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答谢中书书》有感
《答谢中书书》和是徐老师乙未课程文课第二篇。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作者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家文学家,医药家,炼丹家,人称“山中宰相”。第一篇文章是他寄给好朋友谢徽的一封信笺(jiān)。大意就是:我这里的风景很美啊,就特别想告诉你。有高山,清泉,绿油油的树木和竹林;清晨雾散的时候,会传来猿和鸟叫声,夕阳西下的时候,又会看到鱼儿跳出水面的景象;真是太美了!
这让我想到徐老师说他们一行人去山上采草药的故事,晚上大家围在一个湖边,因为湿气比较重,就生了火,大家围在一起烤背。本来说着想开篝火晚会然后做些活动娱乐的,结果不一会儿大家就纷纷表示困了,而早上呢,鸡刚叫的时候大家又纷纷醒了,这种现象和他们在家里完全不同。当他们在北京的时候,晚上灯红酒绿的,心里就总想着给谁打个电话约饭啊什么的,或是明明很晚了,却总觉得心里有事没完成,总想弄出点什么事。我想,这就是自然和人为的灯火的区别吧。
第二篇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齐高帝想劝他出山从政辅佐,然后就问他山上有什么好玩的你一直待那。然后他就说你问我山中有什么,山上有很多白云,只可以我自己欣赏,没办法送给您。
我在香港参加禅修会的时候,就涉及过这个问题,当时我问我们的导师Jessica,说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拒绝一些事情,逃避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她和其他同学给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因为如果你的心的质量很低的话,你永远逃避不了,因为你不快乐的事情永远都会有,不管你做什么。所以相比完全躲起来的人,我更喜欢和敬佩能好好活着的人。最有感触的是看徐老师的一个电视节目,他被请去做一个关于中医普及的演讲。当时说到现在大众去健身房健身只是健体而已,并没有健身。运动锻炼的只是外在的肢体,如果想让内在的五脏运动的话只有不动,就是静坐或站桩。所以急中生智,静能生慧,现在大家普及的知识只是智慧中的智,是一种知识的累加和聚集,而并没有涉及到带有心字底的慧,如果要开慧的话,只能静中求。所以我也一直认为教育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根本没有意义,而能不能开慧才是我们进步的标准,不过这种好东西都没办法量化和衡量,反而让它更加珍贵,让事情变得更有意思。说回到那个电视节目,当时徐老师说完健身这件事时,就遭到了主持人的反击,说这种说法打破了传统科学的看法,让很多健身的人很难堪啊。在很多轮攻击之后,徐老师还是气定神闲地阐述着自己的道理,完全没有被影响。
包括他的厚朴,和梁冬录制的黄帝内经,差不多已经十年了,我总觉得当一个人很软弱的时候,才会想躲起来,去一个没有污染的地方好好生活。可是很矛盾的就是当一个人越这么想,越找不到这个地方,因为如果心里没有亮光,去哪里都是黑暗。所以就像Jessica说的,我们去学习静坐,学习正念,并不是让你学会怎么快乐,怎么放下,当然它有这种功能,但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而大家学习中医,也不只是治病,不只是养生,当然这也是它的一小部分而已。就像徐老师说的,虽然我们都是凡人,但希望身体在人间,灵魂在高处,做一个勇敢的人。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作者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家文学家,医药家,炼丹家,人称“山中宰相”。第一篇文章是他寄给好朋友谢徽的一封信笺(jiān)。大意就是:我这里的风景很美啊,就特别想告诉你。有高山,清泉,绿油油的树木和竹林;清晨雾散的时候,会传来猿和鸟叫声,夕阳西下的时候,又会看到鱼儿跳出水面的景象;真是太美了!
这让我想到徐老师说他们一行人去山上采草药的故事,晚上大家围在一个湖边,因为湿气比较重,就生了火,大家围在一起烤背。本来说着想开篝火晚会然后做些活动娱乐的,结果不一会儿大家就纷纷表示困了,而早上呢,鸡刚叫的时候大家又纷纷醒了,这种现象和他们在家里完全不同。当他们在北京的时候,晚上灯红酒绿的,心里就总想着给谁打个电话约饭啊什么的,或是明明很晚了,却总觉得心里有事没完成,总想弄出点什么事。我想,这就是自然和人为的灯火的区别吧。
第二篇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齐高帝想劝他出山从政辅佐,然后就问他山上有什么好玩的你一直待那。然后他就说你问我山中有什么,山上有很多白云,只可以我自己欣赏,没办法送给您。
我在香港参加禅修会的时候,就涉及过这个问题,当时我问我们的导师Jessica,说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拒绝一些事情,逃避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她和其他同学给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因为如果你的心的质量很低的话,你永远逃避不了,因为你不快乐的事情永远都会有,不管你做什么。所以相比完全躲起来的人,我更喜欢和敬佩能好好活着的人。最有感触的是看徐老师的一个电视节目,他被请去做一个关于中医普及的演讲。当时说到现在大众去健身房健身只是健体而已,并没有健身。运动锻炼的只是外在的肢体,如果想让内在的五脏运动的话只有不动,就是静坐或站桩。所以急中生智,静能生慧,现在大家普及的知识只是智慧中的智,是一种知识的累加和聚集,而并没有涉及到带有心字底的慧,如果要开慧的话,只能静中求。所以我也一直认为教育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根本没有意义,而能不能开慧才是我们进步的标准,不过这种好东西都没办法量化和衡量,反而让它更加珍贵,让事情变得更有意思。说回到那个电视节目,当时徐老师说完健身这件事时,就遭到了主持人的反击,说这种说法打破了传统科学的看法,让很多健身的人很难堪啊。在很多轮攻击之后,徐老师还是气定神闲地阐述着自己的道理,完全没有被影响。
包括他的厚朴,和梁冬录制的黄帝内经,差不多已经十年了,我总觉得当一个人很软弱的时候,才会想躲起来,去一个没有污染的地方好好生活。可是很矛盾的就是当一个人越这么想,越找不到这个地方,因为如果心里没有亮光,去哪里都是黑暗。所以就像Jessica说的,我们去学习静坐,学习正念,并不是让你学会怎么快乐,怎么放下,当然它有这种功能,但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而大家学习中医,也不只是治病,不只是养生,当然这也是它的一小部分而已。就像徐老师说的,虽然我们都是凡人,但希望身体在人间,灵魂在高处,做一个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