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杨谨伦的《Boxers》
故事概括:
李宝(Lee Bao)是山东某小村里的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孩,从小喜欢看戏剧,戏剧里面的英雄和他们的传奇故事在李宝的心里埋下了正义的种子。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奴役、不公和传教也来到了李宝的村子,这时候red lantern出现拯救了李宝的父亲和村子,武艺高强的red lantern是大刀会的领导人之一,他给李宝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不管是在武功上,还是在价值观与信仰上,他的锄强扶弱也完全符合李宝对于英雄和正义的敬仰。red lantern在村子里组成团练,然后到别村去拯救大刀会被逮捕的兄弟,此去也带上了李宝的两个兄弟,但在路上遇到洋人军队,red lantern被杀,李宝的兄弟们逃回了村子里。李宝跟着red lantern生前传予的藏宝图找到了胖老人,胖老人对李宝一番考验之后,认定他是合适人选,传予了绝技画符请神,这些神,就象李宝在戏剧里面认识的那些英雄和大人物(诸如关公、张飞、秦始皇、猪八戒、孙悟空、穆桂英等,李宝自己是秦始皇附身),从天上走来,附身到请神者的身上。李宝将绝技教给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以及更多的人,他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于是不再叫大刀会,起名义和拳。义和拳一路征讨,路上又收编了美雯(Mei Wen)做领袖的红灯教,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义和价值观,发展出10大教规以及扶清灭洋的口号。李宝和义和拳一路打到北京,杀了无数的洋人,以及中国教徒,最后在八国联军的围剿下全军覆没。李宝的梦,也醒来了。
关于另一本《Saints》:
和这本boxers合为一套,义和团讲的是李宝,成为义和拳领袖希望拯救中国的故事,而saints讲的是四妹,成为教徒的故事,两个故事平行讲述,互相穿插,一般来说,先看boxers,然后看saints,当然,反过来也没什么。
简单短评:
杨谨伦的脚本功课做的很足,对义和团的历史背景做了详细的了解,而且进行了合理的改编、大胆的删减串联,终于成就了这个有巨大历史架构的漫画故事,实在佩服,相比《美生中国人》,此作功力更上一层楼,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不忍释卷。在故事架构上很有特点,三条线交融,一条线是故事线本身,让我们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的整个脉络,一条线是各种神话和传说人物,特别是附身于李宝的秦始皇,第三条线是主人公李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让整个故事变得深刻,留下了很多值得反复咀嚼和反省的点,例如李宝本身确定的大刀会的十条教规,要求保护弱者,但是最后却一步步走向屠杀弱者和妇孺;例如李宝正义感非常强,认为洋人是恶魔evil,于是大量屠杀之,但是李宝和义和拳最后也变成了另一种杀人不眨眼,被正义的借口所麻痹的恶魔;例如李宝一直打着拯救中国的旗号,最后做出的焚烧翰林阁和背叛美雯却确确实实在背道而驰……杨谨伦并没有在作品里赞扬什么,声讨什么,而是用这些冲突和慢慢的变化,让你自己去思考,得到自己的答案。
其他:
我也略为了解一些义和团的历史,虽然本作并不是严谨的历史作品,但是两相呼应比对,也饶有趣味,
(1)李宝是虚构的,当时义和团最著名的领袖应该是赵三多,扶清灭洋的口号就是由赵三多提出的,不过李宝这个名字和赵三多一样很具乡土气息,哈哈;
(2)义和团一开始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后来由于有慈禧和政府的扶持,于是改为了扶清灭洋;
(3)义和团起源于山东,赵三多是梅花拳拳师,后来赵三多将梅花拳改为义和拳,再后来被清朝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改为义和团。不过在起源这点上,除了梅花拳一说,也有认为前身是大刀会的,这个作品里面将两个说法融合了在一起,通过red lantern这个角色,一个会梅花拳的大刀会领导,哈哈哈;
(4)美雯也是虚构角色,但是红灯教是真有其事,义和团里面有很多妇女组织,如普通妇女组成的“红灯照”,寡妇组成的“黑灯照”,妓女组成的“花灯照”;
(5)义和团在组织上极为松散,几乎是人人都可以入团,所以龙蛇混杂,这个也导致了其失败;
(6)最后,义和团直接导致了后面八国联军侵华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7)杨谨伦在考究脚本历史背景时,参考了很多的资料,可以在本书最后的附录里面找到。
关于杨谨伦:
杨谨伦是美籍华裔,出生在加州,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奥克兰一所高中的电脑科学老师,父母分别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美生中国人》应该是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探讨关于身份认同和文化冲突的主题,这也是很多美籍少数族裔喜欢触碰的题材,容易出彩。这部作品让杨谨伦获得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奖,并被聘为全美青少年文学大使,这个是第一个绘本作家获此殊荣,给我们华人争光了。16年9月底,杨谨伦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厉害啊!( 麦克阿瑟天才奖被视为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每年奖励20至40名在各个领域内具有非凡创造性的杰出人士。获奖者每人将获得62.5万美元的奖金。)
对于这本书,杨谨伦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是这么说的:“我第一次对义和团运动产生兴趣是在2000年,当时的教皇保罗二世册封了一批中国的圣徒。这批中国的圣徒有120位,其中87位是华人。我从小就是华裔天主教徒。我所在的家庭教会对梵蒂冈宣布的这个消息感到极度的兴奋,因为这是深深植根于西方的教会第一次认可华人。当我了解这些新册封的圣徒生平时,我发现他们中许多人都是在义和团运动中牺牲的,这有些引起了我的关注。不久之后,我发现对这次封圣是有些争议的。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抗议,因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罗马天主教会是在表彰中国文化的叛徒。所以,我越多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就越觉得它实际上体现了两种身份之间的冲突,体现了东方和西方看待事物方式之间的冲突,而我从小到大一直亲身经历着这种冲突。”
李宝(Lee Bao)是山东某小村里的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孩,从小喜欢看戏剧,戏剧里面的英雄和他们的传奇故事在李宝的心里埋下了正义的种子。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奴役、不公和传教也来到了李宝的村子,这时候red lantern出现拯救了李宝的父亲和村子,武艺高强的red lantern是大刀会的领导人之一,他给李宝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不管是在武功上,还是在价值观与信仰上,他的锄强扶弱也完全符合李宝对于英雄和正义的敬仰。red lantern在村子里组成团练,然后到别村去拯救大刀会被逮捕的兄弟,此去也带上了李宝的两个兄弟,但在路上遇到洋人军队,red lantern被杀,李宝的兄弟们逃回了村子里。李宝跟着red lantern生前传予的藏宝图找到了胖老人,胖老人对李宝一番考验之后,认定他是合适人选,传予了绝技画符请神,这些神,就象李宝在戏剧里面认识的那些英雄和大人物(诸如关公、张飞、秦始皇、猪八戒、孙悟空、穆桂英等,李宝自己是秦始皇附身),从天上走来,附身到请神者的身上。李宝将绝技教给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以及更多的人,他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于是不再叫大刀会,起名义和拳。义和拳一路征讨,路上又收编了美雯(Mei Wen)做领袖的红灯教,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义和价值观,发展出10大教规以及扶清灭洋的口号。李宝和义和拳一路打到北京,杀了无数的洋人,以及中国教徒,最后在八国联军的围剿下全军覆没。李宝的梦,也醒来了。
关于另一本《Saints》:
和这本boxers合为一套,义和团讲的是李宝,成为义和拳领袖希望拯救中国的故事,而saints讲的是四妹,成为教徒的故事,两个故事平行讲述,互相穿插,一般来说,先看boxers,然后看saints,当然,反过来也没什么。
简单短评:
杨谨伦的脚本功课做的很足,对义和团的历史背景做了详细的了解,而且进行了合理的改编、大胆的删减串联,终于成就了这个有巨大历史架构的漫画故事,实在佩服,相比《美生中国人》,此作功力更上一层楼,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不忍释卷。在故事架构上很有特点,三条线交融,一条线是故事线本身,让我们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的整个脉络,一条线是各种神话和传说人物,特别是附身于李宝的秦始皇,第三条线是主人公李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让整个故事变得深刻,留下了很多值得反复咀嚼和反省的点,例如李宝本身确定的大刀会的十条教规,要求保护弱者,但是最后却一步步走向屠杀弱者和妇孺;例如李宝正义感非常强,认为洋人是恶魔evil,于是大量屠杀之,但是李宝和义和拳最后也变成了另一种杀人不眨眼,被正义的借口所麻痹的恶魔;例如李宝一直打着拯救中国的旗号,最后做出的焚烧翰林阁和背叛美雯却确确实实在背道而驰……杨谨伦并没有在作品里赞扬什么,声讨什么,而是用这些冲突和慢慢的变化,让你自己去思考,得到自己的答案。
其他:
我也略为了解一些义和团的历史,虽然本作并不是严谨的历史作品,但是两相呼应比对,也饶有趣味,
(1)李宝是虚构的,当时义和团最著名的领袖应该是赵三多,扶清灭洋的口号就是由赵三多提出的,不过李宝这个名字和赵三多一样很具乡土气息,哈哈;
(2)义和团一开始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后来由于有慈禧和政府的扶持,于是改为了扶清灭洋;
(3)义和团起源于山东,赵三多是梅花拳拳师,后来赵三多将梅花拳改为义和拳,再后来被清朝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改为义和团。不过在起源这点上,除了梅花拳一说,也有认为前身是大刀会的,这个作品里面将两个说法融合了在一起,通过red lantern这个角色,一个会梅花拳的大刀会领导,哈哈哈;
(4)美雯也是虚构角色,但是红灯教是真有其事,义和团里面有很多妇女组织,如普通妇女组成的“红灯照”,寡妇组成的“黑灯照”,妓女组成的“花灯照”;
(5)义和团在组织上极为松散,几乎是人人都可以入团,所以龙蛇混杂,这个也导致了其失败;
(6)最后,义和团直接导致了后面八国联军侵华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7)杨谨伦在考究脚本历史背景时,参考了很多的资料,可以在本书最后的附录里面找到。
关于杨谨伦:
杨谨伦是美籍华裔,出生在加州,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奥克兰一所高中的电脑科学老师,父母分别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美生中国人》应该是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探讨关于身份认同和文化冲突的主题,这也是很多美籍少数族裔喜欢触碰的题材,容易出彩。这部作品让杨谨伦获得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奖,并被聘为全美青少年文学大使,这个是第一个绘本作家获此殊荣,给我们华人争光了。16年9月底,杨谨伦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厉害啊!( 麦克阿瑟天才奖被视为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每年奖励20至40名在各个领域内具有非凡创造性的杰出人士。获奖者每人将获得62.5万美元的奖金。)
对于这本书,杨谨伦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是这么说的:“我第一次对义和团运动产生兴趣是在2000年,当时的教皇保罗二世册封了一批中国的圣徒。这批中国的圣徒有120位,其中87位是华人。我从小就是华裔天主教徒。我所在的家庭教会对梵蒂冈宣布的这个消息感到极度的兴奋,因为这是深深植根于西方的教会第一次认可华人。当我了解这些新册封的圣徒生平时,我发现他们中许多人都是在义和团运动中牺牲的,这有些引起了我的关注。不久之后,我发现对这次封圣是有些争议的。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抗议,因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罗马天主教会是在表彰中国文化的叛徒。所以,我越多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就越觉得它实际上体现了两种身份之间的冲突,体现了东方和西方看待事物方式之间的冲突,而我从小到大一直亲身经历着这种冲突。”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