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 | 激进而又复杂的反叛者-安德烈·纪德
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一位名为安德烈·保罗·纪尧姆·纪德的法国作家,高度赞扬了他“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敏锐的心里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
和他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一样,纪德追求自由,渴求自由,却不得不被乱世所束,挣脱不来。他的作品乃至人格都充满了矛盾的一面:既冲突又和谐,既清醒又茫然,既反叛又虔诚。
自幼多病的他是独生子,在诺曼底孤独地长大。早期纪德的作品带有象征主义色彩,并且相当高产。1893年到1894年,在非洲北部旅行的时候,纪德和英国作家王尔德结识,认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在1924年发表的Corydon《田园牧人》中公开维护同性恋的权利。在那个年代,他被疯狂攻击:“地球上有30亿男人,其中没和纪德上床的在20亿人以上。”
1908年,纪德参与创建了文学杂志Nouvelle Revue française《新法国评论》。为杂志执笔的都是当时法国杰出活跃的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作品也启发了不少法国作家如加缪、萨特、瓦勒里等等。
从1926年到1927年,纪德和侄子兼情人Marc Allégret一起去非洲殖民地旅游。他在Voyage au Congo《刚果执行》及Le Retour du Tchad《从乍得回来》中描述了他的旅行经历,批评了法国商人在非洲贪婪残酷的殖民行为。
看多了资本主义的腐朽后,纪德在1930年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但是在受邀访问了苏联后,他看到了当时苏联的种种弊端,于是选择和共产主义分道扬镳。他出版的《苏联归来》让他成为攻击的中心,从“苏联之友”变成了“反苏分子”。
他到底说了什么呢?举几个例子:“苏联的朋友往往拒绝看坏的方面,至少拒绝承认这一方面;以致关于苏联的实话往往被人带着恨说出来,而谎言则被人带着爱说出来……斯大林无论什么时候都对,这话等于说:斯大林无论什么事情都对……在一个国家之中消灭反对党派,或简单不让其发言,不让产生,这是非常重大的事情,这要激起恐怖主义的。如果国内一切公民思想都是一致的,这对统治者自然很便利。但没有对抗力量,“精神”怎能不偏向一方发展呢?”
1941年后,纪德同《新法国评论》断绝关系,去到非洲,继续一个人写作,孤独地在文学和思想之路上前进。1951年他因肺炎去世。在死后,他的作品被法国天珠教会列为禁书,但他仍是法国家喻户晓的作家。
上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曾掀起“纪德热”,各位翻译名家争先恐后地对纪德的作品进行翻译和研究。纪德写宗教,写爱情,写政治,写人性。他是时代的见证人,用他那自由又反叛的灵魂坚持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一方面他对精神生活的执着和诚恳让他的作品充满一种神奇的真挚,另一方面他在道德伦理上的特立独行又让他站在风口浪尖,至今仍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法兰西学院院士陈抱一曾评价道:“纪德和一个中国人说话就像一个回头的浪子在和弟弟恳切畅谈,劝告他从心底汲取自身的能源,找回热忱。”那,就去和纪德对话吧。
![]() |
和他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一样,纪德追求自由,渴求自由,却不得不被乱世所束,挣脱不来。他的作品乃至人格都充满了矛盾的一面:既冲突又和谐,既清醒又茫然,既反叛又虔诚。
![]() |
自幼多病的他是独生子,在诺曼底孤独地长大。早期纪德的作品带有象征主义色彩,并且相当高产。1893年到1894年,在非洲北部旅行的时候,纪德和英国作家王尔德结识,认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在1924年发表的Corydon《田园牧人》中公开维护同性恋的权利。在那个年代,他被疯狂攻击:“地球上有30亿男人,其中没和纪德上床的在20亿人以上。”
![]() |
1908年,纪德参与创建了文学杂志Nouvelle Revue française《新法国评论》。为杂志执笔的都是当时法国杰出活跃的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作品也启发了不少法国作家如加缪、萨特、瓦勒里等等。
从1926年到1927年,纪德和侄子兼情人Marc Allégret一起去非洲殖民地旅游。他在Voyage au Congo《刚果执行》及Le Retour du Tchad《从乍得回来》中描述了他的旅行经历,批评了法国商人在非洲贪婪残酷的殖民行为。
![]() |
看多了资本主义的腐朽后,纪德在1930年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但是在受邀访问了苏联后,他看到了当时苏联的种种弊端,于是选择和共产主义分道扬镳。他出版的《苏联归来》让他成为攻击的中心,从“苏联之友”变成了“反苏分子”。
![]() |
他到底说了什么呢?举几个例子:“苏联的朋友往往拒绝看坏的方面,至少拒绝承认这一方面;以致关于苏联的实话往往被人带着恨说出来,而谎言则被人带着爱说出来……斯大林无论什么时候都对,这话等于说:斯大林无论什么事情都对……在一个国家之中消灭反对党派,或简单不让其发言,不让产生,这是非常重大的事情,这要激起恐怖主义的。如果国内一切公民思想都是一致的,这对统治者自然很便利。但没有对抗力量,“精神”怎能不偏向一方发展呢?”
1941年后,纪德同《新法国评论》断绝关系,去到非洲,继续一个人写作,孤独地在文学和思想之路上前进。1951年他因肺炎去世。在死后,他的作品被法国天珠教会列为禁书,但他仍是法国家喻户晓的作家。
上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曾掀起“纪德热”,各位翻译名家争先恐后地对纪德的作品进行翻译和研究。纪德写宗教,写爱情,写政治,写人性。他是时代的见证人,用他那自由又反叛的灵魂坚持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一方面他对精神生活的执着和诚恳让他的作品充满一种神奇的真挚,另一方面他在道德伦理上的特立独行又让他站在风口浪尖,至今仍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法兰西学院院士陈抱一曾评价道:“纪德和一个中国人说话就像一个回头的浪子在和弟弟恳切畅谈,劝告他从心底汲取自身的能源,找回热忱。”那,就去和纪德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