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这些问题你真的搞清楚了吗?
考研、手绘问题也可加QQ群497752100交流,群里都是一些考研的童鞋和考上研究生的师兄师姐,群文件有相关资料下载。或关注微信公众号:wangqidan2016,这是我自己开设的公众号,平时主要分享一些考研的干货和艺术、设计类的文章。
◆ ◆ ◆ 考研历程◆ ◆ ◆
我的考研历程相较于其他人比较不一样。我的本专业和建筑学相差甚远,本科是华中农业大学学习生物相关的专业。因为武汉七校联合的教学机制,我利用周末时间在华科学习建筑双学位。因此在考研前我应该算是一个对建筑有点了解的半吊子。在不断学习中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建筑这门严谨又浪漫的学科,所以我决定考研。我的考研历程比较曲折,刚开始准备报考华科,后来因为对湖大进行了一些系统的了解,才决定改报湖大。期间也很迷茫很痛苦,但是我认为“一旦决定了考研就一定要坚持,学习的时候要保持效率,相信自己,这样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 ◆ ◆ 复习经验 ◆ ◆ ◆
总的来说公共课我不建议花太多的时间,要保证过线,复习的时候要保证效率。专业课是重头,要拉分就要靠专业课,所以一定不能忽视了专业课的复习。
建筑基础
湖南大学的建筑基础主要包括建筑构造,建筑史,还有建筑基础。
建筑史:占的比例最重,建筑史复习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前期要多看几遍书,熟悉内容。对知识进行理解,理清脉络,不要一开始就死记硬背。比如说中建史是按两条线索来编排得,包括时间线索和建筑类型线索,外国古建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则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要按照线索进行理解和总结。并且要总结每个时期和每个类型的典型代表建筑物,湖大历年来建筑史都考得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在进行记忆的时候要依照这些线索来记忆,这样不容易记混淆,也比较有助于理解。复习的时候可以参考朱光亚的《东南大学建筑史笔记》和《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除此之外真题也是很重要,重题率很高,其中的知识点都应该提炼出来进行背诵和琢磨,画图题的话也是要进行总结,虽然参考资料很多但是一定要靠自己总结,这样印象才会深刻,而且在后期要反复背诵默画。
建筑构造:我构造准备的比较匆忙,所以学的不是很好,我提几点意见,首先就是要注意书中的图,并且要理解其本质,学会举一反三。很多考题内容的图都是从书上原图来的。但是如果你不理解你可能提炼不出来考点。其次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概念,简答题比较喜欢考察。真题同样重要,从中可以看出一些集中的重要考点。
建筑基础:没什么好说的,主要平时的积累。还有参考小黄书,防火规范,并且关注当下的一些热点话题。
建筑快题
因为我是跨专业,所以接触快题比较晚,真正了解快题可以说是在斑马线,上了寒假班和暑假的强化班。在训练过程中量不是最重要的,质是最重要的,要保证每一次你的练习都是有提高的,重复的低级错误一定要杜绝,不能错两次。我认为决定快题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的方案,我因为之前练的是华科那边的风格,所以习惯上单色,画轴测。后来考湖大担心风格问题,可最后的结果还是很不错。所以方案和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是快题所考察的重点。而这方面的提高则必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要多揣摩好的作品,放在手机里多看,多学习。可以参考黎志涛的《快速建筑100例》华南理工出的《建筑50例》等。立面的一些设计可以参考迈耶的一些设计,多为虚实结合,体块穿插,比较好在快题中进行模仿和学习。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画的图给水平更高一点的人看,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一般会和斑马线的学长学姐们交流。与他人进行交流,才能找出不足,加以改进。
英语
英语算是公共课里比较拉分的一门,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却不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成效。我在考研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在英语这门科目上我没有花什么时间,但是结果却很好,所以使用正确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记单词:记单词是大家学习英语不能跳过的一项,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大家肯定都会花很多时间记单词,但结果一般都是效率很低而且效果很差。所以记单词我推荐大家看新东方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配合书和视频一起。每天大概花一个小时听一个单元,一共30个单元,多听几遍,效果绝对比你死记硬背要好。期间可以看FT中文网的一些实时文章提高一下语感,里面文章的长度和考研阅读的长度差不多,很有助于练习阅读水平。
英语真题:我听恋练有词的时候已经到8月份了,已经很晚了,所以真题是边听边做的。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是建议早点开始做真题。当你听了几遍单词以后再来做真题,你做真题的效率会更高,而且会理解的更透彻。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题不能只停留在做完上,你要去把它嚼碎,把句子提炼出来,反复看,反复读,并且一定要进行总结。
英语作文:作文我不建议去背一些很死板的模板,我建议大家平常做阅读的时候多积累,多读,考试之前背几篇押题的范文(当然不能只靠押题作文)。
政治
政治我是从9月份出大纲才开始复习的,我是跟着网上的政治班的视频和讲义来的,每听一讲然后就马上背诵和理解。然后配套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这段时间是理解政治内容和积累政治素养的时机,所以一定要认真的记背理解,不能囫囵吞枣。只有在前期打好基础,后期做选择题的时候准确率才会更高,而选择题在政治考试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后期背简答题的时候可以买肖秀荣的四套卷,并且要注意他后期发布的补充内容,也可以参考一些其他的押题卷。并且挑一套进行背诵。
最后祝大家考研路上一切顺利,考出好的成绩!
````````````````````````````````````````````````````````````````````````````````````````````
专业课一,建筑学基础。
1.参考书目: 中国建筑史(潘),外国建筑简史(东南),建筑构造设计(东南),建筑构造(重大),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初步,空间组合论,常用规范
2.考试题型:
题型可能每年会有细微变化,以历年真题为主。
但是有几样是肯定不会变的,比如规范选择题,建筑简图绘制,这是每年都会考的。
3.复习时间:
3月~6月 构造,建筑史,空间组合论,公建原理 认真看书本,打好基础
7月~10月 开做真题,整理笔记,把学长学姐的笔记和课本,真题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10月~12月 疯狂背诵
4.关于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记。
湖大建筑学基础考试确实有一定的偏向性,某些题目重复率也比较高,所以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笔记很重要。
我后来总共整理出来了五本笔记:
1).构造一本,结合了师兄师姐的课堂笔记,课本,以及真题。关于构造,算是建筑学基础里头的拉分项,比较难,别说跨专业,我作为本专业的为了攻下构造也是费了最大的功夫。理清楚框架至关重要,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打好了构造的框架,并且标注了历年真题出题的地方,这就为我的复习明确了方向,知道哪里是重点,考点,不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正因为如此,今年的构造题目没有一道出乎了我的意料。
2).建筑史四本,中建史两本,外建史两本,结合了湖大课堂笔记,课本,真题。湖大建筑史考的不难,真心不难,没有偏题怪题,都是最最基础的东西,最给力的是湖大建筑史的题目还老是重复,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近代建筑思潮的那道题,没错今年又考了这个题,这个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从98年开始考过不少于六次了。
我做建筑史笔记的时候都是图文并茂,还用便签条在本子边缘贴好时间年代,真题出处也会做好标记,非常的清晰明了。整理这四本笔记总共花了我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最后十月份开始背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了,给自己规定好,中建史一天背几个朝代,或者外建史从哪个时期背到哪个时期,都是轻松加愉快了。事实也证明,我对建筑史考试的方向把握得比较准,今年建筑史我应该是没丢分的。
3).建筑设计基础
今年建筑设计基础考的是一些名词解释,大题考的是公建原理里头的知识。虽然看起来建筑设计基础考的内容最泛最让人不知道从何复习起。但其实,这部分考的都是本科期间日积月累下来的知识,也是做课程设计时都会接触到的。比如今年考的绿地率,还考了城市综合体等等。我的建议是再去回顾一下本科做的课程设计,抓住一些设计重点难点。
4).规范
规范我没有用小黄书,用的是一注的参考书。
5).复习经验:
还是要强调,笔记要用自己的,学长学姐的笔记都只是一个借鉴,哪怕多搞几个学长学姐的笔记拿来整理汇成自己的话都比直接拿学姐学长的笔记背啊看啊要好。
关于规范,不要去背那些冷门的,考的肯定都是那些常用规范,比如什么防火啊,消防啊,疏散啊,场地设计啊之类的。
建筑简图,多默画,你抄一个图十次都不如默画一次有用。 大题答题的话还是要图文并茂。
文字来自网络收集整理
·················································································
专业课二,快题设计
1.这门课我打了112分。说起来还是蛮遗憾的,撞上了今年快题改革,但是究其原因还是跟自己太过于执着练习湖大真题的原因吧,整个复习期间没有接触过改造项目的知识,所以当时考试的时候有点点措手不及。不过还好的是毕竟练习过那么多张,所以大概分丢的部分都是关于改造那块。
2.参考书目:
我用过的快题书有华元120,天大80,华南50,还有一些在网上找的快题案例和ppt
3.复习时间
4月份~6月份 练习线条,抄绘快题
7月份 A-Arch 上课
8月份~12月份 一周一张快题,平时练习设计,平面图,画透视
◆ ◆ ◆ 考研历程◆ ◆ ◆
我的考研历程相较于其他人比较不一样。我的本专业和建筑学相差甚远,本科是华中农业大学学习生物相关的专业。因为武汉七校联合的教学机制,我利用周末时间在华科学习建筑双学位。因此在考研前我应该算是一个对建筑有点了解的半吊子。在不断学习中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建筑这门严谨又浪漫的学科,所以我决定考研。我的考研历程比较曲折,刚开始准备报考华科,后来因为对湖大进行了一些系统的了解,才决定改报湖大。期间也很迷茫很痛苦,但是我认为“一旦决定了考研就一定要坚持,学习的时候要保持效率,相信自己,这样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 ◆ ◆ 复习经验 ◆ ◆ ◆
总的来说公共课我不建议花太多的时间,要保证过线,复习的时候要保证效率。专业课是重头,要拉分就要靠专业课,所以一定不能忽视了专业课的复习。
建筑基础
湖南大学的建筑基础主要包括建筑构造,建筑史,还有建筑基础。
建筑史:占的比例最重,建筑史复习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前期要多看几遍书,熟悉内容。对知识进行理解,理清脉络,不要一开始就死记硬背。比如说中建史是按两条线索来编排得,包括时间线索和建筑类型线索,外国古建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则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要按照线索进行理解和总结。并且要总结每个时期和每个类型的典型代表建筑物,湖大历年来建筑史都考得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在进行记忆的时候要依照这些线索来记忆,这样不容易记混淆,也比较有助于理解。复习的时候可以参考朱光亚的《东南大学建筑史笔记》和《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除此之外真题也是很重要,重题率很高,其中的知识点都应该提炼出来进行背诵和琢磨,画图题的话也是要进行总结,虽然参考资料很多但是一定要靠自己总结,这样印象才会深刻,而且在后期要反复背诵默画。
建筑构造:我构造准备的比较匆忙,所以学的不是很好,我提几点意见,首先就是要注意书中的图,并且要理解其本质,学会举一反三。很多考题内容的图都是从书上原图来的。但是如果你不理解你可能提炼不出来考点。其次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概念,简答题比较喜欢考察。真题同样重要,从中可以看出一些集中的重要考点。
建筑基础:没什么好说的,主要平时的积累。还有参考小黄书,防火规范,并且关注当下的一些热点话题。
建筑快题
因为我是跨专业,所以接触快题比较晚,真正了解快题可以说是在斑马线,上了寒假班和暑假的强化班。在训练过程中量不是最重要的,质是最重要的,要保证每一次你的练习都是有提高的,重复的低级错误一定要杜绝,不能错两次。我认为决定快题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的方案,我因为之前练的是华科那边的风格,所以习惯上单色,画轴测。后来考湖大担心风格问题,可最后的结果还是很不错。所以方案和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是快题所考察的重点。而这方面的提高则必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要多揣摩好的作品,放在手机里多看,多学习。可以参考黎志涛的《快速建筑100例》华南理工出的《建筑50例》等。立面的一些设计可以参考迈耶的一些设计,多为虚实结合,体块穿插,比较好在快题中进行模仿和学习。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画的图给水平更高一点的人看,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一般会和斑马线的学长学姐们交流。与他人进行交流,才能找出不足,加以改进。
英语
英语算是公共课里比较拉分的一门,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却不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成效。我在考研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在英语这门科目上我没有花什么时间,但是结果却很好,所以使用正确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记单词:记单词是大家学习英语不能跳过的一项,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大家肯定都会花很多时间记单词,但结果一般都是效率很低而且效果很差。所以记单词我推荐大家看新东方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配合书和视频一起。每天大概花一个小时听一个单元,一共30个单元,多听几遍,效果绝对比你死记硬背要好。期间可以看FT中文网的一些实时文章提高一下语感,里面文章的长度和考研阅读的长度差不多,很有助于练习阅读水平。
英语真题:我听恋练有词的时候已经到8月份了,已经很晚了,所以真题是边听边做的。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是建议早点开始做真题。当你听了几遍单词以后再来做真题,你做真题的效率会更高,而且会理解的更透彻。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题不能只停留在做完上,你要去把它嚼碎,把句子提炼出来,反复看,反复读,并且一定要进行总结。
英语作文:作文我不建议去背一些很死板的模板,我建议大家平常做阅读的时候多积累,多读,考试之前背几篇押题的范文(当然不能只靠押题作文)。
政治
政治我是从9月份出大纲才开始复习的,我是跟着网上的政治班的视频和讲义来的,每听一讲然后就马上背诵和理解。然后配套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这段时间是理解政治内容和积累政治素养的时机,所以一定要认真的记背理解,不能囫囵吞枣。只有在前期打好基础,后期做选择题的时候准确率才会更高,而选择题在政治考试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后期背简答题的时候可以买肖秀荣的四套卷,并且要注意他后期发布的补充内容,也可以参考一些其他的押题卷。并且挑一套进行背诵。
最后祝大家考研路上一切顺利,考出好的成绩!
````````````````````````````````````````````````````````````````````````````````````````````
专业课一,建筑学基础。
1.参考书目: 中国建筑史(潘),外国建筑简史(东南),建筑构造设计(东南),建筑构造(重大),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初步,空间组合论,常用规范
2.考试题型:
题型可能每年会有细微变化,以历年真题为主。
但是有几样是肯定不会变的,比如规范选择题,建筑简图绘制,这是每年都会考的。
3.复习时间:
3月~6月 构造,建筑史,空间组合论,公建原理 认真看书本,打好基础
7月~10月 开做真题,整理笔记,把学长学姐的笔记和课本,真题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10月~12月 疯狂背诵
4.关于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记。
湖大建筑学基础考试确实有一定的偏向性,某些题目重复率也比较高,所以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笔记很重要。
我后来总共整理出来了五本笔记:
1).构造一本,结合了师兄师姐的课堂笔记,课本,以及真题。关于构造,算是建筑学基础里头的拉分项,比较难,别说跨专业,我作为本专业的为了攻下构造也是费了最大的功夫。理清楚框架至关重要,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打好了构造的框架,并且标注了历年真题出题的地方,这就为我的复习明确了方向,知道哪里是重点,考点,不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正因为如此,今年的构造题目没有一道出乎了我的意料。
2).建筑史四本,中建史两本,外建史两本,结合了湖大课堂笔记,课本,真题。湖大建筑史考的不难,真心不难,没有偏题怪题,都是最最基础的东西,最给力的是湖大建筑史的题目还老是重复,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近代建筑思潮的那道题,没错今年又考了这个题,这个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从98年开始考过不少于六次了。
我做建筑史笔记的时候都是图文并茂,还用便签条在本子边缘贴好时间年代,真题出处也会做好标记,非常的清晰明了。整理这四本笔记总共花了我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最后十月份开始背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了,给自己规定好,中建史一天背几个朝代,或者外建史从哪个时期背到哪个时期,都是轻松加愉快了。事实也证明,我对建筑史考试的方向把握得比较准,今年建筑史我应该是没丢分的。
3).建筑设计基础
今年建筑设计基础考的是一些名词解释,大题考的是公建原理里头的知识。虽然看起来建筑设计基础考的内容最泛最让人不知道从何复习起。但其实,这部分考的都是本科期间日积月累下来的知识,也是做课程设计时都会接触到的。比如今年考的绿地率,还考了城市综合体等等。我的建议是再去回顾一下本科做的课程设计,抓住一些设计重点难点。
4).规范
规范我没有用小黄书,用的是一注的参考书。
5).复习经验:
还是要强调,笔记要用自己的,学长学姐的笔记都只是一个借鉴,哪怕多搞几个学长学姐的笔记拿来整理汇成自己的话都比直接拿学姐学长的笔记背啊看啊要好。
关于规范,不要去背那些冷门的,考的肯定都是那些常用规范,比如什么防火啊,消防啊,疏散啊,场地设计啊之类的。
建筑简图,多默画,你抄一个图十次都不如默画一次有用。 大题答题的话还是要图文并茂。
文字来自网络收集整理
·················································································
专业课二,快题设计
1.这门课我打了112分。说起来还是蛮遗憾的,撞上了今年快题改革,但是究其原因还是跟自己太过于执着练习湖大真题的原因吧,整个复习期间没有接触过改造项目的知识,所以当时考试的时候有点点措手不及。不过还好的是毕竟练习过那么多张,所以大概分丢的部分都是关于改造那块。
2.参考书目:
我用过的快题书有华元120,天大80,华南50,还有一些在网上找的快题案例和ppt
3.复习时间
4月份~6月份 练习线条,抄绘快题
7月份 A-Arch 上课
8月份~12月份 一周一张快题,平时练习设计,平面图,画透视
![]() |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考研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