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看的京都和别人的不太一样
旅行成了一个悖论:我们明明是去寻找新鲜的世界,却在过程中一次次验证别人的经验。
不知道是不是中了消费升级的圈套,我的朋友圈里,去日本的最多,其次台湾,欧洲和北美的也有几个,在国庆节的朋友圈里看世界,一点也不奇怪。
梁文道在评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说过,如今我们出行已在无意识中陷入了别人经过几百年验证的结论里:巴黎就必定是浪漫的,纽约就必定是疯狂的。若是如此,旅游变成了复制和任务执行,还能有什么旅行的意义。这次来日本特地避开了东京,而在关西呆了整整一周,我也在努力地从游客的身份中,竭力地寻找行程之外的生活。
在京都呆了三天后,在心中油然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我总觉得在那些黄昏的街道角落,安静秩序的车厢中,礼貌微笑但又距离寡淡的路人里,我会遇见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虽然只在这里那么短的时光,和这城市一见如故,好似已生活了几年。这里有Family Mart,做实习时最常去的便利店;这里的Fresco超市的蔬菜种类繁多,逛起来和国内进口超市一样舒心;每天早上泡一壶咖啡,澡后泡一杯抹茶,看着电视里晨间节目的烹饪课程,夜间樱井翔的综艺节目,在日常琐碎中,竟然染上他们一板一眼的生活研习。
众人皆说京都是幸运的,时间的利刃不忍心划过她的颜。撑过了午夜飞行的疲惫,到了京都的第一站去了东本院寺,看着僧人更换供奉的鲜果以及鲜花,不由肃然起敬;在岚山旁的天龙寺看着花团锦簇的庭院,释怀了大雨下的烦恼心情。然而,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地铁站碰到的西装革履以及OL装扮的人们,也一样是一脸倦容的;在夜晚街头等待的妆容精致的年轻女子,表情也是一样焦灼的。在去神社的路上,穿过了一片巨大又宁静的居民区,在方整又密密麻麻的的小径里的那其中的一条,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坐在台阶上,低着头大声地歌唱。原来孤独,处处相似。这些,九宫格的晒图朋友圈里,网上的旅游攻略里,又如何诠释这熟悉又陌生的距离感呢。
如果城市和人一样,有心有肺,有肠有胃,还有生理周期,那京都应该就是一个作息规律,精神矍铄又鹤发童颜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早眠早起,在庭院信达散步,也会好好地翻阅古籍,神情肃穆,但充满慈悲。
加缪在蛊惑我,了解一座城最好的方式是和当地人聊天,了解他们如何维生,如何相爱,如何死去。然而,在京都拯救我于尴尬中的,往往是我会的那为数不多的几句日语。
于是,不必对京都这城过于神化。就拿吃来说,在此,在岚山附近吃到了每吃一口都要赞颂的和牛,但深夜饿了也会去便利店中买促销的便当和面包。昨夜去了市中心不知名的贵价寿司店,除了摆盘精美,味道不过尔尔。咱在国内也是时不时咬牙吃贵价日料的人,已感受不到数年前人们评价的“日本就连超市寿司都比中国日本餐厅的好吃”。去了一家位于地下的隐秘居酒屋,是寻常上班族下班会去的地方,根本不值得纳入旅游攻略,其实在此也是有价廉量大的吃处。名气很大平野家本店的料理,也并非每个人能习惯,京都自产的魔芋自磨的豆腐,那种清静处的悠然素香也未必是每日习惯酸甜苦辣之人能接受赏味。
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你是谁,就会在旅途中遇见谁。
“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这是《看不见的城市》中,最致命的一句话。
不知道是不是中了消费升级的圈套,我的朋友圈里,去日本的最多,其次台湾,欧洲和北美的也有几个,在国庆节的朋友圈里看世界,一点也不奇怪。
梁文道在评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说过,如今我们出行已在无意识中陷入了别人经过几百年验证的结论里:巴黎就必定是浪漫的,纽约就必定是疯狂的。若是如此,旅游变成了复制和任务执行,还能有什么旅行的意义。这次来日本特地避开了东京,而在关西呆了整整一周,我也在努力地从游客的身份中,竭力地寻找行程之外的生活。
在京都呆了三天后,在心中油然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我总觉得在那些黄昏的街道角落,安静秩序的车厢中,礼貌微笑但又距离寡淡的路人里,我会遇见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虽然只在这里那么短的时光,和这城市一见如故,好似已生活了几年。这里有Family Mart,做实习时最常去的便利店;这里的Fresco超市的蔬菜种类繁多,逛起来和国内进口超市一样舒心;每天早上泡一壶咖啡,澡后泡一杯抹茶,看着电视里晨间节目的烹饪课程,夜间樱井翔的综艺节目,在日常琐碎中,竟然染上他们一板一眼的生活研习。
众人皆说京都是幸运的,时间的利刃不忍心划过她的颜。撑过了午夜飞行的疲惫,到了京都的第一站去了东本院寺,看着僧人更换供奉的鲜果以及鲜花,不由肃然起敬;在岚山旁的天龙寺看着花团锦簇的庭院,释怀了大雨下的烦恼心情。然而,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地铁站碰到的西装革履以及OL装扮的人们,也一样是一脸倦容的;在夜晚街头等待的妆容精致的年轻女子,表情也是一样焦灼的。在去神社的路上,穿过了一片巨大又宁静的居民区,在方整又密密麻麻的的小径里的那其中的一条,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坐在台阶上,低着头大声地歌唱。原来孤独,处处相似。这些,九宫格的晒图朋友圈里,网上的旅游攻略里,又如何诠释这熟悉又陌生的距离感呢。
如果城市和人一样,有心有肺,有肠有胃,还有生理周期,那京都应该就是一个作息规律,精神矍铄又鹤发童颜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早眠早起,在庭院信达散步,也会好好地翻阅古籍,神情肃穆,但充满慈悲。
加缪在蛊惑我,了解一座城最好的方式是和当地人聊天,了解他们如何维生,如何相爱,如何死去。然而,在京都拯救我于尴尬中的,往往是我会的那为数不多的几句日语。
于是,不必对京都这城过于神化。就拿吃来说,在此,在岚山附近吃到了每吃一口都要赞颂的和牛,但深夜饿了也会去便利店中买促销的便当和面包。昨夜去了市中心不知名的贵价寿司店,除了摆盘精美,味道不过尔尔。咱在国内也是时不时咬牙吃贵价日料的人,已感受不到数年前人们评价的“日本就连超市寿司都比中国日本餐厅的好吃”。去了一家位于地下的隐秘居酒屋,是寻常上班族下班会去的地方,根本不值得纳入旅游攻略,其实在此也是有价廉量大的吃处。名气很大平野家本店的料理,也并非每个人能习惯,京都自产的魔芋自磨的豆腐,那种清静处的悠然素香也未必是每日习惯酸甜苦辣之人能接受赏味。
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你是谁,就会在旅途中遇见谁。
“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这是《看不见的城市》中,最致命的一句话。
-
今天我可爱了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13 2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