺的黑胶碟的,更不要说是Kompakt 厂牌出品的CD,对于印度而言,数码音乐是一个绝大的市场。
在劳累的旅途之后,饥肠辘辘我们开始考虑解决食欲问题。一道印度当地的特色美食“白脱鸡”,让大家的胃经受了一次可怕的煎熬。即使是身为印度人, Andy Vaz的父亲也不幸中招,半夜里他痛苦的叫喊声惊醒了整个酒店的人,就差没有把南部孟买Crawford市场周围的人全给弄醒。这是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即 使是艰难和失望在这儿尝起来也像Chana Masala(一种印度咖喱调味品):异国的,高密度的,最后在辣椒间透出一点苦味儿。而折磨人的胃痛总会在半夜来袭,特别是第一场演出之前。
The Blue Frog in Mumbai
孟买的 the blue frog蓝蛙酒吧
![]() |
这次行程的第一个周五,我们来到了一个名为“蓝蛙”(Blue Frog)的俱乐部。为了演出之前的试音,我们中午就离开酒店,坐上一辆配备有高品质音响设备的出租车,在孟买的街道上向目的地飞驰。街道市场的转角处, 贫民窟的孩子们在炎热得逐渐融化的柏油路上玩耍,你绝不能指望在这儿找到一个集顶级的专业录音棚、音乐厂牌的办公室和装潢华丽的俱乐部餐厅的与一体的地 标。但是假如你擦亮眼睛看看,眼前的“蓝蛙”俱乐部正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最好的现场音乐和派对活动地标。
步入这座综合性建筑的那一刻,你立刻会错以为来到了一个舒适的欧式建筑,“蓝蛙”俱乐部更像是一个法国人的聚会场所。你可以在菜单上发现quiches with camembert,扩音喇叭里传来一种不错的L-Acoustics音效在空中回响,两个来自Bhavishyavani Future Soundz collective的年轻人已经在等待他们来自德国的访客了。Mathieu Josso, AKA MMat, and Charles "Charlee" Nuez几年前为了印度的工作离开了法国。Charlee 来到这儿的理由很简单:獒犬。他在法国建立了南亚地区最大的狗粮生产厂,之后他便开始把担任CEO辛苦赚来的钱都花在了洲际飞机票上。当然这都不是为了他 自己,他的Laurent Garnier和Mathew Jonson购买飞机票邀请他们来孟买,为Bhavishyavani庆典带来精彩的演出。
除了他们的薪水和活动的门票外,今晚Charlee和Mathieu也通过销售Goethe、白朗姆酒和啤酒获得了一些收入。眼见着当晚演出的观众寥寥, 对于音乐家来说面对空旷的舞池,在DJ台上带动现场气氛是一项困难的活计。当然值得庆幸的是,印度的俱乐部得到了制酒商的大力赞助与支持,即使喝酒在印度 北部的社会中是遭到反对的,甚至在这个国家某些地区遭到了禁止。
“让我们为这美妙的音乐干杯”! Glitterbug带来一曲混合了弦乐音效的现场混音作品,这首曲子与餐桌上、厨房里叮当作响的玻璃杯、餐具交相呼应。二十人左右的一个小团体小心翼翼 的切开他们的芥末烤鸡,或者大声嚷嚷着在点上一套鸡尾酒。从一个适当的距离之内,他们向舞台上视频艺术家Ronni播放着的Video投来了好奇的眼光。 不仅仅是孟买俱乐部里水手喜欢Mathieu和Charlee,凭着一点就能说明,这座蕴含了多重现实的国家所呈现的华丽而疯狂的夜生活景象至少今晚还向 我们保持着神秘。
New Delhi
新德里
Electronic music is their business: B.L.O.T.
电子音乐是他们的产业:B.L.O.T
![]() |
新德里用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温迎接了我们,当然也包括这里令人费解的交通情况。许多的小轿车,几乎很少见到行人,与孟买拥挤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 市的中心是新德里花园,在那儿歌德学院的负责人Max Mueller Bhavan已经做好了迎接来客的准备,树上装点了梦幻的灯饰,用草地铺成的舞池四周围了一圈白色的沙发。今晚是一场开放式的派对,不设最低消费,没有法 语菜单,没有鸡尾酒,取而代之的是足量的罐装啤酒和一群混杂的观众,印度当地的孩子们,Techno 嬉皮士,来自各国的海外移民,年长的Goethe常客,学习德语的学生,还有两个来自科隆商学院的学者,现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家庭聚会。
或许是因为宵禁的缘故,对于在巴塞罗那或者柏林接受教育的派对组织者,他们在印度也总是习惯性的很早就结束演出。即使对于一场安排了两段现场表演,视频播 放和一个需要赶场的DJ。而夜里11点Goethe必须停止贝斯和节奏直到中间穿插的一段当地演出拉开夜场的序幕。
那两个来自B.L.O.T. (The Basic Love of Things) 的伙计,他们参与了所有印度当地最大的电子音乐活动,除了是德里俱乐部的常客之外,他们也是自家厂牌B.L.O.T的经理人。(该厂牌已经计划以多媒体演 出的形式,结合印度舞蹈,来挑战电影院和剧场的演出)他们还计划要开一家高品质的模具商店,同时他们也是一所位于印度最昂贵的购物广场内的咖啡馆兼艺术馆 的所有。就在那场派对之后没多久,我们甚至在印度版的ELLE杂志上发现,他们照片出现在一名为“最新25位天才”的排名特辑中。
就在他们打算在动感十足的Tech house节拍和快速切换的视觉影像相互交错的迷离瞬间开始他们的视频演出之前,B.L.O.T.的Gaurav Malaker 和我们分享了他对于德里派对文化的想法“现在这儿的活动规模已经很大了,每周五和周六,在努力工作一周之后,几乎所有35岁以下的人都想去参加派对。许多 年轻人在德里工作,他们具有很强的购买力,拥有可观的收入。这儿和伦敦有些相似,德里汇聚了那些四海为家的人和习惯了大都市生活的居民,孟买也是如此。那 些年轻人很有钱,也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和其他地区的印度人有很大的不同。”
当Gaurav说到这些的时候,他似乎变成了一个金融专家。他还激情洋溢地列出了他和她的合作人Avinash Kumar所参与的众多项目,那种热情看上去像是做成了一笔大买卖。在所有的活动项目中,首当其冲的是他创办不久的Qilla Records厂牌,他自豪地指出,该厂牌可以说是印度为数不多的三家真正的电子舞曲音乐厂牌之一。当然宝莱坞和Goa trance outfits不在其列。而事实上,Gaurav24岁结束他了律师职业生涯,此后,他将电子音乐作为他生活的重心。
B.L.O.T.在Max Mueller Bhavan的大型开场演出一直持续到接近9点的时候,Ronni和Till,Andy 和Murat都使出浑身解数鼓动人们起身来到草地上——那便是今晚的舞池!没过多久他们在孟买留下的遗憾就得到了补偿,Goethe的花园就此成了这场旅 途的一个亮点。每一场演出后都紧跟着持续的掌声,直到最后一场,他们被花朵所包围,接受众人的称赞。地平线逐渐显现出耀眼的橙色曙光,如此的背景映衬下, 让人相信那将预言着未来的荣耀。像是乘坐着人力车,一路随风,撵着Rajasthan沙漠的沙砾,经历漫长旅途而终于回到新德里的故里。
Kolkata
加尔各答
Interview
采访
![]() |
在此之后,我们来到加尔各答。帕克宾馆的大厅简直像是一个冰窟,你很难想象一座十米长的玻璃幕墙和一系列呈现60年代经典黑白设计的悬挂着玻璃装饰的天花 板之间所透出的寒意,特别是当你刚从健身馆里出来,还穿着内裤和汗湿的T恤,那种感觉刻骨铭心。但是在闷热而潮湿的加尔各答市中心寒冷倒成了一种奢侈的体 验,即使Murat被这种预料之外的“奢侈”所困扰,通常他是不会将此轻易表现出来的。
他太忙了,在同时接受两家报社记者的采访之际,他解释了他在科隆的团队所承担的使命。Murat还谈到了他们对于极简主义的舞曲音乐的喜爱,当然更让他们 乐此不疲的是能将这种在德国得到蓬勃发展的电子音乐和派对文化推荐给印度的人们。“能说说你们是如何将这种音乐推荐给公众的吗?”记者问到。“当你们带着 电脑,一些电子设备和黑胶唱盘出现在舞台上,台下的人们都有什么样的反应?”
当记者问完他们的问题,你可以想到那些记忆的碎片立即开始在Till和Ronni的脑海中浮现,在飞机场遭遇到的无休止的安全检查,面对那些电子设备时人 们狐疑的眼光,以及他们费劲全力的解释:“我们是音乐家!这些都是乐器,用来演奏电子音乐的乐器。是的,这是混音台,这是声卡,还有这边的一台合成器,那 边是控制器,这些都是为了控制电脑软件而用的设备,看,这儿是另一个合成器……“
那些检查官简直就被这个来自外星球的行李箱吓了一跳。原子核技术,工业间谍,还是一种新合成的定时炸弹?虽然疑问重重,好在最终他还是相信了那些解释。当 然检察官还是盯着这些行李箱看了半天,才终于以那种印度式的点头,低声说到“没事了,先生”。
Andy是第一个从倒叙的思绪中回过神来的人,他接着向Kolkata的记者朋友们解释道,这些问题也同样发生在他家所在的那个欧洲城市。基于现实状况,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小众之中的小众。即使有那些优秀的作品。Andy浸淫在底特律Techno先锋们的音乐根基而发展出的 House,Murat 的Chicago Jack's old-school音乐,Glitterbug所推崇的Emo Techno,还有Ronni的视频设计。一旦你离开自己所处的环境,尝试着四处走走,这些音乐或艺术形式都不能给予这些艺术家的处境带来任何改善。你所 遭遇到的将仍然是那些充满偏见与误解的眼光。
印度之旅告诉我们,电子音乐在这儿也同样是小众的,它所呈现的是精英性和排他性,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各地组织者,制作人,俱乐部经营者都异口同声 的表明“真正的锐舞风潮即将来临!”我们当然没有忘记印度是这个缤纷混杂的国度,即使有2%的孩子们正在痴迷于强烈的Techno节奏,其余那些仍然在听 宝莱坞的音乐,这仍旧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地区。(或者借用B.L.O.T.厂牌的经营者Gaurav的话——“有利可图”)。
对于那些逐渐厌倦了西方流行歌曲的听众,对于那些已经过了叛逆期还不确定印着骷髅、骨头和欧式字体的T恤是否合适于他们的那一代人,还有那些钱包里揣着足 够多的卢比去五星级酒店的Lounge消费几杯鸡尾酒的人们,电子音乐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前卫文化的代表。
接受采访后的几个小时里,Murat在帕克酒店内的Roxy俱乐部里开始摆弄他的唱片,那是他一路从科隆到加尔各答经历了重重安检才带来的真正的黑胶唱 片。半个小时之后,经理试探性的询问演出什么时候开始。Murat凭借一曲Chip E在1985年发行的早期芝加哥house舞曲《Time to Jack》将一群孩子带入了舞池。而与此同时,紧挨着的一家同属于这家酒店的酒吧Someplace Else里也挤满了涌动的人群,全场回响着那支正在翻唱Pink Floyd乐队的那句“Shine on you crazy di-ha-ha-moon”!
Bangalore
班加罗尔
The streets of Bangalore.
班加罗尔的街道
![]() |
就在《Time to Jack》结束后的几个小时之后,又到了接受盘问的时间。我们离开Kolkata前往Karnataka的首都班加罗尔,度过了此行的最后一个夜晚。班加 罗尔不仅仅因为它是印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心,还因这里拥有全印度最好的俱乐部。即使这里的宵禁制度更加严格,人们仍然懂得如何在紧凑的时间内享受8点到 11点的美妙派对时光。
他们通过了设在Lalith Ashok酒店入口处的安检,随后立刻被一面巨大的知名苏格兰威士忌厂牌的旗帜而挑起了兴致,Sutra正在酒店的鸡尾酒吧里等着迎接他们,然而一行人更 愿意抓紧时间开始这场时间紧凑的派对。Ronni率先拿出投射器,在天花板上投影出一些video的画面,那一边Murat已经开始捣鼓他收到的快递—— 那台迟来的,最新版Technics 1200s;一切就绪,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他们使劲浑身解数只为向那些来自欧洲的客人们表明,班加罗尔的人们同样知道如何享受派 对。
不知不觉间你发现自己也早已投身派对舞动的人群。没错,正是在这个美妙的国度——印度!时间是夜里11点,地点是五星级酒店的鸡尾酒吧,这里正上演着一场 锐舞派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却又让人有种回到家的感觉,特别是当某人举着手机来到DJ台前,屏幕显示的正是那条著名的短信“再猛一点! (Harder!!)”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