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蜗牛去旅行
![]() |
[亢老师观察说]
牵着蜗牛去旅行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
--牵着蜗牛去旅行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一个场景。某日,我、语文老师和家长在细致的沟通孩子学习问题和注意事项,我们三个热火朝天的交流,孩子在旁边静静的坐着,并不参与,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一切都是我们大人的事,学习也是。非暴力,软合作这是我能想到的孩子的状态。我忽然明白孩子之前本校(市五所)老师一对一辅导一年没有效果的深层次原因了。沟通完后我和家长退去,留孩子和老师上课,我把我的感受告诉了家长。和家长一起回忆并剖析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家庭教育情况。这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负责任,一直疲于奔命的忙碌着,辅导老师也是精挑细选,几经更换,甚至不止是辅导,孩子的兴趣是听相声,家长指责,你为什么不听一听军事新闻?后来孩子对很多事物都兴趣索然,包括学习。感兴趣的只剩下玩,跟家长沟通学校中的也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趣事”...... 在沟通过程中,家长不时的表现出很强的焦虑和担忧,甚至表示感觉自己身体马上要不好了等等情况。潜意识会影响表意识,身体会收到心理给予的讯号,长此以往,家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也成问题。 其实,这是边界感模糊所导致的问题。 家长做了孩子该做的事,孩子无事可做只剩下茫茫然,一个人缺乏边界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我当即就问了家长:您觉得是您在学习,还是孩子在学?...... 焦躁的家长和蜗牛般的孩子,这首诗很形象生动的展示了现在很多亲子关系的原貌。非暴力软合作的蜗牛慢慢演变成冷暴力不合作的小野兽。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不配合,叛逆,暴躁。却没有看到孩子不当的教育方式长期以来压抑的自我和创伤的灵魂。家长经常用自以为是的方式来爱孩子,甚至塑造孩子,却没有蹲下身子问一问这个独立的,羽翼未丰的灵魂。你的孩子是你头脑认知的样子吗?你的呕心沥血的给予是孩子想要的吗?身体的成长交给日子和营养,心灵和灵魂的成长是需要交还给孩子和时光的。我们家长和老师能做的,划清楚“边界”并给孩子方向,让孩子努力做好自己而已。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生命随父母而来,却各自绽放。每一个生命和灵魂都应该活出自己,因为只有这样,自我的生命才能绽放,才会芳香。愿我所帮到的每组家庭,都能尊重个体生命,清晰“边界”活好自己![亢老师观察说]与家长共成长!🙏🏻🙏🏻🙏🏻
来自 豆瓣App